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全國第五屆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現場會》有感
5月26日、5月27日我有幸參加了在舉辦的《全國第五屆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現場會,會期為二天,第一天上午是開幕式和中國《德育報》報社社長張國宏先生作報告;下午是全國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先生作學術報告。第二天上午參觀了xx縣城西小學、城東小學、南嶺小學、小寺溝小學和雙橋小學五所學校的體育大課間。下午是閉幕式。
通過參加這次現場會,尤其是魏書生先生的學術報告和參觀了五所學校的大課間,我感觸很深,下面就我的一點感受向各位老師匯報,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魏書生先生的學術報告
學習了這么多年的魏書生,今天終于能夠一睹真顏,內心的激動是無法言愈的,即便我們把魏書生研究的再透徹,也不如他本人最知道他自己,其實更多地時候,個人獨特的人格魅力是無法學到的,其實一切技巧性的東西我們都很難做到如魏書生那樣,作為一名普通的老師,真正地在魏書生身上所學習的應該是——怎樣做人。學習他懷平常心、做平常事,在平平常常的日子里,享受學習、工作、盡責、助人之樂趣的人生定位。(很多都是魏先生的原話,根據錄音整理)
首先,認識自我。從物質世界中,原本我們就是一粒塵埃,就如魏書生所說,我們是無垠的宇宙閃爍的星星之中的一顆掉落下來的一粒小小的塵埃。認識到自己的渺小,才能對萬事萬物有一顆崇敬之心,才能感受到自己生命存在的寶貴,才能真正地體驗到,無論自己做過什么事,什么職位,什么職業,什么地位,什么身份,都微不足道,從人類的歷史長河的視角上來看,我們的力量是如此的微弱,猶如一只蚊子的手腳那樣無力,而另一個方面來說,既然我們是自然的極微小的一部分,就應該遵循規律辦事,看透規律,做到自律、謙卑、敬畏,抱一種謙卑的態度,保有一顆平常心。魏書生說的好“既然我們不能改變歷史,我們就只能改變自己的態度”!
其次,在心靈的修養上,以佛學為根基,透過人體的身軀看本質。人最幸福的感覺是什么,許多人從來沒有享受到,江青四人幫等追名逐利,卻從來沒有滿足過,這是幸福嗎?別人吃什么,我也要吃什么,然而這種簡單的滿足獲得以后,你的心靈仍然一片荒蕪,只是一時的快感而已,就如魏書生所說”我們的靈魂在流浪,我們的心靈在游蕩”。把最最平凡的事,靜下心來干,往深去做就是真正的幸福
再次,對教育的理解。 魏書生指出,在基本的教育理念下,不用談創新。教,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寓教于樂、教學相長; 學,學以致用、學而時習、循序漸進、持之以恒。魏老師用它最傳統的眼光看待教育,用最樸實的話來解讀教育,讓我們體驗到,原來,我們經常是在唱高調,沒有實實在在的行動,高調唱的再好,把經念的越迷糊越只不過是糊弄自己和孩子罷了。
第四,對創新的解讀。到底什么是創新呢?“學習、工作、盡責、助人是享受。守住、夯實、做細、做實。把復雜的東西簡單化。只有往深做,往細致做,把自己能做主的小事做好,做小事,積累起來就是大事,只注重結果,反而另結果慘不忍睹,注重過程守住、守住、再守住;夯實、夯實、再夯實,每一個都安下心來做小事,就不會有時間再搞一些閑話、閑思和閑事,學以致用、學而時習、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只有量的積累才會促成質的飛躍,此刻就是創新由來之時,口號喊了一大摞,沒有實質性守住、夯實、做細、做實,就不會有創新。
要想提高認識,就必須找到自己心靈的依托,只有在不斷地學習中,在堅持不懈、盡責、助人中,我們每一個人的幸福感才能真正地提升,這是永遠的真理。如果你還沒有體會到,那你還沒有開始做事!
關于體育大課間:
一、思想統一,目的性強。
他們秉承魏書生的教育理念“行為養成習慣,習慣形成品質,品質決定命運”,確立了“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良好的品格,良好的品格奠定學生美好的幸福人生”的教育理念,提出了“學前抓啟蒙、小學教育抓養成、初中教育抓規范、高中教育抓內涵”的辦學思路。在小學教育抓養成的方面,一是通過體育鍛煉促養成,即全面開展體育大課間,(必做項目國頒操和自編操,自選項目是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學校實際開展特色活動,比如跳繩、踢毽子、跳皮筋兒、田徑、球類等);二是建立機制推養成,建立督導和考核機制;三是特色辦學育養成,
二、體現了德育、體育與藝術的完美結合。學生在歡快優美的樂曲聲中自由的、有節奏的進行身心鍛煉,從而達到德育、體育與美育的相互滲透和完美結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