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勞動安全學習心得體會(精選3篇)
暑期勞動安全學習心得體會 篇1
放暑假了,跟在學校里不一樣的是,沒有老師時時刻刻陪在身邊,感覺自由了許多。在家里,雖然有父母管著,但是,畢竟爸爸媽媽還要去工作,何況還有太多的留守兒童,那么,暑期的安全,我們怎么保障呢?
最近,電視、報紙、新聞中經常有兒童溺亡、墜樓事件的發生,總感心里覺有一種說不清的滋味,可憐、可氣、甚至可恨,什么都有!為什么兒童安全問題年年提,年年講,可總是杜絕不了呢?除了監管部門監管不力之外,難道我們作家長的就沒有一點責任嗎?
我個人認為,作為家長,必須教育好孩子,告訴他們什么地方可以去,什么地方不能去,什么事情可以做你,什么事情不可以做,什么事情有危險等等。關鍵還要讓孩子明白,老師、父母的話必須不打折扣的執行。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保證好孩子們的安全;只有這樣,才可以杜絕悲劇的發生;也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我們不會再流下傷心、后悔的淚水!
真心希望孩子們都能夠做一個真真正正的聽話的孩子!為家人,更為自己!祝孩子們過一個安全、快樂的暑期!
暑期勞動安全學習心得體會 篇2
我們常常會想安全是什么?是簡單的不受傷害,不受威脅?還是與其把它說成是一種生命的職責。對自我的職責,對家人的職責,對企業的職責。在來到湛煙之前,我對安全沒有什么概念,常常聽到安全第一,可是從來沒有讓安全意識刻骨銘心。學習了一天的安全生產課程,我能強烈的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已經深入我的骨髓。我開始對安全有了新的認識,安全,不再僅僅只是自我不受傷害、不受威脅,而是我們要有大愛博愛的精神,在保護自我不受傷害的同時,也學會保護別人的安全。當安全不再僅僅只是一個人的時候,事故就不能夠輕易地沖破紅線。
有一種習慣叫"安全".今日回到家里,和往常的生活習慣沒有什么不一樣,電插座依然躺在枕頭邊上,袒露在太陽底下的燃氣瓶,母親用濕漉的雙手拔掉電源,這些伴隨著我們生活了20幾年的習慣,看似平常而又普通,這一刻卻顯得格外刺眼。我視乎看到了插座漏電的那瞬間、水電廝殺的那一天、燃氣瓶轟轟燃燒的那一刻,麻痹大意過于自信,讓這些隱藏在生活里的不安全因素、不安全的生活習慣腐蝕著我們的生命。安全意識從這一刻起像是一條延綿不斷的線,將我的理智延續到生命里,麻利的把插座拔掉,幫母親擦干濕漉的手,移開燃氣瓶。我開始懂得把安全當做是一種理智,一份智慧,日常生活中多留心,工廠工作嚴格按規程走,不麻痹大意,可是于自信,把每一個小的不安全因素排除在不恰當的習慣之外,把安全當做是一種習慣,那么安全就在掌握在我們自我手中。
有一種叮嚀叫"安全"."寶寶,細心前面的石頭!"這是母親對蹣跚學步的幼兒的忠告。"兒子,過馬路要走人行橫道!"這是母親對初進校門的孩子的忠告,這一句句看似啰嗦的叮嚀,卻蘊含著家人永遠期盼著你安全回來的心愿。我們從事工業生產的工作,安全第一永遠是企業的第一職責,安全回家也永遠是每一個職工的第一要務,我們除了要把自我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還要學會把別人的生命安全也放在首位。當你看到他人的行為不安全,當你看到物存在不安全的因素,當你看到安全管理存在缺陷,你不是視而不見,也不是袖手旁觀,而是叮嚀叮嚀再叮嚀,直到危險因素消失殆盡。
安全不僅僅是企業的一種制度,一種文化,更是人性的關愛,人人平安,企業平安是安全生產所追求和向往的。我們要以嚴謹的態度執行安全生產操作規程,讓安全成為一種習慣;我們要以關愛的精神叮囑身邊的一切不安全的人和物,讓安全成為一種叮嚀。
暑期勞動安全學習心得體會 篇3
醫療質量是醫療工作的核心,醫療安全是醫療工作的永恒主題。醫療安全工作事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不安全的醫療不僅嚴重損害人民群眾的健康權利,有時還導致醫療事故引起糾紛,影響醫療衛生的社會信譽和形象。
聯想到我們的實際工作,我們更應該引起高度警惕,應從我們身邊每件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愛崗敬業,樹立醫療安全意識,確保病人的安全,杜絕一切醫療安全事故的發生。
隨著社會和時代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醫療服務的要求也隨之提高,這就要求醫務人員要有好的服務態度。醫生對病人要有強烈的責任感,真正為病人著想,誠心實意地為病人服務,在為患者提供高新精湛技術服務的同時,還必須努力保證醫療服務的安全性,盡量減少差錯和事故,提供安全放心的醫療服務。
醫療安全直接影響到社會與經濟效益,是醫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的有效保障。醫療事故會不僅增加醫療成本和經濟負擔,有時還導致醫療事故引發糾紛,影響醫院的社會信譽和形象。作為醫療服務單位,在為患者提供科學、準確、精湛的醫療服務的同時,更應該為患者提供優質的、全方位的人性化服務,真正做到從患者的角度出發,及時提供患者所需,并給予患者心理撫慰。在服務中還要注意加強醫患溝通,注意交流方式、方法,從細節入手,提升服務質量。
我們是醫務工作者,是白衣天使,我們應該有高度的責任心,和兢兢業業、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應該做到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