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景區應急預案(通用3篇)
漂流景區應急預案 篇1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編制目的
為了及時有效預防和應對可能發生或已經發生的水上交通突發事件,全面提高應對風險的能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持和促進社會政治穩定與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特制定本預案。
第二條工作原則
以人為本、生命至上。依靠景區各有關單位部門和廣大人民群眾,建立健全應對水上交通突發事件的有效機制;把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作為應急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最大限度地減少突發事件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及其他傷害。預防為主、有效應對。提高景區防范水上交通突發事件的`意識,落實各項預防措施,做好應對準備工作,切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應對高效、有序。
第三條責任劃分
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管委會統一領導全區水上交通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景區服務中心負責一般、較嚴重突發事件的處置工作和嚴重、特別嚴重突發事件的先期處置工作。
第四條依法規范、科學決策
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推進水上交通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發揮社會各方面的智慧,建立科學民主決策的機制,按照條塊結合的要求,完善預防和應急處置工作運行機制,將平時管理和應急處置有機結合,提高預防和應對事件的水平。
第五條適用范圍
本預案所指的水上交通重特大險情(事故)共分二級:一級重特大險情(事故)指:
(一)、造成一次死亡(失蹤)10人以上的事故;
(二)、造成一次遇險人數為30人以上的險情。
二級水上重特大險情(事故)指:
(一)、造成一次死亡(失蹤)3人以上,10人以下的事故;
(二)、造成一次遇險人數為3人以上,30人以下的險情。
第二章預測報告
預警第九條預測建議和完善交通系統或本轄區內可能造成重大影響并涉及公共安全的信息收集、分析和交流制度,明確監測信息報送渠道、時限、程序。
第六條建立交通突發時間常規數據庫
常規數據庫主要內容包括:
(一)、可能誘發水上交通安全突發事件的信息;
(二)、潛在的重大安全事故、自然災害類型及影響區域;
(三)、應急力量的組成及其應急能力分布,應急設施和物資的種類、數量、特性及分布,上級救援機構或相鄰地區可用的應急資源;
(四)、可能影響應急救援的不利因素。
第七條報告
(一)、報告責任主體及時限和程序任何單位和個人有義務向各級人民政府、水上交通突發事件應急機構、突發事件監測機構及有關部門報告水上交通安全突發事件及其隱患,有權舉報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規定履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指令的部門、單位及個人。各級人民政府及突發事件應急機構,必須受理報告并及時向事發地人民政府通報。有關單位或水上交通突發事件應急機構接到報警后30分鐘內向上級交通部門和同級人民政府報告,并立即組織有關人員到現場進行復核確認,同時組織力量采取必要的應急措施。
(二)、報告內容受理責任主體在向上級報告水上交通安全突發事件時,應包括信息來源、時間、地點、范圍、性質、動態、影響情況和采取的應急措施等內容,并根據事態發展和處置情況及時續報。
第八條預警
(一)、預警等級根據水上交通安全突發事件的嚴重性和緊急程度,預警劃分為一般、較重、嚴重、特別嚴重四個級別,依次用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進行預警。
(二)、預警級別研判與發布按照各自職責,根據有關規定,對水上交通安全突發事件預警級別進行研判,由管委會或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發布。
(三)、預警公告內容包括預警級別、預警區域或場所、預警起止時間、影響估計及應對措施、發布機關等。
(四)、預警處置對于一般、較重預警級別的水上交通突發事件,西海服務中心應及時采取必要的處置措施,盡可能控制和消除事態擴大,并做好啟動應急預案的準備。
對于嚴重、特別嚴重預警級別的突發事件,協調各有關部門和單位,組織相關應急處置力量,采取必要的處置措施,同時進入應急準備狀態。
第三章應急救援
第九條應急預案
(一)、重、特大水上交通險情發生后、事故險情當事人及附近水域船舶及有關單位必須嚴格保護好現場,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搶救人員及財產;要妥善保護現場重要痕跡、特征等證據。
(二)、重、特大事故險情發生后,事故當事人或現場附近過往、停泊、作業的所有船舶以及單位、居民應立即向當地海事管理部門或管委會、公安部門報告,如船舶有單位的,當事人同時向其單位報告,單位負責人接到報告后,立即將事故發生情況在20分鐘內報告應急救援辦公室。海事管理機構按逐級上報原則報告,同時報同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當事船舶人員及船舶單位應迅速組織力量,采取有效的自救措施,防止事故險情進一步擴大,并在24小時內寫出重、特大事故險情書面報告。
漂流景區應急預案 篇2
為切實加強水上漂流動運的項目的安全和管理,統一組織協調漂流應急救援工作,保障廣大游客的生命財產安全。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要求,結合本景區水上漂流運動項目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本預案。
一、適用范圍
凡在本景區的河道流域開展漂流運動過程中發生的突發事件,均適用本預案。
二、漂流應急救援機構
成立云和梯田漂流運動項目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具體名單如下: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本景區游客中心,由兼任辦公室主任,應急救援電話:
三、職責分工
(一)領導小組職責:制定、落實漂流運動項目應急救援預案,組織協調漂流事故發生后的應急救援工作,安排事故調查及善后處理工作。
(二)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服從領導小組的指揮,協調相關部門和人員的關系,組織應急救援預案的實施及上報事故情況;維護事故周圍的秩序,配合事故責任單位做好事故區域范圍安全警戒和治安保衛工作;負責撥打120救護電話請求救護車輛支援,全力配合救護醫務員做好事故傷員救護工作;負責所需物質的籌集和調撥;負責事件的宣傳報道和救援行動中的先進事跡搜集整理;負責事故傷亡人員善后處理,配合相關人員做好安撫工作。
四、漂流預案的啟動實施
(一)發生事故和報告
一旦游客在漂流過程中發生滑跌、落水、碰撞、橡皮艇碰撞礁石導致沉沒等造成人員傷亡的.緊急情況,護漂員要立即向旅游景(區)點負責人報告,景(區)點負責人根據現場情況作緊急處置(撥打120救護緊急電話),并迅即報告到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及當日值班領導。對已明確發生了安全事故和人員傷亡的報告,應急領導小組應以最快速度向縣旅游局及向上一級旅游主管部門報告。
(二)預案啟動
領導小組辦公室接到事故報告后,做好記錄,并啟動應急救援預案,通知相關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要求實施漂流應急預案。各個成員要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按照分工職責,實施應急救援。
(三)現場處置
1、情況報告
應急領導小組到達現場后,迅速全面掌握了解情況,隨時向縣旅游局及上一級旅游主管部門報告事件性質、發生的時間和地點、人員傷亡損失、救援處置進展以及是否需要后繼人員和裝備支援等情況。
2、搶救傷員
應急小組成員積極配合醫務人員利用攜帶的擔架、急救箱,盡快將傷員抬(攙扶)至安全地段,由醫務人員進行基本情況檢查并進行精神安撫。根據傷員情況,或送就近送崇頭鎮醫療機構檢查治療,或將傷員直接送往縣級醫院診治。
3、保護現場
設立警戒范圍,安排人員在現場警戒、守候(在搜救傷員和緊急排險時,對現場原始狀態應作好標記標號),等待有關部門來勘察現場。
4、疏導游客盡快撤離危險地段。
5、協助有關部門對事故進行調查。
五、其它要求
1、在實施應急救援預案過程中,各成員單位應堅決服從領導小組的統一協調指揮,不得拖延時間、推諉扯皮,確保應急救援措施落到實處,盡最大努力減少人員傷亡和事故損失,防止事故蔓延和事態擴大。
2、漂流領導小組辦公室應加強動態管理,及時掌握氣象、水情、雨情及環境變化,采取機動靈活的應急處置措施,并將氣象變化情況及時報告領導小組組長。
3、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漂流景區應急預案 篇3
1總則
1.1編制目的
為了適應雨花臺風景區園內管理的各項要求,實施有效的交通管制和人員疏導,維護景區交通安全和游客參觀游覽秩序,結合我局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1.2編制依據
依據《雨花臺風景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及管理局相關規章制度和管理規定,制定本方案。
1.3適用范圍
本方案適用于景區內車輛、人員的疏導工作。
2組織體系
2.1常態組織機構
常態下(日常工作狀態下)車輛指揮、人員疏導由保衛處牽頭,各職能部門具體負責。
2.2節假日組織機構
節假日期間車輛指揮、人員疏導指揮,按管理局假日指揮部統一協調,做到統一指揮、分級負責、保障有力、處置及時,具體工作按責任片區劃分,由各責任片區牽頭單位具體負責。責任片區劃分由指揮部統一下達。
3運行機制
3.1預警監測
采取監控監測與人工監測相結合的方法,及時向指揮部提供準確信息,為節假日指揮部有效決策提供依據。
3.1.1設立接待登記處,掌握和了解游客和車輛入園情況。節假日在各門口設立接待登記處,安排專人值班,對出入園游客數量、車輛數量定時進行統計,準確把握景區內游客、車輛數量動態情況,及時向指揮部值班室報告景區交通和人流的情況。
3.1.2信息中心負責景區視頻監控系統值班,對車輛、人員入園情況實施監控,及時掌握和報告景區交通和人流的情況。
3.1.3管理局節假日工作指揮部辦公室設在保衛處,安排專人值班,接受全局各部門和單位的情況報告。
3.2車輛入園
3.2.1參觀旅游機動車輛進入景區,由門衛人員收取車輛入園費,憑票入園。
3.2.2在景區租賃、承包、聯營、施工的機動車輛,由保衛處按行政許可的規定辦理《雨花臺風景區車輛通行證》,憑證入園。
3.2.3員工車輛(含非機動車),按照《管理局內部車輛停放管理規定》在指定地點停放。
3.2.4其他外來摩托車、電瓶車、自行車等車輛禁止進入風景區。
3.3人員入園
3.3.1入園參觀或組織憑吊活動的單位(人數較多)應事先預約,并按約定時間入園。
3.3.2日接待游客量控制在30000人以內,超過控制人數時實行有效措施,控制人員入園速度直至采取暫時閉園,以保持游客良好游覽秩序,保護人員安全和生態園林資源。
3.4車輛行駛
根據風景區道路狀況,景區部分道路實行單向行駛,部分道路實行雙向行駛,禁止機動車反道行車。
3.4.1單向行駛道路:北大門
紀念碑廣場;二泉路口
北門,以上路段禁止反向行車。
3.4.2雙向行駛道路:南大門—紀念館廣場—紀念碑停車場—東門—二泉路口。以上路段可以雙向行車。
3.5車輛疏導
3.5.1工作日疏導:工作日期間進入景區的車輛相對較少,將入園車輛指定在北門內廣場、紀念碑停車場、紀念館廣場、東門停車場、南門內廣場場地停放。以上場地一次性停車量為446臺,日停車量為900臺。工作日禁止在景區主干道停放機動車。
3.5.2雙休日疏導:雙休日期間進入景區的車輛較多,紀念碑停車場、紀念館廣場、東門停車場、南門內廣場場地停滿車輛后,將入園車輛引導東、西干道停放。以上地段一次性停車量為526臺,日停車量為1000臺。
3.5.3節假日疏導:在節假日入園車輛劇增的情況下,先按照雙休日停車的方案指揮車輛停放,待以上場地停滿后,再安排入園車輛在東門干道、南門干道茶場區和古跡區停車場停放。以上地段一次性停車量為566臺,日停車量為1200臺。
3.6車輛管制:
3.6.1工作日期間,由行政執法大隊在北大門、紀念碑廣場、二泉路口、木樨苑設立執勤點實施車輛管制。
3.6.2節假日和重大活動期間,在北大門、南大門、紀念碑廣場、二泉飯店路口、紀念館廣場、木樨苑路口、游樂園東路口等路段設立執勤點實施車輛管制。
3.6.3清明節等特殊時期,進入景區車輛超過承受能力時,協助公安交警實施綜合管理,暫停車輛進入景區。
3.6.4園內游覽觀光電瓶車,在指定地點停放。
3.6.5節日期間,職工車輛(含非機動車)按指定地點停放。
3.7客流高峰期人員疏導
3.7.1當烈士紀念館內游客數量超過正常接待量時,啟動《場館客流控制與疏導應急預案》,具體工作由紀念館負責。
3.7.2對主峰地段加強管理,紀念碑的團體憑吊分批進行,控制和疏導在平臺的人流。
3.7.3安排人員加強對紀念橋的管理,及時疏導集聚橋面的人員,避免造成擁擠、踩踏、落水等傷亡事故。
3.7.4對雨花閣等景點,實施分時、分批參觀或暫停開放,避免因擁擠而發生事故;
3.7.5當入園人數超出最大接待量(3萬人/日)時,及時采取游客分批入園措施,緩解園內的壓力,保證景區安全。
3.7.6設置警界線
3.7.6.1南大門外設第一道警界線,入園人員采取排隊,分時、分批入園,進口處設第二道警界線。
3.7.6.2北大門外設第一道警界線,入園人員采取排隊,分時、分批入園,車輛不得入園,進口處設第二道警界線。
3.7.6.3東門外設第一道警界線,入園人員采取排隊,分時、分批入園,進口處設第二道警界線。
3.7.6.4西門外設第一道警界線,入園人員采取排隊,分時、分批入園,進口處設第二道警界線。
3.7.6.5園內紀念橋國際歌處設第一道警界線,采取人員排隊,分時、分批進入紀念館區域,紀念館進口處設第二道警界線,分時、分批進入展館,保持館內正常參觀人數。
3.8應急處置
3.8.1在下列情況下實施緊急閉園、閉館。
3.8.1.1當入園人數大大超出最大接待量(3萬人/日)時。
3.8.1.2當景區內發生重特大事故的情況下。
3.8.1.3出現自然災害,可能給游客帶來安全隱患的情況下。
3.8.1.4進入場館內游客造成擁擠,存在潛在的危險時。
3.8.2閉園閉館的實施辦法
3.8.2.1局辦公室根據指揮部下達的指令,向市政府上報請求警力支援和應急處置的請示。
3.8.2.2保衛處加強與公安、交警、消防部門的聯系,爭取支援。
3.8.2.3宣傳教育處與新聞媒體聯系,借助媒體進行信息發布,并用園內廣播告知游客可由東門緊急疏散通道離園。
3.8.2.4管理局節假日指揮部根據出現的情況及時下達閉園、閉館的指令。
3.8.2.5保衛處會同交警,對南北大門車輛進行管制,禁止車輛進入景區和在大門外廣場停放。
3.8.2.6園內游覽觀光電瓶車暫停營運。
3.8.2.7保衛處會同公安機關組織城管、門衛人員關閉景區大門。
3.8.2.8風景區東門緊急通道出口開放,車輛、人員只出不進。
3.8.2.9根據指揮部下達的指令,在各進出口門外設置警示標識,各門點暫時停止人員進入園內,并做好解釋工作。
3.8.2.10各場館采取穩定游客的情緒,有秩序的向外分散人流,避免造成混亂引發事故。
3.8.2.11紀念碑主峰采取拉隔離帶,人員上行、下行分開的措施,避免造成擁擠、踩踏事故。
4保障措施
4.1媒體預告
在重大節假日前宣傳教育處負責與有關新聞媒體進行聯系并對社會發布預警信息,分散入園人數。
4.2通訊保障
管理局持有對講機的人員按規定要求使用,保證信息暢通;節假日期間指揮部成員及各片區負責人手機保持開機狀態,聽從指揮部的指令;景區內部電話、廣播線路保持完好狀態。
4.3其他保障
醫療救護車保持完好狀態,醫療救護站設在主峰停車場,隨時應對游客受傷情況的救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