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怎么和老師溝通(精選5篇)
家長怎么和老師溝通 篇1
一、不要找借口“工作忙!”
多數家長不愿意與教師進行溝通,往往借故于“工作忙”等原因(有的家長,即使是每學期一次的家長會也要找親戚朋友替開)。特別是一些“問題”學生的 家長,多數都是被老師請到學校,被動地與老師見面。因此建議有這樣溝通障礙的家長,請你要改變與老師溝通的態度,明白積極配合老師對學生的教育是我們做家 長的“天職”,建立積極溝通的意愿,主動走近老師,是與老師進行有效溝通的關鍵。
二、不要說“一切都聽老師的”
現在不少家長對孩子的老師多多少少都有一種說不清的“懼意”,有很多的學生家長與老師溝通經常說:“一切都聽老師的!” 完全放棄了做家長的權利,而當起孩子老師的學生。 有些家長總是說“孩子全交給老師,該罵就罵,該打就打”之類的話,雖然看得出家長對老師充分信任,但家長應該知道,和老師溝通不是找問題讓老師解決,而是 和老師協商得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案。老師不愿意和態度蠻橫的家長溝通,但老師也不愿意和沒有任何主見的家長溝通,因為這樣溝通不會有效。
家長與老師由于教育方式、方法的分歧,缺少一個和諧的溝通氛圍,容易產生一些溝通障礙,導致老師對家長和家庭的教育方式有看法,家長對老師的教育方 法有意見。往往就會產生這樣的場景:老師成了訓話人,家長成了毫不相干的聽眾,兩者都對對方“不以為然”,這就難免走人溝通的死胡同。
任何溝通都需要誠意,家長與老師也不例外,如果家長拿出溝通的誠意,而老師在與家長溝通時能夠平和、客觀,這樣就容易統一認識,選擇一種更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可以避免老師講一套,家長做一套,學生無所適從的情況。
三、不做態度蠻橫和沒有主見的家長
有些家長總是說“孩子全交給老師,該罵就罵,該打就打”之類的話,雖然看得出家長對老師充分信任,但家長應該知道,和老師溝通不是找問題讓老師解 決,而是和老師協商得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案。老師不愿意和態度蠻橫的家長溝通,但老師也不愿意和沒有任何主見的家長溝通,因為這樣溝通不會有效。
四、不要為孩子不良表現強找“理由”
家長與老師溝通的重要內容之一,是聽取老師反映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而老師要重點反映孩子的一些不良的問題。有些家長過于偏愛自己的孩子,只能接受表 揚孩子的話,不能接受批評孩子的話,往往找一些理由,替孩子進行搪塞錯誤的行為,從而造成老師對家長教育觀念不能接受。家長要正確面對孩子存在的問題,對 問題要誠懇。但也不要放棄保護孩子的安全線。
五、以自己的方式與老師“通氣”
發現問題要及時與老師溝通,形成合力,不可放著問題不解決。家長老師要經常通氣。溝通方式可以和老師商定或選擇你最擅長的。
面談,這是最好的溝通方式。通過與老師零距離的溝通,讓老師對孩子在家里的表現有更深刻的了解,而家長也從老師的口中知道孩子在學校的樣子,這樣雙 方更容易達成共識。也可以通過電話和短信溝通,在你不確定打電話時間是否合適時,短信是個折中的方案。你感到溝通有困難時,也是不錯的方式。
家長怎么和老師溝通 篇2
家長要及時與教師“互通情報”,幫助教師更全面、更深刻地熟悉和理解自己的孩子。家長可向教師“提供”孩子最近最感興趣的事物,家庭中某些事情對孩子的影響等。尤其是發現孩子在某方面的發展有問題,要及時反映,可別等到下次開家長會時才向教師反映。不管出現了哪方面的問題,都應讓教師盡早得悉各種“信息”。
家園互動溝通小貼士:
1.要尊重教師,尤其不能在孩子面前議論教師,千萬別在孩子面前妄評某某老師“太嚴”啦,或者某某老師“沒有水平”等等。
2.家長要理解與體諒教師,站在教師的位置上,理解他們的工作,在理解的基礎上,心平氣和地提出意見,幫助幼兒園改進工作,提高教育效果。同時,和哈美幼兒園教師面對面交流時要真誠地向教師反映孩子的情況、提出建議。
3.家長可以把教師的威信帶到家里,作為家庭教育的力量。
總之,幼兒教育需要家長與教師的雙方配合。家長要和教師積極溝通。只有家長與教師雙方相互溝通,相互理解,相互信賴,才能取得對幼兒進行教育的一致意見,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才能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家長怎么和老師溝通 篇3
孩子入園后,家長就會不時聽到教師對自己孩子的評價。孩子有時表現好,有時會犯上一點小錯誤,有的老師在向家長匯報孩子情況時,似乎沒看到孩子的優點,總是向家長告狀說孩子這也不是,那也不行。這往往使家長難以接受。作為教師,應客觀的向家長告知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而不應該摻雜主觀色彩和情緒。教師應該用平和的語氣,委婉的態度,一分為二的觀點與家長交流。可以先向家長介紹一些孩子的優點,再說孩子不足之處或須改正的地方,這樣,便于家長接受。還有一個贊美法
孩子都是父母心目中的寶貝,每一個家長都望子成龍,他們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所以沒有一個家長喜歡聽老師只訴說罪狀,所以,老師要多抓住孩子的閃光點表揚孩子的優點、成就,并且因人而異,運用共同語言。老師如與家長語言不通,或受教育程度不一致,不注意語言的運用,就難以溝通。對于受教育程度低,平常也不關心教育的家長,溝通時就要找好切入點,滿口“教育理念”,家長哪里聽得懂。應針對不同對象,轉化成家長能理解的語言,才能達到溝通的目的。若進行電話交流注意電話中的語辭和聲調。電話看不到對方表情,所有的感覺、印象都來自電話中的聲音,不論家長的語氣、言語如何?老師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稱贊肯定時,語氣要堅定;訴說孩子問題時,語氣要婉轉。教師要把電話成為“感情專線”。贊美的作用遠遠大于批評指責,它能調動起人的所有積極因素,激發其源于內心的責任感。
每個家長都希望聽到老師對孩子的表揚和贊美,可是全部講優點也不行。有一種說法是:“講十個優點,再講一個缺點。”也就是說與孩子家長溝通的原則是:表揚和關心要貫穿始終,有時需要委婉一些,但同時還要實話實說。教師用愛心開啟家長的心扉,家長將無比信任你,為你的教育教學工作助力。
俗話說:“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家長怎么和老師溝通 篇4
一、教師應以“換位”的思維方式與家長溝通
如今,幼兒園里老師年輕化,好多老師尚沒有為人父母的角色體驗,有的即便是已經做了母親,在與家長溝通時,常常會遇到難以達成共識的局面,這就要求教師了解父母的角色,并從父母的角色去體會家長的心情和需求。孩子在集體活動中有時手或頭碰破一點皮,家長接孩子時十分驚訝、十分心痛是肯定的,而有的教師表現得若無其事的態度,認為家長大驚小怪,那么,一件小事立即會使家長覺得老師對自己孩子不夠關心,對工作不夠負責,進而影響家長與老師的關系,給家園溝通設置了障礙。如果老師從孩子父母的角色去心疼孩子,或是換個角度想想,如果受傷的孩子是自己的孩子,那就會很自然的理解家長的心情,處事態度也會大不相同。那么家園溝通就不會受阻。
二、教師應通過多渠道,采取多種方法與家長溝通
個別化的家園溝通
由于每個孩子個性的不同;家庭環境的不同;家長文化素質的不同,大量的通常性的溝通是個別化的。個別化家園溝通的方式有家訪、約談、家園聯系冊、電話、便條以及接送孩子時的交談等。如今,許多幼兒園上了寬帶網,并且實現了班班通,這樣就更加拓寬了溝通渠道,網上交談也是很方便的。個別化的溝通要著重于針對每個幼兒不同的問題和不同的家長在教育上的問題而進行,以促進每個孩子的身心發展為目的。
教師與家長的溝通雙方都有責任,但教師更應主動些,并且要努力為溝通渠道創造條件。幼兒教師要真正從狹隘的教育觀中走出來,必須充分認識到:家長工作的最終目的在于實現家園合作,共同為幼兒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
總之,教師與家長的溝通,主要靠幼兒教師做出努力。教師常常要換位思考,善于與不同類型的家長相處,遭到家長誤解時教師要保持冷靜,善于自控;遇到矛盾時,教師要主動反思,為暢通渠道做出努力。
教師與家長溝通的藝術,關鍵在于教師與家長間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伙伴關系與親密感情。而這種關系與感情的建立首先取決于教師的態度與行為:對孩子的關愛、對工作的責任感、對家長的尊重和理解。當家長感受道教師喜愛并關心自己的孩子時,工作盡心盡責時,自然的產生信任感,并由衷的尊重教師,心理上的距離自然消除,從而樂于與教師接近,愿意與家長溝通,家長與老師的關系會十分融洽。在與家長的溝通中教師的教育思想、育兒之方、知識技能等等均能不同程度的得到提高。做好家園溝通的工作,讓老師受益非淺。家園互動工作是幼兒園整體工作的組成部分,不斷提高教師與家長溝通藝術是做好各項工作的保證,“溝通”也就是交流,是人與人之間心靈的碰撞。教師的責任不僅是要使孩子“親其師,信其道”,也要使家長“親孩子之師,信孩子之道”便于成功的發揮家園教育的合力,培養身心健康的孩子。為更好的與家長溝通,
家長怎么和老師溝通 篇5
平日里,家長們忙于工作,除了家長會之外,恐怕沒有太多的機會跟老師面對面的交流。大多數家長也都會局限于此,不再與老師做過多的溝通。事實上,除了面對面交流之外,還有其他一些方式可以與老師進行溝通。
(1)電話或短信。特點是方便、快捷。家長可以通過電話或短信的方式給老師送去問候,同時詢問一下孩子的學習情況。既節省了去學校的時間成本,又不至于給老師帶來過多的打擾。
(2)郵件。此類方式便于家長想要表達的內容更富邏輯和條理性,也便于一些較復雜事情的敘述。郵件發出之后最好通過短信等方式提醒老師查收,以確保老師看到信件內容,并給予回復。
(3)博客。有的老師有溝通交流教學心得和學習方法的博客,家長們也可以通過博客留言的方式與老師溝通。此種溝通方式的特點是實效性差。老師都比較忙碌,不一定會每天都打理博客,留言也未必會及時回復。此類溝通方式趨于單向溝通,即老師發布消息便于家長們“圍觀”,而對于家長們來說,想就一些重要事情與老師探討并不建議用此種方式。
(4)便條。有的家長將想要對老師說的話附在了考生作業的后面,老師批改作業的時候就能看到。也有的家長寫好便條后,讓孩子帶給老師,老師在便條上直接回復。
(5)MSN、QQ等即時聊天工具。如果家長經常上網,則可以在家長會時要一下老師的網絡即時聯系方式,以便于平日的溝通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