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培訓學習心得(精選3篇)
校本教研培訓學習心得 篇1
激發課堂活力,就是要從內在動力的角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在這一階段的校本訓練中,我們生化組的金國文老師舉辦了一次公開課,整個小組的成員從教學效果的角度對金國文老師的課進行了分組觀察。“觀察的有效性教學設計的教學模式”,“觀察的有效性教學從教學資源的使用”,“觀察的有效性教學教師設計的問題”,“觀察的有效性教學從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每一組負責觀察一個角度,讓每一位成員都從自己的觀察角度記錄和統計分析,用數據觀察結果來探究課堂的活力。每個小組成員都做了自己的發言、分析和思考。這樣,每個聽眾,尤其是我們的年輕教師,都可以在這個平臺上獲得更多的學習機會,而課堂上的細節學習是非常實用和有意義的。不僅是我們年輕的老師,相信很多有經驗的老老師也有很多的參考。
1、只有符合學校和教師的實際情況,校本培訓才能充分發揮作用。我校教師隊伍的特點是:中老年教師和青年教師都比較適合,他們大多渴望自己的專業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培訓既要有理論水平,又要有實踐操作。因此,我們學校培養的目的是提高老教師的思想理論水平和中青年教師的能力。培訓形式主要采取老扶幼、幼扶幼的形式,我們應該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提高培訓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2、在培訓中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如小組合作學習,將教師在課堂上分成學習小組,坐在一起圍繞主題進行討論。學校將展示討論問題,每個小組進行討論。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進行所有的交流。不僅有生化小組的集體討論,還有課前準備小組關于日常教學的討論;有公開課的相互傾聽和課后的相互評價。在每個活動形式中,我們都有相應的學習和討論。
3、在校本培訓中,我們應該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主要任務是聽課。教師和教師一起研究內容,分析并找出這節課的成功和失敗。反思自身的教學行為與先進的教學理念之間的差距,有效地解決了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受到教師的普遍歡迎。反思教師自身的教學案例和實踐也是必要的。教師不僅要反思研究者,還要反思被研究者。教師應研究自己的教學觀念和實踐,反思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為和教學效果,不斷更新觀念,改進教育行為,提高教學水平,適應社會的發展。
校本教研培訓學習心得 篇2
以校為本,是教育與發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朱慕菊指出,以校為本的教研,是將教學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學校,以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對象,以教師為研究的主體,理論和專業人員共同參與,強調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性研究,即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又注重經驗的總結、理論的提升、規律的探索和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保證新課程實驗向縱深發展的研究活動。
一、建立理論學習制度
1、教師的新課程與教學理論學習,以分散自學和集中學習相結合,并以自學為主。
2、集中學習時間安排在周六上午,學習1小時。
3、集中學習時間實行點名制,無特殊情況不遲到、不早退、不無故缺席,并且將學習參加情況納入年結考核。
4、養成理論學習和實踐反思相結合的習慣,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和理論素養,提高研究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建立課題研究制度
1、樹立實施“科研興校”意識,把實施素質教育和開展校本教研列為教育科研重點課題。
2、健全學校科研組織,根據科研興校的要求,建立健全學校科研室,負責學校的教育、科學理論知識普及,負責學校的教育科研課題的主項研究與指導。
3、領導帶頭承擔科研課題,撰寫科研論文,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及科研能力。每周六上午業務學習時間組織教師學習教育理論,從整體上研究學生的素質目標體系,并在各科課堂教學中具體化,研究學生各科課堂結構的優化,構成學生主體性發展的'最佳環境和途徑,以促使學生變“學會”為“會學”素質能力的形成。
4、科研與教研相結合,各學科教師要潛心研究教法與學法,進行教法和學法的同步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5、科研課題要體現研究對象、范圍,展現研究目的、意義等,反映科研人員和實驗人員的科學的思維過程。
6、課題的選擇和確定要經過四個步驟。
(1)調查研究:也就是在選擇課題、制定方案前對教師的“教情”和學生的“學情”進行調查研究,主要調查學生學的現狀和規律,從而明確方向。
(2)課題論證:從實踐中提出的科研課題是否正確,需要從理論找到依據,從理論高度上進行論證,從而明確課題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3)制定方案:制定方案就是對教學進行整體設計,把論證的理論及具體操作的程序都用方案的形式表示出來。實驗方案包括:課題名稱、課題論證、實驗目的、實驗對象、操作措施(方法、步驟、時間)、實驗原則和組織領導。
(4)組織實施,進行實驗。
7、要反復研究,不斷總結。教學實驗是一項艱巨、細致、復雜的宏偉工程。課題得到論證后實驗組成員要通力合作,精心實施,反復研究,不斷總結,才能有所發現,有所作為。
集體研究――深入課堂進行教改實踐,組織教師共同研究,明確方向,探討問題,找出改進方法。
階段研究――學期或學年的總結性研究。這時要將平時的做法,經驗和問題、盡量提到理論的高度來認識,經過分析、研究,寫出比較全面的總結、論文或實驗報告。
個人研究專題化――在總體實驗方案的指導下,實驗人員根據個人的特長和教學特色,分別擬定自己的實驗課題,并且要求根據專題把課上出特色,堅持下去,總結經驗。
三、建立對話交流制度
1、學校領導要重視培訓工作,并有專人抓師訓工作。
2、對此項工作要提高認識,理解掌握有關政策,并能按省、市、縣各級部門師訓方案、計劃、規定、制度執行。
3、做到“三個積極”: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集中培訓;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校本培訓;積極進行自我學習、培訓。做到:認真記筆記;參加研討會;發表看法,解答問題,寫出感受,最后用到實踐中去。
4、各位教師根據中心課題設立專項課題,并把題目計劃,完成時間報鎮教研室,學校給予一定的保障措施,鎮教研室定期檢查指導。
5、領導帶頭承擔科研工作,起示范作用,并定期召開研討會,專題講座,使科研成果從實際出發,有指導作用,上檔次,出水平。
四、建立教研激勵機制
1、目的:總結推廣教研成果,把教育科研成果應用于教育實踐,促進教育科研成果的轉化,使教育成果產生實際效應,積極向縣、市、省教育部門推薦優秀的科研成果。
2、教師參加教研活動計入繼續教育學時,將教研工作情況作為新課程實驗評估,年度考核的主要條件之一
3、嚴格執行學校《教育教學成果獎勵制度》。
校本教研培訓學習心得 篇3
7月12日全天都是王紅老師給我們上課。早上王紅老師給我們做了一個別開生面的破冰游戲,不但讓小組成員更好的相互認識,并且具有很大的教育意義。觀看《老師的啟示》后,每個成員說出自己腦海的關鍵字,再說一個對自己影響重大的老師的故事,也使用關鍵字表達出來,最后整個組的成員一起用這些關鍵字編一個故事。一個快樂的早上就這樣過去了。下午王紅老師為我們講解《中小學教師職業理念指引》,王紅老師結合很多實例進行講解,有一些方面讓我很受感觸。
7月13日早上黃道鳴老師給我們上了《中小學課堂上的探究式教學》,下午高廣方老師給我們上了《如何上好一堂課與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跟在學校專業課老師上中教法的時候不一樣,在這兩堂課中我接收到了離實際教學更近的更實用的教學方法。
7月14日上午是模擬課堂,下午是模擬班會。通過各小組的展示,我看到了不同學科教學的不同特色,看到了隊友的自信和扎實的基礎功,在這支實習隊里有好多值得我學習放的人。
《老師的啟示》確實反映了一個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與學生一樣不斷成長著,也告訴我們對于差生我們要先了解原因,再用愛心和智慧處理事情,要成為孩子生命中的貴人,就必須在孩子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手。現在還這么稚嫩的我在剛踏上崗位時,可能會因為經驗不足,對有些學生的問題處理不當,這樣會害了孩子一生,一想到這些我就很害怕,當初選擇師范專業時最大的阻礙就是怕自己誤人子弟。所以從現在開始,我應該多看書、多思考,以后我應該時刻提醒自己,作為一名教師,教育無小事,凡事都要三思而后行。
回想起我以前遇到的老師,我從每一個老師身上都學到很多,其中初一的語文老師林海華是改變我最大的一個老師,在初一之前我很調皮貪玩,很幸運的考進重點初中,遇到林老師,我開始改變。因為是林老師向我們介紹了很多課外書籍,鼓勵我們看課外書,從那時起,我喜歡上看書,那段時間我的學習動機很強烈,是其他時期所沒有的。也就是因為擴大了閱讀量的原因,我的知識面變廣了,人也變得文靜了,不再是以前的野小孩了,我的性格就是從那時開始改變的吧,謝謝林老師!
教師就是惠人達己,立德立人,這句話我還有另外一種理解,古語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如果教師要惠人,那么首先自己必須是達人,這樣才有資格惠人。所以這句話可以這么說達己惠人,先達己再惠人。
如果遇到差生,怎么辦?首先要讓學生親近你,所謂親其師,信其道,睜大眼睛發現孩子的優點,然后毫不吝嗇的表揚他,表揚還要有技巧,不能太空洞,要具體,要真心。切忌不能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因為我們是影響學生生命形態的人,我們要謹慎行事。
有一個關于釘子與木樁的故事,一個小孩性格暴躁總是會欺負同學,傷害了很多同學。他父親就對他說,他每欺負一個同學就在門前的木樁上釘一個釘子,如果他想那位同學道歉了,得到原諒了就可以拔掉釘子了,半個學期過去了,木樁上沒有釘子了,這時父親表揚了孩子,同時也意味深長地對孩子說:孩子,木樁上雖然沒有釘子了,可是以前釘釘子的痕跡還是在的,同樣地你傷害了別人,最后別人雖然原諒你了,可是傷害了就是傷害了,還是有痕跡存在,永遠無法愈合,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一開始就不要傷害。老師對待孩子也一樣,孩子的'心靈那么脆弱,是不能隨意傷害的,因為會在他的人生軌跡中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
認認真真做壞人,辛辛苦苦害死人講的是現在老師兢兢業業卻是在不斷地磨滅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是我們這個年代的教師要摒棄的,在理科課堂上,我們更應該采用探究模式的課堂給學生帶來學習的快樂。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我們課堂上更講究自主、合作、探究,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的接受知識;通過小組活動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通過探究活動,讓課堂更有趣,也讓學生積極思考。
對于探究,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學生要愿意去思考,愿意開動腦筋,有問題才有動力去尋找答案。所以作為教師必須吃透教材,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建構情境,再教給學生探究的方法,最后給予足夠的時間,這樣逐步養成探究的習慣。
作為一位老師,單單是專業知識精通還不夠,良好的師生關系能讓學生更愿意學,學得更好。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關鍵是老師要有讓所有學生都成功的強烈愿望。一般優生與老師會有良好關系,而且學習比較主動,老師不用太操心。那如何與差生建立良好關系?高老師說到了三點:接納、欣賞、等待。
要學會接納你接手時學生的狀態,不管剛剛開始孩子是什么狀態,我關心的是一年后在我的帶領下,我要讓這些學生進步!如何讓學生主動親近老師呢?老師要發現學生的優點,及時給予表揚和欣賞,讓學生重塑信心,這樣交流起來就容易多了。關承華老師說:學生對老師的理解是將來時的,師生之間的理解需要時間差。這就說明老師要學會等待,沒有一種教育方法是立竿見影的,只要你真心的為學生好,學生一定會感受到,一定會有所改變的。
模擬課堂和模擬班會讓我看到了別人的優點和自己的缺點,我需要取其精華,為我所用,同時必須利用暑假這段時間不斷充實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