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歷史文化導游詞最新匯總(精選3篇)
寧夏歷史文化導游詞最新匯總 篇1
又名大佛寺,位于中寧縣西北的石空山南麓,《甘肅新通志稿》載其造于唐代,“寺內造像皆唐制”。西夏、元代重修增制。這里原有上中下三寺,13個洞窟。
現存最大的洞窟是九間沒梁寺洞,面寬12.5米,進深7.4米,高約25米。洞窟內竟無一根梁柱,俗稱“九間沒梁寺”。
寧夏第一座以清代仿古建筑群為主體的小型園林――寧園,于1987年國慶節期間落成。
寧園位于銀川市解放東街南側。從西門進園,便進入盆景區。主要區由“興慶殿"、“沁茗"閣、碑、廊及水池組成。“興慶殿"是園中最高大的殿宇。殿內壁畫“西夏風云"藝術地再現了我國歷史上西夏國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及風土人情。“興慶殿"前的方型水池中置漢白玉石雕“哪吒鬧海"。“興慶殿"左側是卷棚式仿古建筑“沁茗"閣,右側則是一個四角由重檐亭和一個六角亭連接的曲折碑廊,名“翰墨"。廊壁刻有毛澤東、董必武及區內外書法家的作品。東區的北面是一組大型假山,有池塘、藤架、花池、供游人活動休息。
近幾年,為了發掘被淹埋的文化藝術寶藏,自治區和中寧縣人民政府對石空寺石窟進行了清理和修理工作,大部分石窟及寺院已整修和重建。
石空寺始建于何時,尚難明確論斷。據明代史料記載,稱其為“元故寺"。對于石窟的開鑿年代,歷來有唐、西夏、元三種傳說。今天從窟室的形制和風格看,以始鑿于唐代的可能性最大。
寧夏歷史文化導游詞最新匯總 篇2
天津原來是海,地下至今仍可以找到鯨、海豚等海生動物遺骸和種類繁多的貝殼。
天津始于隋朝(公元581-620xx年)大運河的開通。在南運河和北運河的交匯處、現在的金鋼橋三岔河口地方,史稱“三會海口”,是天津最早的發祥地。唐朝(公元618-920xx年)中葉以后,天津成為南方糧、綢北運的水陸碼頭。金代(公元1115-1234年)在直沽設“直沽寨”,元朝(公元1206-1368年)設“海津鎮”,是軍事重鎮和漕糧轉運中心。
明建文二年(1420xx年),朱棣率兵經直沽渡河南下奪取政權,1420xx年改元永樂。天津作為軍事重地,于永樂二年(1420xx年)正式設衛,翌年設天津左衛,轉年又增設天津右衛。清順治九年(1652年),三衛合一,歸并于天津衛。從明朝永樂二年(公元1420xx年)正式建衛到公元20xx年,天津建城已有601周年。
1860年天津被辟為通商口岸后,西方列強紛紛在天津設立租界,天津成為中國北方開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國“洋務”運動的基地。軍事近代化,以及鐵路、電報、電話、郵政、采礦、近代教育、司法等方面建設,均開全國之先河,天津成為當時中國第二大工商業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貿中心。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天津作為直轄市,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全面發展,進一步鞏固了中國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和商貿中心的地位。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天津作為沿海港口城市的優勢不斷增強,對外交流日益廣泛,各項事業蓬勃發展。“”期間是天津歷史上經濟發展和綜合實力提升最快的時期,全市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16.1%。經濟建設跨越式發展帶來了城市地位的顯著提升。隨著濱海新區被列入國家總體發展戰略布局,天津又迎來了重大的歷史性發展機遇,這顆渤海明珠必將更加璀璨。[6]
寧夏歷史文化導游詞最新匯總 篇3
不知為什么,每逢樓閣城闕我總會怦然心動,大至宏偉的建筑小至一本古書乃至斷壁殘垣,反沾有"古氣",我內心的親切便油然而生。也許,這就是喜愛古典文學的我從國五千年文化里汲取的一種格調吧!
這種格調未在我靈魂深處扎根之前,我是這樣想的:哎,天津,有什么好玩的。論現代化不如北京、上海,論自然風光更是不及云貴蘇杭地區;就是市里有點好吃的,其他的還有什么呀!后來,我漸漸打消了這個念頭,慢慢知道天津是一個了不起的城市。直至今天,游罷古文化街,我才真正感受到,原來天津人的生活是如此閑適、從容!
古文化街中見得最多的當數享譽中華的剪紙工藝,人們大多以最普遍而又有象征意義的圖案作為材料,例如"囍、福、財神、京劇臉譜;肥豬拱門、鯉魚跳龍門"等。遠遠一看,一片紅艷艷,越近越能感受剪紙工藝的細致入微。使自己不覺浸于節氣之中。這傳統的瑰寶所傳達的內涵與本質深深感染著每一位經商者,他們愿為這工藝而宣傳而欣賞而自豪。我想:這就是天津人的文化與生活吧!
不覺,你會聽見一席巨大的蜂鳴聲鳴音,隨著嗡嗡聲傳來的方向望去,呵,原來是賣空竹的老大爺在悠閑的抖空竹呢!空竹在他們手里顯得如此聽話,時而飛得老高,時而在線上滾動,時而又是金雞上架、鷂子翻身、鯉魚擺尾……很是有趣。沒有商家買家為錢財貴賤的爭論,他們只是在街頭巷尾玩著花樣,唯有和氣的經商時才停下來。我想:這也是天津人的文化與生活吧。
至于街頭設檔,制作糖畫的師傅,在光潔的大理石板上抖、提、頓、放、收,時快時慢,時高時低,隨著縷縷糖絲飄下,諸如飛禽走獸、花鳥蟲魚、神話人物等形象便栩栩如生地呈現在你的眼前。看他們完成后自得的表情,我想:這還是天津人的文化與生活呀!
還有伴隨人們的木版年畫、泥人張……均是天津人的文化與生活呀!
文化的格調讓我親近傳統,這傳統又讓我感受這屬于天津人那悠閑,自在,不拘束,終生以藝術為友的傳統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