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學年自我總結(通用3篇)
第一學年自我總結 篇1
xx年,從我第一次邁進經視的大門,韶華如水,從指縫間無聲淌落,懵懂之間,已經又一年了。
這一年,我伴隨著湖南經視的成長而成長,從一個還在大學校園幻想天馬行空的少年一腳跌入這個社會,在經視的一年,最先學會的是做人。從踏進電視臺的大門,角色的轉換成為橫亙在自己面前的第一座大山,以往那個簡單熟悉的環境驟然間改變,單純的師生關系變成了要和社會上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很長一段時間這讓我無所適從。但好在這里對我們這樣的人還算照顧,讓我有了一個適應轉變的過程,在言傳身教中逐漸從校園人成熟為一個社會人。從一個新聞專業的學生成長為一個記者。感謝經視。
這一年,在經視傳統的熏陶下,不敢說自己已經成為一個合格的經視人,合格的記者,但至少有一個范本、一個制度讓我們知道方向在哪里。十年經視,一個省外人無從體會她曾經是怎樣的影響著湖南人的生活,但作為一個電視專業的學習者,我知道她曾經創造了中國電視業怎樣的奇跡,所以在邁入那扇懸掛著鮮紅etv的大門時,我是揣著崇敬而來的。對于這里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即使有時候并不能完全理解、完全贊同,但還是認真的去學習著,因為他們是屬于etv的,是屬于一個光榮而優秀的團體。
這一年,對于電視新聞的技法,從單純的理論轉向實踐,有過很多挫折,但我知道是這些挫折讓我在成長。從最基礎的編輯機操作到文稿寫作,從采訪到編輯,相較于學校而言,這些都是全新的.,從師傅第一天給我講非編機開始,我知道我必須將以前學過的很多東西完全拋棄掉,因為在經視,即使是幾個月前的,也都已經是過時的了。
這一年,困擾我的,也是我最難逾越的,是新聞的寫作和新聞線索的尋找,而相對于后者,新聞的寫作似乎要容易一些。關于寫稿兒,我并不害怕寫字,甚至從某種方面而言,寫字于我是一件最簡單不過的事情,我可以用最華麗的辭藻修飾一件最蒼白的事物,但電視語言需要簡練,電視的敘述也不同于文學,所以我曾經最擅長的這一切卻成了我如今的負擔,我艱難的拋棄過往的文字和風格,痛苦的學習用最簡單而凝練的語言來表述新聞,并且理性的敘述。而關于線索,據說每個人都經歷過這樣一個過程,也許我需要的時間相對比其他人長了一些。我一直是一個害怕和陌生人打交道的人,但我所選擇的職業要求我必須不斷的和陌生的人去打交道,并且是主動的去打交道。湖南這個全新的環境讓我沒有任何的關系網可以憑借,于是一步一步深深淺淺的艱深探路,努力去建立一個自己的關系網,這里是社會,我無法放棄,所以必須適應。最初在和人的交往中是清澀不安的,到現在已經可以隨意揮灑了,至少在我自己理解的范圍內,我想我對自己的轉換還是滿意的。雖然我現在依然沒有越過這道坎兒,但我一直在努力,努力了,就不應該后悔,也不應該遺憾。
xx年的最后一個月,是最充實的,每天都有事情做,于是每天都會很快樂,即使在連續工作了十五天后,還是會覺得很開心,這種成就感,也許是這一年唯一的紀念吧。
這一年,是經視的第十個年頭了,也是我人生最重大的轉折之年,這一年,始終處于學習當中,我希望很多年以后,再回望這一年,下一年,下下一年的時候,我可以輕松的說,在經視,我學會的是一生中最重要的的內容。
這一年,除了學習,沒有讓自己滿意的作品,也沒有什么轟轟烈烈難忘的經歷,除了經常很晚回去時看到沿途碌碌奔走的塵世生命,幾乎沒有什么讓自己感動,我希望,下一年,我能夠做出自己喜歡的東西,作為一種存在的紀念。
第一學年自我總結 篇2
研究生的大部分課程都壓縮到這一個學期來上,因此這個學期課程任務較重,我的主要精力也都放到了學習相關課程上面。
在課題方面,通過閱讀相關文獻以及老師和師長的'介紹,我已經對本課題有了大致的了解。由于我們這個課題現在正處于起步階段,儀器相關的很多零部件還不齊全。因此,平時在網上還查找一些生產和銷售本儀器及其相關零部件的公司,并且電話聯系了部分公司,大致了解到了spr儀器及相關零部件的市場價格和它的發展現況,并且購得一些主要的零部件。
本學期我一直嚴格遵守實驗室管理規定和作息制度,未曾出現過遲到、早退現象,按照執勤表認真履行執勤職責!在課余積極的參加學院組織的各種文體活動。
第一學年自我總結 篇3
如果說第一學年就這樣走了的話,我情愿它是帶著歡笑,希望還有感動走的,悄悄的從我們身邊溜走,甚至不要打聲招呼。
這一年發生了太多的事,那本不大的臺歷根本無法記載所有,就像那張薄薄的成績單不能反映我們真實的生活一樣。
美好的回憶總是在腦海的最深處埋藏,而苦澀則時常飄浮在水面,雖不忍目睹,但這卻由不得我們選擇。
很多書里面都有大學生的描述。從《馬丁·伊登》里的準大學生,到《高老頭》中那已看透社會的拉斯蒂涅,從日本的渡邊君,到中國的柯碧舟,似乎每個大學生都要經歷一番起伏波瀾,這樣看起來才有幾分趣味,這樣才值得回憶。我們辛苦構建的人生不就是用來回憶的么?由我們自己,還有他人。
雨果在《海上勞工》里說過,“人體很可能就是一層外表。它遮住我們的真相。它擴大我們的光明和黑暗面。真相就是心靈。”是的,大學,或者是整個人生就是不斷發現自己內心的過程。
讓我們從大海開始吧。
那里的天氣變化不定,時而狂風暴雨,時而晴空萬里,任何一個熟練的水手也估摸不到它的脾氣。然而不論天氣如何變化,海水永遠是黑色而深沉的,當然有時也會有一滴亮光掉進海水,但是就如那滴進一池清水的紅墨,瞬間它就消逝無蹤。如果我們用手去舀那海水,那我們的手也會沾上洗不掉的苦澀,若我們硬是忍不住伸出舌尖想嘗嘗,即使再怎么小心,潘多拉盒子也會立即打開……
大學留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空閑時間多。這在高考結束的那個暑假之前只能是一種幻想,那種只能在夢里夢到的生活。可悲的是,我真的在夢里度過了我的幻想。雨果有過關于兩者的描述:“幻想就是模糊狀態下的思想,它與睡眠毗鄰,但界限分明,互不混淆。”幼稚的我終究沒能搞清楚它們兩的關系,所以也就模糊地混淆過來了,就像用90年代的相機照出的那些泛著黃,還帶有水印的舊照片。
參加了團學會,才知道什么叫做責任。完不成工作再也無法像以前一樣調皮的一笑,就像一只皮球,以前癟了,有大人們幫著忙打氣,而現在還得自己準備好打氣筒。被脫掉了那件家長的外衣,才發現自己的肩膀是那么稚嫩,更可怕的是,責任看起來就像飄在藍天的白云,捏起來還像團團錦簇的棉花,可是那棉花落在肩膀頭卻如打濕了水,是那么沉重。
不管我們相不相信,輕如鴻毛的東西有時也重比泰山。那就是成績單。人生的可悲之處在于明明自己的生活卻要被別人掌控,不論自己多么清白自在,也難逃《搜索》里戲劇的情節。人生一次,簽過無數的紙,但只有那張出生證明可以說明我們真的來過,只有那頁遺書可以說明我們沒白活。所以,不論這過程中,出現什么樣的東西,就算是死亡通知單,只要我們還有力氣,就要好好活到寫遺書的那一刻。
常常在想象,假如約翰克里斯多夫沒了對音樂的敏感,福爾摩斯少了對神秘的思索,他們的生活將變成什么樣子。化工,理科,我的弱項。記得有個同鄉說過,學理科的人都喜歡說自己喜歡文學。我不敢說自己喜歡文學,只能說自己不喜歡理科,這好比屠格涅夫先生沒說自己喜歡新地主而只說不喜歡舊地主一樣。不過既然自己選擇了這條路,我就該認真地走完,這也是一種責任。
其實我們選擇了很多事,做了很多事,都不一定是有結果的。記得《那些年》里沈佳宜說過,[蓮 山課件]本來很多事就不一定是有結果的。這也無意中使我們的生活充滿了樂趣,因為未知帶給我們的不只有恐懼,還有如那呼吸著深夜寒冷空氣時帶來的刺痛的新鮮感。
我們這時已經下到了海面,周圍奇形怪狀的東西飄來飄去,可是我們不能輕易亂碰,因為裝滿苦澀的盒子從不貼標簽。
我們繼續向下,向下,向下……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個習慣,對于很苦的茶,我們總是慢慢的喝,細細的品味,可是喝汽水時我們總是大口大口,恨不得一飲而盡。這難道是我們人類的通性嗎?
入學的新鮮,進入團學會的自豪,專教自習的充實,迎著朝陽晨讀的喜悅……一幕幕,在眼前飛快的閃過,就像一條對著自己跑過來的大狗,渾身毛茸茸的,還搖著尾巴。
站在海底的我,捧著最后一個盒子,我知道里面裝的是希望。
突然想到契科夫筆下可憐的奧利格·依萬諾夫娜,那個跳來跳去的女人,從沒這樣深深地站在這片大海的海底,從沒去找尋最后一個盒子,她漂在海面,當然她也只能永遠地吞吐著無盡的苦水。
最后,用《末日危城》里杰森的一句話祝福我即將開始的第二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