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名校,促我成長——掛職體會
學校中層領導不僅兼課,還深入到教學一線隨機聽課,抽查試卷、教案,召開師生座談會,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整理教學檔案和完善規章制度,為學校發展建設獻計獻策,充分發揮了決策參謀、督促檢查和指導教學的作用。
三小的每一位領導都可說是專家型的領導。副校長袁曉莉是省級骨干教師,中學高級職稱,數十篇論文在國家、省、市刊物上發表,擅長小學數學;在多次聽課和評課交流后,給我的總體印象是:思維靈活,數學語言準確、精煉,評課尖銳,數學問題找得準。副校長李艷榮工作細心、生活熱心。她在主抓綜合實踐時,讓三小在省、市都小有名氣。今年她又主抓衛生和黨建,在今年的防控甲流和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雖然工作量大,但她認真、細致的做好每一項工作,出色的完成了各項工作,學校承擔了全縣防控甲流應急演練現場會,學校的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受到了教育部及省市各級領導的肯定。分管后勤工作身兼學校工會主席的副校長韓志敏,可以說是學校的老黃牛,工作雖繁瑣雜碎,但她忘我工作,無怨無悔,主動為校長排憂解難,為師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活工作環境,為學校發展保駕護航;教導主任董海寬有多年的體育教學經驗,擅長科技制作、攝影,心靈手巧,善于修理。主抓的安全工作,井井有條。還有教導主任秦君杰的雷厲風行、程春梅主任的縝密認真、石軍杰主任的風風火火、楊利輝主任的忘我工作、潘海玲主任的朝氣蓬勃。這支團結、務實、創新的領導集體成為了三小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有了這支精干務實的領導團隊,全校教職員工緊緊地凝聚在一起,學校各方面工作井然有序,穩步提高。這種精干務實,銳意進取的精神,將成為我今后工作的奮斗目標。
人性化管理是學校發展的動力
實施科學的人性化管理是增強教師主人翁意識、密切干群關系、有效調動全校師生工作和學習積極性的原動力。三小在實施人性化管理過程中,有兩點是值得我學習和思考的:一是領導的教師心態,領導也是教師,并且是責任意識更強的教師,要放下架子,少給教師一些批評,多給教師一些真誠的指導和建議;少給教師一些臉色,多給教師一些問候和祝福;少給教師一些上綱上線,多給教師一些理解和寬容。要有發自內心的為教師服務的意識和不可或缺的教師心態。二是教師的領導意識,不是要讓老師們都當上幾天領導,而是要讓教師具有參與學校管理的主人翁意識,在要求領導理解和寬容自己的同時,也能理解和寬容領導。因此,教師要少一些個人張揚,多一些奉獻精神,少一些為己為利,多一些為校為公,要學會換位思考。正是這種人性化的管理思想,增強了全校教師的主人翁意識,大大激發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營造了一個寬松和諧的人文氛圍,打造了一支健康樂觀、齊心協力的團隊,從而促進學校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名師打造是學校發展的根本
三小教師通過“盡師責,樹師表,鑄師魂”活動,朝著“做培養青少年一代的人師?”的目標努力奮進。學校通過讀書報告會、校本培訓等途徑提高老師素質。當我穿行于校長室、教導處和教師辦公室,我看到在三小領導和教師的辦公桌上擺得最多的就是教育書刊。后來,在月初總能看到傳達室的老師按時按人送雜志。經打聽才了解到,學校為了給廣大教師創造讀書的條件,在學校資金極其緊張的情況下,每年為每位教師訂閱一種教育刊物。我想這也是學校長足發展的高明舉措。
培養名師是三小的一個亮點。學期初的骨干教師的示范引領,整個一學期的學校領導的幫扶指導,學期末的總結提高。可以說教師有思考,有體驗,有感悟,有理論表述,也有實例佐證,讓教師受益匪淺,青年教師在三小得到迅速成長。潘海玲、朱慧玲、張春霞就是青年教師的代表。
同伴互助是實驗三小團結協教的一大標志,在校園內,無時無刻不體現教師間互助教學的身影,每天早晨7:30 到校后,教師一天的教學活動由早晨的碰課開始,相互間交流課堂設計,重難點的把握,課程資源的分享,習題的設置等方面內容;在各種教研活動中,更能體現組內的集體智慧,團結協教的氛圍。特別是教師在參加省市內活動中,學校都要選派相應的教師參與到活動中,負責協助教師準備活動和在活動中為參賽教師做好服務工作,這樣不僅為教師提供了學習、了解活動過程的機會,同時也增進了教師間的友誼,為進一步的協作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半年的掛職鍛煉,既是我學習的過程,更是我回顧反思與整理的過程,盡管我只是觸摸到了一些外在的、表象的東西,但更深一層的東西還有待我自己去感悟、去體會,我的確是不枉此行,不僅汲取了大量的教育信息、管理方法和先進的理念,而且,深化了我對素質教育的認識,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段學習,與掛職學校領導教師,與共同掛職的領導建立起的友誼更是一種無形的資源。我將把這次學習作為開展下一步工作的開始,在所獲取的經驗的基礎上,用新理念新思想指導我的工作,結合我校實際,找準切入點,把學到的先進的教育教學改革的成功經驗應用到實踐中去,并養成自覺學習、反思、總結、研究的習慣,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管理創新,教學創新!
xx年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