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語文二輪復習專題十二教案 文言文閱讀(史傳體)
(2)、中心詞+之+形容詞(定語)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勸學》)
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3)、中心詞+數量詞(定語)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
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鴻門宴》) (三) 狀語后置
現代漢語中狀語置于謂語之前,文中,處于補語的成分往往要以狀語來理解。例如:
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
覆之以掌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 《燭之武退秦師》〈左傳〉
雖董之以嚴刑,振(震)之以威怒 《諫太宗十思疏》魏征
孰與君少長?——與君孰少長? 《鴻門宴》〈史記〉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勸學》〈荀子〉
(四)主語后置: (主謂倒裝 )
為了強調謂語,有時將謂語置于主語之前。這僅僅是因為語言表達的需要。
甚矣,汝之不惠(慧)。 《愚公移山》〈列子〉
快哉此風!(宋玉《風賦》)
“美哉,我少年中國。 五 固定句式
1 "……孰與……"、"……何如……"。這兩種說法都是詢問比較的結果,用法相同。
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你們看廉將軍和秦王相比,誰更厲害?)
吾孰與城北徐公美?(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誰更美?)
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長安和太陽相比,哪一個離得更遠?)
"孰與"、"何如"還可以用來詢問利害得失,或表示抉擇取舍。
2日食飲得無衰乎?——得無,該不會,表揣測的疑問詞
《觸龍說趙太后》〈戰國策〉
反復自念,得無教我獵蟲所耶?——得無,該不會,
表揣測的疑問詞《促織》蒲松齡
3求,無乃爾是過與(同“歟”,語氣詞)——無乃…與?恐怕…吧
《季氏將伐顓臾》〈論語〉
4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何(以)…為,表反問的句式,為什么要…呢
《季氏將伐顓臾》〈論語〉
5故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致江海。——無以,沒有用來…的(辦法) 《勸學》〈荀子〉
6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奚以…為,哪里用得著…呢,表反問 《逍遙游》〈莊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