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導游詞(精選8篇)
景區導游詞 篇1
梧州地方的話主要有:以萬秀區河東舊城區中心街區為中心沿街道擴展的梧州市區白話,和龍圩城區(舊蒼梧縣城)為中心的龍圩白話,以上兩種現歸屬粵語-廣府片;另外萬秀區、長洲區、龍圩區的郊區鄉村,以及蒼梧縣、藤縣、蒙山縣、岑溪市大部分所說的大同小異的各種口音的話,一般稱白話、土白話或者土話,村話,根據目前學術界主流看法,屬于粵語-勾漏片。還有很小部分講客家話的散落各地鄉村。
梧州話一般是指梧州市城區白話,是梧州代表性方言,流行于梧州當地,悠悠粵韻,是嶺南文化的重要載體。語音系統主要聲母24個,主要韻母56個,主要聲調8個。它與廣東的白話一脈相承,但又與廣州話有所差異。
在廣西,長期流傳著“食在梧州”的說法。梧州人的飲食,主要以粵菜為主,粵味極濃,特別講究色、香、味。
梧州人素有飲茶習慣,市內茶樓甚多,一些飯館亦設茶市。茶市以早晨為主,亦有午、晚間茶市的。自三四十年代以來,茶市還備茶點供應,茶點以各類包點、糕點和燒買為主,兼營其他。酒樓飯館用餐之前,必先上茶,飯后亦上茶供飲、漱。
梧州的風味小吃有紙包雞、艇仔粥、糯米糍、艾糍、炒田螺、豆漿、龜苓膏、神仙缽、及第粥、腸粉、裹蒸粽、蘿卜糕、倫教糕、馬蹄(荸薺)糕、蕉葉糍等。
景區導游詞 篇2
舟山位于我國東南沿海,是我國唯一以群島組成的省轄地級城市,舟山市由1390個島嶼組成,常年有人居住的島嶼98個,舟山本島面積502平方公里,僅次于中國臺灣、海南、崇明島,是我國第四大島。舟山擁有漁業、港口、旅游三大優勢,是我國最大的海水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基地,素有“中國漁都”的美稱。
舟山主要由普陀山、嵊泗和朱家尖構成旅游景點,普陀山是聞名于世的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向來有“海天佛國”、“蓬萊仙境”之稱。除寺廟之外,普陀山也是個有名的風景名勝之地,普陀山以“雄勝、奇勝、幽勝”融為一體的風景。朱家尖是我國東南沿海自然景觀最為豐富的島嶼之一,海景、沙景、石景為一體的理想海上風暴旅游區和休養避暑勝地。
舟山市市花是普陀水仙,市樹是新木姜子。
舟山海島漁民好客,熱情,特別是客人到了漁村,漁民會拿出陳年好酒和海產品熱情款待,漁民沒有文人墨客那些客套話,“大口喝”就是“盡情喝”的意思。“大口喝”就是一句要客人吃飽喝足的心里話。
然而,,舟山海島漁民忌諱很多,尤其是說“翻”字,怕出海遇風浪翻船。譬如:菜盆中的大魚吃了一半不能說“翻過來吃”,要說“劃過來或轉過來吃”。夏天翻曬黃魚鲞、烏賊鲞、龍蝦、魚烤時也不能說“翻一翻”,要說“劃一劃”。還忌說“下”字,“下餃子”,要說“煮餃子”,因為“下餃子”俗稱人掉落海里“淹死”。“下海”要說“出海”。也忌說“霉”字,連諧音的“煤”字也不能說。“燒煤餅”只能說“生爐子”。漁民吃飯時忌諱用筷子敲碗;忌諱將筷子插在飯碗里;更忌諱飯吃完后,把筷子橫放在碗上。原來是“用筷子敲碗”意味著家里窮得叮當響;只有上供祭祖,筷子方能插在碗里;把筷子橫放在碗上,意味著漁船在海上要遇狂風惡浪或漁船洋地“插蠟燭”無計可施,只好把櫓橫在船上隨波逐流,聽天由命。
在舟山旅游,能嘗到的美食莫過于海鮮和素齋,舟山水域面積約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可想而知了,到舟山旅游的第一美食肯定是海鮮了。基中以梭子蟹和泥螺為代表,梭子蟹以蒸食為主,可入藥,還可提煉可溶性殼質,用于紡織印染、人造纖維、造紙、木材加工、塑料等工業。梭子蟹除鮮食外,當地傳統的加工方法是做成“嗆蟹”。
舟山是“海天佛國”,其次的美食小吃要數素齋了,主要有紅光佛魚、油淋童子雞、三鮮海參。
寧波朱家尖景區導游詞4
給大家介紹印象普陀這臺美輪美奐的大型山水實景表演前,我要先給大家介紹下它的表演地點,度假天堂--朱家尖。
朱家尖是舟山群島的第五大島,全島面積72平方公里,與"海天佛國"普陀山并稱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舟山民航機場就建在朱家尖島上,一座跨海大橋把朱家尖與沈家門(以及整個舟山本島)連接在一起,從杭州、上海、寧波等陸路來的游客可以直接驅車進入朱家尖。朱家尖是舟山群島核心旅游區域"普陀旅游金三角"的重要組成部分。
朱家尖的自然景觀非常獨特,主要由國際沙雕藝術廣場(南沙)、朱家尖觀音文化苑(白山)、烏石塘景區三大景區組成。
朱家尖是中國國際沙雕的故鄉。在島的東南部沿海,蜿蜒伸展著東沙、南沙、千沙、里沙、青沙五個金色綢緞般的沙灘,一個接著一個,組成龐大的鏈狀沙灘群,全長五千多米,號稱“十里金沙”。沙灘灘背的山崖上長滿了黑松,襯托著沙灘,更使金沙燦然耀目。漫游十里金沙,除了冬天時節,在沙灘上踏浪,浪濤涌上沙灘,前浪未消,后浪接踵而來,輕盈的碎浪,撫摸著游人的腳板,而金色的細沙,卻隨著海浪悄悄地從你的腳板下“溜走”,此時你會有一種難以言喻的舒適感……
南沙是“十里金沙”奇觀的中心和精華所在。每年的舟山國際沙雕節都在南沙舉行,那是,世界各地的沙雕高手都云集南沙,一場沙雕的藝術大餐拉開帷幕。景區內的國際沙雕藝術廣場是沙雕節的主會場,也是游客欣賞沙雕作品,觀賞表演、休閑游娛的活動中心,有興趣的游客還可以在這里DIY自己的沙雕!
當然,南沙景區最吸引人的還是海濱浴場,在南沙有摩托艇、沙灘排球、攀巖、滑水、渭沙、氫氣球等游樂項目。是浙江省最理想的海濱浴場和海上體育活動場所。
朱家尖的烏石塘景區由長約500米,寬約50米,高約5米的天然鵝卵石組成。這條橫臥著的海塘全由烏黑發亮的鵝卵石自然倚坡壘積而成,氣勢龐大被譽為海上奇觀。
在當地有這樣一個傳說,相傳它是烏龍的化身。原來東海龍王的三太子,生得一身烏黑,頑皮而聰穎,深得父母的寵愛。一天,它耐不住龍宮的寂寞,竟自離開龍宮到東海大洋遨游去了。正玩得興起,不料遇到了一群鯊魚精。鯊魚精們曾聽說吃了龍肉,可以成仙,所以一見小烏龍,就相約咧嘴向小烏龍猛撲,小烏龍寡不敵眾,斗得筋疲力盡,遍體鱗傷,節節向蓮花洋敗退,鯊魚群追不舍,在這千鈞一發之際,被正在捕魚的朱家尖漁民發現,眾漁民奮勇將小烏龍救至樟州灣內,又精心為小烏龍養傷,從此小烏龍與朱家尖漁民結下了深厚的友情。傷好后,為報答救命之恩,小烏龍情愿留在樟州灣,立志守護海塘,造福朱家尖百姓。從此小烏龍就橫臥在樟州灣沿岸,年長月久,片片龍鱗也就化作了烏石子。它日夜注視著大海的變化,一旦大風將至,它就抖動龍鱗,并高聲鳴叫,警告漁民別出海,快回港。臺風來時,濁浪排空,他就用身軀擋住驚濤駭浪,保護朱家尖一方百姓免遭災難。
現在隆重登場的是位于朱家尖島北部的白山景區。這個素有海上雁蕩美譽的地方石景滿山、充滿靈氣。有的方整平坦,如刀削斧劈;有的突兀無規,若懸空欲墜;有的象窺視欲躍之青蛙,有的似引頸報曉的金雞;有的如頂球玩耍的海獅,有的若亭亭玉立的少女;有的象水牛,似松鼠,如猴子……總之千姿萬狀,令人嘆絕。
整個白山景區,有三處地方最是絕妙,一是濟公石,那石頭長得簡直就是濟公活佛臨世,惟妙惟肖,實在是太像了。二是天縫臺,傳說所有肥胖的人,只要經過這天縫臺,都會變得苗條美麗。三是千丈崖,千丈崖是白山的最高處,高約120米,崖壁峭立陡峭,與普陀山遙相對望,是觀音菩薩講經說法的場所之一,在千丈崖的崖壁有一尊高69米、面積達20__平方米的觀音大士立像彩繪壁畫,有“海上莫高窟”的說法。
說起印象系列,我想大家一定不會太陌生,現在的印象家族中已經開演的有:桂林的印象劉三姐、麗江的印象麗江、杭州的印象西湖、武夷山的印象大紅袍,舟山的印象普陀是印象系列的老六。
每一臺精彩的節目,一定有個了不起的導演和團隊。那我們印象普陀呢也是有三位很不得了的導演和團隊打造的,誰呢?張藝謀、王潮歌、樊躍和他們的印象團隊。團隊中導演之一的樊躍,多次來普陀山和朱家尖朝
拜、游覽,被這海島的神奇和美麗所深深吸引,每次來到這里,樊躍都有感慨,來普陀山禮拜的人流里,到底有多少人感受到了佛法,有多少人在禮拜中感受到了菩薩的慈悲和福佑呢?我們到底了解多少佛理呢?
景區導游詞 篇3
20___年的考古發掘中,出土的文物除石制品、動物碎骨和用火遺跡外,這次發掘尤其重要的是還出土了近百枚精美的環狀裝飾品。裝飾品以鴕鳥蛋皮、骨片為原料,圓形,其外徑一般在8毫米左右,用琢制和磨制結合的方法做成,中間鉆小孔,孔徑一般在2—3毫米,個別的有4毫米,有的表面還被礦物質顏料染過色。完整、殘缺、成品、半成品各種類型都有發現。這些裝飾品小巧、規范,為目前在中國發現的舊石器時代同類遺物中制作最為精美者,極大地豐富了水洞溝文化的內涵,為研究當時人類的生產力水平、行為模式和審美能力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水洞溝遺址所代表的文化,在闡述區域性石器技術傳統的成因、遠古文化的發掘和變異,以及晚更新人類在東北亞的遷移、擴散和交流具有重要地位,對3萬多年前東西文化的比較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時光有時會埋沒一切,時光有時亦會重現一切。直至目前,水洞溝依然是寧夏已知最早的人類文化遺址,隨著考古發掘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對其研究的持續深入,新的發現仍將層出不窮。
景區導游詞 篇4
木札嶺原始生態旅游區,位于洛陽市嵩縣車村鎮境內,地處伏牛山脈的北麓,距離洛陽市區約130公里。
這里是中原地區紅葉最佳觀賞地、紅二十五軍長征途經地、電影《木札嶺》外景拍攝地。木札嶺景區內森林密布,夏季涼爽,包含有國家級保護植物領春木、水曲柳、中華龍鱗榆、暖樹、石難藤等珍貴植物,還有金錢豹、香獐、羚羊等野生動物,這里也是避暑休閑的好地方。
木札嶺整個區域分為九撞溝、原始森林、官帽峰三大游覽區,其中官帽天成、天河飛瀑、古木幽林、靈石妙趣、流泉映翠、云海仙鏡、松樺月影、木樓逸情合稱“木札嶺八景”。
景區面積較大,游客可以用兩天的時間來游玩木扎嶺(第二天進入景區無需重復購票),景區周邊有不少農家樂和賓館可以住宿。
游客在景區游玩時,可以步行,也可以乘坐景區內的小交通(車費不包含在景區大門票內),但是遇到周末或節假日人多的時候,交通車的等待時間較長(有時會在兩小時左右),游客對此需要有心理準備。木扎嶺景區內,由于森林覆蓋率很高,所以山中的溫度比洛陽市區低,比較陰涼,如果是體弱怕寒的游客,夏天去也最好穿長衣長褲。
景區導游詞 篇5
海豹島:現在各位看到的是海豹島,島中放養了數十頭斑海豹,這種斑海豹是渤海特有的生物。它屬于哺乳動物,用肺呼吸,以魚肉為食,在水中行動非常敏捷,頭腦聰明,十分可愛。大家可以去買份魚食喂喂它們,親近愛撫一下這些海洋生靈。還可欣賞海豹水上芭蕾表演,會有很多樂趣。
流香榭:這個水榭叫“流香軒”,相傳當年荷仙姑東渡過海時,曾在此停留過,當時恰逢她手持的蓮花盛開,她便信手摘下一片花瓣,留在此處,從此廊軒中經常飄溢著淡淡的荷香,因此得名“流香軒”。西邊的水榭叫清風榭,“琴臨池水彈明月,灑向仙閣酌清風”,充滿了詩情畫意,待會兒大家可以去欣賞一下。
鐘鼓樓:前面假山旁是鼓樓,撞擊五六聲福星到,敲打七八次鴻運來,各位有興趣可以上去敲鼓祈福,每敲一聲都有不同的含義,歡迎大家敲擊祈福;“碧落天鼓送遲暮,漁舟唱晚迎早潮”,聽聽晨鐘暮鼓,將會使您拋卻所有人間的煩惱。
望瀛樓與海底世界:大家請往上看,匾額上“天風海濤”四個大字,是劉海粟大師于1982年到蓬萊游覽時所題。下面的楹聯“登斯樓也聽濤覽海,待遠舶兮送往迎來”是當代大書法家歐陽中石所書,這幅楹聯的意思是登上望瀛樓,壯麗的大海景色一覽無余,濤聲陣陣,令人心曠神怡。當舟楫靠向八仙渡,賓客紛紛而至。這里游人如織,仙人在此熱情的歡迎大家。(更深的含義是我們大家每個人都是歷史的過客,現實世界送往迎來著一代代人們,生生不息,無窮循環,人的一生只是短暫的一瞬間,所以我們要珍惜生命,熱愛生活,活出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大家請隨我來,現在我們將要參觀的是位于望瀛樓水下兩層的海洋世界,海洋世界主要展示了黃渤海及南海的各種珍奇生物。游覽此景,尤其是海底隧道,會有置身大海之中的感覺。大家或許要問,這海洋世界與神仙文化有什么聯系呢?中國東方的仙文化是來自大海的,大海確實是一個神奇的世界,它對神山仙島的傳說起到了一種背景襯托作用。我們徜徉在藍色的海國之中,既會產生一些奇妙的聯想,又可增加一些知識,是很有意思的。
大家請隨我攀登二樓,二樓是旅游音樂茶座,迎面這幅屏壁圖是《碧水映春光》圖,是用24K純金制作而成(是揚州漆器廠大師制作的),大家請看舞臺上方的這幅《群仙祝壽》圖,展現的就是蟠桃會上群仙給王母娘娘祝壽的場面,正中上方騎鳳凰的是西王母和侍奉她的仙女,下方從右至左分別是呂洞賓、藍采和、韓湘子、張果老、曹國舅、鐵拐李、何仙姑、漢鐘離八位神仙。這是老子和他的書童,再往左是劉海、麻姑、和合二仙、哪吒、福祿壽三星。這幅畫是用888塊翡翠、象牙、玉石精雕而成,是由專為國家領導制作出口禮品的揚州漆器廠的大師們精心制作的,也是建國以來最大的一幅漆雕鑲嵌壁畫,十分珍貴。大家游覽景區后可以稍事休息,一邊品茶一邊聆聽古典名曲,心情會感到格外輕松和溫馨。請到二樓平臺南側。請看這副楹聯“瀛海綺瀾三島近,蓬壺株樹五云高”,是清末名臣曾國藩手書。大家請隨我到平臺北部。這副“海市蜃樓瞬息看仙山瓊閣,青山綠水百年可退老養生”楹聯,是中國當代紅學泰斗馮其庸先生八十高齡時為我們景區所題。馮老這副楹聯的意思是海市蜃樓的景象是虛無縹緲的,瞬息即逝。暗喻了人生的短暫,不要被功名利祿所困擾,超脫出紅塵滾滾的喧鬧世界,回歸自然,在寧靜悠遠的青山綠水中頤養天年,才能象神仙一樣逍遙快樂。
大家請隨我更上一層樓。這里是品茶觀海、賞景聽濤的地方。神仙們往往是飲酒作樂,放浪形骸,而我們卻終歸是人間情懷,清茶一杯,十分風雅。茶是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之一,是人生的必需品。特別是在這望瀛樓上,靜靜品茶會使你進入物我兩忘,禪意融融的佳境。“從來佳茗似佳人”,同對一片滄海,同伴一縷清幽,細啜慢飲之中,自有無窮韻味。我們景區專門聘請了著名的浙江木雕師,用各種名貴木材按照清代風格建造了八個高檔雅間,雅間內有茶藝表演員為您表演茶道,您可品嘗我們景區特制的八仙茶,八仙茶又稱為八仙長壽茶,是用人參等貴重中藥材精心釀制而成,具有補腎健脾、益氣溫陽、抗衰防老的效果,常飲此茶可養生保健、延年益壽。
景區導游詞 篇6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我在上山之前已經向大家介紹過了,我們眼前的世界最高火山口湖長白山天池,像地球的眼睛,傲視蒼穹;像長天的鏡子,巡視環宇。它氣勢磅礴,它氣象萬千。
那么它的最大特點是什么呢?
它的最大特點,就是神奇。
它的神奇不僅是只有出水沒有入水,卻滔滔不絕地成為滋潤東北大地的三大江流的源頭;它的神奇也不僅是云遮霧障,變幻無窮。
它的神奇更在于令世人百思不解的、讓世人百年解不開的天池怪獸之迷。
大家知道,長白山天池水面海拔2189.1米,水深373米,年平均氣溫-7.3℃,年積雪日達258天,積雪最深達3米,一年結冰期長達8個月,是世界上最寒冷的高山湖泊。天池處于高山之巔,湖岸草木不生,自然環境極其惡劣,除了地下水和雨水之外,再無入水,湖內的微生物和有機質極少,幾乎沒有大型生物生存的可能。但是,一百多年來不斷傳出有人目睹大型動物在天池出水的消息,又難有確鑿的'物證足以證明大型動物的確實存在,這個被人們稱為“天池怪獸”的動物,這個被人們沸沸揚揚傳了160多年,又于近年頻頻出現的家伙,它到底是什么?它是否真的存在?便成了難解的世界之迷、歷史懸案。
長白山天池怪獸之迷,與尼斯湖怪獸之迷、百慕大三角神秘沉船墜機之迷、不明飛行物即UFO之迷一樣,成為世界幾大難解的迷團之一。
長白山天池怪獸的被發現和被記錄,是早在一百多年以前的事了。
早在清朝的光緒年間,當時的長白山探險家、中國長白山勘界、考察和全面命名的第一人,奉天選用知縣、奉吉勘界副委員劉建封,在他對長白山進行了全面踏查之后,于清朝光緒三十四年,即公元1908年撰寫的《長白山江崗志略》中,就清楚地記錄了當時人們對天池怪獸的描述:“自天池中有一怪物浮出水面,金黃色,頭大如盆,方頂有角,長項多須,獵人以為是龍”。
清朝宣統二年,即公元1910年,長白山南坡的長白府設治委員張鳳臺編著的《長白匯征錄》,對天池怪獸的出沒,也做了詳細記載。他寫道:“六十年前……”
請大家注意,他寫的是當時的六十年前,就是1910年的六十年前,離現在足足一百六十多年了。
“六十年前有獵者四人,至天池釣鰲臺,見芝盤峰下自池中有物出水,金黃色,首大如盎,方頂有角,長項多須,低頭搖動如吸水狀。眾懼,登坡至半,忽聞轟隆一聲,回顧不見”。
同在這篇文章里,他又寫道:“據引路人徐永順云,光緒二十九年五有,其弟復順隨王讓、俞福等六人到長白山狩鹿,追至天池,適來一物,大如水牛,吼聲震耳,狀欲撲人,眾皆懼,相對失色,束手無策。俞急取槍擊放,機停滅火。物目眈眈,勢將噬俞,復順腰攜六輪小槍,暗取放之,中物腹,咆哮長鳴,伏于池中。半鐘余,池內重霧如前,毫無所見”。
上個世紀的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對怪獸的發現和記載越來越多。
據《長白山志》記載:1962年8月中旬,吉林省氣象器材供應站的周鳳瀛用六倍望遠鏡發現“天池東北角距岸邊二、三百米遠的水面上,浮出兩個動物的頭,前后相距二、三百米,互相追逐游動,時而沉入水中,時而浮出水面。動物的頭有狗頭大小,黑褐色,身后留下人字形波紋。一個多小時后,此物潛入水中”。
又記載:1976年9月26日,延吉縣老頭溝桃園公社苗圃主任老樸和一工人,還有解放軍戰士共二十多人,在天文峰上看見一個高約兩米,像水牛一樣大小的怪獸,伏在天池岸邊休息。大家驚訝地大叫起來,怪獸被驚動,走進天池,游到接近天池中心處消失。
1980年8月21日,作家雷加和幾個人在長白山天池中發現了喇叭狀的闊大劃水線,他在回憶文章中說:“其尖端有時浮出盆大的黑點,形似頭部,有時又浮出拖長的梭形體,形似背部”。
巧了的是,兩天后的8月23日,吉林省氣象局的兩位同事從山上下到底部,在距天池邊只有30米的地方,也看到了天池怪獸,而且是看到了5只。他們說:5只頭部和前胸昂起,頭大如牛,形體如狗,嘴狀如鴨,背部黑色油亮,似有棕色長毛,腹部雪白的動物。他們邊喊邊開槍,都未擊中,動物迅速潛入水中,不見蹤影。
1988年8月的一天上午,正在巡邏的撫松縣邊防部隊的戰士,驚奇地發現天池水面上有一條很寬的劃水線,似有動物在來回游動,整整持續了一個多小時……
隨著國內外人士對天池怪獸的關注,也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不斷有人不僅看到,而且拍到了天池怪獸的影像。1981年9月21日,《新觀察》雜志社記者李曉斌,用一千毫米的長焦距鏡頭拍到了怪獸,一只烏鴉和怪獸一同被攝入鏡頭。照片的上部是一只飛翔的烏鴉,下面則是一個像反扣著的大鍋樣的怪獸。
后來,九十年代,又有長白山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攝影師等人拍到了不算短的一段錄像,曾在媒體上爭相報道,轟動一時。
時至今日,媒體上不斷有報道說有人什么時候又發現了長白山天池怪獸,引起不少愛好者的關注。
天池怪獸經一百多年的眾口相傳,它的形象已是多種多樣的了。有的形容它為方頂有角、長項多須的蛟龍,有的比喻為頭大如牛、體形如狗、嘴狀如鴨的怪物。
關于天池怪獸是什么,像什么,深存爭議。有的認為是黑熊下池游泳,有的還懷疑是長白山的奇特動物堪大犴。于是,怪獸似龍、似牛、似熊、像恐龍、像人魚;是浮石漂浮,是棕熊入水等等,林林總總,眾說紛紜。
謝謝大家!
景區導游詞 篇7
南禪寺,位于無錫南隅、古運河畔,距今一千四百五十年的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始建于梁武帝太清年間,規模宏大,南朝名寺無與倫比,號稱"江南最勝叢林"。妙光塔位于寺東側,高43.3米,始建于北宋雍熙年間,距今已逾千年。
古塔為七級八面閣樓式,檐角懸掛銅質鐸鈴,有"十里傳聞金鐸響,半天飛下玉龍來"之美譽,無錫八景之一。 改革開放后以寺興市建成了十二萬余平方米的綜合文化市場--南禪寺文化商城。商城北部為仿明清風格建筑群,南部為仿宋風格古建筑。商城中妙光街已被無錫市政府命名為無錫市旅游街,是4A級旅游景點 。
古運河依傍著南禪寺流淌,形成“江南最勝叢林”(明代對南禪寺的贊譽)寺、塔、河珠聯的特有風姿。
南禪寺內的妙光塔,建于北宋(1120xx年),由宋徽宗賜名“妙光”。塔為七級八面樓閣式內木外磚結構,高43.3米,塔基為青石須彌座,檐角懸掛鐸鈴。舊時無錫城里沒有高樓,城外都是田野,據說在幾里以外都能聽到鈴聲。
南禪寺現在已經成為一座文化商城了,圍繞寺廟四周,設郵票、錢幣、花鳥、古玩市場,配以小吃、茶館等,吃、住、行、游、購、娛,樣樣都有。白天可遛鳥、賞花、淘物;晚上,寺、塔上的燈亮了起來,沿運河的那一片也熱鬧了起來。
景區導游詞 篇8
極樂寺--現在我們就去參觀東北最著名的佛教圣地極樂寺,極樂寺是由北方名僧天臺宗第四十三代親傳的弟子炎虛法師創辦的寺廟,1921年動工修建,1924年落成,1928年開光電力,站地面積57000多平方米,它既是佛教徒參藹朝拜地北方佛教圣地,也是中外有人觀賞游覽的名勝所在,已被列為全國重點開放寺廟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極樂寺名究竟是怎么來得呢?因第一壇說法的內容是阿彌陀佛經,又因發起人陳飛清信奉凈土宗,都與極樂凈土相關聯,“極樂寺”廟名就由此而來。極樂寺的整體設計形式布局和建筑結構,均保留了我國寺院建筑的風格和特點,寺院座北,面南,臨街,首先映入煙蒂的是鐘樓和鼓樓,廟庭內,橫向分左中右三個序列,中軸線上依次為彌勒天王殿,大雄寶殿,西方三圣殿和藏經樓,東,西院落分別建有禪房和齋房。如此這般排列有序,左右對稱的院落,可以使來訪的參觀游客和信徒們有秩序的、有層次的觀賞全部院落,好了,車前防洪澀的妙語就是極樂寺了,請大家隨我一起體會一下這種意境吧!大家請注意兩點事項:第一,妙語殿堂內不許攝相拍照,院落內可以。第二,進入殿堂內不允許踩門檻,傳說妙語殿堂內的門檻下睡著善神,所以大家腳下留情,在這里我們要進行30分鐘的參觀。各位團有請隨我入廟。
首先大家集體隨我向后轉,廟門正額上方浮刻“極樂寺”三個一米見方大大,筆力蒼勁渾厚,落款有“民國十三年七月南通張謇”樣,張謇是清朝末年江蘇南通的最后一科狀元,后來“下海”辦實業,成為中國近代著名的實業家。
現在請各位回過身來,看左右兩邊,分別是鐘樓和鼓樓,佛家弟子講究晨鐘暮鼓,從早上敲鐘開始到晚上撞鼓結束一天佛事,也稱功課。每早每晚要各撞108下,為什么呢?對此持有兩種看法,第一種是說,一年有12個月、24個節氣、72侯,古代五天為一侯,按360天計,一年分72侯,大家加一下,是不是正好是108?那么另一種說法是眾生界有108個煩惱,撞一下就解一個煩惱,常言道:聞鐘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生。若大家有機會不妨親身嘗試一下。
“遠燒香,近拜佛”請各位隨我入前殿一彌勒天王殿,各位團友,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這位笑口長開,大肚寬懷的佛像,他叫彌勒佛,根據佛教說法彌勒佛是釋迦牟尼的“法定”接班人,不過它要在56億萬年后才能降臨人間,菩渡眾生,所以彌勒佛就是人間崇拜的未來佛,我們現在看到的彌勒佛,大耳垂肩,橫額方面,一副喜眉善目的笑模樣,眼前皆是有緣人,相親相近,怎能不滿腔歡喜?有道是,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慈顏常笑世間可笑之人,看到他,天下還能有什么不能寬懷的呢?來來來,讓我們在彌勒佛前拜一拜愿各位萬事如意,笑口常開!面前的相對而立,各個好似我國古代的將軍,這就是四大天王,俗稱四大金剛,他們手持的法器通過諧音和聯想分別象征著“風調雨順“,手持青鋒寶劍的是守護南方的增長天王,“峰”和“風”同音,手持琵琶而沒有弦,需要調音,表示“調”的是東方的持國天王,守護北方的多聞天王,手持雨傘顯示“雨”,而西方廣目天王手繞纏龍,降魔降妖,保護眾生,他是群龍之首,眾龍都順從他,合起來就譽為: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進門拜彌勒,出門拜韋馱,大家情隨我轉到殿后,眼前這尊佛像,木制貼金,高大威武,手托金剛杵,這就是位居四大天王手下的三十二位神將之首的韋馱菩薩。為何韋馱菩薩面向大雄寶殿呢?據說古印度佛寺內的大雄寶殿,為佛祖靈堂,寶殿前安放的釋迦牟尼舍利塔,有個“捷疾鬼”偷走了佛祖的兩顆佛牙,能行走如飛,飛駛抓賊,奪回佛牙。之后它負擔起守衛佛祖舍利塔的任務,所以在寺廟中他面總想內。
各位團友,一座二重飛檐,其實巍峨壯觀,仿宋代宮殿式建筑--大雄寶殿就在我們眼前,它的結構為重檐歇山式,是極樂寺的主體建筑,位置處于整個寺院建筑的中軸線的中心,大殿高大敞亮,金壁輝煌,飛檐翹起,優美威風,檐下掛著風鈴,每當清風徐徐吹來,很遠就能聽到清脆悅耳,優美動聽的“叮當聲”。大家請看,殿前放友鐵香爐,爐上“大化陶爐”四,是何含義?“大化”意為佛的教化,“陶”有造就,培養之意,“容”可作為熔鑄金屬之解,綜合四,意為“按佛教教義規范培養教徒,使頑者規劃,脫胎換骨。這里是大雄寶殿,大雄意為像大像勇士一樣,一切無謂。好,現在請大家入殿參觀,正中坐在蓮花座上的就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他胸前的金色符號,唐代武則天把他讀作“萬”,意為萬德吉祥。關于釋迦牟尼,歷史上確有其人,釋迦是一個種族德名,牟尼是圣人德意思,相傳他是古印度北部迦吡羅衛國,現為尼泊爾境內,凈飯王的兒子,原名為喬達摩.悉達多,他從小善于思考,司然自己過著舒適的生活,但有感于現實人生中的生,老,病,死等種.種現象,認為要拯救人類,只有通過出家修行,才能找到解脫苦難的道路,他29歲那年,進入森林,去尋找解脫苦難的真理,經過六年含辛茹苦修行,到了35歲,終于在菩提樹下修煉成功,創立了能使眾生脫離苦海的佛教,成為佛教的創始人,這是2600年前的事。各位團友,經說法呢?佛祖左邊站著的長者叫迦葉,右邊站立的青年叫阿難,他們是佛祖的得力弟子,佛祖逝世后,迦葉主持了佛教信徒第一次聚會,阿難是佛祖的堂弟,聰明智慧,擅長記憶,跟隨佛祖25年,把佛祖生前的話寫在貝葉樹的葉子上成為佛經。大家仔細快拿,這三尊大佛形狀高大,每尊佛像修眉宛如一均新月,雙目恰似一泓秋水,流露著關注人間何洞察一切的智慧的光芒,是美的理想化身,木殿的兩旁素有羅漢像,東南兩邊何起來共有16位,他們都是在我國晚唐何五代時期出現的北宋之后才開始盛行18羅漢,那么多杵的兩位羅漢到底死誰呢?民間認為降龍和伏虎兩位羅漢,總之上述這些羅漢都是釋迦牟尼佛祖的親傳弟子,釋迦圓寂時特意囑托,讓他們不如捏盤,永駐人間,弘揚佛法,菩渡眾生。大家請隨我右行前走,這位身騎獅子,手持寶劍的普通撒就是文殊菩薩,他象征著智慧和銳利,各位女士一定要拜一拜,求夫求子多平安。左邊這位手持如意棒,身騎六牙大象的是普賢菩薩。在大殿的后壁,就是大家熟悉的觀音塑像,左手持凈瓶,右手持楊柳枝,因其大慈大悲,救苦救難,人稱滴水觀音菩薩。位普濟眾生,觀音?顯示三十三身在南朝后,位更好的體現大慈大悲和方便閨房小姐供奉,產生女性觀音像。
大家請隨我前往后殿西方三圣殿參觀,這里供奉右南無阿彌托佛,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剛剛我們講過滴水觀音,也許有人會問觀世音是誰,是男是女,好,先讓我們從觀世音的身世講起吧,“觀世音”是梵文的譯音,意為阿婆羅,其實觀音菩薩在印度是男身,據佛經講,他原是王太子,成佛后是阿彌托佛的左夾持,與右夾持大勢至菩薩合成“西方三圣”,要說觀音是男是女,從佛經的角度講,無所謂男女,那么,中國女性觀音始于何時?據初步調查,女性觀音造像于南北朝時期,興盛于唐朝,大了明朝觀音普遍位婦女神,因佛教傳入中國,逐步融合進中國民族文化而漸漸演變。而女性觀音也是人們易于接受的一種慈悲和美的化身。
三圣殿的回族要任務是通往西方極樂世界的檢查站。只有那些生前積德行善的人,死后才?得到西方三圣發給的去往天堂的通行證。否則,生前作惡多端的人,死后三圣就只能把他們打入十八層抵御。
最后是藏經樓,里面收藏的是經書,如果有人要參觀,需要單獨買小門票,1989年3月里面增設了兩尊釋迦牟尼餓白玉雕像,身高1.5米,精雕細刻,是香港僧侶屆人士贈送的,國內罕見。
寺內僧侶80 多人,萬年全右增人自己管理。每年的農歷四月初八,十八,二十八為慶佛日,熱鬧非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