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清廉家風故事演講稿范文(精選3篇)
小學生清廉家風故事演講稿范文 篇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下午好!
我演講的題目是廉潔修身。古語有云;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廉潔修身乃齊家之始,治國之源,平天下之基。
從古至今,有多少清正廉潔、務實為民的清官廉吏受到百姓的崇敬與愛戴,他們的形象深入人心,他們的故事久久傳頌。人民公仆孔繁森,任長霞的事跡震撼人心,影響甚廣。是的,無論歷史如何變遷,無論時代怎樣發展,廉潔清正永遠是時代的呼喚,勤政廉政永遠是人民的期盼。
在生活中,我們要像周總理那樣艱苦樸素。在學習上,我們要向張海迪那樣拼搏進取。
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學生肩負著民族和祖國的未來,任重而道遠,我們要求學生學習、學習、在學習。用成績來回報老師辛勤的耕耘,用所學的知識為社會創造財富。
人生有誠信才更加燦爛,世界有了誠信才更加精彩。同學們,為了創造和諧的美好明天,讓我們從現在做起,讓敬廉崇潔、誠信守法的清風永遠飄蕩在我們心中,永遠飄揚在我們校園的上空吧!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
我是xx小學x年級x班的。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廉潔在我心中,廉潔風伴我成長》。
廉潔是什么?爺爺說:水清見魚影,心清知德行,廉潔是高尚的品德;媽媽說:蓮因潔而尊,人因廉而正,廉潔是像荷花那樣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躍;老師說:廉潔是貪欲的反義詞,是“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而“廉潔”這個字眼在我這個11歲孩子的心中扎根則源自于我在大伯家的一次親身經歷……
我的大伯在機關工作,手中也有一定的權力,托他辦事的人也挺多,有請他吃飯的,也有送禮的,可大伯都一一拒絕了。去年過年,我們一家人和奶奶聚在大伯家準備吃年夜飯,突然有人敲門,原來是大伯單位的人,一陣寒暄后,他走到我跟前,塞給我五百塊錢,說是給我的壓歲錢,這可是我長這么大以來第一次拿這么多的壓歲錢。我當時拿著那一沓嶄新的壓歲錢,心里甭提有多開心。手都有些發抖,我把它攥的緊緊的,生怕它會溜走。
當他說明原因后,大伯再次拒絕了他,并讓我把錢還給那位叔叔,雖然我心里特別的不情愿,可是看著爸爸那嚴肅的神情,我極不情愿的把攥的都出汗的錢還給了那位叔叔。叔叔走后,我的快樂也似乎被帶走,我悶悶不樂的坐在沙發上,大伯看出了我的心思,走過來,語重心長的對我說:“童童,咱不能隨便拿人家的錢。”“是他給的壓歲錢,又不是送禮,再說,你和奶奶,姑姑不也都給我壓歲錢,這又沒違反規定!”“誰家會輕易給孩子那么多壓歲錢?童童,他這是變相的送禮,‘吃人家嘴軟,拿人家手短’今天大伯讓你收了它,明天就要違反國家規定給他辦事,那樣自己的良心何安?人,尤其是國家干部,一定要廉潔奉公,光明磊落的做事。那樣才會無愧于自己的良心,無愧于人民的信任,無愧于國家的重托。”
聽了大伯的話,一股由衷的敬佩之情從我心底升起,大伯用他的行動對廉潔作了最好的詮釋:那就是端端正正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也就是從那時起,“廉潔”這個字眼悄悄地在我心中扎下了根。
小學生清廉家風故事演講稿范文 篇2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如果把廉潔比作一棟高大的房屋,那么誠信便是支持它屹立不倒的支柱;如果把廉潔比作成一個流淌的小河,那么誠信便是給予生命與活力的源頭。誠信,是一切美德,與品質的基礎,只有擁有誠信的人,才擁有廉潔。
生活中有這樣一個人,我們稱他為“誠信雞蛋哥”,他就是任慶河,河南汝州人,在鄭州租房開一糧油雞蛋店。去年末,他經營8年的店鋪在整頓臨街房時被拆除,并不富裕的他沒有失信,而是守候等待數日,直到將已售出的六千多斤雞蛋票的最后一張兌給顧客。誠信是商業的靈魂,“雞蛋哥”雖然做的是小生意,但體現的是誠信大氣魄。他將自己的靈魂提升到人性至善的境界。
大千世界的誘惑很多,因此我們要保持一顆誠信之心,對待誘惑要學會自覺抵制,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我們會遇到各種問題,所以面對問題,恪守廉潔是前提,心存誠信是關鍵。廉潔和誠信總會給我們帶來生活的希望和感動,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我們常常告訴自己:吾未見人無廉而能為信也。誠信是廉潔的前提,有了誠信才能使生命散發出善良的光芒。誠信就像日光,經過日光照耀過的生命才能靜靜地沉淀出最純美的廉潔。心念他人,才能夠擁有內心的誠信,堅守誠信,人才能夠擁有人性的廉潔。
誠信是一顆閃亮的星斗,與廉潔一同照亮人生的夜空;誠信是一縷和煦的春風,與廉潔一同喚醒沉睡的大地;誠信是一聲清脆的鳥鳴,與廉潔一同唱響人類的生機,守住誠信與廉潔,就是守住了人性最美的光輝。
小學生清廉家風故事演講稿范文 篇3
敬愛的教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
每個家都有屬于自己家的家風、家規、家訓,要說起我家的家風、家規、家訓,那可就要跟我小時候的幾件事有關了。
從我懂事起,媽媽就告訴我做人的道理,首先要勤學,意思就是要好學,奮發學習;其次是上進,要不斷地上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我能行;然后是誠實,不誠實的`人,哪會讓別人信任你,依靠你呢;最終是善良,沒有一顆善良的心,僅有一顆狹隘的心,怎樣為別人著想?怎樣會在別人有困難時去幫忙他呢?
五歲時,我就能夠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情了。可是吃飯很挑食,不是挑肉就是挑菜,并且還常常剩飯。并且我洗手時,每次洗一次,就要浪費半盆水,洗完后水龍頭也不關,白白浪費了很多水。媽媽明白了我這兩個不好的習慣以后,對我說:“勤儉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以后就不要再挑食了,并且也不要再剩飯了,并且要節儉水資源。”從那一刻起,我明白了要“勤儉節儉”。
過年時,我到爺爺家去拜年。向爺爺說了聲“新年歡樂”。爺爺從口袋里掏出了一個紅包,放在我手上,并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孫女啊!你已經六歲了,明年你就要上一年級了。我要告訴你三句話,第一句話是尊敬長輩,無論你將來走到
了哪兒,你看到長輩都要有禮貌,尊敬長輩;第二句話是孝順父母,父母將你帶到了世上,并養育了你。長大你必須要報答他們,孝順他們;第三句話是自強自立,將來你無論做什么工作,都不要依靠別人,靠著自己的實力工作,還要安于現狀,勤奮進取。這就是我對你的期望,期望你時時刻刻地記住。”
又過了一年,我要上小學了。我們坐下來打算開個家庭會議。爸爸說:“今日的資料就是討論家風、家規、家訓。目的就是想讓你上學后能約束自己管好自己。”我們討論了很久,才確定下來。
家風就是:勤學、上進、誠實、善良。
家規是:勤儉節儉
家訓則是:尊敬長輩、孝順父母、自強自立。
上學以后,我感覺自從有了家風、家規、家訓,無時無刻不在謹記著,約束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