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大力弘揚西遷精神學習心得體會(通用26篇)
2023大力弘揚西遷精神學習心得體會 篇1
當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于西安交通大學興慶校區的西遷博物館。“習近平總書記走進西遷博物館一樓,我們熱烈鼓掌。習近平總書記向我們老同志抱拳問候,關懷之情溢于言表。”88歲的西遷老教授盧烈英心情激動地回憶說,習近平總書記和我們14位西遷老教授代表親切交談,他深情地向當年響應國家號召獻身大西北建設的交大老同志們致以崇高的敬意,祝大家健康長壽、晚年幸福。
在交大西遷博物館一樓,習近平總書記對西遷老教授來信作出的重要指示鐫刻在最顯眼的位置。
20__年11月,西安交大史維祥等15位老教授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匯報西安交大人“聽黨指揮跟黨走”的奮斗歷程和弘揚奉獻報國精神的建議。習近平總書記旋即回信,向獻身大西北建設的交大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希望西安交大師生傳承好“西遷精神”,為西部發展、國家建設奉獻智慧和力量。在隨后的20__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為西安交大西遷老教授點贊。
“讓我們激動的是,20__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對西遷老教授來信作出重要指示。今天又來看望大家,充分肯定了當年西遷的貢獻和歷史價值,讓我們感到無比興奮、無比溫暖。”86歲的老教授潘季說出了廣大西遷老同志的共同心聲。
“黨叫干啥就干啥,打起背包就出發,6000多人就搬過來了,從黃浦江畔到渭河之濱,談何容易。”習近平總書記和西遷老教授見面時說的這段話讓潘季和在場的老教授們十分感慨。
“西遷不易,交大人創業者奮斗的艱辛和奉獻精神令人永遠難忘。”潘季說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時,最年輕的金志浩教授80歲,最年長的史維祥教授89歲。西遷當年意氣風發的知識青年,如今鬢已風霜、發已斑白,有的已長眠在大西北黃土地上。“無論歲月流逝,容顏改變,交大人的家國情懷和奉獻精神一直沒變。”
2023大力弘揚西遷精神學習心得體會 篇2
踏歌西行,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64年前,數千名師生響應國家號召,從黃浦江畔義無反顧地奔向條件艱苦的古城西安,成為西部大開發的先行者。他們用青春和汗水建起了一所享譽國內外的著名高等學府,用激情和奮斗鑄就了“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的“西遷精神”。
大樹西遷,葳蕤生輝。60多年來,“西遷精神”不僅成為了交大人傳承不變的精神財富,也皴染著西安這座古城的精神底色。
可歌可泣的西遷奮斗者始終令人難忘。4月22日下午,正在陜西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專程來到西安交通大學,親切看望西遷老教授代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西遷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精髓是聽黨指揮跟黨走,與黨和國家、與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具有深刻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要堅持黨對高校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立德樹人,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努力培養更多一流人才。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廣大師生大力弘揚“西遷精神”,抓住新時代新機遇,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在新征程上創造屬于我們這代人的歷史功績。
諄諄話語,殷殷希冀,令交大人倍感欣喜、振奮。“習近平總書記對‘西遷精神’的高度肯定讓我們深受鼓舞。”他們表示,繼續傳承發揚“西遷精神”,服務國家發展大局,為西部發展、國家建設奉獻新的智慧和力量,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2023大力弘揚西遷精神學習心得體會 篇3
4月22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西安交通大學,走進學校西遷博物館,參觀交大西遷的創業歷程和輝煌成就展,親切會見了14位西遷老教授。習近平總書記說,從黃浦江畔搬到渭水之濱,你們打起背包就出發,舍小家顧大家。交大西遷對整個國家和民族來講、對西部發展戰略布局來講,意義都十分重大。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在交大師生中引起熱烈反響,大家表示,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繼承和發揚西遷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扎根西部,為把交大建設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助力國家西部戰略發展奉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弘揚“西遷精神” 做聽黨指揮的西遷新傳人
交大西遷博物館坐落于西安交通大學興慶校區。1956年,交通大學6000多名師生教工,響應黨中央號召,滿懷“向科學進軍,建設大西北”的壯志豪情,主動放棄大上海的優渥生活,義無反顧奔赴古城西安,開啟了一場史無前例的教育“西遷”。64年來,他們扎根西部,改變了中國高等教育格局,始終與黨和國家發展同向同行,鑄就了愛國奮斗的“西遷精神”。
參觀交大西遷博物館,習近平總書記仔細端詳一張張照片、一件件實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西遷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精髓是聽黨指揮跟黨走,與黨和國家、與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具有深刻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在現場近距離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曹良志說,“內心非常激動!西遷精神能得到習近平總書記如此高度的評價,這對全體交大人來說,是莫大的榮譽和鼓勵。我們作為西遷新傳人,一定會‘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傳承和發揚好西遷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使我倍感鼓舞,也深受教育。”學校機關黨委書記張萍表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始終與國家同向同行,為國家民族勇于擔當,努力踐行西遷精神,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落實到行動中,擼起袖子加油干,創造屬于我們交大人的新貢獻。
理學院教授張彥峰表示,作為年輕教師,我們將繼承老一輩交大人的西遷精神。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用只爭朝夕的工作熱情,做好西遷精神新傳人,克服多重困難,加快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的建設工作,爭取早進駐、快利用,在新時代發揮更大的價值,為交大的發展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新的貢獻。
“我們必須傳承好老一輩西遷先賢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組織部段恒強認為,自己作為年輕同志,一定要能沉下心來干工作,心無旁騖鉆業務。在挫折面前“撐得住”,在關鍵時刻“頂得住”,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經得住磨難。
“作為交大人,當飲水思源砥礪奮斗,做新時代西遷精神的傳承者、踐行者。”學校仲英書院輔導員遲凱文表示,作為輔導員,當以育人為本主動擔當,引導廣大青年學子將深厚的愛國情、高遠的強國志融入于務實的報國行之中。
勇擔重任銳意創新 把交大建設成世界一流大學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黨對高校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立德樹人,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努力培養更多一流人才。
“句句暖人心,字字見真情!”化學工程與技術學院教授魏進家表示,“我們一定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繼承和弘揚好西遷精神,勇擔重任,積極進取,努力拼搏,銳意創新,為把交大建設成為一流大學和把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打造為全國重要的科研和文教中心奉獻智慧和力量。”
“振奮人心,備受鼓舞!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我們的干勁兒更足了!”機械工程學院教授陳雪峰說,“機械工程學科屬于學校的‘百年老店’,今后我們將繼續以建設制造強國為己任,助力國家制造業蓬勃發展,譜寫制造強國新篇章。”
“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令我們基層的黨務工作者倍感激勵。”電信學院黨委書記梁莉說,“我們要進一步傳承和弘揚西遷精神,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團結和帶領師生員工愛國奮斗,建功立業,攻堅克難,爭創一流,不負習近平總書記的期望和囑托。”
“習近平總書記的鼓勵給予我無限的動力和信心。”材料學院黨委副書記魏煒表示,要以扎實的業績兌現西遷新傳人誓言,把自己的理想命運和國家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扎根西部、扎根交大,在邁向世界一流大學的建設中貢獻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的教誨,為交大騰飛吹響了沖鋒號、按下了快進鍵,鼓舞人心、催人奮進!”電信學院輔導員楊良偉表示,作為青年輔導員,自己定當牢記囑托,不辱育人使命,扎根交大熱土,傳承西遷基因,在邁向世界一流大學的奮進征程上,用自己的滿腔熱血和青春,為新時代青年成長成才筑夢引航。
抓住新時代新機遇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
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廣大師生大力弘揚“西遷精神”,抓住新時代新機遇,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在新征程上創造屬于我們這代人的歷史功績。
“習近平總書記在西遷博物館前給交大人上了珍貴一課,鼓舞我們賡續西遷精神,用愛國引領理想、用奮斗創造未來。”學工部部長周遠說,作為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在家國情懷、世界眼光的深厚土壤中講好愛國奮斗故事,不負習近平總書記的關懷和期望,引導學子做西遷精神新傳人,鑄就新時代青年優秀品質和精神風骨,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創造留下歷史印記的杰出貢獻!
“作為西遷精神的新傳人,我們愿扎根西部,服務全國,爭創一流。”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蘇光輝說,我們將緊密結合國家重大需求,實施多學科交叉與融合,積極開展關鍵問題的基礎前沿性研究,把自己擺在時代的需求中,力爭在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方面做出應有的貢獻。
“新時代新征程。一代代交大人仍需繼續傳承和弘揚西遷精神。”交大彭康書院輔導員李楠認為,作為學生工作者,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厚植家國情懷,引導學生將愛國主義理想融進血液與靈魂,做西遷精神新傳人,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使我對自己所承擔的角色、使命和擔當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馬克思主義學院碩9115班的研究生謝院霞認為,交大青年應不斷在學習生活中堅定自己的愛國信仰,提高理論素養,并將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要時刻以西遷老前輩為楷模,心中有國家,眼里有人民。
學生微宣講團醫學分團碩8110班的劉宣認為,我們當前所處的時代是大有可為的時代,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我一定不辜負習近平總書記的期盼,不辜負當前這個偉大的時代,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把青春華章譜寫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2023大力弘揚西遷精神學習心得體會 篇4
西遷博物館的二層和三層展廳分別呈現了交大西遷的創業歷程和輝煌成就。西安交大黨委書記張邁曾向習近平總書記介紹了64年前交大人的西遷歷程和如今取得的輝煌成就。
“習近平總書記仔細端詳一張張照片、一件件實物。”王樹國校長回憶當天的情景,“在學校中,工作就是兩條:一條是黨的領導,一條是教師隊伍建設。”這是交大西遷后首位校長彭康的話。在這塊展板前,習近平總書記停留了許久。
王樹國校長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激動地說:“習近平總書記在聽了西安交大發展歷史后表示,實踐證明,交通大學的西遷,為西部、為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建設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西遷精神’的核心就是愛國主義,精髓是聽黨指揮跟黨走。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高等教育,對中國知識分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對教育事業有著深厚的感情。”
“親耳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分外親切和激動。”86歲的丘大謀說,在和西遷老教授見面交談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西遷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精髓是聽黨指揮跟黨走,與黨和國家、與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具有深刻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這樣的評價引起我們的強烈共鳴。”
“黨的決定就是我們的行動”“黨叫我們去哪里,我們就背起行囊去哪里”“哪里有事業,哪里就有家。”當年西遷時流傳在交大師生中的這三句話,至今記憶猶新。
西遷時丘大謀還是23歲的青年教師,剛畢業留校任機械零件教研室教師。“西遷時不少教師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當時家庭困難的教師可以留下來,但是愿意留下來的人很少。70%的人積極報名西遷,尤其是一大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率先垂范,克服困難,積極響應西遷號召,他們的行為讓年輕教師和學生深受鼓舞。”丘大謀回憶說,“當時我覺得是國家培養了我,現在國家建設召喚我們,一定要積極響應,到西安去參加大西北建設,做西部建設的‘排頭兵’。”
“西遷精神”是愛國主義的赤子情懷,西遷不僅體現了交大人‘工業救國’的使命擔當,也彰顯了交大師生愛國愛校“顧全大局,明大理、識大體,一心為國、不計得失的家國情懷。”丘大謀動情地說。
2023大力弘揚西遷精神學習心得體會 篇5
歲月流逝 猶記家國情懷
當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于西安交通大學興慶校區的西遷博物館。“習近平總書記走進西遷博物館一樓,我們熱烈鼓掌。總書記向我們老同志抱拳問候,關懷之情溢于言表。”88歲的西遷老教授盧烈英心情激動地回憶說,總書記和我們14位西遷老教授代表親切交談,他深情地向當年響應國家號召獻身大西北建設的交大老同志們致以崇高的敬意,祝大家健康長壽、晚年幸福。
在交大西遷博物館一樓,習近平總書記對西遷老教授來信作出的重要指示鐫刻在最顯眼的位置。
20__年11月,西安交大史維祥等15位老教授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匯報西安交大人“聽黨指揮跟黨走”的奮斗歷程和弘揚奉獻報國精神的建議。總書記旋即回信,向獻身大西北建設的交大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希望西安交大師生傳承好“西遷精神”,為西部發展、國家建設奉獻智慧和力量。在隨后的20__年新年賀詞中,總書記再次為西安交大西遷老教授點贊。
“讓我們激動的是,20__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對西遷老教授來信作出重要指示。今天又來看望大家,充分肯定了當年西遷的貢獻和歷史價值,讓我們感到無比興奮、無比溫暖。”86歲的老教授潘季說出了廣大西遷老同志的共同心聲。
“黨叫干啥就干啥,打起背包就出發,6000多人就搬過來了,從黃浦江畔到渭河之濱,談何容易。”習近平總書記和西遷老教授見面時說的這段話讓潘季和在場的老教授們十分感慨。
“西遷不易,交大人創業者奮斗的艱辛和奉獻精神令人永遠難忘。”潘季說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時,最年輕的金志浩教授80歲,最年長的史維祥教授89歲。西遷當年意氣風發的知識青年,如今鬢已風霜、發已斑白,有的已長眠在大西北黃土地上。“無論歲月流逝,容顏改變,交大人的家國情懷和奉獻精神一直沒變。”
2023大力弘揚西遷精神學習心得體會 篇6
西遷精神,是西安交通大學的一座豐碑,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交大人精勤求學、敦篤勵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作為新時代的交大人,我們應飲水思源,認真學習西遷精神,并將之發揚光大。“西遷精神”也鼓舞一代代交大人樹立愛國情懷,為民族富強做出應有的貢獻,不畏艱苦,敢于拼搏。
學習“西遷精神”是我們大學生責任意識提升的重要環節。以集體為重,不吝惜于犧牲個人利益,頑強拼搏,并且將這份優秀的精神一直傳承下去,這是我們的義務。
首先,作為一名大學生我感到西遷精神有更深層次的內涵。交大西遷壯舉,以及在西遷后不辱使命,在當時還比較落后、艱苦的大西北重新鑄就了一所全國名列前茅的著名大學,如果沒有交大師生“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是不可能實現的,這種精神是有更深層次的內涵的,這個內涵是什么?我認為是交大人具有的“科學報國、愛國愛校、責任擔當”的使命和大愛精神,西遷前輩們在生命中以這樣的使命和大愛精神,爆發出了無窮的勇氣和創造力,譜寫了西遷路上“向科學進軍,建設大西北”的偉大壯舉,并在平凡的崗位上眾志成城、忠于職守、默默奉獻,做出了偉大的成績。
其次,如何弘揚交大西遷精神?當一個人有了使命,就會有生命的內驅力,而從小愛到大愛是一個人生命錘煉成長的結果。我們大學生在新時代中弘揚西遷精神,就是要繼續秉持“科學報國,愛國愛校,責任擔當”的使命和大愛精神,不僅要向前輩們學習,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最好的成績,還要在當今國家經濟及社會轉型中勇于接受新的挑戰,把更多的科研成果和創新創業轉化為生產力,推動產業經濟健康發展,造福于人民,讓國家走向繁榮富強。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老一輩交大人放棄優越的物質,義無反顧投身西部,克服重重困難,為西部地區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在艱苦創業中實現了自身價值。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要向他們學習,把青春用于奮斗,把豪情譜寫于現實,勾勒好自己的精彩人生。
2023大力弘揚西遷精神學習心得體會 篇7
踏歌西行,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_年前,數千名師生響應國家號召,從黃浦江畔義無反顧地奔向條件艱苦的古城西安,成為西部大開發的先行者。他們用青春和汗水建起了一所享譽國內外的著名高等學府,用激情和奮斗鑄就了“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的“西遷精神”。
大樹西遷,葳蕤生輝。_多年來,“西遷精神”不僅成為了交大人傳承不變的精神財富,也皴染著西安這座古城的精神底色。
可歌可泣的西遷奮斗者始終令人難忘。4月22日下午,正在陜西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專程來到西安交通大學,親切看望西遷老教授代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西遷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精髓是聽黨指揮跟黨走,與黨和國家、與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具有深刻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要堅持黨對高校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立德樹人,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努力培養更多一流人才。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廣大師生大力弘揚“西遷精神”,抓住新時代新機遇,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在新征程上創造屬于我們這代人的歷史功績。
諄諄話語,殷殷希冀,令交大人倍感欣喜、振奮。“總書記對‘西遷精神’的高度肯定讓我們深受鼓舞。”他們表示,繼續傳承發揚“西遷精神”,服務國家發展大局,為西部發展、國家建設奉獻新的智慧和力量,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2023大力弘揚西遷精神學習心得體會 篇8
黨讓我們去哪里,我背上行囊就去哪里。“到農村去,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在當時是一代人的集體選擇。這明顯不是一筆用物質公式可以算清的賬。在中華民族的價值譜系中,尊崇“兼濟天下”,講“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講“好兒女志在四方”。在深厚的文化土壤和社會主義體制下,把個人得失放在國家利益后面,把個人選擇融于國家需要之中,這是一種崇高的家國情懷。交通大學西遷,是一次響應祖國號召、跨越大半個中國的“行軍”。在遷往西安的過程中,生發出來的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西遷精神”。“西遷精神”為“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這是一座不朽的豐碑,永遠的旗幟。
“西遷精神”始終引領著我們有志青年一往無前。“西遷”改善了西部教育資源不足的布局,為中國西部各行業發展提供了人才動力。今天,作為新一代青年,我們仍然要堅持這種信念,弘揚奉獻的精神,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在社會最需要的地方,釋放自己的能量,將自己在大學所學,從大學汲取的一切,投入到自己的崗位,貢獻給社會和國家,不負期待,不負青春。通過閱讀西遷故事,我深切感受到了老一輩知識分子胸懷赤子之心、堅守報國之志,把自身的前途命運同國家民族命運緊緊相連的胸襟與情懷。以西安交通大學“西遷人”為代表的老一輩知識分子舍小家、為大家,始終與黨和國家的發展同向同行的家國情懷感人至深、催人奮進,將永遠激勵著我們青年一代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以愛國奮斗精神彰顯時代新人的青春底色。
作為大學生的我們,也要去國家需要的地方去,做國家需要我們做的事情,這是大學生的使命和責任。時代不一樣了,但我們仍然需要延續傳統,做新時代的西遷人,用奮斗,奉獻我們的青春,創造國家的未來!
2023大力弘揚西遷精神學習心得體會 篇9
總書記提出的“西遷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其精髓是聽黨指揮跟黨走,與黨和國家、與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老一輩西遷人客服各種困難,到大西北創建西安交大,為祖國培養了無數人才,他們的愛國精神和奮斗精神值得我們終身學習。
1956年,交通大學主體部分從上海遷往西安。自此,一代代西安交大人篳路藍縷、矢志開拓,在曾經一片荒蕪的黃土地上,用青春和熱血鑄就了中國高等教育史上一座永恒的豐碑。
作為共青團干部、作為高校教師,為黨和國家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我們的職責所在,立足學校發展定位、服務校院中心工作,弘揚西理工“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學校精神,培養一批批優秀的西理青年。
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我以他們為榜樣,傳承西遷精神,認真工作,踏實做人,為西安交大的發展奉獻自己的力量,作為西安交大口腔醫院兒童口腔科的護士長,我要在工作中以身作則,帶領科室年輕護士,把科室護理工作做好做扎實。
2023大力弘揚西遷精神學習心得體會 篇10
“扎根西部、服務國家、世界一流的”,1956年,應黨中央號召,交通大學部分由上海遷往西安,放棄優越的物質,投身西部,義無反顧,為西部地區培養了大批優秀的人才,為國家勇于貢獻,為民族敢于擔當,成就了“西遷精神”: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
老一輩交大人的革命精神需要我們傳承,現如今充斥著個人利益至上的價值觀,富裕生活下新一代人缺乏了遠大的理想和目標,追求安逸,渴望平淡,想得多而書讀得太少,付諸實踐的事更是少之又少,缺乏危機意識。在國際環境如此復雜的今天,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正不自知的處于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浪潮中,我們要清醒的意識到,國家還沒有走向真正的富強、強大,時代和國家都需要年輕的我們腳踏實地,自己創造幸福。作為一名醫生,我們要掌握好本專業的基本理論、知識、技能,嚴格要求自己,謙虛謹慎,勤奮工作,熱情服務,以病人為中心,投身公共衛生事業,不斷地為人民群眾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聽黨指揮,堅守崗位,為衛生事業的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將西遷精神融入生活,腳踏實地,持之以恒,發揚拼博精神,不斷努力奮斗。
2023大力弘揚西遷精神學習心得體會 篇11
20__年,西安交通大學15位老教授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了一封信,講述他們上世紀_年代,響應黨和國家建設大西北的號召,從黃浦江畔來到渭水之濱,扎根黃土地,開啟建設西部科技高地和一流大學的故事。收到信后,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希望西安交通大學師生傳承好西遷精神,為西部發展、國家建設奉獻智慧和力量。”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西安交通大學,重提轟轟烈烈的“西遷”壯舉。總書記勉勵廣大師生大力弘揚“西遷精神”,抓住新時代新機遇,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在新征程上創造屬于我們這代人的歷史功績。
“輕以待己、重以報國。”西遷的教授中,“中國電機之父”鐘兆琳先生,以花甲之年赴陜,滿懷豪情帶著學生在一片空地上建起電機實驗室;陳學俊教授和夫人西遷前將上海價值不菲的房產捐出,扎根在西北大地,為一事、盡一生……一個個閃光的名字永遠鐫刻在交大西遷的史冊上,成為“西遷精神”不可磨滅的注腳。總書記仔細端詳交大博物館的一張張照片、一件件實物,并親切會見了西遷老教授們。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代驕子把自己最美好的年華留在了異鄉,奉獻給了祖國。這一場中國高等教育負重前行的西遷,最終收獲了累累碩果。它徹底改變了西部沒有規模宏大工業類院校的格局,為西部振興奠定了深厚扎實的科研基礎,更磨礪鑄造出“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的“西遷精神”,激勵鞭策著一代又一代的知識分子,要做國家和民族的脊梁。
熱血青春,永不凋零。這些西遷背后的故事跨越時空,至今依然讓人熱血沸騰,激勵著當代青年奮斗前行,在新時代建功立業。今天,重新弘揚“西遷精神”,我們要心懷理想,心系家國,決不當坐而論道的清談客,要做善作善成的實干家,堅決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將命運融入國家發展、時代進步的大潮洪流,在實踐理想中實現自身價值。
偉大時代賦予偉大精神以新內涵。在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讓我們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大力弘揚“西遷精神”,用活力、魄力和創造力面對逆境和挑戰,在奮斗中譜寫出新的歷史弦歌,在新征程上創造屬于我們這代人的歷史功績。
2023大力弘揚西遷精神學習心得體會 篇13
_多年前,數千名交通大學師生告別繁華的大上海,扎根古都西安,為建設大西北、發展西部教育事業奉獻出寶貴年華,抒寫了感人肺腑的“西遷精神”。近日,在陜西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專程前往西安交通大學,參觀西遷博物館,勉勵廣大師生大力弘揚“西遷精神”,抓住新時代新機遇,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在新征程上創造屬于我們這代人的歷史功績。
交大西遷是一個時代的符號。當時,新中國成立不久,黨中央為適應社會主義建設和國防建設需要、優化高等教育布局、推動西部經濟社會持續發展,作出交大西遷戰略部署,改變了西部沒有規模宏大的多科性工業大學的面貌,為西部發展振興奠定了人才基礎。“西遷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精髓是聽黨指揮跟黨走,與黨和國家、與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大力弘揚“西遷精神”,就是鼓勵支持引導各行各業的人才精英,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
國以才興,業以才旺。西部地區發展需要依靠國家宏觀層面支持,人才配置也要與國家總體戰略相契合。面對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西部大開發和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新的歷史機遇和使命,重溫交大西遷的歷史和由此形成的“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的“西遷精神”,就是要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為西部發展留住人才,讓“西遷精神”在新時代煥發新光芒。
不容回避的是,當前西部地區人才多有流失。對西部地區人才戰略來說,既要大力弘揚“西遷精神”,用愛國主義凝聚人心;同時也要努力提高人才待遇,以差異化發展思路,建設具有比較優勢的學科平臺。例如,云南生物產業、環保產業,新疆水資源高效利用、石油天然氣及風力發電等都具有比較優勢,當地不少高校在這些特色學科上筑起了吸引“鳳凰”的“新巢”。
當今時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人才強國戰略是黨和國家面對時代挑戰和發展任務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西部地區只有樹立強烈的人才意識,從心底真正地尊重知識、重視人才,搭建好人才干事創業平臺,才能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打造區域長久發展的強大引擎。當年交大西遷時,陜西省和西安市耗時兩年,建成交大主校區,并在學校附近修建了興慶公園。由于西遷師生多是南方人,西安市想方設法向交大師生供應大米。正是有了地方黨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交大師生才能安心扎根西部、打拼事業、奉獻青春。
面對新時代新考驗,西部地區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完善人才激勵機制,鼓勵待遇留人,提倡事業留人,善于情感留人。一方面,要勇于革新用人機制,打破身份、所有制、地域、崗位界限,為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提供舞臺。另一方面,要給人才更多的人文關懷,努力營造更加尊重知識、愛惜人才的良好氛圍,增強人才的歸屬感。善弈者謀勢,善謀者致遠。西部地區要有緊迫感和使命感,出實招下真功,增強筑巢引鳳的能力,盡最大努力避免人才流失。
人能盡其才則百事興。“西遷精神”是歷史合力作用的結果,留住人才是系統工程,只有充分調動各個方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齊心協力、真抓實干,才能為西部發展留住人才、推進西部振興,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2023大力弘揚西遷精神學習心得體會 篇14
20__年11月22日,我有幸參加了我校統一組織的觀看的“西遷人”愛國奮斗先進事跡報告團報告會。報告會上,胡奈賽等6位報告團成員結合親身經歷,從不同角度回望了西安交通大學波瀾壯闊的西遷征程,講述了以西安交通大學“西遷人”為代表的老一輩知識分子胸懷赤子之心、堅守報國之志的胸襟與情懷,再現了六十多年來一代代西交人扎根黃土地,獻身祖國建設的歷史場景。
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繪制了西部建設發展的宏偉藍圖。1956年,以交通大學為代表的一批高校、工廠、科研院所堅決擁護和執行黨中央關于西遷的決定,義無反顧地奔向大西北,積極投身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來,成為西部大開發的先行者。在60余年的奮斗征程中,一代又一代“西遷人”用實際行動彰顯出“愛國、報國、興國”的情懷,詮釋了“愛國就要奮斗,奮斗為了愛國”的真理,形成了“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的西遷精神,樹立起一座不朽的精神豐碑。
報告會上最讓我感動的就是84歲高齡的胡奈賽教授的演講,雖已八旬高齡,老教授卻依舊精神飽滿,她用洪亮的聲音將那一段熱血奮斗的革命歲月向我們大家娓娓道來。老一輩知識分子身上的愛國情懷和博大胸襟,是值得我們每一個當代學生深深思考和學習的。
“西遷”已過去60余年,但是精神卻一直激勵著我們不斷前進。我們學習“西遷人”,就要學習他們的本領,找到一條適合自己施展本領的路,并進一步增強專業潛力,增強自身本領,從自我做起,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影響他人、幫助他人、服務他人。我們年輕的一代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2023大力弘揚西遷精神學習心得體會 篇16
六十多年前,為了國家的發展,西部的開發,一批知識精英從黃浦江畔來到渭水之濱,從吳儂軟語的南方來到粗獷豪放的大西北,他們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的西遷精神便是從他們身上迸發出來的,正如總書記所說:“西遷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精髓是聽黨指揮跟黨走”。正是有了他們這樣一群“西遷人”的無私奉獻,才有了西部的崛起。
西遷雖是當年事,光輝精神永留史。習近平總書記在西交大的校園里語重心長地說“重大的歷史進步都是在重大的災難之后,我們這個民族就是在艱難困苦中歷練、成長起來的。”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我們青年也應如此,從苦難中尋找成長的力量,廣泛參與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在勞動中得到磨煉。64年前,6000余人二話不說背起行囊就從黃浦江畔奔赴渭河之濱,這絕非易事,但為了中華民族的未來,他們做到了。他們身上體現出來的“西遷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身為青年的我們理應向“西遷”前輩們學習,為了中華民族的發展而艱苦奮斗。
我深深地感受到西遷前輩們舍小家為大家,黨叫我們去哪里我們就去哪里的家國情懷,如今我們也要在祖國需要的時候,勇于投身社會創新創業實踐,錘煉艱苦奮斗的精神。西遷精神不僅生根落地在當年的西遷師生身上,更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學子。作為西郵青年我們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深入學習西遷前輩矢志愛國奮斗的偉大精神,熱愛祖國,對黨忠誠。
2023大力弘揚西遷精神學習心得體會 篇17
60年前,老一輩交大人為了國家、為了西部建設,毅然決然的離開江南,來到大西北,書寫了中國教育史上的一個奇跡!60年后,我們奔跑在他們走過的道路上,跨越時空,用自己的靈魂和身體來感受他們當時的熱血青春和滿腔的激情!以此表達我們對他們和這段歷史的尊重,這也是我們能夠想到的最好的慰籍他們的方式!
“哪里有愛,哪里有事業,哪里就是家”,在那個物質匱乏百廢待興的時代,為了西部教育事業,他們拋家舍業,主動放棄上海優渥的生活,登上西行列車。面對祖國支援大西北建設的召喚,他們表現出來的是對事業、理想的熱愛,是胸懷大局的家國情懷!
“西遷精神”是我們國家的重要精神財富,也是我們共產黨員的“傳家寶”。它不僅是西安交大的優良傳統和寶貴財富,是全國廣大知識分子熱愛祖國、服務人民高尚情操的光輝寫照,更是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精神“先鋒隊”。交大人迅速響應國家號召西遷,義無反顧,滿懷豪情就到了西安。這種祖國至上的精神乃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可貴的精神資源。只要祖國需要,我必全力以赴,這是他們的價值選擇。這是知識分子的家國情懷與使命擔當。家國情懷是優秀的民族傳統,是知識分子愛國報國的樸素表達,也是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文化傳承。他們給我們的箴言是,永遠要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在國家的大局下思考,在民族的大局下行動。“西遷精神”是交大人的驕傲,它記錄的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偉大建設史、中國高等教育頑強的拓荒史,是我們時代精神譜系中耀眼的一環。我們要讓“西遷精神”浸潤我們內心。把“舍小家為大家”的家國情懷融入到我們的血液中去,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在疫情當前,我們每個公民都責無旁貸,義無反顧,積極投身國家的抗疫情戰斗中去,為建設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
2023大力弘揚西遷精神學習心得體會 篇18
昨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西安交通大學考察調研,勉勵廣大師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西遷精神”一代代傳承下去。上世紀六十年代,交大人在國家的召喚下義無返顧地踏上了西遷的路,他們或舉家西遷或孤身一人扎根于西部,不畏懼西部條件的困苦,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譜寫了光輝的歲月,為國家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的愛國情懷,艱苦奮斗的精神令人動容,令人震撼,他們是西部最偉大的建設者,最崇高的建設者。
“西遷精神”的光輝時時刻刻灑向四方。它激勵著我們敢為人先、克服工作中困難的勇氣,同時也激發了我們為美好生活而奮斗的使命和責任。作為學生黨員和學生干部,我們應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黨的事業做出有價值的犧牲,繼承和發揚西遷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新時代作出新的貢獻,擔起新時代青年的歷史責任。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60余年前一批青年人的集體選擇,從黃浦江畔來到渭水之濱,扎根黃土地,為黨和國家奉獻青春的力量是“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的“西遷精神”,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也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矢志不渝地堅守責任使命和時代擔當。
為西部發展、國家建設奉獻智慧和力量,是新時代永恒不變的精神底色和內涵,作為一名新時代研究生黨員,應當學習貫徹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厚植家國情懷,傳承“西遷精神”,胸懷大志有擔當,胸懷祖國有抱負,到黨和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造福基層人民群眾,為青春渲染奮斗的色彩,做新時代的“愛國者”!
2023大力弘揚西遷精神學習心得體會 篇19
將西遷精神落實在新時代知識分子愛國奮斗行動中
進入新時代,廣大知識分子繼承和弘揚西遷精神,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共建“一帶一路”等重大機遇,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舍我其誰的責任感,主動擔當,積極作為,為西部振興、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不斷作出歷史性貢獻。
一是堅守正確的政治方向,譜寫胸懷大局的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政治方向對一個黨、一個黨的組織、一個黨員干部來說都極端重要。牢固樹立政治理想,正確把握政治方向不僅是對領導干部的要求,對知識分子也非常重要。新時代弘揚西遷精神,最重要的就是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進一步堅定“聽黨指揮跟黨走”的政治方向,一以貫之服從黨和國家發展的戰略需要。加強理論武裝,引導廣大知識分子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毫不動搖貫徹落實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認真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學習中,可以挖掘和運用好各種教育資源,“西遷人”的奮斗史就是最為生動的教材。
二是秉持愛國奮斗的價值追求,續寫無私奉獻的新故事。習近平總書記在20__年新年賀詞中提到西安交大西遷的老教授時指出:“他們的故事讓我深受感動。廣大人民群眾堅持愛國奉獻,無怨無悔,讓我感到千千萬萬普通人最偉大,同時讓我感到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今天弘揚西遷精神,就是要將這種愛國奮斗精神品格與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抗戰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貫通起來,把腳踏實地、埋頭苦干、不畏艱難、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內化為每個人自強不息、奮勇前行的強大精神動力,并使之成為廣泛認同的精神價值與共同追求。弘揚西遷精神,還要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英雄主義、樂觀主義旗幟,通過奮斗成就更美好的明天,努力做精神最為富足的人,不斷豐富全社會特別是廣大知識分子堅守初心使命、不斷砥礪前行的生動實踐。
三是弘揚知識分子的家國情懷,綻放優良傳統的新光芒。習近平總書記曾高度贊揚以西安交通大學“西遷人”為代表的老一輩知識分子“始終與黨和國家的發展同向同行”的家國情懷。今天,弘揚這種寶貴精神,就是要進一步激發天下為公、擔當道義的崇高情懷,始終把傳承家國情懷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聯系起來,與黨的革命傳統和優良作風聯系起來,刻苦鉆研,勤奮工作,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貢獻智慧和力量;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了解百姓生活狀況、把握群眾思想脈搏,著眼群眾需要解疑釋惑、闡明道理,把學問寫進群眾心坎里;始終做到胸懷大局、心有大愛,想國家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永葆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努力創造無愧于新時代的光輝業績。
四是凸顯敢為人先的精神品格,開啟艱苦創業的新征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重大的歷史進步都是在一些重大的災難之后,中華民族就是這樣在艱難困苦中歷練、成長起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嶄新事業,更是一項長期艱巨的歷史任務。今天弘揚西遷精神,就是要拿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闖勁,拿出敢作敢為、銳意進取的拼勁,奪取教育科技新征程上的更大勝利。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使科學研究真正做到“頂天立地”,“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更好地服務國家、服務西部。以勇立潮頭、爭當時代弄潮兒的志向和氣魄,以踏石留印的精神推動改革,主動迎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潮流,努力成為開拓創新的時代先鋒。
2023大力弘揚西遷精神學習心得體會 篇21
20__年9月5日,經過西安交通大學的興慶校區,在南大門內側的東北邊,有一座交大西遷博物館。這里通過大量的文字、照片和實物,講述了西安交通大學輝煌的歷史,以及老教授們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的西遷精神--
20__年12月,主席對西安交通大學“西遷”老教授的聯名來信,作出了重要批示指示:“希望西安交通大學師生傳承好西遷精神,為西部發展、國家建設奉獻智慧和力量。”隨后,在20__年新年賀詞中,他再次提到這些“西遷”老教授們。
20__年12月11日,交大西遷博物館正式開放,占地約940平方米,內部總共有四層,由序廳、放映廳、展廳和多功能廳組成,展覽內容包括溯源、西遷、致遠三個部分。
1、溯源
交通大學肇始于光緒二十二年(1896)在上海創辦的南洋公學,與北洋大學堂同為中國近代歷史上中國人自己最早創辦的大學。其中,“南洋”泛指華東沿海一帶,包括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省。
當時,刑部左侍郎李端棻上奏《推廣學校》一折,建議自京師以及各省府州縣皆設學堂。1896年10月,盛宣懷向清朝政府正式上奏《條陳自強大計折》,附奏《請設學堂片》,并稟明兩江總督劉坤一,擬在上海開辦南洋公學。12月,得到光緒皇帝批準,標志南洋公學正式成立。
最初,南洋公學位于上海徐家匯,隸屬于招商局和電報局,設立了師范院、外院、中院和上院四院。19世紀末,天津發生義和團運動,北洋大學堂的師生被迫轉移到南洋公學,這里地處上海租界,較少受到戰火侵擾。
后來,南洋公學多次更名。1910年,改為南洋大學,不久又改為上海工業專門學堂。1912年12月,唐文治管理學校期間,邀請孫中山蒞校演說,使全校師生了解到孫中山振興實業和富強國家的宏偉計劃。
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北平鐵路管理學校、北平郵電學校和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均歸交通部所屬。1920年12月,北洋政府交通總長葉恭綽以“四校散居各地不便管理”為理由,于1921年統一學制,統稱“交通大學”。
同時,分別稱各校為:交通大學上海學校(滬校)、北京學校(平校)和唐山學校(唐校)。其中,以交通大學上海學校為總校,也就是后來的上海交通大學。
抗日戰爭時期,交通大學的總部內遷到重慶,唐山分部和北平分部也內遷到貴州平越。抗戰勝利之后,交通大學由重慶九龍坡,重新遷回至上海徐家匯。
2、西遷
新中國成立以后,為了配合社會主義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需要,改變舊中國遺留的高等教育布局不合理現狀,支持西部社會經濟的發展。1955年,國務院決定將交通大學從上海內遷至西安。
1959年,國務院決定將交通大學西安和上海兩個部分,分離成為兩所學校。作為主體的交通大學西安部分,正式定名為“西安交通大學”,原交通大學校長彭康改任西安交通大學校長。周恩來總理親自關懷,從中央部委到陜西、上海兩地政府,為“交大西遷”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1956年7月至8月,蘇莊副校長等帶隊,滿載交大師生的火車,由上海先后駛往西安。9月10日,開學典禮在人民大廈隆重舉行,交通大學的歷史掀開新的一頁。
1957年,全校大部分專業的師生遷至西安,在這里簡陋的校舍中,迅速開展教學和科研。彭康校長和張鴻、陳大燮、鐘兆琳、趙富鑫、周惠久、黃席椿、沈尚賢、嚴峻等許多教授專家一起,為西安交通大學的建設和發展鞠躬盡瘁。
舍棄優越的生活條件,甚至賣掉上海的住房,開發西北,義無反顧。在遷校和新校的建設發展之中,交大師生開拓奮進,千辛萬苦,顧大局,講奉獻,筑成“西遷精神”的豐碑。
交通大學主體西遷,意義重大,影響深遠。1959年,西安交大成為全國16所重點大學之一,在機、電、動傳統學科基礎上,相繼創建無線電、原子能、工程力學等一批新興學科。
在歷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一座嶄新的學府拔地而起,煥發出蓬勃的生機和活力。遷校之初,任何風風雨雨和坎坷曲折,都不能阻擋交大前進的步伐。
3、致遠
沿著“西遷精神”的傳承脈絡,西安交大走出了一條求實創新、超越自我的開拓創新之路。這里首次展出西安交大老師們獲得的各種榮譽、科研貢獻和生活用品。
遷校以來,西安交大累計培養25萬名大學生,1/3以上工作在西部;培養出的33位院士,有近一半在西部工作。這一切,為西部工業發展奠定了高等教育基礎。
在西部辦學的六十余年時間里,西安交通大學傳承優良的學風,發揚艱苦奮斗品格,鑄就了以“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為核心內涵,交大和陜西高等教育界獨有的“西遷精神”。
2023大力弘揚西遷精神學習心得體會 篇22
西遷精神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奉獻精神,更是一種家國情懷。西遷的老一輩革命工作者舍小家、為大家,不遠萬里、支援西部,是使命、更是擔當,他們深深懂得“有國才有家”的道理,為了這個初心,他們含辛茹苦,負重前行。作為青年大學生的我們,更要秉承老一輩的“西遷精神”,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從老一輩西遷人手中拿起接力棒, 承繼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和責任,堅定信念,腳踏實地,勇于創新,緊跟黨和國家的步伐,把“西遷精神”發揚光大,用知識、用雙手、用行動去奮斗,無愧于我們的時代。
西遷精神”是教育戰線的重要精神財富,是我們教育人的“傳家寶”。它不僅是西安交大的優良傳統和寶貴財富,是全國廣大知識分子熱愛祖國、服務人民高尚情操的光輝寫照,更是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精神“先鋒隊”。交大人迅速響應國家號召西遷,義無反顧,滿懷豪情就到了西安。這種祖國至上的精神乃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可貴的精神資源。只要祖國需要,我必全力以赴,這是他們的價值選擇。這是知識分子的家國情懷與使命擔當。家國情懷是優秀的民族傳統,是知識分子愛國報國的樸素表達,也是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文化傳承。
“西遷精神”不僅是西安交大的優良傳統和寶貴財富,是全國廣大知識分子熱愛祖國、服務人民高尚情操的光輝寫照,更是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精神“先鋒隊”。交大人迅速響應國家號召西遷,義無反顧,滿懷豪情就到了西安。這種祖國至上的精神乃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可貴的精神資源。只要祖國需要,我必全力以赴,這是他們的價值選擇。這是知識分子的家國情懷與使命擔當。家國情懷是優秀的民族傳統,是知識分子愛國報國的樸素表達,也是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文化傳承。
他們給我們的箴言是,永遠要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在國家的大局下思考,在民族的大局下行動。
2023大力弘揚西遷精神學習心得體會 篇23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西安交通大學聚焦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主題教育同加強領導班子政治建設結合起來,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結合起來,同建設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重點工作結合起來,同弘揚踐行西遷精神結合起來,以理論學習和真理力量以及整改落實的扎實成效教育黨員干部許黨許國,引導師生員工愛黨愛國,推動主題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實里走。
1.夯實思想之基
主題教育啟動后,學校領導班子不等不停,立即開展學習教育,為全校黨員干部帶好頭。7月5日,首期“常委讀書班”舉行,校黨委書記張邁曾以《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加強黨對學校工作的全面領導》為題作輔導報告。班子成員暑期無休,堅持每兩周一次,通過“領讀原文+重點發言+交流研討”,增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提高戰略思維意識、戰略規劃水平和戰略執行能力,現已連續舉辦12期,并進一步制定《關于建設“常委讀書班”的實施意見》,推動集中學習研討常態化制度化。
抓實黨員干部學習教育,組織開展理論學習,集中三天學習研討,院系領導班子結合實際集中兩天以上時間開展“干部讀書會”,把原原本本學作為武裝思想的必修課。中國科學院院士何雅玲教授宣講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并通過網絡向全體二級黨委中心組直播。倡導黨支部開展“踐行西遷精神主題黨日”活動,組織黨員深入研討在新時代如何更好地弘揚西遷精神,以身邊榜樣教育身邊人。開通“新時代·新閱讀”微信閱讀平臺,線上“打卡”學習黨員超過_人次。
2.筑牢信仰之魂
學校黨委堅持把理想信念作為立德樹人的重中之重,結合主題教育創新師德師風建設和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引導青年學生愛國、勵志、求真、力行。
_月_日,“最美奮斗者”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西安交通大學“西遷人”愛國奮斗先進群體被授予“最美奮斗者”稱號。西遷老同志潘季在學校先進典型事跡報告會上動情地說:“‘最美奮斗者’是屬于所有西遷人的榮譽,所有交大人的榮譽,交大師生要傳承好西遷精神,繼續扎根西部,勇作新時代的奮斗者。”
國慶前夕,學校214位教師榮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_周年紀念章”。學校立即結合主題教育組織開展“紀念章里話初心”活動,邀請“紀念章”獲得者走進師生黨支部,分享自己的初心使命和奮斗歷程。92歲的車錫平教授用質樸而堅定的話語給學生們講:“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我學醫是為了建設祖國,這就是激勵我一輩子埋首研究神經藥理學的動力。”
學校還集中策劃組織了一系列教育活動。身在世界各地的交大師生錄制發布《青春告白祖國》。少數民族預科班學生赴天安門觀看升旗儀式。“中華之聲”研究生歌詠比賽、“奮進新時代”教職工合唱比賽組織萬名師生用歌聲贊美祖國、祝福祖國。千名師生集體觀看黨史紀錄電影《重生》,深入學習中國共產黨從建黨到新中國成立28年間的光輝奮斗歷程。百余名高層次人才、新任教師參加“走中國青年知識分子成長正確道路”研修營。優秀學生標兵開展“標兵談”微論壇。豐富多樣的活動,引領青年學生爭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3.厚植為民之情
主題教育伊始,學校立即圍繞“初心使命是什么”“怎樣做到守初心、擔使命”等題目,在黨員領導干部中開展問卷調研,收集整理出黨的政治建設、教師隊伍建設、干部作風能力等10個方面437項問題,為主題教育開展提供了鮮明的問題導向。
在梳理問題的基礎上,學校領導班子堅持問計于民,聚焦主題列出14個專題,主動深入師生開展調查研究36次,座談、訪談1200余人次,深入課堂聽講思政課16次,“走網上群眾路線”輪值領導信箱受理206件次師生群眾來信,收集到建議100余條。同時,班子成員通過外出會議、學術活動、淺談合作等活動,虛心向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的政府、高校、企業、研究機構咨詢經驗做法,學習借鑒推進學校改革發展的務實舉措,撰寫調研報告并進行集中交流。
對查找出來的問題,學校黨委下決心在主題教育期間立行立改,用最快的響應速度、最有力的工作舉措、最直接的服務效果向師生踐諾。針對學生資助不精準問題,學工部門積極為貧困學生送愛心;組織部門從校管黨費中撥付30萬元幫扶慰問本人或家庭遭受重大病痛和困難的學生。針對創新港師生住宿和生活服務問題,后勤保障部黨委為教職工提供1000余套臨時客房,增加創新港到地鐵口接駁車車次,開發班車“一鍵預約平臺”,機關黨委設立“職工溫馨港灣”“黨員之家”“職工之家”“媽咪愛心小屋”,為教職工提供便捷服務。針對教職工生活上的困難,離退休黨委主動與校醫院、附屬醫院和養老機構聯系,及時推動解決西遷老同志看病困難、照護等問題。
4.力推改革發展
西安交大在開展主題教育過程中,始終突出注重實際、注重實干、注重實效的導向,以自我革命精神切實解決突出問題,努力在我國西部為黨和人民建設一所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
學校積極推進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建設,_個研究院、_個聯合設計學院、_個研究平臺進駐創新港,_余名師生常駐創新港,_余個國際國內企業確定在創新港建設聯合研發中心,創新港科技資源“吞吐”能力顯著提升。各級黨組織積極引導師生主動承擔國家重大項目,勇攻國家“卡脖子”技術難題。主題教育期間,電氣科學與技術研究院彭宗仁教授團隊及合作者攻克了世界首條穿江特高壓電力大通道工程中特高壓交流GIL輸電絕緣和放電等關鍵核心技術問題,打破了國外壟斷;空天與力學研究院王鐵軍團隊參與研制的國內首臺F級50兆瓦重型燃氣輪機點火成功,填補了國內空白。
西安交大將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堅持扎根西部、服務國家,以“西遷精神新傳人”的昂揚姿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更大的貢獻。
2023大力弘揚西遷精神學習心得體會 篇24
60多年前,為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老一輩交大人背負著祖國跟人民期望,告別繁華的上海,義無反顧的踏上開往西北的列車,踐行――“向科學進軍,建設大西北”的精神使在場的每個人感動,和對他們產生由衷的敬佩。西遷精神內涵是“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
學習“西遷精神”我深受鼓舞,也倍感自豪,作為西交人,我們有責任、更有義務傳承“西遷精神”,無論是老一輩師生胸懷祖國、艱苦創業的高尚情懷,還是當代優秀的青年人才的遠大抱負,都時刻激勵著我們每一個交大人,立足本職工作,以最精湛的醫療技術和最優質的護理服務,努力創建國家區域診療中心,以實際行動為交大口腔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交大的西遷,改變了中國西部高等教育匱乏的面貌,通過交大廣大師生員工的不斷努力和奉獻,使得西安交大得以發展壯大,從而引領和帶動整個西部地區高等教育的發展,為國家,為社會,為人民培養出越來越多的高素質人才,鑄造出“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的“西遷精神”。學習西遷精神,我為我是交大的一員感到驕傲和自豪,認識到應做好本職工作,更好地為廣大患者服務。
作為新一代交大人,我們更應銘記“西遷精神”,從老一輩交大人手中拿起接力棒,承繼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和責任,堅定信念,腳踏實地,勇于創新,緊跟黨和國家的步伐,把“西遷精神”發揚光大,在自己的工作崗位做出成績,把自己的經驗和體會,無私傳給年輕一輩,無愧與我們的時代。
2023大力弘揚西遷精神學習心得體會 篇25
1956年,黨中央為適應國防形勢和國家建設布局的需要,將交通大學部分由上海遷往西安。1400多名教職工為國家建設沖鋒在前,服從國家大局,甘愿舍棄優越的生活條件,義無反顧遷往大西北。西遷的開拓者們讓大西北擁有了國家重點大學和一批新興學科。61年來,西安交通大學堅持“扎根西部、服務國家、世界一流的”定位和目標,為國家特別是西部地區培養了大批優秀的人才。20__年12月6日,經西安交通大學黨委常委會批準,“西遷精神”被概況為“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它內涵豐富,具有歷史性和時代性意義,彰顯了交大師生愛國愛校、顧全大局,明大理、識大體,一心為國、不計得失的家國情懷。
“西遷精神”是我們交大人文化的魂,精神的根,是我們交大人共同的文化基因。雖然歲月變遷,但是這種精神卻一直在代代延續。作為一名黨員,一名醫生,一名西安交通大學附屬醫院的工作人員,在交大創“雙一流”的建設過程中,我將時刻以優秀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繼承和發揚西遷精神。“西遷精神”的胸懷大局,“西遷精神”的無私奉獻,“西遷精神”的艱苦創業教會我堅定信念,平時不僅應腳踏實地的做好本職工作,努力學習提高專業知識技能,全心全意的為患者服務,更應將個人的選擇融于國家需要之中,把對祖國的深情大愛、對時代的如火熱忱落實到行動之中,跟著黨走,為國奉獻。
20__年新年賀詞中提到“幸福是奮斗出來的,要把今后的發展藍圖變為現實,必須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干好工作”。20__年 已經揚帆起航,在交大創“雙一流”的建設過程中,年輕的我們應弘揚“西遷精神”,為自己定好目標,明確自己人生理想的奮斗方向,并同時要付諸實際行動,要腳踏實地的干、要刻苦耐勞的干、要持之以恒的干,同時要發揚拼博精神,才能持續的激勵自己去不斷努力奮斗。眺望前路,我們應傳承“西遷精神”,將個人奮斗步伐深深刻印在國家發展歷程中,以厚重的奮斗底色托起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高歌猛進、闊步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