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屆高考語文專項復習教案
文言詞語識記:恥、能、善
恥
而恥學于師──不恥下問:以……為恥
詞義比較;
〇夫差恥(侮辱,同義詞辱、詬)吾君于諸侯之國 〇越王苦會稽之恥(可恥之事)
〇知恥(羞恥、羞愧之心)近勇
能。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能說會道、能言善辯、能征善戰:擅長 會。
詞義比較;
①能伸能屈——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能夠 勝任 ②柔遠能邇——素不相能——和睦、親善 ③騏驥一躍不能十步——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到、及 ④ 忍能對面為盜賊——如此這樣 ⑤ 爭寵而心害其能(能力)
族
本義是箭頭,這個意義后寫作“鏃”。
(1)名詞
①家族。如: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過秦論》)
②類,輩。如: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師說》,之族:這些人。)
每至于族;聚集處。
(2)原為一種刑罰,指誅殺三族或九族,后用作動詞,意為“滅族”“滅亡”。如: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過秦論》)
卒
本義是士兵。如: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鴻門宴》)
還可作動詞用:
①古代稱諸侯士大夫的死,又稱年老壽終,后又為“死”的通稱。可譯為“死”“死亡”。如:初,魯肅聞劉表卒。(《赤壁之戰》)
②完成,到……為止。如:
a.供養卒大恩。(《孔雀東南飛》)
b.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孔雀東南飛》)
附虛詞用法:
(1)副詞,表終竟,可譯為“終于”“最終”。如:卒相與歡,為刎勁之交。(《廉頗藺相如列傳》)
(2)通“猝”,副詞,表突然或急速,可譯為“急促”“立即”“突然”。如:
a.五萬兵難卒合。(《赤壁之戰》)
b.卒起不意,盡失其度。(《荊苛刺秦王》)
118.走本義是跑。如:兩兔傍地走。(《木蘭詩》)
用作動詞:
(1)奔向,逃跑。如:從華容道走。(《赤壁之戰》)
(2)投奔。如:臣嘗有罪,竊計欲亡走燕。(《廉頗藺相如列傳》)
四、標點天天辯——冒號
基本用法
1. 用在稱呼語后面,表示提起下文。
同志們:
第xx屆體育運動大會現在開幕。
2. 用在"問、答、說、想、認為、指出、宣布、證明、發現、透露、表明、例如"這類提示性動詞的后面,提起下文,表示后面有要說的話、所想的內容或所做的分析。
⑴我常常想:諸葛亮的先見之明也不宜于過分夸大,實際上他并非任何時候對任何事都有先見之明的。誤用馬謖,以致失守街亭,這不是缺乏先見之明嗎?
⑵絕大多數人都這樣認為:昆蟲度過了嚴寒的冬季,到了春天,天氣轉暖,它就會蘇醒過來活動。
這類動詞的后面,有時也可以不用冒號而用逗號。
示例:他在講話中指出,做偉大時代的創業者,必須立足本職崗位,矢志艱苦奮斗。
這類動詞的后面,如果賓語不長,這些詞語后沒有什么停頓,就不必用標點符號。
示例: ⑴他說今晚不回來吃飯。 ⑵事實證明我錯了。
3. 用在總括話的后面,表示后面要分項說明或表示冒號前面的話引起后面的話。例如:a光明日報《考試》雜志有兩個版本:高考版與自考版。
b軍隊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則:第一是官兵一致,第二是軍民一致,第三是瓦解敵軍。
4. 用在需要解釋的詞語后面,表示引出解釋和說明。示例:
a本店經營品種:服裝、鞋帽、鐘表、玩具和家用電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