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臘八粥的感受和體會(精選3篇)
喝臘八粥的感受和體會 篇1
在過去,從臘八開始就拉開過年的序幕。本來冬日里農(nóng)閑,經(jīng)過秋季的收獲,正是糧倉里最豐滿的時候。這時候,一家人團聚在一起,正是享受一年收獲的幸福時光。臘八的時間不早不晚,正好可以成為這場歡喜的開始。
臘八節(jié)最早始于臘祭(即“蠟祭”)——傳說古時候炎帝神農(nóng)在臘日里一定要祭奠農(nóng)神祖先。《禮傳》:“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祖也。”在這一天里,人們會用獵物告禱上天,感謝一年來蒼天賜物,并祝來年風(fēng)調(diào)雨順。這個習(xí)俗流傳過程中,大概慢慢就有了雜糧粥,但一直沒有被確定為節(jié)日里的習(xí)俗。
在唐詩里,我們看臘日的情景,似乎依然離不開酒肉。杜甫的《臘日》:“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侵凌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縱酒欲謀良夜醉,還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完全沒有粥的影子。但到了宋代陸游的詩中,我們看到了“今朝佛粥交相饋,更覺江村節(jié)物新。(陸游《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從此以后一發(fā)不可收拾,幾乎描述臘八的詩作里,都有了臘八粥。由此可見,臘八粥真正起源于宋代,一開始,他就被叫做“佛粥”。
將臘八粥叫做“佛粥”,是與釋迦牟尼佛的成道有關(guān)的。在成道之前,佛陀在雪山修了六年的苦行,已經(jīng)是容顏枯槁。后來他覺得這樣苦修是沒有辦法成道的,于是放棄了苦修,下山了遇到了一位牧羊女。他向牧羊女乞食,牧羊女便用乳糜——一種含乳的雜粥供養(yǎng)他。佛陀吃飽后在菩提樹下結(jié)跏趺坐,并發(fā)大愿——“修不成道,誓不起座”,最后他終于修證圓滿,成為了佛陀。據(jù)說成道當日,正好是臘八。而臘八粥,正是起源于牧羊女的乳糜。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臘八粥是提醒我們關(guān)愛他人,救濟窮困的。想象在這樣一個天寒地凍的日子里,那些窮苦的人們和流浪的乞丐,多么需要我們的關(guān)懷。因此,在這一天,佛寺里會施粥,很多有錢人家也會出來施粥。臘八粥從一開始就充滿了關(guān)懷和慈悲,是當之無愧的“佛粥”。在這一天,送出去的粥里,不僅僅是溫暖和飽腹,更有祝福。那些需要關(guān)懷的生命里,說不定會有佛陀這樣的圣哲,送出臘八粥的同時,我們也衷心祝愿他們都能滿愿、吉祥。佛家說眾生都有佛性,布施是的積福,從這個角度來說,臘八粥里真是濃濃的充滿了正能量。
子曰:“夫禮之初,始諸飲食。”所以,中國人的節(jié)日向來樸素,樸素到用食物就表達了所有深切、溫暖的祝福和樸素、平實的思想。老子說:“吾有大患,在吾有身。”就連佛陀,也不可能辟谷成道。仔細想想,拖著身體游走于塵世的我們,衣食是恐怕是人最不可回避的需求了,除此之外,別的需求也許并沒有那么重要。如今,當我們漸漸習(xí)慣了用語言傳遞祝福,用財物傳達情誼,我們是否離實在的需求更遠了呢?在今天這樣一個飛雪的節(jié)日里,當面對臘八粥,我們能否體會到古人對幸福樸素的理解——他們簡單平實,知足常樂!
其實,不論是祭奠農(nóng)神還是紀念佛陀,大概沒有比臘八粥更合適的東西了。他不像肉食那樣血腥膻臊,基本上用谷物和豆制品熬制而成,簡單豐富,雜色紛呈,甜香可口。既能代表農(nóng)神無私的恩賜,又符合佛家的慈悲為懷,在冬日里,喝上這樣一碗熱騰騰的粥,大概最能體會滿足的感受。希望我們都能從中品味到實在的幸福!
喝臘八粥的感受和體會 篇2
這個電影期待蠻久了 一來是對小黃鴨以及四字弟弟的個人喜愛:小黃鴨在《七月》以后 在我看來已經(jīng)是演技的代表 毋庸置疑;四字弟弟看著他一點點長大 我個人覺得他不是長的最好看的 但絕對是最有氣質(zhì)的 小小的身體里蘊藏著巨大的能量 內(nèi)斂含蓄但又不失少年的張揚個性[害羞][害羞]
我很久以前看過這本小說 當時看完心里非常難受 感嘆兩個悲劇命運但深深相愛的兩個少年 也對校園欺凌這種事件非常氣憤😡
四字弟弟在出場后的幾分鐘 我問了舍友一個問題 我說千璽成年了吧 說實話 我沒有想到一個剛剛19歲的小男孩能把這樣一個社會“小痞子”的痞里痞氣演繹的那么自然,小壞中又帶著那么些許純真。
小黃鴨真的太有少年感了 她站在那她就是陳念 孤單敏感 高傲但是膽小 每一個眼神都令人心疼
我在第一次小北帶著陳念騎摩托回家的時候就開始哭 背后的小女孩害怕 難堪 膽怯 騎車的少年一臉無所畏懼 兩個人穿梭在偌大的城市 回到他們那個小小的破破的小窩
陳念一開始并不相信小北 她選擇了警察 但在失望后 她回頭看向了小北 她是個聰明的孩子 她知道小北會救她 從此兩個小孩開始了相依相伴的生活 她在前面走 他就在后面跟著 他們彼此終于有了自己的陪伴
他倆躺在床上那場戲 他倆實在是太瘦小了 那么小的床睡兩個人都綽綽有余 “陳念 你是第一個問我疼不疼的人”暴哭 那么小小的人只是想好好活著但卻又那么難
小北充滿愛意的看著陳念的眼神 似笑非笑的笑容 只能說千璽弟弟是個成年人了 是個演員了
那個陳念被剪頭發(fā)拍裸照的晚上 小北氣憤的要報仇陳念背后抱著他大聲哭泣 以前陳念都是小聲啜泣 即使受了再大的委屈都不敢大聲哭出來 在小北的背后 在小北拉著手的時候 她終于可以把委屈釋放 小北給陳念剃頭的時候 留的心疼的眼淚 四字弟弟的高光時刻
那個劇情在小北最后拉走陳念的時候達到高潮 彼此誰也不愿放棄彼此 都想保護彼此生命中最后的一道光 那個吻真的是愛到極致 小北將陳念深深的揉進了自己的生命中 我只愿你有最好的結(jié)局。
后來的事也都是兩個深愛對方的孩子與世界的對抗 看守所里兩個人沒有一句話 這個時候連個人的哭戲讓人拍手稱贊 他們不過是想好好活著而已 但卻又那么難
所謂的長大是什么呢 長大后我們是否還能有這樣純真而炙烈的感情呢
“我們生活在陰溝里 但依舊有人仰望星空”年度最佳青春片 為周冬雨和易烊千璽鼓掌
喝臘八粥的感受和體會 篇3
每個人都有一條屬于自我的人生道路,它時而寬時而窄,可我們都必須踏上這條路。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初讀時,只是覺得這篇文章的寫作方法運用得出神入化,并沒有聯(lián)想到人生哲理。可再次細細品味時,腦海里便浮現(xiàn)出許多想法。
這篇文章主要是寫作者小時候在百草園里的歡樂生活,以及之后到三味書屋讀書,生活變得如何枯燥無味。其實人生也是如此,幼年時期的我們是多么無憂無慮,沒有拘束,不用想著自我該如何謀生,能夠盡情地玩耍,能夠不帶任何目的地歡樂。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身上會背負起長輩或家人的期望,我們必須要學(xué)會離開父母獨立生活,我們也會慢慢感受到生活給我們的壓力。這不就是魯迅先生所寫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給人的啟示嗎?
此刻很多孩子拒絕長大,上了中學(xué)還期望一向沉溺在父母的關(guān)愛中,期望維持著童年的純真和任性,愿望和想法固然好,現(xiàn)實卻不允許這樣。沒有人能一向待在“百草園”里,我們總有一天要從“百草園”走到“三味書屋”,雖然“三味書屋”的生活很枯燥,也無趣,但那又是我們?nèi)松仨毥?jīng)過的一個階段,在經(jīng)歷了成長歷程之后,在你能夠獨立生活時,回頭再看“百草園”,不也是很完美的么?
我們應(yīng)當從“百草園”中走出來,大跨步地邁向“三味書屋”,經(jīng)過“三味書屋”的洗禮,讓自我成長為有知識、有思想、有職責(zé)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