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鑒賞專項訓練(一)
下闋頭二句描寫在行經溪流附近的村莊時看到的一幅更富有詩意的畫面:夜深人靜,溪山沐浴在疏星明月的清光中;年輕的婦女在溪邊浣紗,在月光的照耀下,她那美麗輕盈的身影映在水中和沙上。詞人使用的語句極其簡淡,卻能把環境和人物寫得清雅秀潔,風韻悠然。
結尾二句又在前邊的畫面上繪出了新的情采:寧靜的村舍門前忽然響起孩子的哭聲,正在溪邊浣紗的母親立即起身往家趕,路上遇見陌生的行人,只羞怯地低頭一笑,隨即背轉身匆匆離去,這真實而自然的描繪,不但給畫面增添了濃厚的生活情味,而且生動地表現了山村婦女淳樸溫良的心性和略帶幾分羞澀的天真。
總觀此詞,全篇都是寫景,無一句抒情,但又處處融情于景中,寄意言外。從描寫月光柳露的文字中,可以感知作者對清新淡雅的自然風光的喜愛;從描寫浣紗婦女的文字中,可以感知作者對淳厚樸實的民情風俗的贊賞。
在風景和人物的具體描寫上,此詞也具有動靜結合、形神兼備的妙處。柳密露濃原是靜景,但詞人卻借露濕征衣的動象來表現,比直寫其靜態美更覺真實多采。沙灘宿鷺亦在靜中,但詞人卻寫其睡中之動態,并寫其夢中之幻影,使讀者不僅可見其形動,而且可感其神動,因而別生奇趣。篇末寫浣紗婦女亦能遺貌取神,用“笑背見人歸去”的動態美,表現婦女溫良淳樸的情性美,真是栩栩如生,呼之可出。
2、⑴園中春色因無主而亂;落花因煙雨飄零而亂;心緒因離別而亂;前路因萋萋芳草而迷離。(4分)
⑵①綿綿不盡的離愁別緒!、谏掀\用借景抒情的手法為寫離別奠定感情基調(4分,第一問2分。第二問2分,不結合具體詩句的答案說對了也只給1分。)
3、(1)①通過景物描寫表現環境,故人相逢在秋天的滿月之夜,京城的夜已經很深了。②運用擬人手法形象地寫環境。秋風驚動枝頭棲息的鳥鵲,露草里躲著唧唧鳴叫的寒蟲。 (每點2分)
(2)①這首詩描寫了和同鄉偶然聚會的情景,表現了亂世相逢悲喜交集的復雜心理。②頷聯以“還作”、“翻疑”作流水對,敘江鄉故人偶集,真是難得,反而懷疑是不是在做夢;③頸聯景中含情。④尾聯寫歡聚對飲,長夜敘談,并以“畏曉鐘”寫害怕分離時間到來作結,深刻表達出對同鄉聚會的珍惜和友情的深厚。全詩心理描寫真切而傳神。(每點1分)
4.⑴反襯手法;(2分)用上元(元宵)燈火的徹夜通明,反襯詩人的頹唐潦倒,表現詩人悲從新來的感慨。(2分)⑵白發稀短,老態頹唐,令人唏噓;官場黑暗,枉直不分,令人憤慨;走東西,就斗升,屈辱難忍;走投無路,只有退隱山林。這笑,是一種無可奈何,是一種憤世嫉俗,是詩人壯志難酬的悲哀。(能指出“笑”中隱含的含義,2分;并能結合詩句作具體分析,2分)
5.(1)“鎖”字是詩眼。“鎖”字形象地表明了滿庭春色閉鎖在高墻之內,無法泄露;而宮女的年華,也鎖于重門之內,白白消逝。
(2)運用了反襯手法。落花能夠飛出宮墻,無人禁止,而宮女們卻身鎖重門,人不如花。這里以落紅飛舞出宮墻反襯宮女的身不由己。
【點撥】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多少年輕女子被掠進皇宮,終身禁錮于宮墻之內,青春活活葬送。這時古代女子的悲劇。古典詩歌中描寫宮廷生活的“宮詞”,常取此為題材,為不幸的宮女傾訴苦衷。武衍這首宮詞,以深惋之筆,借景托情,描寫宮女被禁錮的悲哀和渴望自由而不可得的怨恨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