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的石頭學案
近年來,馮驥才致力于城市保護和民間文化遺產搶救上,完成從文藝家向中樣的“社會活動家”的角色轉換,被譽為“民間文藝救生員”“民間文化遺產的守望者”。
6、趣說散文
一位年輕朋友問我,何謂散文?怎樣區分散文與小說和詩歌?我開玩笑,打比方說:
一個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
一個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說。
一個人給大地彈射到月亮里——那是詩歌。
散文,就是寫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寫下來的東西。不使勁,不刻意,不嬌情,不營造,更無須“絞盡腦汁”。散文最終只是寫一點感覺、一點情境、一點滋味罷了。當然這“一點”往往令人深切難忘。
在藝術中,深刻的都不是制造出來的。
散文生發出來時,也挺特別的,也不像小說和詩歌。小說是想出來的,詩歌是蹦出來的;小說是大腦緊張勞作的結果,詩歌卻好似根本沒有大腦,那些千古絕句,都如天外來客,不期而至地撞上心頭。
那么散文呢?它好像天上的云,不知由何而來,不知何時生成。你的生活,你的心,如同澄澈的藍天。你一仰頭,呵呵,一些散文片片白云,已然浮現出來了。
我喜歡這樣的散文:它是悟出來的。
7、沉淀人生(馮驥才)
所有土地都可以為了一棵樹的生長,就看你的根扎得有多深多長。
生命就像蠟燭那樣,在光芒和淚珠中慢慢耗掉。
歷史的標點全是問號。
歷史的幕后全是驚嘆號。
如果你不會嫉妨,你就占有了人的一半以上的美德。
我們的半徑相等,才能畫出一個共同而又完美的圓。
人生最強勁的力量都是你的對手給的。對手多強,你就有多強。
歷史最想告訴我們的是:人類沒有滅絕,全靠人生的存在。
擺渡者反反復復選擇彼岸,結果徘徊了一生。
老人在一個夕陽抒他的銀發照成金發的黃昏里,忽然悟到:全部人生,不過為了創造幾件刻骨銘心的往事而已。
風兒可以吹飛一張大紙,卻無法吹跑一只弱小的蝴蝶,因為生命的力量是不順從。
金錢的驕傲,是它自以為可以買到一切;金錢的苦惱,是它無法買到一切。
人類的悲劇是:一半得不到自由,一半得到了卻不知做什么。
書里夾著許多有生命的人,只要你打開書,他們全都能站起來。
留住時間的方式,惟有把它變為珍貴的事物。
痛苦是心靈一塊無法化開的結石。
人最深的嘆息,是他無法挽回已然流逝的時光。
五、學習過程
1、當作者看到馳名中外的古希臘石頭遺跡時,他不由遐想萬千,想到了很多很多。仔細閱讀全文,看文中作者究竟想到了什么?
提示:作者由“古希臘的石頭”想到人內容共有三層:古物的兩種類;古代文明的聯系、融合;由希臘人對待遺跡的方法和態度想到自己國家的正確的對待古文的的方式。
2、文章要表達的主旨是什么?
作者既發現“古希臘石頭”身上的兩種美,又看到了中外文化在這些古文物上的融合,更從希臘人對待古文物的態度和方法上,找到了我們足以借鑒的對待古文物的方式,那就是:尊重歷史的本來面目,才是真正的保護文物。
3、結構與情感示意圖(1)
結構與情感示意圖(2)
展廳殘臂→殘缺→
石碑雕像→ →
邁錫尼遺址→廢墟→
蘇紐海神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