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bd id="44f3z"></kbd>

<style id="44f3z"><thead id="44f3z"></thead></style>
    <option id="44f3z"></option>
      <em id="44f3z"><dfn id="44f3z"></dfn></em>
    1. <menuitem id="44f3z"><thead id="44f3z"><i id="44f3z"></i></thead></menuitem>
      <u id="44f3z"><input id="44f3z"></input></u>
      日日碰狠狠躁久久躁综合小说 ,艳妇臀荡乳欲伦交换h在线观看,亚洲熟妇无码另类久久久,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 a v无 码免 费 成 人 a v,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水,白嫩少妇激情无码,五月丁香六月综合缴情在线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 >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精選22篇)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3-07-14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精選22篇)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兩首古詩。

        2、借助注釋,讀詩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人和朋友依依惜別之情,培養審美情趣。

        3、強化語感訓練,提高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準確理解詩意,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境。體會詩中情,讀出詩中情。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同學們,離上課還有幾分鐘,我們來玩個游戲,輕松輕松。

        聽說我們班的同學背了很多古詩,我們來玩個古詩對接的游戲,好嗎?

        我說上句,你接下句?凑l舉手最快,回答得最好:

        1、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2、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3、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又快又好,果然名不虛傳!

        同桌玩一玩。

        二、導入

        1、剛才我們搶答的是哪兩位詩人的詩呀?

       。ɡ畎、孟浩然。)

        2、李白、孟浩然不僅都是唐代的大詩人,他們又是一對好朋友,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與他倆有關的一首古詩。大家齊讀。

        3、詩的題目中有三個生字,給你1分鐘能記住嗎?趕快打開書本100頁。

        記住了嗎?來,跟老師一起來寫。

        hè 鶴:注意左邊稍微寫窄一點。

        mèng 孟:上面的“子”比較長。

        líng 陵:左窄右寬,后鼻音。

        三、讀題獲信息

        1、一起來讀讀:

        來,隨著我的手勢再讀一遍,注意節奏。你看,注意了節奏,讀得好聽多了。

        2、讀了幾遍課題,你讀出了什么信息?

        3、說得真好,用你的朗讀告訴大家:

        李白,在何處/送何人/去何地。

        一幅多么清晰的送別畫面。

        同學們真會讀書,讀了幾遍詩題,就獲取了這么多信息。

        今天,我們就用這樣的方法,一起來欣賞這首古詩。

        四、讀準確、讀流利

        1、請同學們大聲地自由地朗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2、讀好了?請你讀給同桌聽聽,讓他說說你讀得怎樣。

        3、誰愿意讀給大家聽聽。還有想讀的嗎?

        4、其他同學能讀好嗎?那我們一起來讀。

        五、讀詩知畫面

        1、有人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畫面呢?請同學們借助注釋,自己讀讀詩,邊讀邊想象,你似乎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2、把你想到的畫面說給同桌聽聽。

        3、讀著讀著,你的腦海里依次出現了哪些畫面?

       。ㄒ簧杂烧f。)

        情況一:

       。▽W生說前兩行或全部。)

        1、說得真好。你能把西辭說得更清楚些嗎?

       。ㄉf。)

        來,看看示意圖,你會說得更好。你再來說說。

        你還想說。

        孟浩然在西邊的黃鶴樓辭別了李白,然后乘著船,沿著長江順流而下,向東邊的揚州駛去。

        2、你看,畫面動起來了。送別是在煙花三月的一天。

        煙花三月是一幅怎樣美麗的畫面呢?請你展開想象的翅膀。

        (學生不斷地說,使畫面說豐滿。)

       。ㄉ胂蟛怀觯耗憧吹搅耸裁淳拔?什么顏色?什么形狀?怎么動的?)

        真是一副美不勝收的江南春景!你的想象真豐富。

        3、誰能完整地把這些畫面描繪一下。

        4、說得真好!你能想著這些畫面,讀讀前兩行詩嗎?

        5、繁花似錦的春天,正是詩人們游山玩水、飲酒賦詩的好時候,而好朋友卻要離開我了。我們也一邊想著畫面,一邊讀讀這兩行詩。

        情況二:

        (學生說后兩行。)

        1、你還想到了什么畫面?

        2、(說到“唯見 、望”。)

        望著滾滾東去的長江水,李白他會想些什么呢?他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給江水,陪送友人。人雖分,心相隨,多么真摯的友情啊!

        3、(說到“孤帆”。)

        江面上真的只有孟浩然乘坐的那只小船嗎?(不是)

       。ㄈ绱鸩怀鰜恚洪L江是當時的水上交通要道啊,每天來往的船只川流不息,李白久久遙望江面,難道真的只看到孟浩然乘坐的那只船嗎?)

        那為什么說“孤”呢?

        (孤獨寂寞的心情。)

        哦,你把人物的內心活動也想象出來了,畫面也活了。

        你還能加入什么想象把畫面想得更活呢?

        4、誰能完整地把這些畫面描繪一下。

        5、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內心的想象,讓送別的畫面更加豐滿起來了。

        那你能想著畫面,讀讀后兩行詩嗎?

        6、我們也像他那樣,一邊想著畫面,一邊讀這兩行詩。

        五、讀詩悟情感

        1、是啊,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中有情,我們想象著畫面,再讀整首詩,看看我們能感受到什么?

        情況一:

        (我體會到了他們依依不舍的感情。)

        那帶著你的體會,讀讀這首詩。老師給你配點音樂。

        情況二:誰還有不同的體會。請你讀讀。

        哦,你的朗讀展現了一個溫情的送別場面。

        情況三:你是想說還是想讀?

        2、請同學們再讀讀整首詩,讀出你獨特的感受。

        3、真摯的情誼成就了千古名篇。讓我們把它背下來吧。

        (自由讀背。)

        能背的同學站起來,我們一起背,(課件音樂)

        多美的人間真情!

        五、讀詩遷方法

        1、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通過“讀古詩、想畫面、體會情感”這種方法欣賞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F在,我們就用這種欣賞古詩的方法獨自欣賞《送元二使安西》。(課件)音樂。

        2、來,先把它讀正確。

       。ㄗ杂勺x,指名讀、齊讀。)

        3、請同學們自由欣賞這首詩,借助注釋,邊讀邊想象,你似乎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體會到怎樣的情感。

        4、同桌交流交流。

        5、誰想談談?

        (生自由談。)

        6、你想著畫面,帶著你的體會,讀一讀這首詩。

        7、能不能試背一下:

        不一樣的景,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送別里卻蘊涵著同樣的深情。

        五、結束

        1、時間過得真快,我們也要分別了。同學們,戴老師真舍不得你們哪!你們今天表現得太出色了,我想送一句詩給你們:

        你們的確是:腹有詩書氣自華。在這離別之際,你們有什么話想對我說嗎?用一句送別詩,或者自己想說的話都可以。

        2、同學們,今天我們記住的不僅是這優美的詩句,更難忘記的是人間美好的真情:

        你能把這樣深情的送別詩改編成一個感人的小故事嗎?

        出示課件:

        作業:發揮你的想象,從兩首詩中任選一首,把它改編成一個感人的送別小故事。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2

        【學習目標】

        1、認識“促、憶、異”等7個生字。會寫“促、深、憶”等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背誦課文。

        3、懂得熱愛家鄉,珍惜親情。

        【課前準備】

        1、課文插圖。

        2、生字卡片:《夜書所見》詩句字條。

        3、《舟夜書所見》(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雜詩》(唐·王維)三首古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夜書所見》

        一、以舊引新,激趣導入

        1、學生自由背誦已學過的或課外讀過的古詩。

        2、板書課題,理解課題中的“書”是什么意思。

        二、指導看圖,感知圖意

        出示掛圖,觀察圖畫,說說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2、同桌互讀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學生認讀生字的情況,有重點地指導識記。

        4、指名朗讀,先指導讀準字音,再讀準節奏,讓學生體會古詩朗讀的特點。

        朗讀節奏參考: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深夜/籬落//一燈明。

        5、借助字典和詩后注釋,理解詩中詞語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處。

        6、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討論、嘗試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視指導。

        四、再讀感悟,理解詩意

        1、老師范讀古詩。要求學生邊聽邊仔細看圖、思考:畫面中的景象表現了哪幾句詩的意思。

        2、學生討論,對上面的問題發表見解。

        3、質疑:

        還有什么問題或哪些詞語不理解?老師重點點撥理解“動客情”的意思。(一是動思鄉之情,二是勾起對童年往事的回憶。)

        4、有感情朗讀。

        五、趣味活動

        1、我說你讀。方法:

       、拧±蠋熋枋鲈娋涞膬热,學生讀出對應的詩句。

       、啤±蠋燑c掛圖上的景物,學生讀出對應的詩句。

        2、字條連詩。方法:

        老師出示某句詩的字條,學生接續后面一句詩(多連幾次,讓學生基本會背)。

        3、情境背詩。方法:

        學生可自由下位,把詩背給最要好的同學聽。

        六、當堂作業

        1、出示生字,指名組詞朗讀。

        2、觀察生字,交流寫字經驗:怎樣既正確又漂亮地寫好這些生字?

        3、自己練習寫生字,同桌交換,改正不足。

        七、拓展閱讀

        《舟夜書所見》(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雜詩》(唐·王維)

        第二課時

        一、課前游戲,復習導入

        1、說說知道的傳統節日,有哪些習俗。(春節、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也可以以連線的方式出現節日、日期和習俗。)

        2、小組比賽背誦《夜書所見》。

        3、揭示課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理解“憶”的意思。

        二、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通詩文,可輕讀、大聲讀,可獨自讀、同桌齊讀、小組合讀。

        2、檢查朗讀,先讀準字音,再讀準節奏:

       、拧〕鍪旧挚ㄆx準字音。

       、啤∫灾该x、齊讀等多種方式讀通古詩。

        ⑶ 讓學生憑借已有的經驗和直覺讀準節奏。

        3、自主學習,老師巡視指導:

        ⑴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古詩?梢宰詫W,也可幾個人合作學習;用查字典、看注釋、看插圖等方法理解詩中詞語意思,并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啤〗涣鲗W習收獲。

        ⑶ 質疑:有什么不懂之處?老師重點指導“異鄉”、“異客”的意思。

        4、指導有感情朗讀,讀出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感情。

        三、趣味活動

        1、卡片連詞背誦。方法:

        請學生把生字卡片按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再連起來,試著背誦。

        2、詩句連對。老師說詩句意思,學生背相應句子。

        3、情境練背。學生當小小詩人,或加動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讀再上臺表演,達到背誦。

        4、賽詩會。方法:

       、拧〖w賽:每個小組背一、兩首古詩,一首課內的,一首課外的,看哪一組背得既響亮又流利。

       、啤人賽:每一小組派一名代表參加比賽,看誰背得最有感情。

        四、當堂作業

        1、出示生字卡片,組詞朗讀。

        2、觀察生字,交流寫字經驗:怎樣既正確又漂亮地寫好這些生字?重點指導“異、插”的寫法。

        3、學生練寫生字,同桌交換,改正不足。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大意,明白“尋、聞、畏、緣、橫、側”的意思。

        2、通過想象和對比,體會詩歌的意境,理解詩中蘊含的哲理,并進行有感情地朗讀。

        3、滲透學古詩的方法,培養自學能力,提高古詩的賞析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利用掌握的學習古詩的方法,弄清楚古詩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主要意思。

        2、想象每首詩描繪的情景,引導學生理解“身在最高層”和“身在此山中”所蘊含的道理,并進行有感情的朗讀。

        學前準備:

        1、老師自制教學課件。

        2、學生課前預習,搜集有關作者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們登過山嗎?誰能談一談你當時的感受?(引導學生回憶、談論)

        2、揭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兩首詩都是詩人登山后所寫的,你想了解他們登山后的感想嗎?

        二、通讀古詩 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己讀讀這兩首古詩,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2、指名讀,指導字正腔圓地讀正確。(板書:知音)

        3、讀后交流:兩首詩有哪些相同的地方?預計:

       。1) 作者都是宋朝的詩人。

       。2) 都有景物描寫。

       。3) 都借寫景說明道理。

        過渡:這兩首詩蘊含了什么哲理?讓我們一首一首的來品悟。

        三、 明白詩意 感悟哲理

        學習《登飛來峰》

        1、交流學習古詩的方法

        2、在自學的過程中,哪些字詞的意思較難需要提醒大家的?

        3、品讀“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體會山高塔高,指導朗讀)

        4、品讀“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悟出哲理: 站得高看得遠 )

        5、補充閱讀《登鸛雀樓》、《望岳》深化感悟。

        學習《題西林壁》

        1、出示詩:指名讀。

        2、欣賞廬山風光,品讀“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1)理解詩句意思。

       。2)補白練習,體會:觀察的角度不同,感受不同。

        從遠處望,廬山( 高大巍峨 )。

        從近處看,廬山( 青蔥翠綠 )

        從高處俯視,廬山( 云霧繚繞 )。

        從低處仰望,廬山( 飛流直下 )。

        3、品讀“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悟出哲理: 看事情不能片面)

        四、對比閱讀 深入體會

        1、學完了兩首古詩,說說“身在最高層”和“身在此山中”,對事物的認識有什么不同?

        2、出示小資料,了解詩人所處的社會環境和社會背景,再次感悟作者觀察事物的角度和人生感悟的不同。

        五、拓展閱讀 學以致用

        六、總結

        板書:

        古 詩 二 首

        最高層 (站得高,看得遠)

        活用

        明理 此山中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曉意

        知音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自讀古詩,理解字詞,讀懂詩意。

        2、體會詩中所表達的作者與朋友的深厚友誼。練習感情朗讀古詩。

        3、掌握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并學會積累古詩。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詩中作者運用夸張、比喻的方法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收集描寫送別的古詩。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新課

        1、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一首古詩《贈汪倫》,出示古詩:

        贈汪倫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你知道“贈”是什么意思嗎?

        3、請說一說題目的意思。

        二、學習古詩

        1、初讀,學生自由讀古詩,思考:

        這是一首描寫什么的詩?(送別)

        2、再讀古詩,想一想,誰送誰,誰別誰?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3、有誰知道李白是誰、汪倫是誰嗎?

        學生介紹有關背景。

        教師過渡,他們一個是大名鼎鼎的詩人,一個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他們之間是怎以聯系起來的呢?(學生說故事)

        4、是啊,天下沒有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要分別,同學們再讀一讀詩句,看看分別時的情景怎能樣?

        5、自讀,說詩意。

        你認為哪一句還可以怎么說?(修正詩意、注意關鍵字詞)

        6、你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學生質疑)

       。ǜ鶕䦟W生質疑情況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意)

        朗讀。

        7、小結:這首詩是以歌聲來送別朋友,其實古時候還有許多詩,我們看一下,古人還會以什么來送別朋友?

        三、帶讀古詩

        1、出示以下三首詩,引導學生自讀理解,古人又是以什么來送別朋友的呢?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別董大 唐·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2、朗讀、小結:無論以什么送別,都有可以概括為以“真心”送別。

        四、課外練習

        收集送別詩,舉行一次吟詩會。

        【板書設計】

        贈汪倫

        李白  深情厚誼  汪倫

        踏歌聲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5

        題西林壁

        一、指導預習《題西林壁》

        1、聽范讀。

        2、自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3、檢查預習生字:

        緣、廬、峰。

        4、指名讀《題西林壁》。

        5、齊讀。

        6、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古詩給你的初步印象。

       。鑼憦]山的景色)

        7、質疑!

        二、學習《題西林壁》

        1、知詩人,解詩題: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他一生坎坷,屢遭貶謫,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散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書法,詩詞造詣很高。

        題西林壁:書寫在西林寺的墻壁上。

        2、抓字眼,明大意:  

       、拧W習1、2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啤∮懻摼湟猓

        從正面看形成嶺,從側面看形成峰,遠近高低各不相同。

       、恰“盐绽首x重音:

        讀出氣勢,有強弱對比,如遠近高低都是重音,要讀出起伏,“遠”強一些,“近”弱一些,“高”強一些,“低”弱一些。

        ⑷ 學習3、4句: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不識:不認識,看不清。

        緣:因為。

        題:書寫。

        ⑸ 討論句意:

        看不清廬山的本來面目,只因為自己身在廬山之中,看來看去,只能看到廬山的一部分。

       、省≈该f全詩意思。

        3、想意境,悟詩情:

       、拧》艔]山幻燈片,讓學生想象當時意境,領悟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讓學生聯系生活試講3、4句詩的含義。

       、啤∫欤

        對于比較復雜的事物,如果不能全面客觀地進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現象所迷惑,不能全面、準確地認識這個事物。  

        ⑶ 提問:我們評價一個同學時,應該怎樣看?

        (是只看他缺點,以此評價他呢?還是只看他優點呢?引導學生說出看問題要從不同解度看。意思講明白即可。)  

        小結:《題西林壁》把廬山特色濃縮成絕句,概括貼切,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我們還從中獲得啟示。

        三、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體會詩情

        游山西村

        一、導入

        這首詩寫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當時詩人罷官閑居,住在山陰(今浙江紹興市)鏡糊的三山鄉。詩題中“山西村”,指三山鄉西邊的村落。詩中記敘了當地的風俗,饒有興味。

        二、讀讀講講問問

        問:這首詩跟《錢塘湖春行》—樣,也是記游的。誦讀全詩兩遍后,說說它在記游上跟《錢塘湖春行》有何異同。

        (異:詩人在村民家做客;游蹤用了概括的寫法。同:也寫了游中可見;也用抒情作結。)  

        問:第一、二句的大意是什么?(山西村民家給客人備辦了豐盛的飯食)表現什么?(農家的熱情和樸實)客人是誰?(詩人;也許還有他的游伴,以及主人請來的陪客。)

        問:第三、四句跟前兩句接得上嗎?先說這兩句的內容。(寫行路人的感覺,迷茫中突然發現了美好的去處。)這“又一村”指什么說的?(指山西村,即詩人此刻所在的村莊。)由此可見,這是詩人回憶來村的經歷,跟前兩句接得很好,這也可以說是倒敘。由此可深入一步,繼續問:這個村子美不美?(美得很,它在重山復水的保護之下,在柳樹花草的掩映之中。)      

        問:第五、六句寫游山西村所見。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話來復述。(略)這是寫村中的習俗! 枺旱谄、八句是抒情語,請先說大意。(今后如果有可能趁著月夜出來閑游,說不定什么時候我會拄著拐杖來敲你的門的。)按:詩人當時雖在家賦閑,但他有志報效國家,說不定什么時候仍會外出的,所以說“若許”,意思是“如果有機會”! 

        再問:這殲結尾方式跟《過故人莊》的結尾相似嗎?(相似之處是,都是詩人對招待自己的主人說的,“就菊花”“閑乘月”“夜叩門”等都是美好韻意境。不相似的是,《過故人莊)把重來拜訪說得很肯定,而這一首說得不甚肯定,僅是一種愿望而已。)  

        補充問:這個結尾跟開頭是怎樣呼應的?(這次游山西村得到主人的盛情款待,又看到了上古的遺風,深受感動,故有重游之念。)

        三、總結

        這首詩描寫了山西村古樸的民風,也表達了詩人的向往之情,這是容易看出來的。但陸游是愛國詩人,雖是寫記游的詩,未必與政治無關,因為當時世風衰頹,跟山西村這種古樸的風尚確實形成了鮮明的對照。詩中“山重”一聯是歷來膾炙人口的名句,其意義不止于表現行路人的感受,在許多別的事情上也同樣適用。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6

        【教學學科】小學語文第四冊。

        【教學內容】17、古詩兩首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新字,書寫生字。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受到美好的情感熏陶。

        了解詩歌描繪了哪些景物,能說出詩歌大意。

        【總課時目標】

        1、會認“廬、瀑、爐”等9個生字,會寫“吳、含、窗”等12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3、激發學生對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分課時目標】

        〖第一課時〗

        1、會認《望廬山瀑布》中的生字,會寫這首詩中的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了解詩歌大意。

        3、體會到詩人筆下的瀑布雄偉壯觀,生發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第二課時〗

        1、會認《絕句》中的生字,會寫這首詩中的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了解詩歌描繪了哪些景物,能說出詩歌大意。

        3、體會到詩人描寫的景色的美麗,感受到作者的愉悅心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

        教師引導活動:

        1、說到古代大詩人,你會想到誰?

        2、想學習他們的詩歌嗎?今天我們就要學習兩位大詩人的詩歌。

        3、通過查找資料,你知道了哪些關于李白、杜甫的情況?

        4、我們今天要學習哪兩首詩呢?誰能把詩的題目讀出來?

        學生學習活動:

        1、說說自己知道的古代大詩人的名字。

        2、產生學習愿望,齊讀課題,知道作者是李白和杜甫。

        3、交流自己知道的關于李白、杜甫的情況。

        4、個別讀詩題,認識“廬、瀑”二字。 

        二、自讀第一首詩

        教師引導活動:

        1、你想怎樣來學習古詩?根據學生回答點撥。

        2、自由地、輕聲地讀一讀,把古詩讀通順,看誰讀得正確。

        3、能弄懂這首詩的意思嗎?把不懂的地方注上符號。

        4、在學習中,你有了哪些收獲,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告訴你的同桌吧。

        學生學習活動:

        1、交流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目的:讀準字音、看插圖、了解詩歌意思、朗讀吟誦、表達感情。

        2、自由輕聲讀,認識古詩中的新字,把古詩讀通順。

        3、邊讀邊想詩意,標注不懂的地方。

        4、同桌交流。

        三、讀詩歌、識生字、正音

        教師引導活動:

        1、出示生字卡片:

        認識這些生字了嗎?

        2、誰能大聲地朗讀這首詩?

        學生學習活動:

        1、個別讀生字,齊讀。

        2、個別大聲讀詩歌。其他同學認真聽,及時糾錯。

        四、朗讀、了解詩歌大意

        教師引導活動:

        1、出示圖畫:

        “在圖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你讀懂了詩歌的哪些詞句呢?組織交流,對錯誤的理解引導糾正。

        3、哪些地方需要老師或同學幫助你理解?適時點撥指導。

        4、你覺得廬山的瀑布怎么樣?為什么?

        5、想象自己就是詩仙李白,此時站在廬山瀑布前,看到這壯麗的景象,會怎樣吟誦這首抒發自己感情的詩歌呢?

        6、你最喜歡哪句詩?為什么?

        學生學習活動:

        1、用自己的話說圖意,描述瀑布的高大雄偉,想象詩人的心情。

        2、交流讀懂的地方和自己的感受。

        3、主動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4、抓住詩中詞句說說自己的感受,并理解這首詩的大意。

        5、想象,并反復吟誦,體會感情。

        6、說出自己喜歡的詩句并說明原因,感受詩歌中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五、賽讀

        教師引導活動:

        1、哪些同學認為自己朗讀得很棒,站起來讀給大家聽聽。

        2、我們來進行小組朗讀比賽好嗎?

        3、會背誦這首詩歌了嗎?

        學生學習活動:

        1、朗讀,聽讀,評價,進一步體會情感。

        2、小組內朗讀比賽,選出最好的一個學生朗誦。

        3、個別學生背誦,評價與鼓勵。

        六、拓展

        教師引導活動:

        1、看到這樣壯美的景色,你想怎樣表達自己的激動心情?

        2、配樂朗讀。

        學生學習活動:

        1、交流自己的想法。

        2、交流自己喜歡的音樂。聽音樂,配樂朗讀。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教師引導活動:

        1、誰能背出《望廬山瀑布》?

        2、我們是怎樣學習這首詩的?

        學生學習活動:

        1、個別背,集體背。

        2、回顧學習過程,總結學習方法。

        二、自讀

        教師引導活動:

        1、你打算怎樣學習《絕句》這首詩呢?

        根據反饋進行方法選擇指導。

        2、巡視自讀情況,進行個別輔導。

        學生學習活動:

        1、說說自己的打算和安排。

        2、自讀:

        認識生字、讀通句子、想想詩歌講了什么,畫出不懂的地方,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

        三、讀詩歌、識生字

        教師引導活動:

        1、出示卡片,檢查生字認讀情況。指導交流識字辦法。

        2、誰想把詩歌讀一讀?

        學生學習活動:

        1、個別認讀生字。說說自己認識生字的好辦法。

        2、個別讀詩歌,其他同學聽讀、正音。 

        四、交流、感悟、朗讀

        教師引導活動:

        1、出示圖畫:

        “圖畫中有些什么?它們是什么樣的?”

        2、你看出詩歌中寫了哪些景物了嗎?這些景物是什么樣子的?根據反饋了解學生理解情況。

        3、還有哪些地方你不明白呢?適時點撥。出示圖畫幫助理解:圖中畫了詩歌中的哪些景物?

        4、你喜歡這首詩中的什么景物?引導學生大致了解詩的意思。

        5、在這么美麗的景色中,你看出了作者的什么心情?

        6、誰能用朗讀表達詩人的愉快心情?想怎樣讀?

        7、你希望在什么樣的音樂聲中讀詩歌?比一比,誰讀得好?

        學生學習活動:

        1、用自己的話說說圖意。

        2、交流自己對詩歌中語句的理解。

        3、交流,理解,大致懂得“窗含”、“門泊”的意思。

        4、說話:

        喜歡哪些景物,同時了解詩意。

        5、交流,說說是怎樣看出來的。

        6、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歌。

        7、配樂讀詩歌,說說自己的感受。

        五、背誦

        教師引導活動:

        1、誰會背誦了?怎樣背得又快又好的?

        2、在學習詩歌中,你還有什么別的發現?引導發現詩句上下聯相對。

        3、還想背誦詩歌嗎?注意兩兩相對的詞語。

        學生學習活動:

        1、個別背,交流背誦經驗:熟讀成誦、理解背誦等。

        2、自由交流觀察所得,肯定同學的發現。

        3、描一描,體會、交流自己的寫字經驗。

        六、教學效果測評

        教師引導活動:

        1、仔細觀察這幾組字,能告訴大家哪些地方容易出錯嗎?

        2、同桌互相背一背,講一講詩歌,評一評,誰學得好,誰的進步大。

        3、課外學習的詩歌會背了嗎?背給同桌聽聽。

        學生學習活動:

        1、比一比,再組詞:

        今 令 絕 含 嶺 決 柳 銀 爐 迎 跟 護

        2、同桌互背詩歌,并表揚能講出詩歌意思的小朋友。

        3、給大家背一首自己學的詩歌。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 

        1.出示課題,明確學習任務,交待學習方法。

        2.掌握本課生字、新詞。

        3.講讀第一首詩《早發白帝城》。

        4.朗讀、背誦《早發白帝城》。

        教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 

        教學過程 : 

        一、板書課題 

        24.古詩兩首

        二、故事導入  ,簡介詩人 

        1、運用歷史故事導入  新課,介紹詩作背景。

        唐朝中期,安祿山、史思明叛亂,使得人民流離失所,苦不堪言,這時有一位詩人出于平亂的志愿,參加了當時永王李璘的幕府(解釋幕府)。后來,唐李肅宗李恒與李璘爭奪王位,李璘失敗了,幫助他的詩人因此獲罪,被流放至夜郡。在行至白帝城時,忽然聽到皇帝傳來的赦書,驚喜交加,隨即乘船東下江陵。在從白帝城前往江陵的途中寫下了著名的詩作《早發白帝城》,表達了當時詩人獲罪初赦的喜悅心情。

        2、介紹詩人

        李白是我國唐朝最杰出的詩人之一,他的詩想象豐富,富有浪漫主義色彩.

        三、釋提、介紹學習方法 

        1、解釋題目意思。

        1)、早:早晨。 發:出發。 白帝城:地名。

        2)、早發白帝城:早晨從白帝城出發。

        2、介紹學習方法:

        今天我們學習《早發白帝城》這首詩,要用一種新的方法來學習五讀法。

        出示投影片五讀法:A.讀通、 B.讀懂、 C.讀精、 D.讀會、 E.會讀。

        四、學習古詩 

       。ㄒ唬、讀通詞語。

        1、指名朗讀、多音字選擇正確讀音(出示投影片)

        朝 ( zhao chao )辭

        一日還 ( huan hai )

        萬重 ( chong zhong )山

        白帝 ( ti di )城

        啼 ( ti di )不住

        2、齊讀

        (二)、讀懂每一句詩的意思

        A 、朝辭白帝彩云間

        1、第一句寫了詩人出發的時間、地點,從那些字詞中可以看出?

        2、理解詞義:辭:辭別,離開。

        3、作者早晨離開白帝城,看到的白帝城是怎樣的?

        練說:______________的白帝城

        詩中怎樣說的?(彩云間)

        4、獨立練說這句詩的意思

        a.指名說:早晨離開仿佛在彩云間的白帝城。

        b.練讀、練說:同桌一個讀詩句,一個說詩意

        B 、千里江陵一日還

        1、這句話講了詩人行船的路程、目的地、時間,分別從哪些詞語中看出?

        2、這里用了一個還字,什么意思?(返回)

        3、練說句意

        1)互相說

        2)指名說

        4、白帝城到江陵路途遙遠,約有千里,可那么短的時間就到了,這是什么原因?

        5、小結

        這兩句詩,第一句突出白帝城的高與壯麗,第二句反映了行船速度快,詩人心情愉快。

        6、有感情朗讀

        1)指導朗讀

        2)練讀、練說

        C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1、出示投影片:作者在返回途中,在船上聽到、看到_______?

        2、為什么作者會有啼不住的感覺?

        3、兩岸的猿聲還沒停,乘的船就怎樣了呢?

        表達出船的什么?因此稱之為輕舟。

        4、合起來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5、指導朗讀

        1)指名朗讀

        2)一個有感情地讀詩句,一個說詩意

        D 、用自己的話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1)同桌互說

        2)指名說

       。ㄈ、領會意境、體會感情。

        1、老師范讀、講解

        當年李白獲罪被流放至夜郎,在行至白帝城時被赦免。在回江陵的途中心情喜悅,看到長江山峽壯麗奇特的景色。

        2、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

        1)這首詩描寫了哪里的景色?

        2)抒發了作者歷經艱難歲月被赦免后歸鄉途中怎樣的心情?

        3、在讀這首詩時,不但要從字面上理解詩意,還要進行想象,更好地體會出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背誦:

        1、有表情朗讀

        我們讀這首詩時仿佛隨著詩人的小船一起游覽了長江山峽兩岸的壯麗景色。把這些壯麗景色用你的聲音表現出來!把大家一起帶入詩的畫之中。

        2、感情背誦:

        1)指名背(其他人默背)

        2)齊背

        五、指導五讀學習方法 

        1、剛才我們是用五讀法學習這首詩的,那么我們是如何用五讀法學習的?

        2、出示五法歌謠。

        六、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早發白帝城》這首古詩,知道詩的意思,了解了詩人所表述的思想感情。另外,我們還學到了一種學習古詩的新方法五讀法。同學們可要記牢,下次我們就用這種方法自學其他古詩。

        七、布置作業 

        完成練習冊一、二部分。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的】

        1、認識8個生字,會寫6個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古詩。

        3、能背誦兩首古詩。

        【教學重、難點】

        1、識字、寫字。

        2、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目的】 第一課時

        一、看圖激趣,揭示課題

        1、圖上都有些什么?

        2、仔細看圖,猜猜圖上的人在干什么?他們之間發生了一件什么事?

        3、揭示課題:有一個叫賀知章的人,他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了家鄉,到了老了才回來,這首詩就是他回到家鄉后寫的。(出示課題:“回鄉偶書”齊讀。)

        二、初讀課文,認記生字

        1、自由讀課文,用“□”標出生字,注意要讀準字音,讀通順。

        2、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自由觀察生字,為喜歡的生字組詞。

        3、抽生說說記住了哪個字?是怎樣記住的?

        4、游戲:

        教師讀一個生字的音,學生從卡片中找出這個字讀三遍。

        三、再讀課文,了解詩歌大意

        1、自由讀課文,圈出不理解的地方。

        2、小組合作學習,通過讀文,看圖,理解詩詞大意。(教師適當點撥)

        鬢毛衰:頭發都白了。

        3、教師范讀,學生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

        4、抽生說說。

        5、生根據理解自由讀課文。

        四、試背課文

        1、老師敘述詩意,學生根據詩意練習背誦。

        2、學生互背古詩。

        3、抽生背、齊背古詩。

        第二課時

        一、指導看圖,揭示課題

        1、出示圖片,說說看到了什么?

        2、李白將要離開了,汪倫特地趕來送他,李白十分感動,寫下這首《贈汪倫》。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記生字

        1、李白在詩中寫了些什么呢?自己去讀讀吧!并用“□”標出生字。

        2、認記生字:

       。1)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生字認記,并為其組詞。

       。2)抽生說說記的哪個字,是怎么樣記住的?

       。3) 學生用多種方式認讀生字。

        三、再讀課文,理解詩歌大意

        1、學生在識字的基礎上讀古詩兩遍,看看能示不能將古詩讀得正確、通順、流利。

        2、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討論古詩大意。(教師相機點撥)

        3、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古詩。

        四、試背古詩

        1、熟讀古詩。

        2、老師講詩意,學生看圖試背古詩。

        3、抽生背古詩。

        4、齊背古詩。

        五、學習寫字

        1、將生字卡片貼在黑板上。

        2、請學生為自己感興趣的生字組詞。

        3、請學生自由觀察,說說你覺得哪個字最難記,在寫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么?

        重點指導以下幾個字:

        舟:里面的一橫要出頭,上下各有一點。

        客:與“容”相比較?停嚎腿 容;容易

        何:與“河”相比較。何:幾何 河;小河

        4、學生描紅、寫字。老師巡回指導。

        六、完成課后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我會填”。

        七、拓展訓練

        1、課文中樹葉里的生字還有4個我們沒學,你認識嗎?

        2、你還會背哪些古詩?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9

        之一

        作者:陳明珠

        教學要求:

        1、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結合閱讀“譯文”弄清詩句的意思,感受詩歌的意境。

        2、引導學生多誦讀,體味詩的意蘊,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

        3、收集一些自己能讀懂的古詩,增加語文積累。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簡介《涼州詞》。

        “涼州詞”是涼州歌的唱詞,不是詩題,是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名。開元年間,隴右節度使郭知運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譜,進獻給唐玄宗。玄宗交給教坊翻成中國曲譜,并配上新的歌詞演唱,以這些曲譜產生的地名為曲調名。后來許多詩人都喜歡這個曲調,為它填寫新詞,因此唐代許多詩人都寫有《涼州詞》。

        王之渙這首詩寫戍邊士兵的懷鄉情。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沉的情調,充分表現出盛唐詩人的廣闊胸懷。

        首句“黃河遠上白云間”抓住遠眺的特點,描繪出一幅動人的圖畫:遼闊的高原上,黃河奔騰而來,遠遠向西望去,好像是從白云中流出來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萬仞山”,寫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環抱下,一座地處邊塞的孤城巍然屹立。這兩句,描寫了祖國山川的雄偉氣勢,勾勒出這個國防重鎮的地理形勢,突出了戍邊士卒的荒涼境遇,為后兩句刻畫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個典型環境。

        在這種環境中忽然聽到了羌笛聲,所吹的曲調恰好是《折楊柳》,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離愁。古人有臨別折柳相贈的風俗!傲迸c“留”諧音,贈柳表示留念。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备柚刑岬搅诵腥伺R去時折柳。這種折柳贈別之風在唐代極為流行。于是,楊柳和離別就有了密切的聯系,F在當戍邊士卒聽到羌笛吹奏著悲涼的《折楊柳》曲調時,就難免會觸動離愁別恨。于是,詩人用豁達的語調排解道:羌笛何須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楊柳》曲調呢?要知道,玉門關外本來就是春風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楊柳可折!說“何須怨”,并不是沒有怨,也不是勸戍卒不要怨,而是說怨也沒用。用了“何須怨”三字,使詩意更加儲蓄,更有深意。

        三、四兩句,明代的楊慎認為含有諷剌之意:“此詩言恩澤不及于邊塞,所謂君門遠于萬里也。”(《升庵詩話》)中國古代詩歌向來有“興寄”的傳統,更何況“詩無達詁”,我們認為讀者未嘗不可這樣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確有此意。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1.從故事入手,激發學生興趣,同時交代時代背景,便于學生理解。

        2.啟發學生交流自學成果,鼓勵他們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3.有重點地討論學生提出的問題,相機點撥學生體會詩的意境。

       。ǘ⿲W生活動設計

        1.自己查找資料,自學古詩,并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

        2.通過小組討論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不能解決的全班討論解決。

        第二課時

        學習《出塞》

        1.讀課文,解題。

        塞:關塞,邊塞。你怎么理解題目?

        簡介作者王昌齡,唐代著名的詩人。字少伯,很有才華,曾中進士,擅長“七絕”,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今天學的是他最著名的一首詩。

        2.教師范讀課文。

        3.交流自學體會。

        4.提出問題,教師歸納,集體解決。

       。╨)秦時明月漢時關:(學生理解不了。教師提示講解)這一句應用了一種古修辭方法(“互文”),應當理解為“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也就是說,明月照在關塞上的景象,自秦漢一來,一直如此。

       。2)萬里長征人未還;表面意思是,萬里遠征的人還沒有回來。實際上是說,戰亂終年不止,遠征的戰士還沒有返回家園。

        (3)教師簡介“龍城”“飛將”“胡馬”“陰山”等詞語。以利于學生理解這兩句詩。

        5.體會詩的意境。

       。╨)讀了這首詩你有什么感受?(古代戰亂不斷發生,百姓苦不堪言;盼望能有飛將軍重出,救百姓于水火;這首詩意境深遠,言少意多。)

       。2)你覺得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6.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體會作者渴望出現英勇善戰,體恤士卒的將帥,鞏固邊防的心情。

        7、布置作業 

        背誦兩首古詩,默寫《出塞》。

        板書設計 :

        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以景抒情)

        但使……不叫 (聯想言志)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10

        第一課時

        〖課時教學目標〗

        1、學習《草》會認2個生字,會寫“枯、榮、燒”三個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

        〖教學設想〗

        通過指導有聲有色地背誦古詩《草》,讓小朋友說說自己知道這首古詩的哪些知識,既激發興趣,也有利于學生自主性的發揮。

        〖教學程序與策略〗

        一、談話引入

        小朋友們都很喜歡古詩,我們一起來看看今天我們要學的是哪首古詩。出示《古詩兩首》,自由讀一讀。

        二、學習古詩《草》

        1、出示古詩《草》,再次自由讀一讀,找找有沒有不認識的字。

        2、師范讀古詩,讀出節奏,說說你聽出了什么?

        (引導說出古詩的節奏)

        你覺得這樣讀好聽嗎?

        模仿試讀。個別讀一讀。

        3、老師知道這首古詩小朋友們早就會背了。那你還知道這首古詩的那些知識呀?

        引導了解:

       、拧∽髡。

        ⑵ 古詩的大意:

        師重點引導“枯”、“榮”(反義詞)“盡”(完)。

       、恰」旁姷暮髢删洹斑h方侵古道,秦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凄凄滿別情!

        讀讀背背。

        ⑷ 這首古詩主要寫了什么?“小草”,讀了這首古詩你知道小草是怎么樣的?

        (頑強、勇敢、生命力強等)

        4、有節奏,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5、現在對于這首古詩你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嗎?

        質疑。

        三、指導生字書寫

        出示“枯、榮、燒”三個字,認一認,指導寫“燒”。

        第二課時

        〖課時教學目標〗

        學會5個生字,會寫“未”等6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設想〗

        可以充分利用插圖的作用,以圖引路來幫助學習。

        〖教學程序與策略〗

        一、復習引入

        大屏出示本課生字,開小火車認讀。

        二、以圖引文

        1、大屏出示圖片,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告訴大家。

        2、小朋友覺得這兒的景色怎么樣?

        (美麗)

        這兒的人呢?

        (可愛)

        那這是在哪里呀?出示詩題,地方就在古詩的題目里。

       。ㄐ率幸粋姓徐的人開店的地方,唐代詩人楊萬里那天就住在這里)

        齊讀詩題。

        三、自由讀詩,掃除生字障礙

        1、自由讀讀古詩,找找不認識的字。

        2、小組內相互學習生字。

        3、反饋交流檢查。

        四、學習古詩

        1、出示古詩,師范讀,聽出節奏,自己劃一劃。

        2、個別朗讀,指導讀出古詩的音律和節奏。

        質疑:在這首古詩里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嗎?

        個別提出,師引導幫助理解。

        重點指導“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3、引導了解這是一首寫春天的古詩。

        4、朗讀背誦。

        五、指導生字書寫

        六、說說你還知道那些有關春天的古詩

        介紹有關春天的古詩《春日》《絕句》。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11

        【學習目標】

        1、認識“亦、妝”2個字。會寫“斷、楚、孤、帆”4個字。了解詩句的主要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望天門山》。

        3、通過朗讀感悟,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課前準備】

        1、我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和生字詞、古詩的課件。

        2、學生課前搜集有關古詩內容及詩人的資料,搜集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古詩。

        第一課時

        〖學習《望天門山》〗

        一、回憶詩人,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了解李白嗎?誰來背背他寫的詩?

        2、看來同學們非常喜歡李白的詩,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他寫的一首詩──(學生齊讀課題)

        二、讀通詩句,了解詩意

        1、學生初讀課文。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遇到讀不準的字音多讀幾遍,在讀不懂的地方打一個問號。

        2、檢查交流:

       、拧《嗝襟w出示課文中生字:斷 楚 孤 帆 亦 妝

        讓學生讀生字,并幫助正音

       、啤《嗝襟w出示課文《望天門山》。如果大家把這些生字帶到詩中一定會讀得更好!

        學生讀詩句,個人讀,集體讀。

        3、自讀自悟詩意。請大學聯系課文中注釋,并參考一些工具書,想一想詩句的意思。

       、拧W生個人讀悟。

       、啤≡趯W習小組中交流。

       、恰≡谌嘟涣鳎禾岢鲆蓡,大家商討解決。

       、取〗處熞龑Т蠹艺f說詩意。

        三、誦讀全詩,感悟詩情

        1、教師范讀,學生自由體驗。

        2、多媒體配樂練習讀,整體體驗,力求讀出感情。

        3、指名朗讀,讀完后,請介紹為什么讀得這么好!

        4、引導背誦:這么美的詩大家想不想永遠留在自己的記憶中呢?

        自由練背。 同桌互相背。 多媒體配樂有感情的背。

        四、書寫生字,默寫課文

        1、練習生字“斷、楚、孤、帆”。

        2、默寫《望天門山》。

        五、總結全詩,深化感悟

        讀完這首詩,你有什么感受呢?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把感受表達出來。

        第二課時

        〖學習《飲湖上初晴后雨》〗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1、播放西湖景色的課件。提問:西湖的景色美嗎?如果你欣賞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別有一番滋味呢!

        2、板書課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軾的一首詩《飲湖上初晴后雨》。

        二、自由誦讀,初步感悟

        1、借助拼音初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教師重點指導:瀲liàn yàn 空蒙kōng méng

        淡妝濃抹dàn zhuān gnón gmǒ 相宜xiāng yí

        3、讀通課文:如果把這些生字新詞放入詩中,大家一定會讀得更好!

        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體會詩的朗讀節奏。

        4、同座互讀全詩,并相互正音。

        三、熟讀成誦,體驗情境

        1、朗讀交流。學生自由讀,指名讀,小組讀,集體讀。

        2、體會詩意。你從這首詩中讀懂了什么?

        3、再讀課文,讀出詩情。你能將西湖雨中的美景讀出來嗎?

        學生借助多媒體的音畫反復誦讀體驗。

        4、學生自由背誦。

        四、走出課文,拓展延伸

        1、交流課前搜集的描寫祖國壯美河山的詩。

        2、舉行“美麗的祖國”古詩詞朗誦會。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誦讀詩句,感受詩歌表達的真摯感情。

        【教學策略】

        通過自主學習,小組交流討論,學習和掌握作者的寫作方法,理解文章內容。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挖掘積累

        由學生課前積累的古詩展開背誦競賽,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二、圖片導入

        出示課文插圖:

        圖上畫的是什么?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觀察到的內容。

        師: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長,春天的孩子興致高昂。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看看你們對春天有沒有新的發現。

       。ò鍟n題)

        先來學習《草》。

        三、自學

        1、自讀古詩《草》,注意讀準字音。

        2、小組內互相檢查讀詩情況,教師糾正字音“榮”“燒”。

        四、感悟

        1、自由讀古詩,思考:

        自己哪里讀懂了?哪些字詞還不懂?

        2、小組內互相交流討論不懂的地方:

       。ㄈ纾弘x離、歲、枯、榮等詞語的理解。)

        3、全班交流討論自己對古詩的感悟,教師適時引導點撥。

       、拧 半x離”可以讓學生看看課件,說說草長得怎么樣?從而讓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長得很茂盛。

        ⑵ “歲”可問學生幾歲了,隨學生回答告訴學生從出生到現在幾年就是幾歲,“一歲”就是一年。

       、恰〕鍪拘〔菰诖、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畫面:

        想想“枯”和“榮”應該分別是哪一幅圖描繪的景象。并讓學生說說草什么時候是“枯”?什么時候是“榮”?

        ⑷ “盡”可用簡筆畫的形式,讓學生說出火只能燒光草的葉和莖卻燒不完地下的草根。

        五、朗讀

        1、自由讀:

        你喜歡小草嗎?為什么?

       。ㄏ矚g小草那種生生不息,頑強的生命力。)

        2、多種形式朗讀:

        指名讀;

        配樂讀;

        競賽讀。

        六、背誦

        七、練習

        1、填空:

        離離______________,

        一歲一____________。

        野火______________,

        春風______________。

        籬落疏疏一徑深,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飛入菜花無處尋。

        2、按要求分類。

        未 追 店 枯 徐 燒 榮 菜 宿

        獨體字:

        左右結構:

        上下結構:

        上中下結構:

        半包圍結構:

        八、書寫

        1、學習書寫“枯 、榮、燒”三個字。重點指導:

        榮:草字頭的橫不能太長,禿寶蓋要寬,“木”字橫要短,撇捺伸展開。

        燒:火字旁捺要變點;右上部不要寫成“戈”,第二筆斜鉤要有彎度;下面的“!弊謾M要短,豎彎鉤的拐彎處要圓潤。

        2、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評議展示。

        第二課時

        一、背誦古詩《草》

        二、自學

        按照以前的學習步驟自學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1、讀: 

        讀準字音,把古詩讀通順。

        2、想:

        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讀懂了?哪里還不懂?

        3、說:

        在學習小組內說說自己的學習收獲。

        三、交流

        1、學生先在組內說說自己讀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師相機介紹詩人楊萬里的資料。

        2、班級交流,弄懂全詩的大致意思。

        四、朗讀

        1、自由讀:

        你對暮春時節的景色有什么新的發現?

        2、指導讀:

        孩子在捉蝴蝶時是什么心情?(高興、喜悅)。

        找不到時又是什么心情?(失望)。

        3、競賽讀:

        小組內比賽,推薦一名同學參加班級比賽。

        4、評價讀:

        誰讀得好?好在哪里?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嗎?

        五、背誦

        同桌互背;

        指名背;

        挑戰背;

        齊背。

        六、拓展

        把這首古詩編成一個小故事。

        七、寫字

        學習其它幾個生字。

        【教后反思】

        孩子們比較喜歡第一首詩,第一首為五言詩,字面上就通俗易懂。而第二首字多,又難,內容羞澀難懂,只有抓住孩子感興趣的“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边@種有趣的心里變化才能吸引住孩子,低段所學的古詩應該通俗易懂或帶有趣味性才行。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2個生字,會寫“詩、童、閉、林、黃、立”等6個字。

        2、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通過看圖和誦讀了解古詩的意思,激發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所見

        一、復習導入,揭示課題

        1、讀《識字4》中的兒歌。

        2、夏天了,知了在干什么?知了又叫什么?

       。ㄏs)

        3、出示圖:

        認記“蟬”,理解“捕鳴蟬”。

        4、揭題,讀題。

        二、初讀古詩

        1、出示情景圖:

        師范讀(感知課文)。

        2、自由讀《所見》:

        要求讀準字音。

        3、圈出生字,多讀幾遍。

        4、同桌互讀。

        5、指名讀,評議。

        三、認記生字

        1、出示“牧、閉、立、捕、蟬”。

        2、認讀生字(各種形式)。

        3、小老師認讀不帶拼音的生字。

        4、組長考察大家。

        5、說說用什么辦法記住的。

        四、精讀古詩

        1、自讀古詩:

        小組交流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

        3、指導朗讀。

        4、找自己的好朋友讀一讀。

        5、當一當詩人(配樂讀)。

        五、指導背誦《所見》

        六、指導寫字“詩、閉、童、立”

        〖課后記〗

        這首詩我通過讓學生看多媒體課件,邊看邊說。學生較快理解,并能背誦。

        第二課時

        小池

        一、背了《所見》

        二、出示課題《小池》,讀題

        三、自學古詩《小池》

        1、個體自學:

       、拧W生自主讀古詩。

       、啤∽灾魅Τ錾郑瑢W一學。

        ⑶ 自主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2、小組合作學習:

        ⑴ 小組互相讀讀這首詩。

       、啤≌堊x得最棒的小朋友帶讀有困難的同學。

        ⑶ 小組負責認記生字。

        ⑷ 討論組員中不明白的地方。

        3、全班交流反饋:

       、拧】ㄆ_火車認讀生字。

        ⑵ 夸一夸,幫一幫:

       、佟「鹘M派代表讀古詩,評議。

       、凇≌故荆

        說說你們組自己學懂了什么?

       、邸鸵粠停

        說出需要幫助的地方。

        ④ 點撥(結合指導朗讀)。

        四、誦讀古詩

        1、朗讀比賽。

        2、背誦古詩。

        〖課后記〗

        這首詩前兩句學生較難理解,通過反復的朗讀中理解。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14

        一、教學目的:

        1.了解兩首古詩寫作的時代背景,體會詩中抒發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2.通過學習這兩首詩,對詩這種體裁的特點,如感情豐富,語言精煉,講究節奏和韻律等,有較具體的體會。

        3.背誦《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默寫《示兒》。

        4.學習本課生字詞,理解詩句,了解內容。

        二、教學重難點:

        1.弄懂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后那樣歡快的原因和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通過重點詞語的品析及反復吟誦來體會。

        2.體會這兩首詩明白如話而感染力極強的特點。

        3.體會詩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4.自學能力的培養。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

        (師舉起空白的第四課)同學們,老師今天這節課沒有準備,想請你們來當我的老師!

        大家想一想,如果讓你來當我的老師,你教教我怎么學這兩首古詩呢? 

        (二)師生共同設計自學步驟:

        1.我們先用第一首詩做實驗。(生討論如何教老師,全班交流)

        2.師引導小結(即學生自學方法)并板書:

       、俳庠婎}(了解作者及時代背景)。

       、诮怆y解詞。

       、劾斫庠娋洌ㄓ檬褂脜⒖紩、看插圖、想象、反復誦讀、串講詩意、解課后題等方法)。

       、軞w納中心(體會作者情感)

       、菡勛x詩感受。

       、抻懈星槔首x。

       。ㄈ⿲嵤⿴熒餐瑢W習:

        1.請同學上講臺當小老師,為全班和老師解題: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寫的,也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詩,也就是在他最高興的時候寫下的。此詩寫于763年,安史之亂的頭目史朝義(史思明)的兒子兵敗自殺,他的部下紛紛投降;河南河北相繼收復,“安史之亂”從此結束。杜甫在四川聽到這一消息后寫下了這首充滿歡樂之情的七言律詩。

        這首詩的題目是什么意思?聞:聽說。官軍:指唐王朝的軍隊。

        意思是聽說唐王朝的軍隊收復了河南河北。

        2.理解難解詞:

        劍外:通常作為四川的簡稱。

        忽傳:忽然間到處傳揚。

        收薊北:收復薊北。

        初聞:剛剛聽到。

        涕淚:因喜極而淚下。

        卻看:再看。

        妻子:夫人和孩子。

        漫卷:胡亂卷起。

        欲:將要,簡直要。

        狂:放懷,無拘無束,熱情不加節制。

        放歌:放聲歌唱。

        須:須要。

        縱:放任,這里盡情的意思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即:就。

        3.理解詩意:

        用使用參考書、看插圖、想象、反復誦讀、串講詩意、解課后題等方法理解詩句意思:

        ①“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a串講:意思是收復薊北的消息,忽然在劍外到處傳揚。我剛剛聽到這個喜訊,涕淚就灑滿了衣裳。

        b積累詞語:聽到喜訊為何還“涕淚滿衣裳”?可以用哪個四字詞形容他?(喜極而泣、唏噓不已……) 

        c有感情地朗讀。

       、凇皡s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a看插圖,通過人物的表情、動作想象人物的心情。

        b詞語積累:“喜欲狂”和“涕淚滿衣裳”矛盾嗎?可以用哪個詞解釋?(悲喜交加)

        c想象:詩人離開家鄉這幾年,過的是怎樣的生活?

        d由此你可以想象得出杜甫興奮的原因是什么?

        師補充:杜甫興奮的原因決不僅僅是因為詩人從此可以結束顛沛流離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為從此祖國可以重歸統一,人民可以免受戰亂之苦。  d串講: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還有一絲的憂愁?我胡亂地把詩書一卷,高興得簡直要發狂!

        e有感情地朗讀,體會作者心情。

        ③“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保

        a串講:在大晴天里我要放聲歌唱,暢飲美酒。趁著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鄉。

        b“白日”每天都有,為何此詩要強調呢?象征著什么?(詩人的生活重見天日,心情愉悅)

        c讀出詩人的好心情。

        ④“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a“即”和“便”都是表示什么的詞語?詩人用在此的目的是什么?可見詩人語言精練。

        b串講:放舟從巴峽東下,穿過那巫峽的疊蟑順流而下,一過襄陽,便一直奔向洛陽。

       、葑x全詩,再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

        4.總結全詩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ㄟ@首詩抒發了作者因多年戰亂被平息,祖國重新統一而無比歡快的心情,洋溢著詩人的愛國情感。)

        5.師引讀,生齊讀.

        6.請一位同學帶大家讀背古詩。

       。ㄋ模⿴熞龑J識這首古詩結構、韻律的特點。

        第二課時

       。ㄒ唬┌鍟n題,導入新課

        1.同學們,看到詩的題目《示兒》你是怎么理解的?

        “示”是什么意思?“示兒”是什么意思?(“示”把事物擺出來讓人知道!笆緝骸笨梢哉f是告訴兒子,在這里指對兒孫們有所交代,相當于遺囑。)

        2.簡介作者:

        這首詩是宋代大詩人陸游寫的。陸游一生創作了很多詩歌,保存下來的有九千多首,詩中抒發政治抱負,表現人民的生活,表達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示兒》這首詩是他在86歲高齡,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時刻寫給他兒子的臨終囑咐。

        (二)自由讀這首詩

        想一想,陸游逝世以前最牽掛的是什么事?

        (三)學習這首古詩 

        1.結合課后的注釋,試試自己能讀懂什么,讀懂哪句就說哪句。說的不確切的其他同學可以補充,糾正,教師適時點撥。

        2.師生交流

        ①“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元知”“元”同“原”,是本來的意思。“元知”是本來就知道的意思。

        “萬事空”什么事都沒有了。

        “但”“只”的意思。

        “九州同”“九州”指中國!巴苯y一。“九州同”是指全國統一。

        ②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

        我本來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沒有了,只是為看不見全國統一而感到悲傷。

        ③“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王師”這里指南宋軍隊。

        “北定”“定”是平定,這里是收復的意思。“北定”指收復北方。

        “中原”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領的地區。

        “家祭”祭祀祖先。

        “無”同“勿”,意思是不要。

        “乃翁”“乃”,你的,你們的。翁,指父親。

        ④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時候,家祭的時候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的這件事)告訴你們的父親。

       、蓐懹渭热恢廊怂篮笕f事皆空,為什么還叮囑兒子“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這句話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表達了詩人渴望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思想感情。)

        3.現在你了解陸游逝世前最牽掛的是什么了嗎?

       。ㄗ鎳螘r能夠統一這一件大事)

        其實這也是陸游畢生的心事和希望。

        4.指名把這首詩的意思說一說。

       。ㄋ模┛偨Y全詩

        1.這首詩主要講了什么?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ㄎ澹R讀這兩首詩

        思考:《示兒》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兩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相同嗎?聯系詩的內容談談自己的體會。

        這兩首詩都表達了作者的愛國之情,這一點是相同的。

        但《示兒》是通過“悲”來表達盼望祖國統一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通過“喜”(聽到祖國重歸統一,“喜欲狂”)表達的。

       。┍痴b默寫這兩首詩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15

        【設計理理念】

        李吉林老師說“物”激“情”,“情”發“辭”,“辭”促“思”,“思”又加深了對“物”的認識,本課通過創設生動形象的詩歌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從而披情入境,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意思,并在反復的誦讀的過程中,感受詩歌的語言美,節奏美。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認識“乞霄燭曉”4個生字,會寫“乞、巧、霄“等8個生字。

        初步詩歌的主要內容,體會詩人在詩中所抒發的感情。想象詩句所描繪的畫面,感受詩歌語言高度的概括能力和豐富的內蘊。

        理解文章的主題,體會愛心的力量;

        學習借鑒想象在童話中的表達作用,展開自己想象的翅膀。

        2、過程和方法:

        情至而辭發,創設真切的詩歌情境,以情”發“辭”,“辭”促“思”理解

        詩人所表達的感情。

        充分發揮小組學習的作用,主動積極的探討對詩意的獨特見解。

        在朗讀時能自主揣摩,讀出詩歌的節奏美,韻律美。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這兩首詩以民間故事為依托,以豐富的想象,抒發了詩人一時的心情感受,學習時重在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誦,體會詩歌高度凝縮,耐人品味的語言美,感愛祖國優秀的語言文化,從中受到陶冶。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花好月圓,二泉映月平沙落雁的音樂帶。

        2、收集關于《牛郎織女》,《嫦娥奔月》,了解資料袋關于“乞巧節”的介紹。

        3、收集關于李商隱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乞巧》

        一、創設情境,渲染氣氛

        1、學生上臺講關于《牛郎織女》的故事和“乞巧節”的傳統習俗:

        導言:美麗的民間故事讓我們遐想翩翩,如果我們也能得到織女的智慧和靈巧那該有多好啊,下面請同學們一起來當一回“詩人”,讓我們回到七夕乞巧節這一天去向神仙娘子“乞巧”出示課題,讀題。

        2、播放花好月圓曲,讓學生在音樂中感受過節的熱烈氣氛。并說說自己打算怎樣過這個”乞巧節”。

        二、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詩歌,并嘗試給詩歌劃出節奏。

        2、邊讀邊想象過節這個晚上周圍的情景怎么樣?詩人在這個晚上的感受和心情怎么樣?

        場面(熙熙攘攘、人山人海,有說有笑……)

        心情:興奮,喜悅,緊張……

        3、”詩人”交流感受,用相關的詩句抒發內心的感情。

        4、師配以優美的語言描述,引導吟詠詩句:

        一年一度的七夕乞巧節又到到了,詩人你和人們一樣來到外面抬頭仰望浩瀚的天空,你禁不住說,(七夕今宵看碧宵)聽說牛郎織女就要在這一天度過河橋來相會,(牽?棆D女渡河橋)家家戶戶在這個美好的晚上望著圓圓的秋月,乞取織女的心靈手巧(家家乞巧望秋月),她們穿啊穿啊,在這熱鬧的夜里不知有幾萬條絲線從月光下的針孔穿過(穿盡紅絲風萬條)

        三、再讀詩歌,深悟詩情

        1、同桌互讀再悟。

        2、(配樂)學生可隨樂離位,如臨其境,尋找“節日的伙伴”對月朗誦。

        3、檢查背誦詩歌。

        四、指導學習生字

        1、自主分析記憶字形:

        注意區別“氣──乞”強調“曉”不要多寫一畫。

        2、指導認真寫字,范寫“霄”“屏”。

        3、學生選字組詞,說句。

        第二課時

        《嫦娥》

        一、談話導入,簡介詩人

        1、教師板書“悲傷”這個詞語,請學生分別說出與這種心情有關的詞語或場面,

        2、學生交流收集到的關于李商隱的資料,師相機概括簡介李商隱及其悲情詩:

        唐代詩人,一生寫下了許多有名的詩歌如《錦瑟》《無題》《夜雨寄北》,而這些詩歌很多都是反映一種悲傷的感情今天 我們就來學習他的《嫦娥》,生讀題。

       。▽W生靜息,醞釀情感。)

        二、情境激qing,初讀詩歌,意會詩意

        1、播放《二泉映月》《平沙落雁》,生根據師的描述展開聯想,產生相應的體驗,并模擬嫦娥做出嘆息狀,悲傷狀:

        廣寒宮里,燈寒壁冷,窗外落葉蕭蕭、我望穿秋月,一夜無眠,后羿,后羿你在哪里。

        2、學生小組交流談談在情境描述中的心情是怎么樣的?

       。ū瘋拍蠡冢

       。ǔ鍪驹姼瑁,我們來看看詩人是怎么樣把嫦娥的這種心情描繪出來: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學生講關于嫦娥奔月與中秋拜月的習俗由來的民間故事。

        3、解決疑難問題,理解關健詞語。

        4、“燭影深”“曉星沉” 分別說明了什么?

        5、嫦娥此時的心情怎么樣?從詩歌中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6、學生試著說說詩歌的大意。

        三、指導朗讀,背誦詩歌

        1、(配樂)自主練讀詩歌,邊讀邊想象。

        2、小組讀,互相指點。

        3、指點名讀,師生評議,相機指導讀出節奏。

        4、背誦詩歌。

        四、課外拓展

        了解李商隱的其它詩歌。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16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結合課文內容理解生字詞。

        3、能解釋詩句中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4、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古詩美的意境,使學生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

        1、能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詩美的意境,使學生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熏陶。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總第 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解釋詩句中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感受古詩美的意境,使學生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熏陶。

        教學難點:

        正確感知詩的大意。

        教學過程:

        一、回憶引入

        1、同學們回憶一下,以前學過哪些古詩?(讓學生能有感情地背誦)你們是怎樣學習古詩的?今天我們學習兩首古詩。

        2、簡介作者

        于謙(1398-1457),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號節庵。明代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與抗清英雄張蒼水、抗金英雄岳飛并稱西湖三杰。明成祖永樂進士,官至兵部尚書。

        王冕(1287--1359),字元章,一字元肅,元代詩人、畫家。

        王冕經常以梅花自比,早年曾經借梅花自喻不接受官職,晚年還以梅花顯示自己的清白本色,說:"野梅開花尚古色。"(《歸來》)

        他的別號很多,有煮石山農、會稽山農、梅花屋主、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陰野人、竹冠草人、梅叟、梅翁等。又因他的書齋叫"竹齋",時人又稱他為王竹齋或竹齋先生。他既是詩壇名家,又是丹青高手。他所畫的《墨梅圖》,神韻秀逸,令后人嘆賞不已。

        二、初讀感知

        1、教師范讀,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2、借助拼音,學生自讀課文。

        3、檢查

       、僦该x,指導節奏。

        石灰吟                    墨 梅

        于 謙                   王 冕

        千錘/萬擊//出深山,     吾家/洗硯//池頭樹,

        烈火/焚燒//若等閑。     朵朵/花開//淡墨痕。

        粉骨/碎身//全不怕,     不要/人夸//顏色好,

        要留/清白//在人間。     只要/清氣//滿乾坤。

        ②正音:焚,墨,乾。

        三、精讀感知《石灰吟》

        1、指導學生畫出不理解的字詞。

        2、逐字逐句理解?陕撓瞪舷挛睦斫。

        ①吟:古典詩歌的一種名稱。吟誦。

        ②錘:敲打。擊:撞擊。

       、廴簦汉孟。等閑:平常事。

        3、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大意是:石頭是經過多次的敲打撞擊,才從大山上采下來。烈火焚燒自己,卻也只把它當作平常事。即使身體粉碎變成了石灰,也不畏懼,還是要把潔白干凈的石灰留在人世間。

        4、看圖想像意境,體會感情。

        這里詩人以石灰自喻,表示寧為玉碎,不斷瓦全的志氣。

        5、指導朗讀。

        詩人借石頭表明自己堅貞、高潔的志向,應用贊美、高亢的語調朗讀。

        四、總結學法,自學《墨梅》

        1、總結《石灰吟》的學習方法。

        ①理解字詞。②說說詩意。③看圖想像。④朗讀體會。

        2、學生四人為一個小組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注意先讓學生獨立學習,然后遇到不懂的再互相幫助,老師可以以合作比較好的一組為模范,滲透地進行全班指導。

        3、師生討論。

       、倮斫庾衷~:

        吾:我!   ∠闯幊兀簳嫾蚁疵P硯臺的水池。

        池頭:池邊。  樹:這里指梅樹。

        夸:夸贊。   清氣:清香之氣! ∏ぃ禾斓。

       、谥该f說詩意。

        我家洗硯池邊有一棵梅樹,朵朵開放的梅花都顯現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讓人來夸贊梅花的顏色好看,只要讓梅花的清香之氣彌漫在天地之間。

        ③看圖想像:作者畫的梅花有什么特點?他在梅花身上寄寓了怎樣的情操?

       、芾首x體會。

        有自豪、高亢的語調反映出詩人的堅貞、純潔。

        教師范讀,自由練讀,集體朗讀。

        五、作業超市:

        1、指導學生寫字

        錘 焚  這兩個字要結合偏傍進行指導。

        乾 坤  這兩個字較為難寫,注意左右的配合。

        2、試著選一首詩有感情地背給同桌聽。

        3、完成字詞練習。

        第二課時教學(總第 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詞。

        3、總結課文,了解寫法。

        教學重點;

        能較好的體會詩的意境層。

        教學過程:

        一、回憶式引入

        1、我們上節課學習了兩首詩,你們有什么收獲嗎?

       。ㄗ寣W生談點滴收獲即可。)

        2、由上引入感知詩的意境。

        二、深化感知、品味詩境

        1、同學們在我們的腦中有沒有具有像石灰品質的這樣人呢?

        ★讓學生充分談出,以此引導學生認識這樣的人是:

        堅強不屈 潔身自好……

        2、讓學生在有感情的讀中再次感知石灰的這種高貴品質。

        3、那么你們感覺王冕手中的梅花又有什么好的品質呢?

        ★學生說優美純潔也行,說美麗貞潔也可以。

        三、指導背誦課文

        1、看圖朗讀,體會詩歌意境。

        2、自由練讀,練背誦。

        四、總結課文

        1、這兩首詩分別抒發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a:抒發了詩人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斗爭到底的思想感情。

        b:寄寓了作者鄙視流俗、貞潔自守的高尚情操。

        2、這兩首詩在寫作上有什么特點呢?

       。ǘ际窃佄镌,托物明志,借物為喻,寄托作者高潔、堅貞的情懷)

        五、作業指導:

        指導完成練習冊有關題目。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17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解釋詩句中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4.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古詩美的意境,使學生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熏陶。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意思。

        教學難點 : 感受古詩美的意境,使學生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熏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9.11

        一、揭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

        1.教師讀課文,學生感知課文。

        2.學生自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3.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注意音韻節奏。

       。2)生字詞。

        焚燒 千捶 萬擊 墨梅 乾坤

        三、學習《石灰吟》

        1.指名讀。

        2.理解詩句的意思。

       。1)逐字逐句的理解。

        捶:敲打。擊:撞擊。若:好象。

        等閑:平常事。人間:人世間。

        (2)說說陣首詩的意思。

        3.看圖想象意境,體會感情。

        教師啟發:山石承受千捶萬擊以及烈火焚燒的情景是什么樣的?作者見此情景有什么表現,會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呢?

        4.指導朗讀。

        5.小結。

        四、總結學法,自學《墨梅》

        1.總結《石灰吟》的學習方法。

        (1)理解字詞。

       。2)說說詩意。

       。3)看圖想象。

       。4)朗讀體會。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3.師生討論。

       。1)理解字詞。

        吾:我。淡墨痕:素凈雅潔?洌嚎滟潯

        清氣:清香之氣。乾坤:天地。

       。2)指名說說詩意。

       。3)看圖想象。

       。4)朗讀體會。

        4.小結。

        五、作業 

        感情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9.12

        一、復習檢查

        1.指名朗誦《古詩兩首》。

        2.說說這兩首詩的大意。

        二、背誦課文

        1.聽錄音,輕聲朗讀課文。

        2.看圖朗讀,體會詩歌的意境。

        3.自由練讀,背誦。

        三、總結課文

        1.這兩首詩分別抒發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2.這兩首詩在寫作上有什么特點?

        四、教學生字詞

        1.指導書寫。

        2.學生描紅。

        五、作業 

        1.讀一讀,寫一寫。

        焚燒清白洗硯乾坤

        2.解釋詩句。

       。1)千捶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2)不要人夸顏色好,只流清氣滿乾坤。

        板書:

        3古詩兩首

        石灰吟

        千捶萬擊 粉骨碎身 若等閑

        烈火焚燒 (堅強不屈) 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嵣碜院茫

        墨梅

        素凈 池邊樹 朵朵 淡墨痕(寫實)

        清香 不要——只流—— (明志)

        (寄寓貞潔自守的情操)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18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3、喜歡背誦古詩,有條件的,背誦課外的古詩。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

        1、字詞卡片、多媒體課件。

        2、收集作者資料以及其它相關的詩句。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誦詩導入。同學們,古詩是我國的文化精華。誰能背幾首給大家聽呀?(學生背誦古詩)古詩為我們呈現出美的意境,讓我們獲得美的感受。今天我們學習《古詩兩首》看看詩中寫了哪些內容?

        (給學生展示的機會,體驗學習的快樂,同時欣賞他人的學習勞動成果,也會起到促進的作用,激發了學習古詩的興趣。)

        2、看圖導入。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觀察,說說圖中都畫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詩中所寫的內容與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樣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古詩兩首》(板題)

        (借助美妙的圖畫吸引住學生,在感受畫面后,啟發思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對話平臺

        初讀

        1、借助拼音自由讀古詩,把字音讀正確。

        2、同桌互讀,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3、小組合作學習,輪讀交流自己的理解。

        研讀

        1、教師范讀,引導學生體會情感,想像畫面。

        2、出示多課件展示詩中描繪畫面,重點引導學生弄清“擎雨蓋、傲霜枝”的意思。

        3、自由讀,邊讀邊看插圖,理解詩意。

        4、匯報交流詩意。

        5、多種方式朗讀。

        誦讀

        1、出示圖畫,指名配樂朗讀。

        2、學生自由練讀。

        3、賽讀,比一比看誰讀得最有感情。

        4、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

        寫字

        1、出示要寫的字:首、劉、枝、記,學生認讀。

        2、學生觀察字形,交流怎樣書寫。

        3、教師示范,學生評價。

        4、學生練習。小組展示,欣賞評價。

        拓展

        你喜歡哪個季節,說說為什么?

        第二課時

        復習

        1、多種方式認讀古詩(一)中的生字。

        2、挑戰背誦古詩(一)。

        自學

        1、出示《山行》,引導學生說說用什么方法來學習。

        2、按自己的喜歡的方法來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3、匯報。說說學懂了什么,還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4、師生合作解決問題。

        細讀

        1、學生自由練讀,想像畫面。

        2、指名讀,讀后評價。

        3、教師有感情地范讀,學生評點。

        4、學生找學習伙伴一起練讀。

        誦讀

        1、出示課件,讓學生感受楓葉滿山的美麗情景。

        2、挑戰讀。比一比誰讀得最有感情。

        3、觀看插圖,練習背誦。

        4、背誦展示。

        寫字

        1、出示生字:楓、于。學生認讀,

        2、觀察字形,說說怎樣識記和書寫。

        3、教師示范,提示重點筆畫。如“楓”字的“木”字旁的捺變成點等。

        4、學生練習。小組點評。

        練習與拓展

        1、出示課后“我會填”,引導學生填寫。

        2、誦詩會。學習伙伴還會背別的古詩,你們也一定行!把自己積累的古詩有感情地背給同學們聽。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屬四川)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放,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表現上獨具一格。

        杜牧(803—852):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長安)人。杜牧的詩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詩豪放、曠達、俊逸。其詩在晚唐成就頗高,后人稱杜甫為“老杜”,稱杜牧為“小杜”。

        板書設計:

        贈劉景文                                  山   行

        荷盡/已無/擎雨蓋,                    遠上/寒山/石徑斜,

        菊殘/猶有/傲需技。                    白云/生處/有人家。

        一年/好景/君須記,                    停車/坐愛/楓林晚,

        正是/橙黃/橘綠時。                    霜葉/紅于/二月花。

        教學反思:

        蘇軾的《贈劉景文》并不常見,我采用了板畫形式讓學生們理解這首詩,學生們熟讀此詩后,不懂的問題就自主地提出來。教學第二首詩感到非常輕松。因為課前先給學生較充分的自學時間,學第一首詩后師生討論得出了一個預習計劃:1、讀、涂、注;(邊讀邊涂出生字,在易讀錯的字上注音)2、再讀;(讀準、讀流利、讀美)3、討論。(查字典理解詞義,再小組同學說說詩意)。新課教學基本按照事先設計的環節進行,其中自學成果展示精彩不斷,學生們紛紛主動上臺讀詩、背詩,還有的同學通過查詞語手冊加上自己的理解,已能基本讀懂詩的意思。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19

        教學目的:

        1. 認識“促、憶、異、”等7個生字。會寫“促、深、憶”等10個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中地真情實感。背誦課文。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

        第1課時:學習《夜書所見》

        (一)導入  新課:

        1、簡介作者

        2、解題:從古詩的題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如:可以知道是寫作者在晚上的所見所聞。

        (二)初知詩意

        1、自主學習,放聲朗讀古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把這首古詩讀通、讀準確。

        2、同桌互讀。要求學生把這首詩讀給同著聽,互相評議,相互指正。

        3、指名讀古詩,正音。

       。ㄈ┖献鲗W習

        1、小組合作,借助注釋、結合圖意,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劃出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

        2、全班交流,理解詩意

        (1)小組匯報讀懂的地方。

        教師相機引導學生互相補充詩意,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2)交流不懂的地方。

        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的心情。

        3. 誦讀全詩

        自由讀——賽讀——評讀——齊讀

        4、練習背誦

       。ㄋ模┲笇懽帧按、深”。

        第2課時:學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教學過程 :

        一、揭題

        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王維很有才華,他的詩被人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边@首詩是詩人十七歲時離開家鄉,遠在京城長安寫的。

        二、初讀

        1、我們先把詩讀正確、連貫。

        2、教師范讀自由讀指名讀。

        3、請再讀題目,想一想,哪個字寫出了詩人離開親人的心境?(憶)

        圍繞“憶”字,你能提問,啟發大家思考嗎?(根據學生質疑,板書)

       。ê唵蔚囊蓡柛鶕婎}釋疑,重點為:“九月九日”:重陽節,古人有在重陽節這天插著茱萸,登高飲酒風俗;“山東”:指華山以東王維的家鄉蒲州,與今天常說的山東不同。)

        三、精讀理解

        1、四人一組思考、討論黑板上的問題。

        2、全班交流。

        教師相機引導。

        如:第一句詩。

       、佟皯洝笔鞘裁匆馑?請同學們看看一二兩行,找找哪個字就是憶的意思?

       、谠娙藭鯓铀寄钣H人呢?(“倍思親”。“倍”:加倍)什么時候“倍思親”?(“每逢佳節”,“逢”:遇到。)可見詩人平時怎樣?

       、墼娙藶槭裁磿綍r思親,“每逢佳節倍思親”呢?

        從而理解“獨在異鄉為異客”

        ④朗讀指導:“是啊,詩人所處的環境是陌生的,看見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獨、寂寞呢?讓我們讀出詩人寂寞的,極度思念親人的感受。(指名讀→評:突出獨、異、倍→范讀→指名讀、評議)

        如:第二句詩

        ①詩人極度思念親人,想到兄弟們干什么?(生齊讀三四行)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詞?(標出字:遙、遍,說字義)再說句意。(板書:登高)

       、谠娙嗽诩視r,總和兄弟們一起登高,可見獨自在外,多么遺憾啊。他知道家鄉的兄弟們此時此刻也一定在思念著詩人呢,F在,就請你們做詩人的弟弟妹妹,說說家鄉的兄弟們會怎么想,怎么說?

        3、朗讀指導,并背誦。

       、僮杂删氉x

       、谂錁贩蹲x→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劬毩暠痴b。(師生接龍背→指名背)

        四、拓展

        1.今天就是中秋節,我們寄宿在學校,不能回家,就讓我們說一說對他們的思念吧!

        學生暢所欲言。

        2、寫字指導

        重點寫“異、遙、插”字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20

        【教學要求】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難點】

        1、正確認讀生字,書寫生字。

        2、正確流利地背誦古詩,初步感受古詩意境美。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引入

        小朋友們一定會背誦許多古詩吧,誰愿背給大家聽聽。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兩首古詩。

       。ò鍟n題。請學生背古詩。) 

        二、 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生自由朗讀古詩。

        2、出示生字卡,小老師教讀,注意讀準字音:

        平舌音:村 醉 散 

        翹舌音:詩 首 處

        3、同桌交流記字方法,如:

        熟字相加:

        古(十+口) 聞(門+耳)

        居(尸+古) 童(立+里)

        形聲字:

        醉 煙 忙 眠

        形近字比較:

        外──處 讀──詩 自──首 醒──醉

        4、抽讀生字,口頭擴詞。

        5、朗讀課文:

        讀準字音。

        讀通句子。

        6、完成課后讀讀說說。

        三、 再讀課文,理解感悟

        1、“開火車”輪讀生字,讀準字音。

        2、朗讀理解,引導質疑:

       、拧〗忸}“春曉”,春天的早晨;“村居”居住在鄉村。

       、啤煂χ攸c詞句進行點撥。

       、恰∵@兩首詩有何共同點?

       、取±首x形式:

        自由讀──自愿讀──范讀──比賽讀

        四、 書寫指導

        1、 生觀察字形和結構。

        2、 生口述筆順筆畫,師板書(抽學生也板書)。

        3、 生描紅并獨立書寫。

        五、 擴展訓練

        1、 課外讀背幾首古詩。

        2、 可小組合作制作風箏,開展放風箏活動。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21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

        古詩兩首《送元二使安西》《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設計理念】

        1、《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古詩文教學更應該重視對學生人文情懷的熏陶和感染;谝陨险J識,我確立以“情”為切入點,通過“寄情酒更濃、觸景情更深、事世難料情難舍”層層推進的誦讀來幫助學生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意,實現對文本的多元解讀,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在語文實踐過程中注重發揮教材的“例子”功能。強調學習方法的傳授、遷移,幫助學生掌握規律,形成能力,最終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教學目標】

        1、讀準字音,正確書寫“陵”字。了解兩首古詩的大意。背誦古詩。

        2、感受朋友之間的深情厚意,體悟重點詩句的情味,受到古詩文化的熏陶。

        3、引導學生掌握學習古詩文的基本方法。

        【教學重點】

        1、通過反復誦讀,多元體驗,引導學生感悟詩情。

        2、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傳授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過程】

        一、階梯引領,逐層悟情

        1、曉詩音:

        學習古詩兩首中的第一首《送元二使安西》。

        學情調查:哪些同學課前接觸過這首詩。會讀的同學想一想怎樣讀得更好;不會讀的試著借助注釋把它讀正確。

        學生自由讀詩。

        (老師板書課題。)

        指名讀。

        預設:

       、拧∽x準多音字“舍”“朝”“更”。

        ⑵ 題目的正確朗讀是教學的難點,可引導學生在弄懂題目的意思之后,再正確朗讀。

        齊讀古詩,檢測學習效果。

        2、明詩意:

        ⑴ 我們學古詩僅僅會讀還是不夠的,板書:

        知詩音

        還要──板書:

        明詩意

       、啤≡鯓硬拍芘姷囊馑?你們有什么好辦法?

        預設:

        朗讀品悟;了解詩人;串詞連句法;讀詩文、想畫面,結合注解。

        ⑶ 同桌之間試著來說說《送元二使安西》這首詩的意思:

        預設:“浥”“更盡”“新”的理解。

        3、悟詩情:

        ⑴ 寄情酒更濃:

        過渡:通過你的講解,一幅朋友送別圖在我們的腦海中展現。元二與王維到底是怎樣的一對朋友呢?再次默讀古詩,想一想,:你是從詩中的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預設:

        抓“勸”“更”“盡”等字的理解,感受好朋友送別時的情景。

        抓“酒”中所蘊含的情感,感情朗讀“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边@千古名句來體會朋友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⑵ 觸景情更深:

        過渡:已經記不清喝了多少杯。透過窗子,向外望去,這種難舍難分的情緒是才下眉頭,又上心頭。(師:配樂讀詩)是什么又勾起了他們離別的傷感?

        預設:

        抓“雨”“柳”,等景物來感受朋友間離別的愁緒是越來越濃。

        配樂讀全詩來感悟此景讓老朋友更加的難分難舍。

       、恰∈朗码y料情難舍。

        過渡:真的記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了。車馬已經備好,此次分別,不知何時相見。時間呀,你能走得慢一些嗎,安西呀,你能離我近一些嗎?這可能嗎?安西有多遠?

        預設:

        出示《元二出使安西圖》來感受渭城與安西之間的距離。

        對比古今的交通工具,來體會古人離別容易相聚難。

        介紹背景:王維在元二走后的幾年后便去逝,此次的告別竟成了絕別。

        板書:

        悟詩情

        是!一句話,一輩子,一生情,一杯酒。誰記下了這一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話。請站起來,讓我們一起背誦讀這首古詩,銘記這份的送別的情意吧!

        (巧搭“音”“意”“情”學習階梯。通過借酒抒情,借景敘情,背景升情三大環節,使學生融入文本,感悟詩情,實現與作者的情感共鳴。)

        二、方法運用,自主解讀

        1、在我國古代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造成離別容易相會難,所以描寫送別的詩還有很多接下來我們就來學習另外一首投影出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通過上一首詩的學習,我們知道學習古詩應該──(。⿴熒偨Y學法。

        3、同桌之間運用方法合作學習。

        4、匯報:

       、拧∽x準音。

       、啤∶髟娨猓

        指名匯報、學生質疑、師生答疑。

        5、對比學習悟詩情:請同學們再讀一讀《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聯系我們剛才學習的《送元二使安西》看看有什么新發現:

        預設:都是寫送別,都是送好朋友(故人),都有景物的描寫。

        王維借雨、柳、酒抒發了對元二依依不舍之情,李白送好友孟浩然又有怎樣的景,表達了怎樣的情呢?

        多元理解“黃鶴樓”“煙花三月”感情朗讀體會離別的悲傷。

        理解“孤帆”“盡”“唯”感情朗讀體會李白送孟浩然時的依依不舍。

        6、能不能把這首千古佳詩記在心中!師生共同背誦。

       。ㄈ~圣陶先生指出:“凡是一種能力或者習慣,不*學習者自己運用心力去實踐,去嘗試,是無論怎樣也難以養成的!币陨檄h節旨在引領學生由“學會”向“會學”前進。構建一個實踐性的語文課堂。)

        三、拓展延伸,多元抒懷

        1、你還了解哪些描寫送別的詩。

        2、總結:

        不論是以酒相送的酣暢淋漓、以目相送的默默無語、說到底都是因為朋友之間有一份(  )他們都是在(以情相送)

        因為有了情,這些文字才被人們代代傳頌,因為有了情,才被稱為民族的瑰寶!

        3、今天我們共渡了四十分鐘,馬老師馬上就要離開你們,想不想送送我呢?你想怎樣送呢?

        4、老師與學生話別,共勉。

        (此環節強調知識的拓展與能力的遷移。巧抓真實送別情境,為學生的多元表達搭建平臺。使師生在濃濃的送別氣氛中,再次享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實現了語文學科本位的回歸。)

        【板書設計】

        20、古詩兩首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送元二使安西

        李白           王維     悟詩情

        目           酒      明詩意

        情            知詩音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22

        教學目標 : 

        1.出示課題,明確學習任務,交待學習方法。

        2.掌握本課生字、新詞。

        3.講讀第一首詩《早發白帝城》。

        4.朗讀、背誦《早發白帝城》。

        教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 

        教學過程 : 

        一、板書課題 

        24.古詩兩首

        二、故事導入  ,簡介詩人 

        1、運用歷史故事導入  新課,介紹詩作背景。

        唐朝中期,安祿山、史思明叛亂,使得人民流離失所,苦不堪言,這時有一位詩人出于平亂的志愿,參加了當時永王李璘的幕府(解釋幕府)。后來,唐李肅宗李恒與李璘爭奪王位,李璘失敗了,幫助他的詩人因此獲罪,被流放至夜郡。在行至白帝城時,忽然聽到皇帝傳來的赦書,驚喜交加,隨即乘船東下江陵。在從白帝城前往江陵的途中寫下了著名的詩作《早發白帝城》,表達了當時詩人獲罪初赦的喜悅心情。

        2、介紹詩人

        李白是我國唐朝最杰出的詩人之一,他的詩想象豐富,富有浪漫主義色彩.

        三、釋提、介紹學習方法 

        1、解釋題目意思。

        1)、早:早晨。 發:出發。 白帝城:地名。

        2)、早發白帝城:早晨從白帝城出發。

        2、介紹學習方法:

        今天我們學習《早發白帝城》這首詩,要用一種新的方法來學習五讀法。

        出示投影片五讀法:A.讀通、 B.讀懂、 C.讀精、 D.讀會、 E.會讀。

        四、學習古詩 

       。ㄒ唬⒆x通詞語。

        1、指名朗讀、多音字選擇正確讀音(出示投影片)

        朝 ( zhao chao )辭

        一日還 ( huan hai )

        萬重 ( chong zhong )山

        白帝 ( ti di )城

        啼 ( ti di )不住

        2、齊讀

        (二)、讀懂每一句詩的意思

        A 、朝辭白帝彩云間

        1、第一句寫了詩人出發的時間、地點,從那些字詞中可以看出?

        2、理解詞義:辭:辭別,離開。

        3、作者早晨離開白帝城,看到的白帝城是怎樣的?

        練說:______________的白帝城

        詩中怎樣說的?(彩云間)

        4、獨立練說這句詩的意思

        a.指名說:早晨離開仿佛在彩云間的白帝城。

        b.練讀、練說:同桌一個讀詩句,一個說詩意

        B 、千里江陵一日還

        1、這句話講了詩人行船的路程、目的地、時間,分別從哪些詞語中看出?

        2、這里用了一個還字,什么意思?(返回)

        3、練說句意

        1)互相說

        2)指名說

        4、白帝城到江陵路途遙遠,約有千里,可那么短的時間就到了,這是什么原因?

        5、小結

        這兩句詩,第一句突出白帝城的高與壯麗,第二句反映了行船速度快,詩人心情愉快。

        6、有感情朗讀

        1)指導朗讀

        2)練讀、練說

        C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1、出示投影片:作者在返回途中,在船上聽到、看到_______?

        2、為什么作者會有啼不住的感覺?

        3、兩岸的猿聲還沒停,乘的船就怎樣了呢?

        表達出船的什么?因此稱之為輕舟。

        4、合起來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5、指導朗讀

        1)指名朗讀

        2)一個有感情地讀詩句,一個說詩意

        D 、用自己的話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1)同桌互說

        2)指名說

       。ㄈ、領會意境、體會感情。

        1、老師范讀、講解

        當年李白獲罪被流放至夜郎,在行至白帝城時被赦免。在回江陵的途中心情喜悅,看到長江山峽壯麗奇特的景色。

        2、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

        1)這首詩描寫了哪里的景色?

        2)抒發了作者歷經艱難歲月被赦免后歸鄉途中怎樣的心情?

        3、在讀這首詩時,不但要從字面上理解詩意,還要進行想象,更好地體會出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背誦:

        1、有表情朗讀

        我們讀這首詩時仿佛隨著詩人的小船一起游覽了長江山峽兩岸的壯麗景色。把這些壯麗景色用你的聲音表現出來!把大家一起帶入詩的畫之中。

        2、感情背誦:

        1)指名背(其他人默背)

        2)齊背

        五、指導五讀學習方法 

        1、剛才我們是用五讀法學習這首詩的,那么我們是如何用五讀法學習的?

        2、出示五法歌謠。

        六、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早發白帝城》這首古詩,知道詩的意思,了解了詩人所表述的思想感情。另外,我們還學到了一種學習古詩的新方法五讀法。同學們可要記牢,下次我們就用這種方法自學其他古詩。

        七、布置作業 

        完成練習冊一、二部分。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精選22篇) 相關內容:
      •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精選16篇)

        【教學目標】1、學會生字,能借助注釋理解生詞;2、讀懂詩句意思,體會作者詩中的哲理;3、背誦古詩,默寫《題西林壁》!窘虒W時間】2課時。...

      •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通用14篇)

        【教學目標】1、理解古詩內容,感受詩中描寫的送別的情景,體會詩人對朋友的真切情意。2、指導有感情朗讀,體會詩歌意境。 3、體會詩歌語言表達的特點,學習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

      • 《21.古詩兩首》教學設計(精選12篇)

        【教學目的】1、理解字詞意思及詩句的意思;2、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4、感受詩句語言質樸,感情真摯的特點!窘虒W重點】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 《22古詩兩首》教學設計(通用16篇)

        教學目標:1.出示課題,明確學習任務,交待學習方法。2.掌握本課生字、新詞。3.講讀第一首詩《早發白帝城》。4.朗讀、背誦《早發白帝城》。教具準備:投影儀、投影片。...

      • 《24、古詩兩首》教學設計(通用17篇)

        第一課時(元日)教學要求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默寫課文。3、了解詩句所描繪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日景象,感受詩中表達的全民族歡度佳節、辭舊迎新的美好愿望。...

      • 《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通用15篇)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教學要求: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學會本課生字。結合課文內容理解生字詞。3、能解釋詩句中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 《1、古詩兩首》教學設計(精選13篇)

        之一作者:陳明珠 教學要求:1、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結合閱讀“譯文”弄清詩句的意思,感受詩歌的意境。2、引導學生多誦讀,體味詩的意蘊,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3、收集一些自己能讀懂的古詩,增加語文積累。...

      •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通用12篇)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的生字和新詞,讀懂古詩的意思。2、有感情的朗讀并默寫這兩首古詩。3、運用學習古詩的方法,理解詩中所含的哲理,想像詩歌所描繪的景象,感受詩人的心境,培養學生互助學習的能力。...

      •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通用20篇)

        【教學任務分析】本課選自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所選的兩首詩都是描寫秋天景色的,表達了詩人對秋天特有景色的喜愛之情!顿泟⒕拔摹穼懗隽饲锾彀倩ǖ蛄,但枝頭碩果累累的喜悅。...

      • 《29古詩兩首》教學設計(通用12篇)

        教學目標1認識3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默寫《題西林壁》。3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心境,能把讀詩的感受與他人交流。...

      •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通用17篇)

        之一佚名 教學目的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2. 理解詩意,想象詩中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受到自然美的熏陶。重難點、關鍵理解詩意:想象詩中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教學時間 一課時教學過程一、揭示課題并解題。...

      •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精選21篇)

        【教學目的】 1、對照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2、會認2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3、會朗誦、背誦兩首古詩,會默寫《望天門山》。【教學重難點】理解詩句的意思!窘叹邷蕚洹可挚ㄆ⒔虒W掛圖。...

      •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精選14篇)

        教學內容: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3課。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兩首古詩,會背誦兩首古詩。2、學會本課5個生字,認識一個多音字。3、理解兩首古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 《21.古詩兩首》教學設計(通用21篇)

        教學要求: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3.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口述兩首詩所描繪的情景。...

      • 《23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精選23篇)

        【設計理理念】李吉林老師說“物”激“情”,“情”發“辭”,“辭”促“思”,“思”又加深了對“物”的認識,本課通過創設生動形象的詩歌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從而披情入境,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意思,并在反復的誦讀的過程中,感受詩歌...

      •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av在线一卡二卡三卡| 福利一区二区1000|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大全| 真实国产老熟女无套中出| 国产男女黄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字幕高潮| 少妇高潮潮喷到猛进猛出小说| 麻豆精品在线| 国产免费午夜福利蜜芽无码| 日韩av第一页在线播放| 新久久国产色av免费看|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不卡|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严洲| 爱性久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一级高清片久久99|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2019| 秋霞av鲁丝片一区二区|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蜜臀| 精品中文字幕人妻一二| 国产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国产精品99中文字幕| 无码激情亚洲一区| 亚洲全乱码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亚| 开心色怡人综合网站| 狠狠爱俺也去去就色| 久久爱在线视频在线观看| 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丰满妇女强制高潮18xxxx|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视频不卡一二区| 高清有码国产一区二区| 好硬好湿好爽好深视频| 久久精品波多野结衣| 中文字幕有码无码AV| 好吊妞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午夜|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二区综合| 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婷婷久| 荡乳尤物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