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營銷讀后感(通用3篇)
細節營銷讀后感 篇1
學習累心,但開卷受益。尤其用心琢磨,把書本的知識吃透,變成自己腦中的實用知識,達到學以致用,更是累心累腦的事情。然而處在當今競爭環境的大時代背景下,信息暴炸,創新不斷,知識更新迅速,學習已成為人生的首要任務終生的問題,否則不進則退。因此現代人要想活好不易!活的累心累腦亦屬常事!
學習是為做事,做好事更需用心。近日翻閱《細節營銷》一書,覺得較為實用,淺顯易懂,體現了細節營銷的主旨。問題是學者能否學以致用,用心實踐,因地制宜,因勢利導,變通制勝,激發起內心的營銷靈感,釋放出自己內心天生的市場營銷才華。這是書中未得細道而希望的所在。
書中首節提出市場營銷是什么?他給出的市場營銷的定義和內涵,我細品玩味后是認同的,即:(1)是著名的4個P和4個C問題,4個P是生產商的視角:涉及產品、價格、促銷、渠道等要素;4個C是反映客戶的視角,考慮客戶需求、成本、宣傳、方便等要素;(前者英文是P開頭,后者英文是C開頭,故4P、4C)(2)市場營銷是一種經營理念;(3)市場營銷是一門科學。這三點我認為涵蓋了市場營銷學的內容概要,因此真正懂得市場營銷學不易,而要做好市場營銷更不易!當今社會“怪論”層出不窮,一些“怪論”亦不無道理,從一定層面和角度說明了一些表象的實質,但不能反映事物全面現象和本質,只有多角度全面透視,方能把握本質和規律,說透一個問題。如以上定義的三個方面,我解讀為:一視角問題,在當今市場什么多供大于求的情況下,企業生產經營產品,首先要學會從客戶的角度考慮問題,為客戶創造價值和服務,其次對細分市場消費客戶的定位需求,而不是從企業或經銷商自身角度考慮,否則,市場客戶有何理由要消費你的產品。第二,應有正確的經營理念,才能提供真正性價比合理的產品或服務。沒有正確的經營理念為根本,是不可能產生物廉價美、性價比合理的產品或服務的,市場營銷胡亂忽悠,只能蒙騙一時,而不能常此以往。第三,營銷是一門學問,說明要做好營銷,并非人人可為,難芋充數就行,需要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懂一些公關學,心理學,學會一些市場管理學的知識,還應具備用心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因此不斷強化培訓充實非常重要。同時讓我感到營銷是一門多邊通用學科,在當今市場經濟環境下,學好營銷學,無論是從商從政,還是其他行業,皆為一門實用學問,就拿不沾邊的從政來說,招商引資就不能離開營銷學,要做好公仆,贏得草根信服尊重,能換位思考,以人為本,放下身架,做一不倒翁,營銷學也是有用的。
作為從事管理工作,我尤其對書中營銷數學一節感興趣,這是一般營銷書中未涉及或談的很少的內容,具有簡明實用性,愿介紹如下幾則營銷數學方式,與有興趣者一起分享。
一、盈虧平衡點計算:
盈虧平衡點的銷售收入=固定成本÷毛利率
或:(毛利率銷售收入)-固定成本=0,即毛利水平和固定成本相抵等于0時,為盈虧平衡點,當大于0時,為盈利額,當小于0時為虧損額。
使用該公式時,先應了解什么是固定成本,毛利率的概念和界定。固定成本是相對于變動成本而言的,就是不隨產銷量大小而變化的固定費用成本。固定成本一般包括:銷售費用、財務費用、管理費用等三項當期費用成本。毛利率簡易言之,是銷售收入-產品變動成本/銷售收入。
舉例說明:
如某企業固定成本占40%(其中銷售費用25%,其它15%)生產變動產品成本50%,毛利10%,固定成本為1000元,那么,企業盈虧平衡點是多少呢?
套用公式1000÷10%=10000元,銷售盈虧平衡點收入應達到10000元。如大于10000元,則為盈利,小于則為虧損額。
商貿企業更簡單些,其進銷差率,即毛利率水平,除固定成本外,不存在產品變動成本,假設進銷差率(毛利水平)25%,月固定費用5000元,其盈虧平衡營業收入為20xx0元(5000÷25%)。
二、市場營銷杠桿底線計算公式:
市場營銷杠桿底線=1÷毛利率。
假如毛利率為25%即1÷25%=4,4就是市場營銷杠桿底線,這說明什么呢?它說明市場營銷費用花一元錢,都必須確保帶來4倍的銷售收入,才能保證平衡不虧損。因此,市場營銷杠桿底線,是營銷投資決策的試金石。在市場投入決策中,不論是廣告費用、促銷費率,還是市場營銷人員增加,而造成費用開支等,都可以用市場營銷杠桿底線計算出數字,加以檢驗試算平衡。市場營銷經理們和業務人員可以考慮對市場多投入,但前提是費用支出數,應按計算公式的倍數來確保至少能夠帶來的銷售收入,如小于就是負虧數,這是一件不容易的決策,比降低費用成本,提高營銷效率要困難的多。因此應慎重投入,對是否帶來預期的效果進行測算評估。
三、幫助調價決策的市場營銷計算公式
新(調價后)銷售收入底線=原有銷售毛利率÷新(調價后)銷售毛利率占原有銷售收入的百分比
或:新(調價后)銷售收入底線=(原有毛利率÷新(調價后)銷售毛利率)原有銷售收入。
如何理解使用公式,幫助調價決策,其效果會怎么樣,舉例說明:假設某企業原毛利率為25%,平均提價5%后,毛利率為30%,因調價銷售收入下降10%。銷售效益是升還是降?
套用公式得25%÷30%=83。33%,這說明企業平均提價5%后,其銷售收入只需達到原有銷售收入的83。3%,企業就能保持原有利潤水平,而事實上比原有銷售收入只降了10%,實際完成了90%,還多6。7%(90%-83。3%)這意味著比原來利潤增加了,何以見得,可以驗證。假設原銷售收入100000元。
原有利潤:10000025%=25000元
新利潤(10000090%)30%=27000元
這新增20xx元利潤,就是實際完成90%,多6。7%(90%-83。3%)銷售收入比率所帶來的利潤。
如調降5%的價格,銷售收入底線占原有銷售收入百分比,應增加多少呢?仍以上例說明,新銷售毛利率即為20%。
套用公式得25%÷20%=125%,說明調降5%后,銷售收入應比原有銷售收入增加25%,達到125%,才能保持原有利潤水平。增加25%銷售收入,實際應完成銷售收入125000元,這是不容易的!在實際工作中,調降價格現象似乎沒有,但因加大促銷比率,也是同樣的效果,或因產品原輔料漲價,同樣擠占銷售毛利水平,需要提高銷售收入,才能保持企業獲利水平。
四、單位產品價格變動銷售數量底線計算公式
新銷售數量底線占原有銷售數量的百分比=原有單位產品毛利÷新(變動)單位產品毛利。
或:新的銷售數量底線=(原有單位產品毛利÷新(變動)單位產品毛利)原有銷售數量。
該計算方法,對單個產品調價決策,或促銷決策,效果銷量對此情況更為實用和具說服力。舉例說明:
假設原某產品單價100元,毛利25元,調價后單價120,毛利45元,該產品能承受多少銷量下降比率,能保持原獲利水平。
套用公式得25÷45=55。6%,即調價后,新銷量只要達到原銷量的55。6%就可保原獲利水平了;蛘哒f可承受44。4%的原銷量下降。
如反之調降20元,調降變動后的毛利為5元,或增加20元促銷費用(在實際工作,增加促銷費用是常有的)則:25÷5=500%,說明銷量比原有增加5倍,達到500%,才有原獲利水平。如不做對比計算結果,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非常令人驚呀的上升倍數。因此,降價是最昂貴的市場營銷策略,過大的市場促銷投入同樣如此,維持高售價,降低市場促銷費用和市場投入成本,是營銷決策的重要工作,是市場營銷部門重要事情。獲利水平比市場份額更加重要,這些都是確保企業良性循環發展的重要問題。
細節營銷讀后感 篇2
——一座城池讀后感
很多事情荒誕可笑,但是,其實生活就是上演著這些荒誕可笑的事,只是被放大了,才覺得好笑,然而這就是每天真實發生著的,我們看著的經歷著的。
一座城池很貼近生活,醫療,教育,工作,現代愛情觀,看熱鬧等。都是我們每天都在討論的,只是換個角度換個語氣敘述,但是一樣的諷刺和黑色幽默。
其中,看熱鬧是最為嘲諷的。一場一盆水就能解決的“火災”,居然引來了群眾的圍觀,偏要看消防隊的表演,充分而夸張地體現出現代人愛看熱鬧的心理。
整本書都在寫社會。使我們發出的笑聲,也就是這個社會,笑這個社會的荒唐。事實上,我們生活的社會也很荒誕,只是我們對社會上各種丑惡的現象都習以為常了,對于這些已經習以為常了。
光榮日
幾乎所有看過光榮日的人,都會將它貼上魔幻現實主義小說的標簽。就連作者本人韓寒也稱之為——這是一個荒誕的故事。
韓寒把這個社會的沒落,官場的腐敗,娛樂圈的黑暗,都包含在這沒有故事的故事里。
一篇沒有思想中心而只有情節的小說不是好小說。而一篇沒有情節只有深刻思想中心的小說卻未必不是好小說。而光榮日就是這么一部荒誕而現實的小說。
1988
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是講一個年輕男子駕著1988車子出門遠行,路上遇到了懷孕的妓女娜娜,兩個人發生了關系,然后被抓,然后一路同行,娜娜向男子講訴了許多想鮮為人知的妓女經歷……男子的目的是要接朋友的骨灰,娜娜的目的是去找孫老板,然后把孩子生下來。不過,她沒有找到孫老板,卻在產前檢查中發現了問題,結果娜娜失蹤了。1988載著朋友的骨灰盒歸來,又載著娜娜留下的向世界發出“疑”問的新生兒行走。
小說敘述是非常嚴肅的,無處不體現著對人物命運的關注,作者同情的是失足的青年,詛咒的卻是無序和無奈的生活、謾罵的是強勢的虛偽。
我總是看不懂真正的韓寒。他的嘲諷、幽默、叛逆……
也許隨著時間的消逝,閱歷的增長。終有一日,我將看懂韓寒、明白這個社會、融入這個世界。
細節營銷讀后感 篇3
他愛學生,教學生唱歌跳舞,和學生打成一片,關心愛護弱勢學生,為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學生"打抱不平",難怪學生做夢都想到他,幾十年以后仍然惦念著他。在教師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和諧的師生一旦建立,很容易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親其師然后樂其教。
韓麥爾先生的愛國情緒感染了小佛朗士,他聽得特別認真,感覺"真奇怪,今天聽講我會都懂,他講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在莎利文的愛心感召下,失聰又失明的海倫終于理解了抽象的"愛",突破了認識上由具體到抽象的瓶頸。
對學生而言,教師一般都具有天然的影響力,如果這種影響力是建立在教師身份所賦予的權力基礎之上的,那是不穩固的。而如果這種影響力是靠教師的人格魅力贏得的,那就相當持久而且強大了,這種影響甚至強大到足以影響學生的一生,教師高尚的德行和追求,深入學生心田,為學生奠定堅實的精神基礎。魯迅就是時時受著藤野先生的鞭策,幾十年過去了,仍不敢有絲毫懈怠,他堅韌的斗爭著,為民族的覺醒和解放而奮斗。在魯迅的精神家園里,有藤野播下的種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教材中出現的教師形象以他們獨特的人格魅力影響著他們的學生,也啟發著我們當代教師:提高自身修養,增強人格魅力,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給學生以影響一生的精神食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