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教學設計
一、復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按什么方法學習《跳水》的前三自然段?(板書:注重事物的聯系)
2.一學生復述課文第1—3自然段的內容,體會故事的“趣”。
[演示gai課件1]動畫(1):一艘輪船在風平浪靜的大海上航行。船上的水手、船長的兒子正在逗猴子取樂。突然,猴子搶了孩子的帽子又撕又咬,做怪相,逗得水手大笑,孩子氣得臉通紅。
3.學生擺放卡片,并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水手、猴子、孩子是怎樣聯系起來的。
二、學生質疑。
導語:故事又是怎樣發展?如何結束?事物間的聯系又是怎樣發展變化的?請繼續看畫面。
[演示gal課件2]動畫(2):猴子將帽子放到最高橫木的一頭后,爬到桅桿的頂端,孩子搖搖晃晃走上橫木取帽子。水手全都嚇呆了。
1.學生擺放卡片,并說出為什么要這樣擺放,形成如下板書:
附圖{圖}
2.看了、聽了故事的后部分,你們感到什么問題最不好解決,告訴老師。
[根據學生的問題,教師在課堂上靈活地設計教案。下面以2000年本人在《四川教育》助教行動——創新教育研討會(樂山)上的課為例。]
學生質疑:(1)孩子為什么非要拿到那頂不值錢的帽子?(2)為什么孩子在橫木上難以轉身?(3)船長會不會向孩子開槍?(4)“40秒鐘”,時間很短,為什么大家覺得它太長了?
(老師板書:拿帽 開槍 轉身 40秒鐘)
三、精讀,理解。
導語,大家提出了這么多有價值的問題,說明你們很會讀書,愛動腦筋。那么,這些問題由誰來解決?
學習第四自然段,體會故事的“險”。
1.小組討論:孩子為什么非要拿那頂不值錢的帽子?
(小組爭先發言:(1)孩子覺得自己是人,卻被小小的猴子耍了,太丟人了。(2)水手的哄笑,大大地傷了孩子的自尊心。(3)猴子的放肆,水手的大笑,使孩子覺得自己太沒面子……)
2.書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孩子覺得自己太沒面子了?(學生讀書)
聽聽,猴子好像在說什么?
(學生想象 回答:(1)來呀,來拿你的臭帽子吧!(2)哈哈!笨蛋,你是拿不到你的帽子的!……)
真氣人,孩子怎么想?
(學生想象回答:(1)哼!死猴子,我非把你捉住拿回帽子不可。(2)你不要高興得太早,看我怎么收拾你!……)
3.為了奪回面子,維護自尊,洗刷恥辱,孩子又是怎么做的?(一學生讀有關句子)
“氣極了”這三個字該怎么讀?(氣憤,語氣加重)試讀,齊讀。
4.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嚇呆了。“嚇呆了”是什么樣子(學生體會:口張得大大的,眼睜得圓圓的,全身僵硬,氣也出不來了,呆若木雞了。)
這三個字又怎么讀?
(學生體會:語音要小,語速要慢,“呆”要重讀。師范讀,生自讀、齊讀。)
5.下面討論大家提出的第二個問題:為什么孩子在橫木上難以轉身?
(學生討論:書中描寫孩子處于絕境的兩個句子,第一句講桅桿高,甲板硬,從橫木上掉下來,就會粉身碎骨,說明處境危險。第二句同樣講他的處境危險。從圖上可看出橫木周圍沒有遮攔物,沒有扶手,橫木很窄。此時,孩子心中也很緊張,他稍微一動,就會失去平衡,掉下來,更不可能轉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