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
四面高墻,幾棟外表貼著瓷磚卻早已失了光澤的樓,每每起風便黃沙漫漫的球場,幾條了無綠色的綠化帶,綠化帶旁幾個一點垃圾都沒有裝的垃圾桶。一個個戴著眼鏡故作清高的成年人,一群群有些幼稚又有些成熟有些閉塞卻又不失開放的青年人。還有一個在一位牛山濯濯的老板掌管之下的東西總比別的地方貴的小賣部。
局外人管這里叫學校,局內人稱這里為監(jiān)獄。
初中生看著這里說向往,大學生回首此地呼解放。
有人說這里是天宮,跨過大門就等于過了南天門,進了云霄殿;也不乏有人說這里是地府,跨進學校就相當于踏上了奈何橋,走入了鬼門關。
學校,是學生學習的地方:原來不會打字的學會了通宵上網,勢單力薄的學會了“團結就是力量”,老老實實的學會了談戀愛。當然啦,有些同學的確是學到了一些東西,可這些東西真正在生活中用到的有多少?又有多少同學在上了高中后還記得初中的知識,上了大學后還記得高中的?
學校規(guī)定:不準通宵,不準早戀,不準打架…于是,只要提到這些許多人(尤指大人)都會覺得反感。其實,通宵本身并沒有錯,早戀更是如此,只因這一規(guī)定才使其落得如此下場。
人們總是憧憬自由,可在無形之中人已經束縛羈絆住了自己。學校恰是人約束自己這一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你看,人創(chuàng)造了學校,學校規(guī)定了制度,制度約束了學生,學生為人!所以說嘛!
學校中,最可悲的,其實不是學生,而是老師。
學生不過在此地住上三年,老師卻要在此教上一生的學。有些老師的確是甘于奉獻,不過最多的老師還是邊教學邊告訴學生做老師這個苦、那個累,警告學生以后千萬不要做老師!不僅如此,有些老師辛勤耕耘,費盡心血地教導,最后得到的卻是一身罵名。最可悲的是,許多老師背對這些罵名,不想去追究(越追究越被罵),也不敢去追究(可能會遭毒打)。
有最可悲的,就有最樂的!誰呢?校長!
校長整日整日地蹲辦公室,喝好茶,抽好煙,偶有學生被班主任責令回家,還會有學生家長請他吃飯。也難怪,那么多的校長都有個“腐敗肚”。校長的話就是學校的規(guī)定,校長(某些)規(guī)定不許通宵,自己在辦公室里玩“通天”;校長(部分)規(guī)定學生不許早戀,自己與女老師打情罵俏。一般情況下一般人都見不到校長。除非有人犯了大錯,他有機會可以被請去吃飯的時候,他才會大腹便便地出現。
學生怎樣?只能說是有喜有悲。
喜于罵老師,悲于被懲罰;喜于有假可放,悲于假期不長;喜于好成績,悲于不及格……許許多多,不便一一列舉。
學校培育出了一些人才,但培育出的最多的還是工人(尤其是普通縣市的學校)。粗略看來確實令人不快,細想之下其實還會覺得學校是有些用處的。大部分學生不進學校可能還是農民,從學校出來后便成了工人,從農民到工人,不能不說這是一種進步吧?!
總之,還在學校中掙扎的學生,還在為應試教育苦惱的學生,讓我們振臂高呼:“自由萬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