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養孩子所蘊藏的內涵,媽媽們知道多少
專家觀點:
人生是長跑,
“起跑線”和“轉折點”都重要
“孩子的教養包括教育和養育兩個部分,前者針對技能成長,后者針對心性、人格,兩者必須結合才能培養出一個優秀、健康的全人。”廣州三木心靈動力研發中心首席心靈導師馬寧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所謂的‘慢養’更多針對的是心性培養,這些內在品質的培養是需要時間的。”
馬寧曾經接觸過一個個案:一個22歲的孩子,在國內成績非常優異,去了國外,發現自己的語言關過不去,突然心理落差極大,開始擔心自己不能如期畢業,會讓父母面子過不去,后來竟出現幻覺、幻聽等嚴重的抑郁癥狀,只好中途回國。
“家長不僅要關注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還要關注有能力‘贏在轉折點上’。人生是一場長跑,不應該只是拼命讀書,贏了上半場,下半場就沒有了持續力。”馬寧說。
“慢養”≠“放養”,
關鍵在于尊重孩子本性
在馬寧看來,所謂的“快養”和“慢養”,并不是絕對的。馬寧說,在我國目前的階段來說,社會競爭較為激烈,要求個體盡可能把自己最好的特質展現出來,“快”也有“快”的必要。因此家長在孩子的心性培養上要“慢”,但在技術速度的成長上要“快”。“慢養”,是允許孩子以他力所能及的速度成長,但不代表沒有速度的挑戰。
馬寧說:“我看到有的父母‘慢養’變成了‘放養’,導致孩子不知道如何面對競爭、害怕競爭,或者因不知如何競爭,反而變得更加急躁。所以,無論何種教育理念,如果沒有真正做到尊重孩子的本性,一旦變得絕對化,對孩子來說都是一個痛苦的枷鎖。”
幼兒教育小編總結:現在許多的孩子都是在被父母驅趕著向前奔跑,常言道“走的太快,就很容易忽略了身邊的風景”所以父母要學會對孩子“慢養”只有這樣孩子將來才能走的更穩,更踏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