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數》教案
義的句子,如果運氣特別好,也可能出現媲美于文學大師的佳作。基本思想是:混沌產生一
切,關鍵在于選擇。只要可供選擇的樣本足夠多,什么好東西都能從中選出來。為簡單起見,
假設猴子在只有d、g、o三個鍵的英文打字機上任意亂打三個字母,結果共有3×3×3=27
種不同的可能,其中24個毫無意義,但確實出現了3個具有不同意義的字:dog(狗)、
god(上帝)和odd(奇)。他進一步設想:事先在電腦中按主觀意愿設定選擇準則,再
將無規則的噪聲輸入電腦,就可以在許多可能的結果中選出你所需要的來。乍看,這是一個
絕妙的好主意:只要會選擇,猴子就能打出媲美莎士比亞之名篇,一片混沌的噪聲終究會產
生出能與莫扎特和貝多芬唱和的杰作來,這豈不是太美妙了!
但只要算一筆簡單的賬,就可以看出他那絕妙的好主意根本無法實現。英文共有26個
字母,再加上空格和常用的標點符號,就算30個常用鍵吧。假如要選出只有50個字母的一
個特定短句,用30個鍵完全混沌地打出50個字母,所產生的可能結果之總數是30連乘50
次之積,大約等于70億億億億億億億億億!別說猴子一輩子也打不出其億萬分之一,就是
用每秒運算一萬億次的最快的超級電腦,也要花上200萬億億億億億億年!而宇宙的年齡不
超過150億年。毛病出在哪里?原來這位仁兄忽視了指數增長的威力。后來他自己也認識到
了,修正了原來的觀點說:不能從完全混沌中選擇,而應加上約束。所謂約束就是將那些明
顯不符合選擇標準的排除在外。上述同樣的例子如果不以字母而是以5000個常用字為單位
進行選擇,就省事得多。由5000字組成包含8個字的短句,所有可能結果之總數是5000
連乘8次之積,大約等于400萬億億億。雖然仍是天文數字,但比前面以字母為單位的少得
多了,這是因為已把那些不構成字的字母組合全部排除在外。如果再引入文法、修辭等更多
的約束,就有可能將可供選擇的樣本數減少到電腦能勝任的范圍內,他的這個主意并非完全
不可行。而且有時在電腦中有控制地適當引入混沌的隨機因素,不失為一個好主意。因為這
樣才會產生出乎意料之外的新東西,才會有創造性。
(選自《科學是美麗的》XX年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6.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