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bd id="44f3z"></kbd>

<style id="44f3z"><thead id="44f3z"></thead></style>
    <option id="44f3z"></option>
      <em id="44f3z"><dfn id="44f3z"></dfn></em>
    1. <menuitem id="44f3z"><thead id="44f3z"><i id="44f3z"></i></thead></menuitem>
      <u id="44f3z"><input id="44f3z"></input></u>
      日日碰狠狠躁久久躁综合小说 ,艳妇臀荡乳欲伦交换h在线观看,亚洲熟妇无码另类久久久,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 a v无 码免 费 成 人 a v,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水,白嫩少妇激情无码,五月丁香六月综合缴情在线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高中語文教案 > 高二語文教案 > 發現·教案(通用13篇)

      發現·教案

      發布時間:2024-01-16

      發現·教案(通用13篇)

      發現·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了解聞一多的生平,感受他赤忱的愛國熱情,了解中國新詩發展的軌跡。

        2.掌握本詩所表現的熾熱的愛國心,和對黑暗現實的失望和憤怒。

        【學習時間】0.5課時

        【學習內容與步驟】

        一、作者介紹

        聞一多(1899.11.24—1946.7.15)原名聞家驊,號友三,生于湖北浠水。自幼愛好古典詩詞和美術。19xx年考入北京清華學校,喜讀中國古代詩集、詩話、史書、筆記等,19xx年開始在《清華周刊》上發表系列讀書筆記,總稱《二月廬漫記》。同時創作舊體詩。1919年五四運動中,積極參加學生運動,被選為清華學生代表,出席在上海召開的全國學生聯合會。1920年4月,發表第一篇白話文《旅客式的學生》。同年9月,發表第一首新詩《西岸》。1921年11月與梁實秋等人發起成立清華文學社,次年3月,寫成《律詩底研究》,開始系統地研究新詩格律化理論。1922年7月趕美留學。年底出版與梁實秋合著的《冬夜草兒評論》,代表了聞一多早期對新詩的看法。

        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詩集《紅燭》,具有唯美傾向。1925年5月回國,任北京藝術專科學校教務長。1926年參與創辦《晨報.詩鐫》,發表了著名論文《詩的格律》。1928年任武漢國民革命軍政治部藝術股長。同年秋任南京第四中山大學外文系主任。1928年1月出版第二本詩集《死水》。1928年3月在《新月》雜志列名編輯,次年因觀點不合辭職。1928年秋任國立武漢大學文學院院長兼中文系主任,從此致力于研究中國古典文學。1930年深秋去山東任青島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國文系主任。1932年8月回北平任清華大學國文系教授。

        抗日戰爭爆發后,隨校南遷,同學生一起從長沙步行到昆明,此后在西南聯大任教8年,積極投身于抗日運動和反獨裁、爭民主的斗爭。在學術上,他廣泛研究祖國的文化遺產,著有《神話與詩》、《楚辭補校》等專著。1944年加人中國民主同盟。抗戰勝利后出任民盟中央執委,經常參加進步的集會和游行。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樸先生大會上,憤怒斥責國民黨暗殺李公樸的罪行,發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講演》,當天下午即被國民黨特務殺害。

        二、朗讀:聽錄音,初步把握詩中感情。

        三、學生朗讀詩歌,思考:

        l.人帶著滿腔的熱情急切地投入祖國的懷抱,為什么會進著血淚喊出“這不是我的中華,不對,不對!”這樣悲痛的聲音?

        明確:聯系時代背景,帶著滿腔激情回國的聞一多,并沒有看到自己心中美好的祖國,他面對的是一個軍閥混戰下的殘破的祖國,噩夢一樣的現實,使詩人內心無比痛苦,他在美國所想象的美麗祖國的形象破滅了,他賴以支撐自己的精神支柱傾折了。

        2.接下來,詩人有沒有用具體的細節正面描述他踏上國土所見到的黑暗現實?

        明確:沒有。

        3.文中那些語言或字眼體現了祖國當時的黑暗現實?

        明確:噩夢、掛著懸崖。

        4.面對“噩夢”,作者是如何表達自己的沉痛的感情的?

        明確:用兩組“我來了”的排比和幾個貼切的比喻來抒發自己深沉的愛,以及沉痛失望的心情。把與祖國的會面比作是一場“噩夢”,噩夢是可怕的,而掛在“懸崖”上的“噩夢”,則使人感到絕望和恐怖。接著他問“哪里是你?”然后確認“那不是你”。期望愈高,失望也愈重。但是詩人仍不甘心,仍要“追問”,問青天,問風。

        5.詩人的“問青天”“逼迫八方的風”在表達思想感情上有何作用?

        明確:這種追問是無果的,只能使詩人陷入了更深的悲痛中去了。

        6.既然作者開頭說“這不是我的中華”,那么他所期待的祖國到底在哪里?

        明確:直到“嘔出一顆心來”,才知道祖國是在“我的心里”。

        7.文題為“發現”,詩人到底發現了什么?

        明確:發現了“你在我心里”。

        四、總結

        這首詩的最大特點是直抒胸臆,作者把從國外回來后的真實感受用火山爆發一樣的激情在詩中噴發出來,感情熾烈而真誠,雖然詩中也有敘事成分,但主要是直接抒情,以強烈的情感打動讀者。

        五、課外拓展

        《紅燭》

        紅燭啊!/這樣紅的燭! /詩人啊, /吐出你的心來比比,/可是一般顏色?

        《醒呀》

        醒呀,請扯破了夢魔的網吧。 /神州給虎豹豺狼糟踏了。 /醒了吧!醒了吧!威武的神獅! /聽我在五色旗下哀號……

        《七子之歌》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著我的靈魂。 /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孩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

      發現·教案 篇2

        教案前言:

        外婆家的小貓咪最近格外活潑,原來是因為天氣暖和了,小貓咪可以出外玩兒了,小貓咪一竄一跳的在花園里玩耍,看著小貓咪開心的樣子,真可愛。通過本次幼兒園教案讓孩子體會春天帶個我們的開心和歡喜,不止是小朋友們開心,小動物門一樣開心。

        教案目標:

        1、通過情境的創設,學習用創造性的動作進一步感受和表現音樂。

        2、體驗音樂所賦予自己的想象所帶來的快樂,并能與同伴共同分享。

        3、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4、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教案準備:

        音樂CD、錄音機、老鼠頭飾一個

        教案過程:

        一、聽音樂跳舞進場-舞龍

        二、欣賞音樂,初步感受樂曲的結構及風格。

        1、以故事的形式引出樂曲《哈巴涅拉舞曲》,一邊講述故事一邊聽音樂,幫助幼兒了解樂曲的風格。

        2、提問故事里面有多少只貓?是那幾只?

        欣賞樂曲前半部分,教師跟隨音樂跳三只貓的動作,第二次請幼兒跟隨模仿小貓的動作,最后引導幼兒模仿創編小貓的動作。

        3、欣賞樂曲后半部分,提問:小貓見了大老鼠以后會發生什么事?""小貓從來沒見過這么大的老鼠,怎么辦?

        三、通過游戲《找老鼠》,完整的表現音樂,感受音樂所帶來的喜悅。

        小動物也是喜歡春天的,因為春天色彩斑斕,因為春光溫暖。春天是希望的季節,春天是幸福的季節,春天的大地萬物復蘇,春天的孩子熱情洋溢。

      發現·教案 篇3

        8 童年的發現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最后一句話的含意,領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3、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培養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入情入景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感受人物特點,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2、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等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準備:ppt課件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個性教案

        一、聯系實際、激趣導入

        師:人在長大或變老的時候,常常回憶起童年的事情。美國作家巴德舒爾伯格望不了父母有趣而又截然不同的評價,那么俄國作家費奧多羅夫童年最有意思的是什么事呢?(以激發學生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發現的學習興趣進入新課學習。)

        二、明確要求學有目標

        1、指名讀“閱讀提示”,明確學習要求。

        (1)我是怎樣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結果怎樣?

        (2)“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發現?

        (3)舉例說說對“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和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句話的理解。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2)找出生字,注意讀準字音;理解詞語。

        (3)課文課講了一件什么事,

        生:課文重點寫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過程。

        (4)作者圍繞著童年的發現先講了些什么?再講了什么?最后講了什么?

        生:課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發現,然后具體敘述這項發現的經過,最后講了這個發現在幾年后老師講課時得到了證實。

        四、再讀課文、釋疑解難

        1、再讀課文,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交流“閱讀提示”的三個問題。

        (1)“我”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自由讀1、2自然段。 

        生:作者發現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

        2、朗讀體會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發現胚胎發育規律時的欣喜和自豪,及當眾受到懲罰的憤懣。

        讀中評價,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入情入景體會作者的感受。

        3、細讀體會童年秘密的發現過程

        “我”是怎樣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又是怎樣找到答案的。

        分小組學習,將找到的句子讀一讀,并談自己的體會。討論交流不理解的問題。

        (1)“我”是在做夢中發現自己總在飛翔,并且發現其他同學也具有“飛行”的天賦,于是便產生了好奇,想解決這個奇妙的問題。

        (2)我們一起找到老師,請他給我們解答。

        (3)老師并沒有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便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來的。

        (4)“我”想得是那樣癡迷,以至于親自抓來魚,仔細觀察,想從魚身上發現人應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經過思考、推算,終于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4、從“我”的發現過程中,那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來讀一讀,談談自己的體會。引導學生從課文內容中體會作者執著探究的精神。

        5、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作者是怎樣發現胚胎發育規律這個秘密的,并結合自己的實際回憶講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6、體味作者秘密被證實后的感受

        (1)學生自讀課文說說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樣被證實的。

        (2)引導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這句話的意思。

        讓學生通過舉例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引導學生說出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理解這句話。

        7、引導通過朗讀體會作者內心憤懣的感受。

        五、總結交流開放拓展

        1、從課文中,你覺得文中作者是個怎樣的孩子?

        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作者是個怎樣的孩子。通過學生的讀書,感悟,交流,知道費奧多羅夫是個天真無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并有著執著精神的孩子。

        2、通過學習課文,受到了什么啟發?

        引導學生說說學習這篇課文后受到了怎樣的啟發。在生活中要養善于觀察的習慣,遇到問題要敢于動腦思考,最為重要的是有堅持不懈的勤奮鉆研的精神。

        3、學生聯系實際說說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發現。(學生自由發言)

        師:童年的發現,盡管有時別人會覺得可笑,甚至會招來麻煩,可是卻希望你們每個人都有一雙好奇的眼睛去發現,去享受發現的快樂,擁有自己美妙的童年的發現。也許,這就是你創造、研究的開始。

        六、讀寫結合提高能力

        以《童年趣事》為題寫一篇作文。

        板書設計:

        16、童年的發現

        起因:人是由簡單生命進化來的

        經過:胎兒再現了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

        結果:面臨受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啟示:善于觀察,大膽發現 

        教學反思

      發現·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本課7個生字并能熟練拼寫,理解“澄澈、困窘、天賦”三個詞語的意思;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掌握大膽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的一般方法。

        3、情感態度目標:感受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像的精神,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二、教學重點

        理解作者“發現”的過程,“我”的偉大的“發現”是怎么來的,從而培養學生大膽發現問題尋根問底的精神。

        三、教學難點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等句子的深刻含義

        四、課前準備

        上網收集人類生命進化的圖片和資料,制作成便于課堂教學所用的卡片或powerpoint形式

        五、教學過程

        (一)、激發學生興趣,導入課題(4分鐘)

        教師出示一些關于胚胎發育的圖片,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學生的回答各種各樣。師:“這叫做胚胎,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從這么小小的一個胚胎發育形成的。人胚胎發展的規律現在對你們來說還比較難懂,但費奧多羅夫九歲時就發現了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究竟他真的發現了什么,又是怎么發現的呢?今天我們來看一下他童年的發現。”(板書“童年的發現”)

        (二)、帶問題讀課文,找出相關信息(15分鐘)

        1、自由朗讀課文,畫出生字詞,學習生字。(8分鐘)

        澄(chéng)澈、胚(pēi)胎、天賦(fù)、豈(qǐ)止、絞(jiǎo)盡腦汁(zhī)、困窘(jiǒng)

        理解“澄(chéng)澈、天賦(fù)、困窘(jiǒng)”的意思

        2、帶問題默讀課文,找出“我”的“發現”是什么,畫出相關句子。

        3、讓同學說出自己找到的答案。反饋信息,“我”的“發現”集中在第十三段

        “人是由細胞構成的……從細胞變成小魚,經過了很長的時間。現在,這一段時間就折合成一個月。從小魚變成青蛙又得經過很長時間,又折合成一個月。這樣推算下來,到變成人,正好是九個月。”

        (三)循果查因,理解“發現”的過程(20分鐘)

        1、師:“作者為什么會得出這樣的結果呢?是誰告訴他的呢,還是他自己想出來的?”

        2、仔細閱讀第三到十三自然段,畫出“發現”過程的相關信息并進行小組討論,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總結出“發現”的流程圖。(10分鐘)

        (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老師做必要的指導并維持課堂紀律和注意時間的把握)

        4、 反饋信息。(10分鐘)

        讓小組代表自由回答得出的答案,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整理出一個清晰的過程

        ① 我做夢總回夢到自己在飛翔,而且發現其他同學也一樣,于是產生強烈的好奇心。

        (借助課文中優美的句子,引導學生回憶自己是否有過同樣或類似的經歷,大膽想象)

        ② 我們一起請教老師,請老師回答我們的問題

        (“為什么只有晚上睡覺時才長?”“那么為什么人在生長的時候就要飛呢?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么會是鳥?”通過這些一連串的句子讓學生感受“我”的求知若渴。)

        ③ 老師的回答沒有完全揭開“我”心中的謎,我渴望知道人是怎么來的。于是通過抓魚等的活動進行探究。

        ④ 通過自我思考,終于找到的答案。

        流程圖:

        我和同學都夢中飛翔,產生好奇

        請教老師,老師解答問題

        我渴望知道人是怎么來的

        對九月懷胎進行思考,得出“發現”

        從圖中的信息得出這樣的結論:“我”的這一偉大的“發現”源于對事物的好奇心,對知識的渴望和對生活的細致觀察,引導學生平時要大膽地思考問題,發現問題。舉例科學家的例子說明這個道理。

        六、作業

        1.抄寫課文中的生字詞,和“澄(chéng)澈、天賦(fù)、困窘(jiǒng)”的解釋。

        2.用自己的話說說“我”的發現和發現的過程。

        3、預習下文,想想“我”的這一偉大的“發現”符合科學嗎?為什么?

        七、板書設計

        我和同學都夢中飛翔,產生好奇  

        請教老師,老師解答問題                勇于發現問題

        我渴望知道人是怎么來的                大膽思考問題

        對九月懷胎進行思考,得出“發現” 

        (第二課時)

        一、 回憶朗讀,激趣導入(6分鐘)

        師問:“我”的發現有趣嗎?那他的“發現”是不是正確的呢?

        (播放關于胚胎發育的短片,引導學生理解其實這個“發現”只是作者獨立思考的結果,而人真正生長發育的規律不是這樣的,從而理解下文)

        二、 細讀課文,反復體味(23分鐘)

        1、 引導理解“老師誤解了我的笑聲,以為我的笑不懷好意。”(5分鐘)

        為什么當老師講到:“按照進化論的觀點,母腹中的胎兒再現了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發現,情不自禁地笑出了聲音時,老師卻認為我的笑聲不懷好意呢?

        2、引導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句話的意思。(15分鐘)

        (1)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說說自己生活中曾探究過秘密的小事。

        (2)通過講述或回憶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等人的遭遇,談談自己怎么理解這句話。

        (3)朗讀句子,反復體會作者的內心感受。

        三、探索“我”的人物性格(5分鐘)

        “從這篇文章中,你覺得作者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呢?他有什么地方值得你學習的嗎?”

        1.“我”是一個富于幻想和善于發現問題的孩子。

        (通過句子“每天夜里做夢我都飛……”)

        i. 我是一個求知若渴的孩子,對知識充滿興趣的,積極地探詢知識。

        (從他和幾個同學不停地追問老師問題看出來。)

        四、 聯系生活,總結交流(6分鐘)

        1. 從“我”的童年發現中,你有什么啟發或體會?

        [鼓勵學生多角度地理解、體會,如:“發現童年的胡思亂想,異想天開也是一種發現、創造”“童年很美好,可以漫無邊際的幻想”“我們也要培養大膽創新、堅持不懈的鉆研精神”……]

        2、 請你說說在生活中,你有沒有什么有趣的“發現”?

        五、 作業

        反復閱讀課文,再次體會作者“發現”后和被誤解后的感受。

      發現·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作者發現胚胎的發育過程,體會作者童年的探索趣味。

        2.懂得童年的幻想給童年帶來的快樂。

        3.了解課文“童真童趣”的特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作者被老師罰出教室后的心理感受。

        2.了解課文是怎么做到“真實反映童趣”的。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引入新課。

        1.大家邊聽范讀,邊想一想“我”為什么那么癡迷于幻想?

        2.大家來讀一讀你了解的情況。

        3.打開書,預習生字。

        二、學生初讀課文,并畫出文中的生字。

        1.指名上黑板寫出不認識的字。

        凋 縷 芳 吁 耍 訓 斥 脾 罕 藤 愈 凌 秉 颼 撩 梳 

        衰 絹 僑 眷

        2.指名給這些字加上拼音。

        3.讓學生讀拼音節。

        4.正音、正字。

        三、理解詞語。

        1.再讀課文,讓學生,從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詞語質疑。

        2.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3.查字典理解其它詞語。

        4.出示重點詞語,讓學生鞏固練習。讀讀這些詞語。

        四、指導朗讀。

        1.學生自由讀課文,畫出難讀的句子。

        2.同桌互相學習,克服困難。

        3.教師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并注意糾正錯誤讀音。

        4.教師指導讀難句。

        (1)恨不得從魚身上發現將來的人應該具有的某些特征。

        (2)“哈哈!這跟畫地圖差不多”到這一段的結尾。這一推理語句,要讀出氣勢來,“折”字要重讀。

        (3)我明白了?d?d世界上重大的發現與發明,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語速稍快,應讀得活潑,突出“驅逐”、“迫害”等詞語。

        5.再練練難句的朗讀。

        五、作業:抄詞、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引導學生自學。

        讓學生默讀全文,思考:

        1.課文圍繞梅花寫了哪幾件事?

        2.判斷:課文圍繞發現寫了一件事。( )課文圍繞發現寫了三件事。(√)

        3.小組討論哪五件事?

        (1)我常常做夢,老師告訴我人是由小魚進化來的。

        (2)我得出結論,人如何由小魚進行成人的。

        (3)在生物課上被老師罰出教室。

        二、深入重點段,揭示中心思想。

        1.讓學生結合課題質疑。

        2.從第一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

        3.從第二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1)小組輪流讀一遍,討論。

        (2)發言。

        (3)打出投影:仔細讀這句話,你能體會出什么含義來?

        “我明白了?d?d世界上重大的發現與發明,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里的驅逐和迫害指的是老師的處罰嗎?

        4.自由讀第三件事,你體會出什么?

        5.通過你的朗讀,讀出這份天真來。

        6.指名讀這一部分,強調有感情地讀。

        三.作業

        熟讀這篇課文。

      發現·教案 篇6

        第三章  第一節 植物生長素的發現

        一、教學目標

        1.概述植物生長素的發現過程。

        2.體驗發現生長素的過程和方法。

        3.評價實驗設計和結論,訓練邏輯思維的嚴密性。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生長素的發現過程。

        2.教學難點

        (1)生長素的產生、運輸和分布。

        (2)科學實驗設計的嚴謹性分析。

        三、教學步驟

        〖引入〗以“問題探討”引入,生思考回答師提示。

        1.彎向窗外生長。

        2.是較長時間的單側光刺激引起植株彎向窗外光源生長。這樣,可以使植株獲得更多陽光,從而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機物,滿足自身生長發育的需要。

        3.植株的彎曲生長發生在幼嫩部位。

        教師講述:以上都與生物體本身所具有的調節功能有密切的聯系,而不同種的生物調節方式不同,植物是通過激素調節,動物則是通過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其中神經調節的作

        教師:“生長素是什么?科學家是怎樣發現生長素的?”

        〖板書〗一、生長素的發現過程

        教師:給出達爾文向光性實驗示意圖。1880年,達爾文研究了光照對金絲雀虉草胚芽鞘生長的影響。

        實驗一:胚芽鞘受到單側光照射時,彎向光源生長。

        實驗二:切去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既不生長,也不彎曲。

        實驗三:用錫箔小帽罩住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長。

        實驗四:用錫箔套住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單側光只照射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仍然彎向光源生長。

        〖旁欄思考題1〗生思考回答師提示

        1.提示:分別遮蓋胚芽鞘頂端和它下面一段,是采用排除法,觀察某一部分不受單側光刺激時,胚芽鞘的反應,從而確定是胚芽鞘哪一部分在起作用。胚芽鞘彎曲生長的是頂端下面的一段,感受光刺激的是頂端。這說明,是胚芽鞘頂端接受單側光照射后,產生某種刺激傳遞到下面,引起下面一段彎曲生長。

        (讓學生分別回答。最后總結:達爾文推想,胚芽鞘尖端可能會產生某種物質,這種物質在單側光的照射下,對胚芽鞘下面的部分會產生某種影響。(鼓勵學生從科學家的用詞教育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要養成嚴謹的思維習慣,要有事實求是的態度。))

        教師:“學生們繼續思考胚芽鞘尖端真的會產生某種物質嗎?這種物質怎么會影響下面部分的生長呢?

        1928年,荷蘭科學家溫特,把切下的胚芽鞘尖端放在瓊脂塊上,幾小時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并將這塊瓊脂切成小塊,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側,結果胚芽鞘向放瓊脂的對側彎曲生長。

        教師:“現在能說明達爾文的推想是正確的嗎?”

        學生分析,并說明理由。有的學生說是正確的;有的說是不能說明,因為不能排除瓊脂塊的影響。

        教師總結:不能。因為沒有排除瓊脂本身對去尖胚芽鞘的影響。

        (介紹實驗的設計原則:)

        1.單一的變量

        2.要有對照組

        〖旁欄思考題2、3〗生思考回答師提示

        2.提示:因為該刺激(生長素)在向光一側和背光一側的分布(濃度)存在差異,因而引起兩側的生長不均勻。

        3.提示:沒有。他是在對實驗結果進行嚴密分析的基礎上作出這個推斷的。要得出這樣的結論,既需要以事實為依據進行嚴密的邏輯推理,還需要一定的想像力。

        〖講述〗由此說明,胚芽鞘尖端確實會產生某種物質,這種物質從尖端運輸到下部,并能促使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長。這種物質是什么呢?學生閱讀教材,得出1934年,荷蘭科學家郭葛等人從一些植物中分離出了這種物質,經鑒定這種物質是吲哚乙酸。吲哚乙酸具有促進植物生長的功能,因此給它取名為生長素。后來科學家又陸續發現了其他植物激素包括赤霉素、細胞分裂素、乙烯和脫落酸。

        〖板書〗植物激素:由植物體內產生,能從產生部位運送到作用部位,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稱作植物激素。

        師生共同回顧生長素的發現過程:

        設計實驗           提出假說           實驗驗證          得出結論(指出:這是真理發現的模式之一)

        〖板書〗三、生長素的產生、運輸和分布。

        產生部位:葉原基、嫩葉和發育中的種子

        運輸方向:從植物形態的上端向下運輸,不能反向。

        分布情況:生長旺盛部位。

        〖技能訓練〗生閱讀思考回答師提示

        1.提示:不嚴密,沒有考慮將胚芽鞘倒過來放置時的情況。

        2.提示:結論2不嚴謹。沒有實驗證明生長素不能從形態學下端運輸到形態學上端。

        3.提示:應該增加一組胚芽鞘形態學上端朝下的實驗,以研究生長素能不能從形態學

        下端運輸到形態學上端。

        〖小結〗略

        〖作業〗練習

        基礎題

        提示:可以使植株接受比較均勻的陽光照射,以避免因植物的向光性生長而引起植株彎曲。

      發現·教案 篇7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最后一句話的含意,領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3、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培養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入情入景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感受人物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等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過程:

        一、聯系實際、激趣導入

        師:人在長大或變老的時候,常常回憶起童年的事情。美國作家巴德舒爾伯格望不了父母有趣而又截然不同的評價,那么俄國作家費奧多羅夫童年最有意思的是什么事呢?(以激發學生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發現的學習興趣進入新課學習。)

        二、明確要求學有目標

        1、指名讀“閱讀提示”,明確學習要求。

        (1)我是怎樣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結果怎樣?

        (2)“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發現?

        (3)舉例說說對“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和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句話的理解。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2)找出生字,注意讀準字音;理解詞語。

        (3)課文課講了一件什么事,

        生:課文重點寫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過程。

        (4)作者圍繞著童年的發現先講了些什么?再講了什么?最后講了什么?

      發現·教案 篇8

        學習目標:

        1.會寫14個生字,會認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胚胎、禍患、滑翔、雙臂、天賦、妨礙、豈止、癡迷、厘米、羞愧、幸虧、驅逐、迫害、隨心所欲、運轉自如、厘米、絞盡腦汁等詞語。讀讀記記澄澈、困窘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領悟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預習+展示

        本課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的一個發現,反映了兒童求知若渴的特點和驚人的想象力。 課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時的發現,然后具體敘述這項發現的經過,最后寫這個發現在幾年后老師講課時得到證實。課文的重點是寫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過程。這個過程大體經歷了三個相互聯系的階段:先是夢中飛行;由夢中飛行引出了為什么會在夢中飛行及老師對此所作的解釋;由老師的解釋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來的疑問以及對這個疑問的大膽猜想,這個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發現。選編本課的目的,是通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童年時代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膽的想象,體會作者回憶童年生活時自豪和憤懣交織的情感;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培養想象能力。

        一、導入

        1.引導學生聯系實際說說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發現。

        2.以激發學生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發現的學習興趣進入新課學習。

        二、自學生字(課前完成,檢查)

        1、讀準生字詞(分辨多音字)。

        2、形近字對比組詞。

        3、組一個課外的詞。

        4、分析難寫字和易錯字。

        5、理解難懂的詞語( 聯系上下文、查詞典)。

        6、聽寫,檢查過關。

        三、初讀課文,知大意。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寫出我發現了什么。

        3、按詞語順序復述課文內容。

        (胚胎發育、做夢、飛行、小伙伴、解釋、癡迷、九個月、發現、情不自禁、誤解、安慰。)

        4、寫出主要內容。

        四、理解課文,

        1、用自己的話說說我發現了什么?是怎樣發現?

        (1)我是在做夢中發現自己總在飛翔,并且發現其他同學也具有飛行的天賦,于是便產生了好奇,想解決這個奇妙的問題。

        (2)我們一起找到老師,請他給我們解答。

        (3)老師并沒有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便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來的。

        (4)我想得是那樣癡迷,以至于親自抓來魚,仔細觀察,想從魚身上發現人應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經過思考、推算,終于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2、從我的發現過程中,那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來讀一讀,談談自己的體會。

        3、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再舉例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這句話一語雙關。其一,它講出了科學事業發展過程中的某些真實情況,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過這樣的遭遇;其二,是我用幽默與自嘲的方式,表達了對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說,誰讓我有這樣重大的發現呢?被轟出教室也就不足為奇了。作者把自己跟世界上有重大發明與發現的人列在一起,這是真正能讓自己得到安慰的理由。這句話可以作為作者對童年發現一事的評說吧。當然,話里不乏憤慨的成分。

        4、你覺得費奧多羅夫是個怎樣的孩子?先概括地說說你對他的印象,再具體地說說理由。

        5、學了這篇課文,你得到了什么啟發?

        6、你在學習、生活中有沒有自己的發現?請說一說。

        課后反思 :

        1、小組交流速度有所加快,但效率還是不高。

        2、有的小組沒按老師的題目完整作答,漏答后面半題,也沒同學發現。

        3、忘了進行朗讀展示環節。

        4、有同學提出假設句修辭手法,說法不正確。

        5、缺少質疑環節。

      發現·教案 篇9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本課,要把教學過程變成學生自主發現、自主探究的過程。通過大膽質疑,反復讀書,帶領學生和作者一起去體驗作者“發現”的歷程,感受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培養學生發現、創新的意識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默讀課文,了解作者童年發現了什么,是怎樣發現的以及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發現。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導學生學會“妨、礙”2個會認字,讀讀記記“妨礙、情不自禁、隨心所欲、天賦、癡迷、一本正經”等詞語。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主要內容,讓學生知道“我”發現了什么,是怎樣發現的。

        教學難點:

        理解“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發現,領悟作者童年時強烈的求知欲和豐富大膽的想象力。

        教學準備:

        通過查閱課外書、上網等途徑收集有關科學家發明發現的資料。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設計: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1、板書:“童年”,談話: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天真爛漫的,童年是多姿多彩的。每個人的童年都充滿著無數個“為什么”,充滿著神奇的幻想與想象,在我們的童年中曾有過多少的發現啊!

        2、板書:“的發現”,齊讀課題:童年的發現。學生質疑課題:

        作者童年發現了什么?是怎樣發現的?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發現?

        【童年是人生之旅最十分重要的、十分珍貴的驛站。激情的導語能喚醒學生心靈的共鳴,讓學生懷著真摯的心走近課題,質疑課題。】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自由讀課文,思考同學提出的問題。

        2、按照課文的不同內容給文章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段(1、2自然段)主要講了“我”在九歲時發現了達爾文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然而這一發現卻給“我”帶來了懲罰。

        第二段(3—13自然段)重點寫“我”童年時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過程。由于“我”在睡夢中發現自己總在飛翔,就去問老師,老師給我們解釋了為什么會在夢中飛行的原因,“我”對這個問題大膽猜想,思考發現了人類進化的規律。

        第三段(14—19自然段)四年后,在生物課上當老師講到人的起源時,“我”想到了自己的發現便笑出了聲。老師認為“我”的笑不懷好意,便把“我”轟出了教室。

        【“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是本單元的一個訓練重點。因此,在初讀課文時,要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再讀課文,理解“發現”

        1、默讀課文,思考:“我”童年的發現是什么?是怎樣發現的?

        2、小組合作學習,要求如下:

        (1)在課文中找出有關的句段,理解有關的句段。

        (2)把發現的過程用幾句話概括出來。

        3、反復朗讀課文的第十三自然段,在這段話中畫出集中描寫“我”童年的發現的句子。

        人是由細胞構成的……從細胞變成小魚,經過了很長的時間。現在,這一段時間就折合成一個月。從小魚變成青蛙又得經過很長時間,又折合成一個月。這樣推算下來,到變成人,正好是十個月。

        仔細地讀讀著幾句話,并用自己的話轉述。

        4、再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中有一句話說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達更簡潔。

        母腹中的胎兒再現了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

        5、歸納我的發現過程:

        (1)“我”是在做夢中發現自己總在飛翔,并且發現其他同學也具有“飛行”的天賦,于是便產生了好奇,想解決這個奇妙的問題。

        (2)我們一起找老師請教,老師給我們解答。

        (3)老師的解答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來的。

        (4)我對“十月懷胎”進行思考,終于找到了問題的答案,有了偉大的“發現”。

        【緊扣“發現”,讓學生找出課文中的句子、相關的語段,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朗讀體會我的發現及發現的過程。】

        四、研讀課文,感悟“發現”

        1、認真讀讀課文,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作者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發現?你認為他是個怎樣的孩子?

        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有關的依據,畫出相關的句子。

        2、討論:“我”童年時為什么會有這個發現?

        敢于提問;不斷研究;大膽想象。

        3、課堂交流他是個怎樣的孩子時,可根據學生的理解,預設如下:

        (1)“我”是一個喜愛幻想的孩子。

        “每天夜里做夢我都會飛……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飛到哪里。”

        輕聲朗讀這段話,閉上眼睛想象這段話描寫的情景。然后帶著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人是由細胞構成的……這樣推算下來,到變成人,正好是十個月。”

        朗讀這段話,哪些地方是“我”的幻想?當“我”發現或者是幻想了這樣一個規律時,“我”是怎樣的心情?(格外高興、得意……)

        (2)“我”是一個喜歡提問的孩子。

        “那天我們幾個人決定去見我們的老師,讓他來解答這個奇妙的問題……等你們升入高年級,上課時老師都會給你們講解。”

        找一找“我”問了幾個問題?把問題畫出來。

        想象當時的情景,分角色朗讀這段話。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來的……恨不得從魚身上發現將來的人應該具有的某些特征。”

        你覺得“我”會翻來覆去的看些什么?會想到一些什么?

        (3)“我”是一個有幽默感的孩子。

        “幸虧他沒有容我解釋……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或發現,有時還會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你覺得這段話哪些地方很幽默,為什么讓你讀著想笑?

        舉例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教師引導學生舉例:

        哥白尼熱情地宣傳新天文學說,被教會視為異端,教會將他押到了羅馬的宗教法庭,在監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殘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羅馬百花廣場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燒死。

        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就曾因為在天體運動上的發現受到審判并被投入監獄。

        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嗎?

        【教師先放手讓學生充分自讀自悟,因為有前面閱讀的鋪墊,學生能夠從課文中找出有關的依據,畫出相關的句子。教師以學定教,組織交流,適時引導,扣住關鍵的詞句,幫助學生理解和感悟作者童年時強烈的求知欲和豐富大膽的想象力。】

        五、聯系生活,向往“發現”

        從“我”的童年發現中,你有什么啟發或體會?

        你在學習、生活中有沒有自己的發現?說出來和大家交流。

        六、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2、寫一寫自己的“發現”。

        板書設計:

        童年的發現

        達爾文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

        夢中飛行——請教老師——大膽猜想

        敢于提問   不斷研究    大膽想象

      發現·教案 篇10

        活動設想:

        這是一個比較活潑的歌曲,歌詞帶有一點游戲性,并且它的歌表演動作對于中班上期的幼兒來說,動作的順序性不太好記憶,因此,我們在設計教案時把歌表演分成了學唱新歌和學做歌表演動作兩個部分,并且,在第二課時中,我們把歌表演的動作編成了兒歌,讓幼兒邊念兒歌邊跳,這樣既方便了幼兒的記憶,又讓幼兒主動的學,輕松的接受。在教幼兒歌表演時不是生硬的教,而是整個活動以小貓咪和貓媽媽學本領的游戲形式貫串首尾,讓幼兒以游戲的形式探索學習,并且,在第二次表演歌表演時,在間奏部分配上貓抓老鼠的游戲,使整個教學活動更有趣味性,使音樂教學游戲化。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引起幼兒學習歌表演的興趣,體驗歌舞活動的快樂,并能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2、幼兒在熟悉樂曲旋律,理解動作含義的基礎上,初步表現歌表演--《小貓咪》。

        3、運用象征性的語言啟發幼兒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習歌幼6家6兒童表演。

        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讓幼兒了解小貓的生活習性。

        物質準備:貓尾巴若干,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律動《貓走》進場,要求幼兒按節拍走。

        (一)師:小貓咪,今天天氣這么好,我們一塊兒到外面玩好嗎?(播放歌曲)(二)復習歌曲――《小貓咪》

        要求:坐姿正確,用最好聽得聲音來唱。

        (三)師以講故事的形式,引出主題,引起幼兒興趣:

        師:有一群可愛的小貓咪,和媽媽在一起,生活過得非常快樂,小貓咪一天天長大了,本領也越來越大了。有一天,貓媽媽帶著小貓咪捉老鼠,小貓咪捉了很多很多的老鼠,小貓咪高興極了,媽媽看見小貓咪長大了,也很高興,就跳起舞來了。

        (四)學習歌表演:

        1、師隨音樂邊念兒歌邊示范歌表演:

        師:"摸摸胡須,輕輕跳,翹翹尾巴,扭呀扭呀扭,喵嗚,喵嗚,喵嗚,喵嗚叫--。(兒歌內容和動作說明一樣)

        2、幼兒自由站在教師周圍,同教師一起表演:

        3、分解動作,逐句練習:

        (1)師:舞蹈好看嗎?有許多漂亮的動作,有小貓摸胡須,扭尾巴,叫的動作,你最喜歡哪個動作,去找找好朋友,表演給他看。

        (2)幼兒自由表演自己喜愛的動作,師指導幼兒將舞蹈中各個動作做好,做到位。

        (3)學習舞蹈:

        重點指導幼兒做好扭尾巴,和小貓跳的動作。

        4、師帶領幼兒完整表演二遍(中間及末尾請幼兒做《捉老鼠》的游戲感受歌表演的快樂氣氛)

        (五)復習音樂游戲--《找小貓》幼兒在愉快的氣氛中自然結束。

        請幼兒以輪唱的形式分角色進行游戲,指導幼兒做出貓媽媽和小貓不同的動作和表情。

      發現·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感悟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培養學生發現、創新的意識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課前搜集資料和課外延伸作業,培養學生搜集信息、整理資料的能力。

        3、認知目標:認識胚、豈、癡、嬰、窘5個字,基本讀懂課文。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利用網絡和信息技術,進行自主、個性化的探究閱讀,達到教學目標提出的感悟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培養學生發現、創新的意識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抓住發現,導入新課

        1、板書發現,提出問題:老師昨天跟隔壁班的同學聊天,他們告訴我,小時候他們發現過很多有趣的事情。有同學說,我發現小鳥在睡覺時一會兒睜眼,一會兒閉眼;有同學說,我發現下雨過后天空會有彩虹;有同學說,我發現了云在天上不會掉下來;還有同學說,他發現樹葉在下落的時候總是凹面向上。同學們,你們曾經發現過什么?

        2、板書童年,談話:童年是天真爛漫的,童年是多姿多彩的,童年是幸福無比的,你們的童年一定曾經發生過讓你們到現在都難以忘懷的趣事!我們的童年曾有過多少的發現啊!

        3、板書的,齊讀課題,激勵:生活中的小事情,只要你積極的關注它,就會發現小事情中往往隱藏著大學問,正所謂處處留心皆學問。學習《童年的發現》后,你一定會受到啟發。下面,我們一起齊讀一遍課文,仔細的思考,讀完課文以后,你們有什么問題要問?只有用心地讀課文,用心地思考課文,才能夠提出問題。不要怕人笑話,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見。問問題,不僅是學習態度問題,也是學習方法問題。板書:大膽提問

        二、由疑促讀,感知發現

        1、置疑:用小黑板出示學生預習課文時提出的有關課文內容理解的問題(教師將學生的問題整理、歸類,篩選出比較重要的問題作為教學重點出示在黑板上面)。

        2、讀文:帶著小黑板出示的問題,自由選擇默讀或者低聲讀課文的方式讀全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完之后選擇自己還是不能解決的問題在書上做好記號。(糾正讀音、解釋詞語)

        3、交流:讀完課文以后,你發現哪些問題已經解決了?是怎樣解決的?引導學生了解發現的內容,感知胚胎的發育規律這一發現的過程:夢見會飛請教原因癡迷研究發現原理。感知胚胎的發育規律究竟是怎樣的?作者的發現正確嗎?(請學生依據課前收集的有關胚胎發育的資料在小組討論作者的發現是否正確,可以借助畫圖來幫助你講解這個規律)

        4、交流:

        ①難句理解老師誤解了我的笑聲,以為我的笑是不懷好意。(我為什么會笑?老師為什么會覺得我不懷好意?作為學習伙伴的老師,也跟學生交流這件事情的體會。)

        ②難句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的風險。引導學生交流收集到的材料。(為了證實和傳播N。哥白尼的日心說,伽利略獻出了畢生精力。由此,他晚年受到教會迫害,并被終身監禁。布魯諾被判處火刑。世界上偉大的科學家尚且如此,而我只是被老師驅逐出教室,這又算得上什么呢!作者用幽默的方式來發表了對這件童年往事的評價。)

        ③我是怎樣的一個孩子?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發現呢?(他善于觀察,喜歡問為什么,并有著執著的精神。因為作者敢于提問、留心觀察、反復思考、大膽想像才有了這樣的一個發現。)板書:大膽提問、留心觀察、積極思考、大膽想像

        三、拓展延伸,引導發現

        1、置疑:同學們問了那么多的問題,老師也有一個想問問大家啦。為什么作者會有這樣偉大的發現?生物學家、胚胎學家用了很長的時間才研究出的胚胎發育規律,而作者他只是一個九歲的孩子,為什么他會發現這樣一個規律呢?他怎么會跟生物學家的想法不謀而合呢?

        ①大膽提問:學問學問,就是在學中問,問中學,才能擁有學問。古人稱學習為做學問,現在,學問一詞已經成了知識的代名詞,可見問在學習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是開啟知識的鑰匙,增長智慧的'階梯。一切知識,一切創造發明,都是從提問開始。牛頓他發現了地球引力,他是這樣發現的,而且還有個故事:牛頓小時候,有一天,他在蘋果樹下看書,突然一只蘋果從樹上掉了下來,他拿起蘋果想了想,又往上拋,結果蘋果立刻落下來了,牛頓發現地球有吸引力。(這種凡事問的習慣,是成就一番事業的必要條件。任何發明創造,都是因為好奇而發問得來的。在別人不問或不會問中發問,就會取得別人不可能取得的成就。)只有動了腦子才能夠提出問題。老師還可以從問題當中看出哪些同學對課文的理解比較深入,提出的問題說明他對課文的理解已經很深入了,是經過了思考之后提出了很有價值,值得我們一起去探討的問題。我們班今天的表現都非常好,從你們的提問中,我可以發現每個同學都是動了腦子思考,都用心地讀了課文的。提問,不一定非要問大人、問老師,還可以問自己,向自己提問,自己思考。怎樣才能大膽提問呢?必須要留心觀察生活,才能夠提出問題。

        ②留心觀察:(小試驗,嘗嘗杯中的水甜不甜)剛才同學們留心老師在做的動作了嗎?蘇格蘭有一個科學家叫瓦特。(一天晚上,瓦特和一個小女孩在家里喝茶。瓦特不停地擺弄茶壺蓋,一會兒打開,一會兒蓋上,當他把茶壺嘴堵住時,蒸汽頂開了茶蓋。在旁的外祖母對瓦特的這種無聊動作極為不滿,加以訓斥。瓦特并不介意,他一心想著蒸汽的力量,從此萌發制造蒸汽機的念頭。瓦特能夠發明蒸氣機就是因為做到了留心觀察)。

        ③反復思考:光會觀察還不夠,必須對觀察到的事物進行思考,從觀察到的現象里面尋找事物的特征。古代的波斯有一位商人很會做生意,每次顧客來買珠寶的時候,他都要盯著顧客的眼睛,結果生意非常興隆。別人想探究其中的奧妙,他卻守口如瓶。直到他要死去的時候,才向他的獨生子傳授其中的訣竅:盯著對方的眼睛,不,準確的說,是盯著對方的瞳孔,瞳孔是不會撒謊的。如果一顆寶石閃亮的光芒使顧客的瞳孔擴張,你就大膽地把原價提高三層或更高;如果一條項鏈沒有使對方張大瞳孔,你就立即更換一條。總之,盯著對方的瞳孔。

        下面,老師請兩個同學上講臺來走一走,大家要仔細觀察,仔細思考,從同學的動作當中,你發現了他有什么特點,他的性格怎樣。

        ④大膽想像:大膽的想像事物為什么會是這樣,再經過小心的求證,我們就可以得出正確的結論。想像是創造的源泉,沒有想像,就沒有創造。創造性想像,可不斷地改變舊表像,賦于思維獨特的形式。

        2、總結:生活中并不缺少美麗,而是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給自己這樣一雙善于觀察、留心生活的眼睛吧!我們的生活是那么的豐富多彩,我們的學習是那么的愉快,只要你用心去捕捉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就會有新的發現,能有新的發現!

      發現·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學習攀爬動作,發展手腳協調能力。

        2、學會躲閃(人、物),培養敏捷和自我保護能力。

        3、喜歡參加體育活動。

        活動準備:

        場地:戶外大型玩具、人手一個軟性皮球、“小”若干、錄音機、錄音帶。

        活動過程:

        1、引起活動興趣。

        教師:“今天,媽媽要和小貓一起去買西瓜,買到西瓜以后要想辦法把西瓜拿回家,但不能把西瓜掉到地上。”

        2、鼓勵幼兒想出各種不同方法,持球聽音樂沿場地四周做動作。如:夾球跳、單手舉球走、坐地夾球走……

        3、小貓學習“抓”的本領。

        出示“小”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練習一:鉆過小小洞。

        要求:匍匐鉆爬過高為20厘米的滑梯底部。

        提示:身體盡量放低,屁股不撅起來。

        ★練習二:追抓小。

        配班老師扮小突然出現在大玩具的支柱下,幼兒發現了就在器械的支柱和滑梯中穿梭追趕抓小。

        提示:要彎腰鉆過,學會躲閃,不碰到柱子,也不碰到別人。

        ★練習三:倒爬上四面的滑梯,走過繩網去捉高處的。

        提示:

        (1)倒上滑梯注意手腳協調,抓穩用力爬上去。

        (2)攀網時不擁擠,一個跟著一個橫攀或走過繩網,爬到最高一層網攀過去。

        (3)抓到后用最快的速度拿回家來。幼兒可從四面滑梯滑下來,可從消防柱滑下來等。

        (4)可把按大小或衣服顏色分類放。

        4、游戲:“送西瓜”,練習持球倒上滑梯的本領。

        教師:“小貓真聰明,我們剛才都學了許多捉的本領,現在媽媽要讓你們把這些西瓜送到山那邊奶奶的家里,你們行嗎?你們想一想,一只手要拿著西瓜,一只手要扶著滑梯,倒上滑梯行不行?試一試,不行怎么辦?”啟發幼兒自己想辦法(如把球塞到衣服里包著)。

        提示:

        (1)倒上滑梯后可用各種動作把西瓜帶過繩網,然后自由選擇下來的.路口,下來把西瓜送到奶奶家(放在框里)。

        (2)注意既不能把西瓜摔壞(掉球),自己又能安全地下山。

        5、小結表揚:今天小貓都很能干,是最勇敢、最聰明的小貓。

        6、整理活動:舞蹈“小貓咪”結束。

        活動反思:

        這節小班體育活動課上得非常好,可以說是一節高效、質優的活動。具體我們從這幾方面看到:

        1、教師對戶外大型玩具的特點、功能非常了解,能根據小班的動作發展水平,利用大型玩具自身的特性,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游戲,改變了過去組織孩子大型玩具時出現的目的不清、計劃不強、孩子蜂擁而上的現象。

        2、把握好游戲情節的安排,在“變”字上下功夫。

        幼兒玩游戲“常玩常新,百玩不厭”這句話,道出的實質意思是一個“變”字,只要不斷變化(情節、角色、甚至內容等)、創新,才能深深吸引幼兒進入角色,參與活動過程。如活動開始時,“小貓與媽媽去買西瓜,買到瓜在返家途中不能把瓜掉到地上”(幼兒手拿球當西瓜,跟老師一起在歡快的音樂聲中做各種新穎有趣的夾球跳、夾球走)。活動結束時,自己想辦法將“西瓜”送到奶奶家(必須要倒上滑梯,通過繩網才能滑下來)。又如,在“小貓學習抓”游戲中,特別設計鉆進小鼠洞(滑梯底部離地25厘米高),在大型活動玩具的繩網區掛上各種顏色的小,幼兒想辦法去捉到,然后盡快選擇捷徑回家,這一來,將以往的“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我要練”,整個活動中不斷聽到孩子們呼喊聲、笑聲。

        3、教學語言表達能力強,能結合小班幼兒的特點,運用得法。

        整節活動,老師教學語言的運用和小班幼兒對語言的感知接受程度把握準確,如:有時需要大聲一些(如勇敢些、大膽些、滑下來),有時輕聲一些(如“從洞里出來了,不要出聲”)等等,幼兒從教師的語言中得到了肯定的信息,非常有利于教與學的互動過程的開展,這是上好課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發現·教案 篇13

        課題:有趣的發現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堂“百、達、文、反、較”等10個生字,認識“車”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生存、容易、研究。(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 重點與難點: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復述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尤其是第3自然段,讀中貫穿詞語訓練。課前準備:生字卡片、投影

        板塊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目標及達成情況 一、導入

        二、解題.

        三、 初讀課文 四、初步理解課文 五、教學生字一、你們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科學家嗎

        (出示達爾文像)他就是一百多年前,英國著名的科學家——達爾文.你對達爾文有什么了解?    今天,我們所要學的課文是講述達爾文關于發現的一個故事的,這就是《7.有趣的發現》教師邊述邊板書課題.

        (1)"有趣"是什么意思

        (2)看了課題,你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學生邊講教師邊在題目旁打小問號. 齊讀課題.

        1、自由練讀文章要求: (1)讀準生字字音和多音字.

        (2)讀通文中的長句.

        (3)標出文中的小節號.

        (教師巡視指導)

        2、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一類生字詞)

        一百 達爾文 反復 比較 生存     容易  研究

        問:你在字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2)(出示二類生字詞)

        重點指導讀通第3自然段中的第二\第三\四句長句子。

        1.剛才我們提的小問號有哪個可以擦去了?剩余的問號我們下節課來解決。

        2.這篇課文主要告訴我們一個什么故事 1.(出示生字卡片) 2.分析字形.

        哪個字難寫,哪個同學可以當小教師教教大家?

        3.指導書寫.

        易:上下結構,上小下大后兩撇要平行,最后一撇比前面一撇長.

        達:里面的"大"最后一筆捺改為點.

        較:"車"做偏旁時最后一筆應是提.

        "存":半包圍結構,看準在田字格的位置。

        4.教師范寫生字,教師巡視指導。簡介達爾文和《進化論》.

        學生質疑 學生按要求讀課文。 自已讀讀詞。 1、正音:"文反研":都是前鼻音.

        "存":讀平舌音;"容"聲母是"r"

        "易,"研":讀整體認讀音節. 2、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3、去掉拼音齊讀詞語。 4、給這些生字組詞或組成語,或用生字說一句話。 1自已讀讀生字詞.

        2齊讀生字詞.

        3去掉拼音后,會讀的同學站起來齊讀.

        4.把生字詞帶入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長句子多讀幾遍.

        5.指名試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評議.

        6.齊讀課文

        學生學著概括課文內容。 讀一讀生字詞,鞏固字音.

        (1)自已先看筆順表,自學生字.

        (2)有熟字記憶生字.

        鳥---島  交----較  窮-----究       在-----存     開----研

        學生描紅,仿影,臨寫。 初步了解達爾文,激發興趣。 理解課題。 認讀生字,理解生詞,讀通課文。 初步知道課文內容。 學會生字:易、達、 存較 說明:1、重點突出板塊設計;       2、備課時重點突出教學設計(包括教師與學生活動設計)       3、教學反思在“活動目標及達成情況”欄填寫。

      發現·教案(通用13篇) 相關內容:
      •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導學案(精選13篇)

        (二)【學習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了解弗洛姆及其作品《愛的藝術》的基本觀點。過程與方法目標:引導學生對“愛”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從而對“愛”進入更深層次的思考。...

      • 宇宙的邊疆教案(精選14篇)

        一課時學習目標:1、整體感悟文章內容,理清文章思路。2、初步感受科學思維及其語言表達的特殊美感。學習重點:1、整體感悟文章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 《秋水》學案(精選15篇)

        【基本常識】1.作家作品關于作者:莊子(約公元前369一前286),名周,字子休,蒙城縣城東郊人(今城關鎮東城路)。曾為漆園吏,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文學家。莊周一生著書十余萬言,書名《莊子》。...

      • 《紀念劉和珍君》學案(精選13篇)

        第一課時預習要求1請學生利用早自習時間熟讀課文,解決生字生詞2背景介紹:(請同學們閱讀課本注釋1)3理清文章的總體思路:文章可以分為兩個層面:第一層面:思路的起點是本文寫作的緣起,即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

      • 高中語文《促織》教案設計(通用14篇)

        一、教學目標:1、 歸納文言現象,掌握學習規律。2、 理清情節線索,把握作品主題。3、 分析描寫方法,體會作者情感。二、課前準備:1、學生預習課文,疏通文意,熟悉本文情節發展。2、學生查閱蒲松齡及《聊齋志異》的相關資料。...

      • 高二語文《陳情表》學案(通用16篇)

        自學指導:【學習目標】1、掌握文中出現的重要的實詞、虛詞、古漢語句式,背誦全文。2、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至真至誠的親情忠情,深入體會文章凄切婉轉的陳情技巧。3、鑒賞本文融情于事的表達技巧和形象精粹的語言。...

      • 中國現當代散文鑒賞(精選2篇)

        教學目標: 1.了解中國現當代教文的基本線索 2.掌握中國現當代散文的鑒賞基本方法 教學重點: 1.中國現當代散文鑒賞的基礎知識 2.培養學生鑒賞中國現當代散文文化能力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鑒賞能力和對散文審美品格 教學時數 : 總1課時...

      • 《鞏乃斯的馬》課堂實錄(精選12篇)

        師:在中國有一位叫徐悲鴻的畫家,他最喜歡畫的是什么?(生:馬!)對,是馬,那我們欣賞一下畫家筆下的馬(多媒體出示兩幅徐悲鴻的作品)。其實,馬不僅是畫家表現的對象,在詩人的筆下也經常出現馬的影子。...

      • 過秦論教學設計(通用6篇)

        【教學目標】1.了解王朝興衰:秦王朝興亡過程,分析導致其迅速滅亡的原因。2.識辨讀史秘籍:文言文主要詞法和句法。3.體悟古為今用:學習從歷史和現實相結合的角度,運用歷史資料,提出中心論點的方法;注意對“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 高二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福利中文字幕| av色蜜桃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美女遭强高潮免费| 精品无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二区中文字幕| 北岛玲中文字幕人妻系列| 麻豆成人av不卡一二三区| 肇东市| 亚洲综合欧美在线…| 在线免费成人亚洲av| 成人国产欧美大片一区| 国产gaysexchina男外卖| 国产一级二级三级毛片| 美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九九热在线观看视频精品| 国产精品一二三中文字幕| 99久久无码一区人妻a黑| 国产卡一卡二卡三免费入口| 国产中文99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sm另类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澡日日澡狠狠欧美老妇| 亚洲日韩日本中文在线| 少妇高潮激情一区二区三| av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无码av天天爽播放器| 精品无码老熟妇magnet| 东京热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系列试探| 成人午夜大片免费看爽爽爽 | 亚洲av精选一区二区| 97亚洲熟妇自偷自拍另类图片| 蜜桃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最近中文字幕国产精品| 无码囯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免费人成网站免费看视频| 18禁网站免费无遮挡无码中文| 久久久久青草线蕉综合超碰| 91人妻熟妇在线视频| 日韩精品三区二区三区| 婷婷四房播播| 国产成人理论在线视频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