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專項復(fù)習(xí)教案
9、【朽木不可雕】這個成語也稱“朽木糞土,比喻人已經(jīng)敗壞到不可救藥的地步。【出處】《論語•公冶長》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杇也。”【示例】
10、【聽其言而觀其行】聽了他的話,還要看他的行動。指不要只聽言論,還要看實際行動。 【出處】《論語•公冶長》:“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11、【中道而廢】中道:中途。半路就停止了。【出處】《論語•雍也》中道而廢: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西漢•戴圣《禮記•表記》:“鄉(xiāng)道而行,中道而廢,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數(shù)之不足也,俯焉日有孳孳,斃而后已。”【示例】他絕對自信他不是~的軟背脊的人兒。(茅盾《創(chuàng)造》三)
12、【文質(zhì)彬彬】彬彬:配合諧調(diào)。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樸實,后形容人文雅有禮貌。【出處】《論語•雍也》:“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示例】 “陳教授~從容不迫地說:……”(楊沫《青春之歌》)【近義詞】 溫文爾雅、彬彬有禮【反義詞】野調(diào)無腔、出言不遜
13、【見賢思齊】看到德行高的人,就想學(xué)得與他一樣。【出處】《論語•里仁》:“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示例】知足下追踵古人,見賢思齊。(常璩《華陽國志•南中志》)
14、【舉一反三】反:類推。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它許多事情。比喻善于學(xué)習(xí),能夠由此及彼。【出處】《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示例】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34回:“我是憑著一卷《詩韻》學(xué)說話,倒可以有~的效驗。”【近義詞】融會貫通、觸類旁通【反義詞】囫圇吞棗、不求甚解
15、【暴虎馮河】暴虎:空手搏虎;馮:同憑,馮河,過河不用工具(如船、木筏之類),赤腳蹚水。比喻有勇無謀,魯莽冒險。【出處】《詩經(jīng)•小雅•小旻(mín)》:“不敢暴虎,不敢馮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論語•述而》:“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示例】俺張孔目怎還肯緣木求魚,魯齋郎他可敢~?(元•關(guān)漢卿《魯齋郎》第四折)〖故事〗《論語•述而》記載,“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孔子對顏淵說:“用我,我就去干;不用我,我隱藏起來。能做到這樣的,只有我和你。”好勝心強的子路連忙問:“老師,您統(tǒng)率三軍將和誰在一起?”孔子說:“赤手空拳打虎,蹚水過河,死都不悔的人,我是不和他在一起的,我只和凡遇事謹慎,善于謀劃而又能辦成事的人在一起。”)
16、【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人到臨死,他說的話是真心話,是善意的。【出處】《論語•泰伯》:“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示例】
17、【任重道遠】任:負擔(dān);道:路途。擔(dān)子很重,路很遠。比喻責(zé)任重大,要經(jīng)歷長期的奮斗。【出處】《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示例】人民教師肩負著培養(yǎng)祖國建設(shè)接班人的重擔(dā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