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創造文明有序的環境講話稿(精選5篇)
共同創造文明有序的環境講話稿 篇1
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今天我講話的主題是:共同創造文明有序的環境。
時光的隧道已經進入十一月,在這秋風送爽的日子里,我們全體同學在努力學好各門功課的同時,更應該用心呵護我們的校園,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來創造我們美好的校園環境。
人生因什么而出色?答案很多,但有一個答案一定正確、合理。人生因文明而出色。文明是一種進步,是思想的`科學,行為的端正,習慣的改善,修養的提高,品質的提升;是人性的解放、自由、完善和超越。文明是離別昨日的無知和粗俗,是自覺的控制,是人性的戰勝。
文明的學生,一定是講禮貌的人,他把禮貌用語在嘴邊,懂得象尊重自己一樣尊重別人。時時牢記自己是一名光榮的少先隊員,事事不忘自己是美麗可愛的唐鎮小學的一員。
文明的學生,一定是有著良好習慣的人,他愛護公共財物、講究衛生,自覺維護校園環境。當你的小腳要踩下的時候,低頭看看。如今正是小草休養的時光,踩壞了小草,就踩壞了我們美麗的校園。當你的小手要攀折花葉的時候,你要想到我們美麗的校園就是靠這些紅花綠葉裝扮,你摘走了,別人欣賞什么呢?
當你拿著水果,邊走邊吃時,是否想起我手中的果皮、包裝袋應該放在哪里呢?是隨手一扔,讓果皮四處開花呢?還是攥在手中,把它放到該放的地方呢?
文明的學生,一定是有愛心和責任感的人,他會尊敬師長,友愛同學,懂得感恩……
文明締造和諧。校園會因為你的文明而更加美好。我們滿懷憧憬,追求文明。讓我們攜起手來,一起為創造文明有序的校園而努力。
國旗下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共同創造文明有序的環境講話稿 篇2
同學們:
隨著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現在的中國網絡技術高速發展,網絡已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進入到千家萬戶,充實著并改著人們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網絡可以說就是一個取之不盡的聚寶盆,也是我們學習知識的寶庫。古今中外,無所不知;購物休閑,無所不有。走進網絡就像走進一個博大精深,包容萬象的世界。網絡與人們的生活已息息相關,不可分離,但不論什么東西都會有利有弊,在它給人們帶來無限便捷的同時,也會出現一些不健康的信息消沉人們的意志。
正在生長發育期的我們,由于自我防范意識不夠強,容易受到不健康網絡內容的侵蝕,沉溺于網絡而不可自拔,甚至在網絡負面內容的誘惑下走向犯罪。所以家長和老師要為孩子文明上網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家和學校是孩子生活的最重要環境,家長和老師對孩子的成長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育孩子應該采取科學的方法,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不文明上網的害處說給孩子聽,讓他們接受。要從言行上做表率,以身作則。做到以下幾條:
1.主動配合學校,加強對學生的網絡文明教育。對于學生正常上網要求應給予滿足,以利于取得他們的信任,建立溝通渠道。對學生上網時間過長,上網次數過頻,上不健康網站,家長和學校應對他們進行引導和制止。而對于他們正常健康的交友,聊天應給予指導和支持,這樣一方面制止學生上網的負面產生,另一方面支持學生上網的下面要求。使沉溺于網絡的孩子戒除網隱,同時也不會產生逆反心理,與子女商量文明上網,明確上網時間和內容,使孩子免受不良網絡信息的影響和侵害。
2.不論工作多么繁忙,生活多么辛苦,請您繼續做孩子們的朋友,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家長除了以身作則正確使用互聯網之外,還要關注孩子的身心發展,了解和理解孩子的需求,要和孩子共同成長。
作為孩子的監護人,給孩子朋友式的關懷,多與他們談論他們的朋友和活動,做他們的知心人。分享孩子從網絡世界中得來的樂趣。給孩子寬容而合理的引導,不能以強制手段限制孩子上網的需求,物極必反,孩子會尋找其他上網場所,比如非法網吧。如此,則得不償失。
3.教育孩子增強法律意識,遵守社會公德。引導孩子安全上網、文明上網,不進營業性網吧、并監督孩子不長時間上網等。家長要身體力行,在網絡道德言行上給子女做表率,樹立正確的網絡觀,家長要帶頭學習網絡法律,自覺遵紀守法,誠實守信,言行一致,要堅持自我約束,堅決抵制網上色情、暴力等有害信息,以良好的品性修養為子女作表率,為孩子們帶好頭。
共同創造文明有序的環境講話稿 篇3
同學們:
網絡語言尤其是對于正處于青春期與成長期的我們而言具有強烈的吸引力。青少年永遠是時尚和流行的載體與傳播者,網絡上的個性也在我們身上表現的淋漓盡致。網絡語言這些獨特的表達方式,反映了我們的特點和能力。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們的特征——年輕的心態和不拘一格的想法。但是自從“第四媒體”互連網出現以后,任何一個連接到互連網的人都能夠把自己的言論傳播到網絡上去。網絡在帶來發表言論,表達思想機會的同時,也導致了“濫言時代”。網絡的虛擬性,使的`埋藏在人們心底的許多東西都迸發了出來,特別是許多不健康,不文明的東西,“反正都不認識現實的我,我想怎么說就怎么說”,許多人正是抱著這種想法,成為了不文明事物和行為的傳播者,甚至是始作俑者。作為我們青少年應嚴格規范要求自己,堅決抵制上網使用不文明用語,在網絡上不講臟話不帶粗口,做到時時使用網絡文明語言,在無限寬廣的網絡天地里,倡導青少年網絡文明新風,為營造健康的網絡道德環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上網時文明守法是我們在場的每一位紅嶺人必需做到的。我們應遵守網絡道德規范,懂得基本的對與錯、是與非,增強網絡道德意識,辨明網上的善惡、美丑,在網上不應隨便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前段時間在《高樓墜落玻璃塊砸死過路小學生》一文登出后,福田某中學高三學生胡某發帖自稱“肇事者”,經網民和警方一路追蹤發現竟是惡作劇 。盡管只是場惡作劇,但是18歲的胡某還是為他的行為付出了代價。由于其發布帖子后,一方面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影響,同時也干擾了警方對案件的正常偵查。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的有關規定,警方依法對胡某采取了治安拘留。這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其實網絡只是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自由發揮的平臺。我們不能把網絡中不文明事物和行為的出現怪罪于網絡,我們所需要凈化的不應該是網絡,而應該是我們自己,要絡方面的法律、法規知識。在提高修養的同時,還要不斷檢討自己的行為。自覺抵制不文明事物和行為,并傳播文明的事物和行為。在文明的網絡中體會網絡的樂趣。
同學們,網絡在我們面前展示了一幅全新的生活畫面,同時,美好的網絡生活也需要我們用自己的美德和文明共同創造。讓我們響應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的號召,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自尊、自律,上文明網,文明上網,真正做一名文明、健康的小網民。
共同創造文明有序的環境講話稿 篇4
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文明使用網絡"。
我們曾聽到過這樣的新聞:一位學生沉迷網絡游戲,成績一落千丈;一位少年在上網時突然昏倒在地,任親人如何呼喚都沒有再醒過來。
網絡一次又一次的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難道我們就不用網絡了嗎? 答案是NO。其實,在我們身邊也有許多利用網絡而成名成才。1988年大學畢業,1995年首次接觸因特網,1999年創建阿里巴巴網站,現在他是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他的名字叫馬云。網絡也讓阿里巴巴成為中國最大、世界第二的網絡公司。我們的課堂教學因信息技術而變得更加地靈動,我校的信息技術興趣小組在殷老師的帶領下連續多次在嘉興市青少年計算機競賽中榮獲一、二等獎,創作的'電子小報、電子繪畫作品在嘉興、海寧市獲獎,為學校爭得了榮譽。
首先,應明確兩點認識。第一點認識,網絡是工具,不是玩具。網絡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有力工具,只有認真學、正確用才能真正成為網絡的主人,而沉溺于網絡游戲,只能成為網絡的俘虜。第二個認識,上網本身不是目的,上網之前不妨先問問自己,今天上網我要干什么。上完之后再反思下,利用網絡我學到了什么?
其次,做到有效利用。我們要掌握三項基本技能:網絡搜索、網絡學習和網絡交流。網絡搜索可以讓我們查找到更多的未知領域;通過網絡學習來了解和掌握,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容量;網絡交流則是一個共享智慧的平臺,通過交流可以讓我們提升自己的生活閱歷。
第三,做到綠色上網:杜絕垃圾信息,杜絕不良網站,杜絕無謂游戲,杜絕無聊交流。
最后,我想通過宣讀《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來結束我今天的講話:
1.要善于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
2.要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
3.要增強自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
4.要維護網絡安全,不破壞網絡秩序;
5.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
共同創造文明有序的環境講話稿 篇5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爭做好民傳播正能量》
沒有任何一個時代讓我們距離絡如此之近,沒有任何一個時期使我們的生活與絡聯結如此緊密。自1994年我國接入互聯,截止目前,已然成為名副其實的絡第一大國。絡方便大眾的衣食住行,加速社會的發展進程。人們在絡世界里盡情遨游,享受絡帶的種種便捷與進步。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雖沒有狄更斯《雙城記》中描繪的世界那般矛盾,不可否認,當前絡中仍有一些“毒素”存在,絡謠言的屢禁不止,絡暴力層出不窮、絡敲詐屢見不鮮……凡此種種,已嚴重侵擾絡安全,危害絡健康。在此背景下,提升民素養,弘揚絡正能量,清理絡空間,其意義不言而喻。
做好民,全民有責。責任不能泛化,也不能虛置。據統計,在我國目前6億多民當中,青少年占80%,成為絡“主力”。故做“好民”,我們青少年更應當仁不讓,爭當先鋒。
爭當絡好公民,是當代青少年義不容辭的責任。清理絡空間,關乎民族未來發展,關乎國家前途命運。這一宏偉事業的成功,需要當代青少年的敢為人先。作為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一代,作為互聯時代的“原住民”,當代青年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休戚相關,共建綠色絡空間的接力棒,已經交到當代青年手上。
在絡空間凈化的征程中,當代青少年樹立高度的安全意識,綠色絡空間的實現便會擁有牢不可破的基礎,當代青少年具備文明的絡素養,綠色絡空間的實現便會擁有生生不息的動力源泉,當代青少年養成守法的行為習慣,綠色絡空間的實現便能匯聚起奮發進取的強大力量。
《禮記》有云:“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清理絡空間任重道遠,絕非一日之功,當代青少年爭當“好民”,應從認知與思辨開始,保持客觀理性的思辨狀態,具備良知,擁有底線,客觀評論,真實點贊;擁有獨立判斷的價值取向。
希望我們都能成為好民,大家一起譜寫新事,唱響好故事,傳遞正能量。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