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第一輪文學常識典故復習3
【危機】參見人物部•其他“丹徒布衣”。o指富貴帶來的危害。宋蘇軾《宿州次韻劉涇》:“晚覺文章真小技,早知富貴有危機。”
【衣錦歸】《史記•項羽本紀》:項羽攻占咸陽后,“人或說項王曰:‘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項王見秦宮室皆以燒殘破,又心懷思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說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項王聞之,烹說者。”o指富貴還鄉。宋劉兼《宣賜錦袍設上贈諸郡客》:“深冬苦得朝丹闕,太華峰前衣錦歸。”另參見動物部•走獸“楚沐猴”、器用部•衣冠“衣錦還”、器用部•衣冠“沐猴冠”、人事部•謬誤“沐猴冠”。
【金穴】參見人事部•富貴“金穴”。北周庾信《見游春人》。“長安有狹邪,金穴盛豪華。”【金穴】《后漢書•光武郭皇后紀》:“二十年,中山王輔復徙封沛王j后為沛太后。況遷大鴻臚。帝數幸其第,會公卿諸侯親家飲燕,賞賜金錢縑帛,豐盛莫比,京師號況家為金穴。”o詠富貴。唐杜牧《華清宮三十韻》:“雨露偏金穴,乾坤人夢鄉。”另參見地理部•土石“金穴”。
【恐不免】《世說新語•排調》:“初,謝安在東山居,布衣,時兄弟已有富貴者,翕集家門,傾動人物。劉夫人戲謂安曰:‘大丈夫不當如是乎?'謝乃捉鼻曰:‘但恐不免耳!”'o喻本無心富貴,但恐時勢逼人,終不得免。宋蘇軾《送安惇秀才失解西歸》:“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棲遲那可追。”
【陶朱】參見人事部•雅逸“范蠡歸”。o指富貴之人。唐高適《真定即事奉贈韋使君二十八韻》:“田園同季子,儲蓄異陶朱。”
【萬錢】《晉書•何曾傳》:“(何曾)性奢豪,務在華侈。帷帳車服,窮極綺麗,廚膳滋味,過于王者。每燕見,不食太官所設,帝輒命取其食。蒸餅上不坼作十字不食。日食萬錢,猶日“無下箸處'。”o詠生活奢侈。唐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韻》:“萬錢才下箸,五酘未稱醇。”另參見器用部•飲食“直萬錢”、器用部•日用“何曾箸”。
【馬融奢】《后漢書•馬融傳論》:“(馬融)終以奢樂恣性,黨附成譏,固知識能匡欲者鮮矣。”o指生活奢侈。唐柳宗元《同劉二十八院長述舊言懷感時書事奉寄澧州張員外使君五十二韻之作因其韻增至八十通贈二君子》:“肯隨胡質矯,方惡馬融奢。”另參見倫類部•師友“絳帳”。
【斗奢】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侈汰》:“王君夫(愷)以(左米右臺)糒澳釜,石季倫(崇)用蠟燭作炊。君夫作紫絲布步障碧綾里四十里,石崇作錦步障五十里以敵之。”又“石崇與王愷爭豪,并窮綺麗以飾輿服。武帝,愷之甥也,每助愷。嘗以一珊瑚樹高二尺許賜愷,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愷以示崇,崇視訖,以鐵如意擊之,應手而碎。愷既惋惜,又以為疾己之寶,聲色甚厲。崇曰:‘不足恨,今還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樹。有三尺四尺,條干絕世,光采溢目者六七枚,如愷許,比甚眾,愷惘然自失。”o指富貴奢侈。唐劉禹錫《崔元受少府自貶所還遺造山姜花以詩答之》:“王濟本尚味,石崇方斗奢。”另參見器用部•珍寶“碎珊瑚”、器用部•日用“錦步障”、器用部•日用“蠟代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