洛陽牡丹記
一. 教學內容:二、本周學習目標
通過講解《洛陽牡丹記》,達到三個目標
1、了解作者歐陽修、了解積累素有“國花”之譽的牡丹及與之相關的文化知識。
2、品讀文章簡明流暢的說明性文字,鑒賞文本涉筆成趣、折射現實的獨具一格的大家手筆。
3、引導學生梳理文本中文言詞語的知識。
三、知識歸納總結
1、作者介紹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客有問曰:“六一,何謂也?”居士曰:“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客曰:“是為五一爾,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謚號“文忠”,著有《歐陽文忠公集》,吉州永豐(今屬江西)人。歐陽修自稱廬陵人,因為吉州原屬廬陵郡。仁宗天圣八年(1030)進士。為諫官,正直敢言,要求改革政治,受到政敵打擊,多次被貶降。以后累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晚年反對王安石的新法,趨向保守。
歐陽修是史學家,與宋祁共同重編《唐書》,為區別于后晉劉昫監修的《唐書》,后稱《新唐書》。又獨自編寫了《五代史記》,為區別于宋初薛居正監修的《五代史》,后稱《新五代史》。他又是目錄學家、金石學家、考古學家。他的《六一詩話》開創了我國古代詩歌評論的“詩話”形式。他也懂園藝和工藝美術,著有《洛陽牡丹記》、《硯譜》。他還精于書法、繪畫的鑒賞。
他提倡文學革新運動,主張文章要切合實用,重視內容,反對浮靡。大力獎勵后進,居于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地位,對詩文革新貢獻巨大。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二月,歐陽修以翰林學士身份主持進士考試,他極力提倡平實的文風,并以主考官的身份把那些寫作浮文的考生一律“刷”掉。就是這一次,蘇東坡、蘇轍和曾鞏及其弟曾牟、曾布同中進士。他還扶持了王安石、蘇舜欽、尹洙等一批新文學的中堅力量。一時間,品德高尚、才華出眾的文學俊杰風起云涌,這是繼唐代李白、杜甫之后中國文學藝術的又一巔峰,“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曾鞏、蘇洵、蘇軾(東坡)、蘇轍,是中國古代八位最杰出的散文大師,其中有六位出現在這一時期。
2、歐陽修的文學成就:
(1)他的散文成就很高,有豐富的政治內容,風格平易流暢,委曲婉轉,長于以情動人。尤其是一些文藝性散文,寫得風神綿邈,跌宕生姿,抒情氣息十分濃厚。散文風格:明白流暢、委曲婉轉。
(2)詩風平易疏朗,有一些反映人民疾苦之作。成就遜于文。
(3)詞大致沿襲五代詞風,屬婉麗一派,意義不大。寫景之作,富有情韻和美感。
著有《歐陽文忠公集》、《六一詞》。
3、《洛陽牡丹記》介紹
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牡丹專書。為宋代歐陽修所撰。共計有三篇,《花品序》、《花釋名》、《風俗記》三篇。書中列舉牡丹品種24種,是歷史上第一部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牡丹專著。
有人說:“牡丹花神是歐陽修,他遍歷洛陽城中十九個花園,尋覓牡丹佳品,寫出第一部栽培牡丹的書《洛陽牡丹記》!蹦档ぴa我國西北部,秦嶺和陜北山地多野生。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南北朝時已成為觀賞植物。唐時盛栽于長安,白居易詩曰“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劉禹錫詩曰“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彼螘r稱洛陽牡丹為天下第一,故牡丹又名洛陽花。歐陽修在文章中把牡丹作為一種植物的特性與它作為一種審美對象的特性融合在一幅人文風景圖中,文章的內容與形式自然而然地達到統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