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推敲》教案(精選13篇)
滬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推敲》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能復述這個故事。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7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的內容,體會“推敲”的含義。學習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請同學們看屏幕,這個字念——推——請同學們做一做推的動作。
再看,這是一個生字,看看拼音,知道它念什么嗎?一起把這個字念兩遍——敲——也來做一做敲的動作。 你們覺得,“推”和“敲”這兩個動作有什么不同嗎?
那么,“推”和“敲”合在一起是什么意思呢?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關于“推敲”這個詞語由來的典故。關于“推敲”這個詞語的由來到底有著一個怎樣動人的故事呢? 齊讀課題——“推敲”,關于這個故事你想知道什么?
下面就請同學們把課文放聲地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思考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 (指明回答)
二、精讀課文。
這個故事發生在唐朝,距今天有一千多年了。我們知道,唐朝是詩歌最旺盛的時期,出了好多詩人,那么,你還知道哪些唐朝的詩人呢?賈島雖然沒有李白杜甫那么有名氣,但他也是唐朝一位很出色的詩人,也寫了不少很有名的詩。我們在第一單元中就學習了他寫的《尋隱者不遇》這首詩。我們一起背一背。 老師還為你們準備了一些資料,誰來讀一讀?從這段資料上看,你覺得賈島是一個怎樣的詩人?(認真、一絲不茍······)而《題李凝幽居》這首詩的創作過程就能充分說明這一點。
。ǔ鍪驹撛姡 寧靜的夜,明亮的月亮,賈島輕輕叩響了友人家的門,多美的夜色!描寫了詩中的景象?(出示課文第二自然段)我們就來讀讀這段話,注意周圍的環境是寧靜的。
除了感受到夜色的寧靜那,你還能從第二小節中感受到什么?
、 賈島尊重他的朋友。 ··小結:賈島深夜訪友不遇,但卻留下了一首優美的小詩,讓我們再來讀讀這首小詩,邊讀邊想向當時的情景。(板書:訪友不遇 即興成詩) 同學們,訪友不遇即興成詩這是故事的發生,下面我們來看看故事是怎樣發展的。
先看小組學習單(課件出示1.自讀課文3-6小節,想一想,賈島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并勾畫出相關的語句。
2.自學完畢后,在小組內按序交流自己的觀點) 誰先來用一個詞來形容賈島?(嚴謹、認真)
、谛〗M交流 A:“賈島騎著毛驢······長安城” 誰來學一學賈島當時的樣子? 真是惟妙惟肖,此時的加到完全沉浸在詩的意境中了,簡直是如癡如醉,因而進了長安城都不知不覺,我們一起讀讀這一段,邊讀邊體會賈島推敲詩句如癡如醉的狀態。
B:“大街上······好笑。” 旁人的反應反襯了賈島的沉醉,想象一下,上安街上的人會怎么想怎么說?
C:竟然闖進了儀仗隊中。
“竟然”闖入的是韓愈的儀仗隊,當時漢語就在京城做官,同學們有沒有在電視上看過古代官員的儀仗隊,誰來說說? 正如文中所提到的,誰來讀讀? 韓愈在京城做官,他的出行是何等的威風,難怪行人車輛紛紛避讓,而賈島并非有意作對而是——沉迷于詩,忘乎一切。 同學們,盡管人們在笑話賈島,可是他毫不在意,旁若無人,依然如癡如醉地推敲著,此時此刻,他在“吟安一個字,捻斷數根須”中斟酌,在“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境界中苦吟著,只有這樣他才會在“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中快樂著,這就是苦吟詩人賈島推敲詩句的情景,我們一起有感情朗讀這一段。 讀完這一段,你有什么想說的? 賈島為了一個字,在癡心斟酌,這就是故事的發展。
、弁瑢W們,賈島在不知不覺中沖撞了韓愈的儀仗隊,請求韓愈寬恕,故事就此進入了。(出示:沖闖儀仗,請求寬。ǎ
那么,韓愈寬恕賈島了嗎?誰來朗讀第7自然段。 這一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嗎? 那韓愈主張用“敲”的原因是什么呢?我們一起來讀讀韓愈說的話。(出示)
韓愈真不愧是一位的詩人!他從兩個方面幫助賈島分析用“敲”字更好些,其中的第二條理由是“用‘敲’字更能襯托出月夜的寧靜,讀起來也響亮些”。那么,韓愈為什么會這樣說呢?我們先來看“推”和“敲”這兩個字的音節,它們都讀第一聲,為什么讀“敲”要響亮些呢?其實,古人是很講究音韻的,“推”的韻母是“ui”,“敲”的韻母是“ɑo”,當然后者讀起來要響亮些了。月夜的“寧靜”是無聲的,而“敲”字讀得響亮,用有聲襯托無聲,這叫反襯,更加顯現出環境的安靜。 下面我們讀讀韓愈說的那番話,再讀讀這兩句詩,來細細地推敲用“推”和“敲”的不同效果。
同學們,韓愈經過思索認為用“敲”字好,賈島聽了連連點頭,表示贊同。這是故事的結局。(出示:韓愈表態,賈島點頭(結局)) 讀到這兒,大家都知道了“推敲”這個詞語的由來了吧。那么,什么叫做“推敲”呢?請大家齊讀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
同學們,“推敲”這個故事,對我們有什么啟發呢?請現場的老師組織同學們聯系課文內容來討論交流這個問題。
四、講述故事
同學們,“推敲”這個故事耐人尋味,給人啟迪,我們每個同學都應該會講這個故事。下面我們就來練習講這個故事,看誰能把這個講得很精彩。那么,怎樣才能講好這個故事呢? 是的,要想講好這個故事,先得要把課文讀熟,使賈島和韓愈的形象在我們的腦子里鮮活起來。下面就請同學們朗讀課文。 課文讀熟了嗎?讀熟了課文,就請同學們根據下面的提綱來試著講這個故事,在講的過程要注意有順序、有重點,盡量用上文中的語句。 夜深訪友 留詩相贈(發生)
為了一字 癡心斟酌(發展) 沖撞儀仗 請求寬恕() 韓愈表態 賈島點頭(結局)
下面我們來聽一個同學來講這個故事,請大家注意聽,看她講得怎么樣? 這位同學的故事講得十分精彩,希望同學們課后再練一練,然后把它講給別人聽。
五、鞏固延伸
同學們在賈島推敲詩句的故事中,我們知道了做事要一絲不茍堅持不懈。下面我們也來學者賈島推敲一下詞語的使用。
“訪問”與“拜訪”:“訪問”是有目的地去探望并跟他談話。
“拜訪”也是訪問,但對被訪問者包含了敬意,是禮節性的訪問。用“拜訪”說明賈島對李凝充滿敬意,并非一般性的“訪問”。
“即時”與“即興”。
“即時”是立刻的意思。“即興”是指對眼前情景有所感觸,臨時發生興致而創作。用“即興”說明賈島的《題李凝幽居》一詩是觸景生情,有感而發的。
“寧靜”與“安靜”。
“寧靜”指環境很安靜,表示靜的程度較深。
“安靜”指沒有聲音,沒有吵鬧和喧嘩。用“寧靜”能準確地描寫出月夜特定環境的特點。
滬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推敲》教案 篇2
教學要求:
1.了解故事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
2.學習賈島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3.能根據課文講演這個故事。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推敲》一課。誰能用文中的一句話告訴我什么叫推敲?(出示) 同學們細細揣摩一下這兩個字(在意思上或結構上)有什么特點?(都是動詞、意思相近)你能做一下這個動作嗎?那么兩個表示動作的詞合在一起怎么就是“斟酌文字”的意思了呢?這里面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穿越時空,去一千多年前的唐朝看一看吧。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出示圖畫,說說圖意。
師:寧靜的夜晚,一輪明月掛在空中。賈島來到友人家門前,輕輕叩響了朋友家的門,敲門聲驚醒了正在樹上沉睡的小鳥。 這景色多美!讀讀課文,看看哪句話是描寫這幅圖的。(用“—”畫出來) 出示:這時,夜深人靜,月光皎潔,他的敲門聲驚醒了樹上沉睡的小鳥。
師范讀:這兒的環境給你留下了怎樣的感覺?(寧靜、美好)你能讀出這樣的感覺來嗎?指導朗讀這句話。齊讀。
這么美好的環境是誰住的?賈島為什么要來這兒呢?輕聲讀第二小節。思考。
2、生:賈島和李凝是好朋友。賈島來拜訪李凝。 (講解:拜訪)這里的拜訪換個詞怎么說? 還能從哪些詞看出來他倆關系非常要好?
從“沿著山路、找了好久、才”等這些地方可以看出,賈島費了那么大的周折也要去看他,說明他們的友情非常深厚。 指導感情朗讀。
3、師:可是賈島月夜訪友,卻沒有見著。而美好的情境卻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他即興寫了一首詩《題李凝幽居》,并把它留了下來。(指名讀)
4、小結:賈島深夜訪友,留詩相贈。這是故事的發生。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出示圖片:圖上畫了誰,正在干什么?
。ㄙZ島騎著毛驢,一副思考的樣子,只見他右手拉著韁繩,左手正做著“推”的動作,看上去很可笑)可配上動作表演。書上是怎么說的?
2、出示: “賈島騎著毛驢進了長安城。” “賈島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不知不覺進了長安城!
(1)比較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哪句話好,好在哪里。 (第2句比第1句多了“一邊...一邊...”和“不知不覺”,把賈島斟酌字句時的那種認真、專注、投入的樣子形象地寫出來了)
賈島如此專注,我們還能用那些詞來形容?(全神貫注、專心致志、聚精會神)
。2)指導朗讀第2句。(要把賈島此時那樣如癡如醉的樣子讀出來)可配上動作。 如果你是長安街上的行人,看到他騎在毛驢上“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你會怎樣想?怎樣說?指名學生暢說。(神經病,真奇怪、瘋子)
3、師:賈島騎著毛驢到底想什么呢這么入神?請讀一讀描寫賈島所想的句子,可以看出賈島的創作態度怎樣?(賈島創作態度認真嚴肅、鍥而不舍) (講解:即興)文中賈島寫詩就是即景生情、由感而發的。 齊讀。
4、師:這一自然段主要講賈島反復斟酌“推敲“二字,難以定奪。這是故事的發展。 (板書:斟酌“推敲”, 難以定奪)
四、學習四至七自然段
1、過渡:賈島騎在毛驢上比比劃劃,十分投入,已經到了如癡如醉的程度。以致韓愈的儀仗隊“迎面而來”時,行人在紛紛避讓,而賈島卻渾然不知,最終闖進了儀仗隊。 師: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韓愈是唐代的監察御史(相當于現代紀檢部專門負責反貪污的),是個很大的官,而賈島是個因家境貧寒而出家的和尚,身份懸殊如此之大!因此韓愈會怎樣?賈島的態度又怎樣?自讀課文4-6,揣摩人物說話的語氣。
2、出示對話。
。1)指導朗讀韓愈和賈島的對話。 韓愈的話用責問、生氣的語氣,賈島的話用誠懇的、請求原諒的語氣讀。
(2)自由練讀,分角色表演朗讀。
3、師:賈島誤闖儀仗,懇請寬恕。這是故事的。
4、(1)出示:接著,賈島就把自己寫詩的事告訴了韓愈,并說自己正在猶豫不決,不知道是用“推”好,還是用“敲”好。 想象練說:賈島是怎樣對韓大人說的?(生自由暢說。)韓愈也是一名的詩人,便很有興致的思索起來„„
。2)師:同學們,韓大人正在思考呢,那我們也來幫幫賈島,到底用哪個字好?為什么?(我們的韓大人跟你想得一樣。) 呵呵,你跟韓愈想得一樣,看來你一點也不比我們的大詩人韓愈差啊!
。3)出示:“月夜訪友,即使友人家門沒有閂,也不能莽撞推門,敲門表明你是一個懂得禮貌的人。再說,用‘敲’字更能襯托出月夜的寧靜,讀起來也響亮些! (講解:寧靜)
5、看到這句話,大家有沒有想起前文哪句話? (齊讀:“這時,夜深人靜,月光皎潔,他的敲門聲驚醒了樹上沉睡的小鳥!保
6、“寧靜“一詞正好符合那樣的意境!!賈島聽了韓愈的話,心中的疑問解答了。(板書:韓愈解疑)賈島有什么反應?(賈島點頭)
7、小結:韓愈認為用“敲”字好,賈島表示贊同。這是故事的結局。后來,這首詩中的“推”就改成了“敲”。(師點擊“推”,改成“敲”。) 當然,賈島嚴肅認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的創作態度也給人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他的故事也隨著“推敲”流傳至今。齊讀與“推敲”有關的這首詩吧!
五、指導講故事。
1、師:這篇課文也是一則有趣的故事,按照事情的發生、發展、結局講述了唐朝詩人賈島與韓愈一起斟酌詩句中用詞的事,表現了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你能將這個有趣的故事講給更多的人聽嗎?
2、學生自由練講;
(1)可看圖想象練講。
。2)可根據板書提示練講。
。3)可通讀課文整體感知后練講。
3、指名講。
師:講故事不同于復述課文,它不僅需要流利的表達,還需要有豐富的 表情、夸張的動作和抑揚頓挫的語調,希望你們在這方面能朝這個方向爭取進步!!
六、延伸拓展
1、讀小故事《妙用“綠”字繪春色》,師:學習了《推敲》和這則小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嗎?
2、有一位同學正在推敲自己作文中的字眼兒,讓我們給他提些意見好嗎? (出示:一陣風吹來,湖面(蕩、漾)起了綠色的波紋)
七、布置作業
1、朗讀背誦《題李凝幽居》這首詩。
2、課后把這個千古流傳的故事講給家長或者朋友聽。
3、搜集有關古人寫詩、作文時推敲文字的故事。
4、小練筆:過了一段時間后,賈島遇到了他的朋友李凝,把這次的奇 遇告訴李凝。
附板書設計:
推 敲 發生:深夜訪友 , 留詩相贈 發展:斟酌“推敲”,難以定奪 :誤闖儀仗, 懇請寬恕 結局:韓愈解疑, 賈島點頭
滬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推敲》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并能講出這個故事。
2.學會14個生字。綠線中的4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新詞語的意思。
3.會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事情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學習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教學重點:
了解故事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 教學難點: 指導用“即使……也……”造句。
教學準備:
1.安排學生課前預習,并對學生自學情況進行課前檢測。
2.指導學生課前查閱有關賈島的資料。
3.關于課文重點句段和配樂朗讀的音樂等方面的課件。
教學時間: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會8個生字。綠線中的7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斟酌、妥帖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3. 了解事情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初步感受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教學過程:
出示圖畫。
談話:請同學們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圖畫,猜猜圖上講了一件什么事?
學生練習表達。
師述:從同學們剛才對圖畫的描述中,老師想到一句古詩(學生一起讀一讀):“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大家一定知道這句詩是誰寫的吧?(唐朝詩人賈島)詩句中的“敲”字,頗費了賈島的一番功夫,還因此成就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推敲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思考:課文講了件什么事?
2.我們先來看看本課生字詞,你都掌握了嗎?指名讀
第一組:賈島、韓愈、(他們的身份是?)
第二組:簇擁、避讓、莽撞、寬。ㄗ钊菀讓戝e的字)
第三組:即興 妥帖(近義詞) 吟哦 斟酌(借助字(詞)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齊讀詞語
3、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W生回答預設:賈島寫了一首詩,第二天在大街上斟酌詩里一個字眼,不巧撞上了韓愈的儀仗隊,韓愈幫他解決了難題。)
4、你能用小標題的形式概括一下事情的發展過程嗎? 板書:即興寫詩——斟酌文字——韓愈解疑
三、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寫“推敲”的來歷的呢?(第2-7自然段)(整篇課文都在說推敲的來歷,這樣分段似乎不合適。)
2、作者并沒有直接告訴我們賈島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而是通過平淡的語言文字、通過賈島的一言一行來反映的。需要我們帶著一雙慧眼去感悟、去發現——
3、現在請同學們再讀課文,邊讀邊想:這是怎樣的一個賈島呢?請你在前面加一個詞語?思考加詞的理由是什么?邊默讀邊用筆圈畫出相關詞句。小組交流
4、交流
A有情有義的賈島
(1)你說他有情有義,何以見得呢? 學生回答預設:書中說“他沿著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北M管山路崎嶇,月色朦朧,李凝家難找,但他仍然堅持。 小結:好一個有情有義的賈島。還有不一樣的嗎?
B才華橫溢的賈島
。1)說說你的理由—— 學生回答預設:故事中的賈島根據他的親身經歷,即興寫了一首《題李凝幽居》。
C嚴謹認真、鍥而不舍的賈島
。1)這是你的發現——(板書:嚴謹認真、鍥而不舍)說說你的理由—— 學生回答:(讀課文中的段落)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興寫成的那首小詩,覺得“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中的“推”字用得不夠妥帖,或許改用“敲”字更恰當些。賈島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不知不覺進了長安城。
。2)(相機出示投影)你能從具體的詞句談談你的理解嗎?
a什么是吟哦?那賈島吟哦什么呢?(僧推……,僧敲……)
b讓我們學著賈島的樣子一起來做一做。(師生共同邊吟詩,邊做動作)
c看到賈島這個樣子,大街上的人們會說些什么? 學生回答預設:賈島為了一個字不斷做著動作,反復思考吟哦,斟酌用哪個字更恰當,說明他是一個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人。
。3)你體會得很深刻。用一個詞形容此時的賈島你會用什么詞。 (學生回答預設:專心致志 全神貫注旁若無人……渾然忘我、如癡如醉)
D專心致志、追求完美的賈島
學生回答預設:你看,一首小詩只有一個字不夠妥帖,他就這樣反復推敲,不知不覺,連進了長安城都不知道。
。1)是啊,他就是這樣一位創作嚴謹認真、鍥而不舍的詩人。課文中還有什么地方寫出他的這種癡迷的呢? 學生回答:賈島騎在毛驢上比比劃劃,竟然闖進了儀仗隊中。
。2)你能說說你的感悟嗎?
學生回答:我在電視上看到,京城大官的儀仗隊是何等的威風,鳴鑼開道,這么大的聲勢賈島竟然都不知道,還闖進了儀仗隊中。
。3)你能結合你的生活談得很深入。這么大的聲音他竟然聽不到,說明他是何等的沉迷,已經到了忘我的境界。真是一個心無旁騖、全神貫注的人啊。誰能通過你的表演,再現當時真實的情景—— 學生上臺表演
(4)對賈島是一個怎樣的人,還有沒有其他的見解? E善于聽取別人意見的賈島 學生談理解
F、有禮貌的賈島
(1)何以見得? 學生回答:從文中的插圖上可以看出賈島彬彬有禮,做著敲門的動作。從文中賈島“連連點頭”也可以看出他虛心好學,有禮貌。
師:故事就應該這樣來體會:它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詞當中都有著豐富的內涵,都能夠讀出人物的形象、讀出人物的性格來。
。2)指名朗讀,看看誰能通過朗讀再現當時的情景。
5、故事講得惟妙惟肖,還有一個人物也很重要,他就是—— 學生回答預設:韓愈。
6、故事中的韓愈,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學生回答:他是一個寬宏大量的人。 他是一個學識淵博的人。 他是一個不拘小節的人。 他是一個博學多才的人。
7、是的,韓愈的學識的確很淵博。我們來讀一讀韓愈說的話,仔細體會一下“敲”字好在哪里?(指名讀) 學生回答預設:用“敲”字有三點好處:一是敲門表明你是一個懂得禮貌的人;二是更能襯托月夜的寧靜;三是讀起來也響亮些。
8、誰來當一當韓愈,說給賈島聽一聽。指名回讀韓愈的話
9、小結:家境貧寒的詩人賈島和博學多才的韓愈在長安城見面了,盡管家境不同,地位懸殊,但共同的愛好使他們成為無話不說的好朋友,演繹了一段文壇千古佳話。正是因為這一段佳話,后來,人們把寫詩和作文時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10、古往今來,人們念念不忘,賈島、韓愈的人格魅力影響一代又一代人;茶前飯后,人們津津樂道,推敲的故事千古傳誦,從而成就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我們要感謝“推敲”——是“推敲”,再現了文壇的一段千古佳話;是“推敲”,讓我們走進了“苦吟詩人”賈島;是“推敲”,讓我們感受到了祖國語言文字的奇妙和無窮魅力。 四、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其實在寫文章時,善于推敲的何止賈島,宋代的王安石在寫《泊船瓜洲》時也留下了千古佳話……出示《泊船瓜洲》,王安石在用“綠”這個字之前,曾用過“到、過、入、滿”這些字,經他再三推敲,他決定用“綠”,你們認為它好在哪里呢? 這是今天的作業,大家回去“推敲”。
板書設計:
推敲 即興寫詩——斟酌文字——韓愈解疑 認真嚴肅、鍥而不舍
滬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推敲》教案 篇4
課文簡介:這是蘇教版第九冊中的一篇課文。課文講的是唐朝著名詩人賈島為了斟酌《題李凝幽居》詩中是用“推”好還是“敲”好,不知不覺地撞進韓愈的儀仗隊,當韓愈弄清真相后,與之一起思考,并由韓愈確定用“敲”字,后來,人們就把寫詩和作文時斟酌文字叫做“推敲”。故事情節動人,再現了賈島苦苦吟詠,專心推敲的詩人形象。第1自然段講賈島因家貧早年出家當了和尚,第2-7自然段,講賈島與韓愈推敲詩句的故事;第8自然段,點明了“推敲”的引申義。課文配有兩幅插圖。一幅是賈島拜訪朋友家,月夜下敲門聲驚醒了小鳥。這情境使賈島寫下了一首詩。另一幅圖描繪了詩人賈島騎在毛驢上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癡態可掬,栩栩如生,突出了他那認真與嚴肅的創作態度。
以下是我最近在市語文研討課上的教學實錄,為第二課時的教學。請各位多提寶貴意見。
(一)起一個傳神的片名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推敲》。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推敲”一詞還有一段來歷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好好讀一讀、品一品、演一演這個故事。請同學們打開書,回憶一下,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寫“推敲”的來歷的呢?
生:課文2-7自然段是寫推敲的來歷的。
師:不錯。(指名讀2-7自然段)
師:這是一個千古傳誦的文壇佳話,這是一個感人之深的傳奇故事。如果把這個故事拍成電視連續劇,可以拍幾集?
生:按照事情的發生、經過、結果將這個故事拍為三集。
生:也可以按照事情的發生、發展、高潮、結果將這個故事拍為四集。
師:是的,無論拍三集,還是四集,只要你有道理有依據都行。下面我們給每集起一個合適的名字。在給每集起名字時,我們應該注意些什么?
生:我認為應該和每集的內容一致。
生:每集的名字要簡潔,字數不能多。
生:還要引人。
師:大家的意見都有道理。不管你加什么名字,都要簡潔、貼切、引人,每集的字數差不多。請大家做一次編劇,寫出自己的創意和智慧。
生:(學生獨立寫每集的名字)
師:大家寫得非常投入。我們來交流——請你說,你準備拍幾集?
生:我拍三集。
師:好。三集的名字分別是——
生:第一集為《訪友題詩》,第二集為《斟酌字眼》,第三集為《韓愈點睛》。
師:漂亮。每集四字,尤其是“韓愈點睛”真是畫龍點睛。你接著說——
生:我拍四集。第一集是《月夜訪老友》,第二集是《斟酌一個字》,第三集是《誤闖儀仗隊》,第四集是《最后的結局》
師:每集五個字。有沒有需要完善的呢?
生:我認為第四集《最后的結局》沒有說清楚結局究竟是什么,應改為《還是“敲”字好》。
生:也可以說《韓愈幫大忙》。
師:是的,每集片名之間不僅要求字數相近,還要推敲是否貼切、生動、傳神。還有嗎?
生:我也拍四集,每集名字分別是:夜訪友、為一字、闖大駕、解難題。
生:我的片名兩個字,分別為:題詩、斟酌、撞駕、解疑。
師:非常好,片名簡潔,十分傳神。
(二)感悟賈島
師:理清脈絡,了解主要內容,這是拍好連續劇的基礎。要提高收視率,關鍵是把握好人物形象,塑造好主人公。課文的作者并沒有直接告訴我們賈島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而是通過平淡的語言文字、通過賈島的一言一行來反映的。需要我們帶著一雙慧眼去感悟、去發現——
板書 ( )的賈島
師:這是怎樣的一個賈島呢?請你在前面加一個詞語?思考加詞的理由是什么?邊默讀邊用筆圈畫出相關詞句。
生:(默讀思考3分鐘)
師:好,我們來看一看故事中的賈島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生:我說這是有情有義的人。
師:(板書——有情有義)你說他有情有義,何以見得呢?
生:書中說“他沿著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北M管山路崎嶇,月色朦朧,李凝家難找,但他仍然堅持。
師:好一個有情有義的賈島。還有不一樣的嗎?
生:賈島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
師:(板書:有才華)說說你的理由——
生:故事中的賈島根據他的親身經歷,即興寫了一首《題李凝幽居》。
師:不錯。
生:我認為這是一個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賈島。
師:這是你的發現——(板書:一絲不茍 精益求精)說說你的理由——
生:(讀課文中的段落)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興寫成的那首小詩,覺得“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中的“推”字用得不夠妥帖,或許改用“敲”字更恰當些。賈島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不知不覺進了長安城。
師:(相機出示投影)你能從具體的詞句談談你的理解嗎?
生:賈島為了一個字不斷做著動作,反復思考吟哦,斟酌用哪個字更恰當,說明他是一個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人。
師:你體會得很深刻。還有補充嗎?
生:從這里可以看出賈島是一個專心致志、追求完美的詩人。你看,一首小詩只有一個字不夠妥帖,他就這樣反復推敲,不知不覺,連進了長安城都不知道。
師:(板書:專心致志 追求完美)是啊,他就是這樣一位創作嚴謹認真、鍥而不舍的詩人。課文中還有什么地方寫出他的這種癡迷的呢?
生:賈島騎在毛驢上比比劃劃,竟然闖進了儀仗隊中。
師:你能說說你的感悟嗎?
生:我在電視上看到,京城大官的儀仗隊是何等的威風,鳴鑼開道,這么大的聲勢賈島竟然都不知道,還闖進了儀仗隊中。
師:你能結合你的生活談得很深入。這么大的聲音他竟然聽不到,說明他是何等的沉迷,已經到了忘我的境界。真是一個心無旁騖、全神貫注的人啊。誰能通過你的表演,再現當時真實的情景——
生:(上臺)
師:(問)你現在是誰?
生:我是詩人賈島。
師:哦,你現在在哪里?
生:我在長安城的郊外。
師:噢,前面就是長安城,同學們,你們就是長安城里的人。鏡頭對準,開始拍攝——
生:(即興表演。作騎驢狀,邊走邊吟哦詩句,還不斷做推敲的動作。博得大家哄堂大笑)
師:(摸著該生的頭)你聽到大家的笑聲了嗎?
生:聽到了。
師:(問大家)他有沒有進入角色?
生:(齊聲)沒有。
師:是啊,他還沒有進入角色,可見進入這種境界有多難。其實他表演的能力還是比較強的,有聲有色。如果你沒有聽到大家的笑聲,第二個賈島就在我們班上誕生了。(笑聲)對賈島是一個怎樣的人,還有沒有其他的見解?
生:我認為賈島還是一個善于聽取別人意見的人。
師:(板書:善于聽取別人意見)
生:他還是一個有禮貌的人。
師:(板書:有禮貌)何以見得?
生:從文中的插圖上可以看出賈島彬彬有禮,做著敲門的動作。
師:你真會學習,文中插圖也是很重要的學習資源。
生:從文中賈島“連連點頭”也可以看出他虛心好學,有禮貌。
師:故事就應該這樣來體會:它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詞當中都有著豐富的內涵,都能夠讀出人物的形象、讀出人物的性格來。
。ㄈ┳哌M賈島
師:歷史上的賈島究竟是怎樣的人呢?請看他的生平介紹——
賈島(779~843),范陽(今北京附近)人。早年出家為僧,后詩學韓愈,因詩出名。作詩,賈島又以苦思苦吟著稱,善于反復推敲,常為詩中字而茶飯不思,被稱為“苦吟詩人”。賈島一生,為詩藝灑盡心血。他曾說:“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卞N煉出許多精品,其創作精神感人之深。賈島的苦吟,不僅僅局限在煉字,還在煉意、煉句等方面都用了一番苦工夫。賈島長于“五律”,故被人稱之為晚唐“五律”的領袖。
師:看了賈島的生平,你對他又有哪些新的感受呢?
生:賈島是一生為詩藝灑盡心血的人。
生:賈島長于“五律”,他是晚唐“五律”的領袖。
生:賈島雖然家境貧寒,但他有一顆雄心壯志。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從“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可以看出。
師:你真了不起,看出了詩句背后的內涵。我們一起讀——
生:(齊生誦讀)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師:同學們,你們看他有一個雅號,叫——
生:(齊聲)“苦吟詩人”。
師:是的,
生:賈島以他對詩的執著追求,以他嚴謹的創作精神,以他苦思苦吟的實踐,錘煉出許多精品,從而在詩人輩出的唐朝有了一席之地。談到他的創作體會,不能不讀一讀他寫的一首五言絕句——投影出示:
二句三年得,
一吟雙淚流。
知音如不賞,
歸臥故山秋。
師:(自由讀—配樂二胡曲《聽松》讀—齊聲讀)這首五絕意思是說,兩句詩苦思了三年才得以吟出,吟成后不禁雙淚長流。知音者應知我吟詩之苦,佳句之難得。你們如不賞識,我將隱跡故山,以度殘年。同學們,你們說,他流出的是什么淚。
生:這是辛酸的淚。
生:這是興奮的淚。
生:這是激動的淚。
生:這是自豪的淚。
生:這是幸福的淚。
師:是啊,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任何事業的成功,不下一番苦功怎能行呢?這就是賈島,這就是歷史上真實的賈島,這就是走進我們心靈的賈島。
。ㄋ模└形蝽n愈
師:要使該故事拍攝得惟妙惟肖,還有一個配角也很重要,他就是——
生:韓愈。
師:故事中的韓愈,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生:他是一個寬宏大量的人。
生:他是一個學識淵博的人。
生:他是一個不拘小節的人。
生:他是一個博學多才的人。
師:是的,韓愈的學識的確很淵博。我們來讀一讀韓愈說的話,仔細體會一下“敲”字好在哪里?(指名讀)
生:用“敲”字有三點好處:一是敲門表明你是一個懂得禮貌的人;二是更能襯托月夜的寧靜;三是讀起來也響亮些。
師:家境貧寒的詩人賈島和博學多才的韓愈在長安城見面了,盡管家境不同,地位懸殊,但共同的愛好使他們成為無話不說的好朋友,演繹了一段文壇千古佳話。古往今來,人們念念不忘,賈島、韓愈的人格魅力影響一代又一代人;茶前飯后,人們津津樂道,推敲的故事千古傳誦,從而成就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ㄎ澹└形驖h字的奇妙
師:同學們,古人寫詩、作文時推敲文字的故事很多,請看——
投影出示——春風又綠江南岸
師:大家看,這句詩句中哪個字用的最好?
生:“綠”。
師:王安石在用“綠”這個字之前,曾用過哪些字呢?
生:春風又到江南岸
生:春風又過江南岸
生:春風又入江南岸
生:春風又滿江南岸
師:詩人為什么舍棄“到、過、入、滿”這些字,最后決定用“綠”,你們認為它好在哪里呢?
生:因為春天是綠色的。
生:“綠”字寫出了春天的特點,使人聯想到碧綠美好、生機勃勃的景象。
生:“綠”字把春風寫活了,說它能吹綠長江兩岸。
生:“綠”字寫出了春風的神奇,她就像一位魔術師,把春天一下就喚醒了。
師:大家品評得很有滋味。讓我們齊聲誦讀——
生:春風又綠江南岸
師:請大家再看一句宋詞——括號中可以填哪些字呢?填好讀一讀。
投影出示:紅杏枝頭春意( )
生:紅杏枝頭春意濃
生:紅杏枝頭春意滿
生:紅杏枝頭春意染
師:你們填的應該都還不錯。詞人究竟用的是什么字呢?請看——
投影出示:紅杏枝頭春意( 鬧 )
師:詞人為什么用鬧呢?用鬧好在哪里呢?你仿佛看到、聽到了什么?
生:透過這個鬧字,我仿佛看到枝頭上紅杏開得很鮮艷,他們仿佛在比誰最美麗,誰最漂亮。
生:我仿佛看到樹上紅杏花朵兒一串挨著一串,一朵接著一朵,彼此推著擠著,好不活潑熱鬧。
生:“鬧”字不僅寫出紅杏的多,而且把生機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點染出來了。
生:“鬧”字不僅有色,而且似乎有聲。
師:你們仿佛聽到了什么?
生:我好象聽到了蜜蜂“嗡嗡”的聲音。
生:我仿佛聽到花兒——“我在開花!”它們在笑!翱次叶嗥G!”它們嚷嚷。
師:盛開,活潑,熱鬧,枝頭紅杏的特點實在是讓詞人給寫活了。清代國學大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由此,宋祁被譽為“紅杏尚書”。
師:同學們,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下面我們來做一道練習——
投影出示——
練一練:
春風吹綠了樹梢,吹( )了小草,吹皺了河水,吹鼓了杏樹的花苞。
。▽W生填寫“綠”“青”“嫩”“醒” )
師:同學們,無論你填寫什么詞,只要你認為所填詞語最能表達你的真情都行。讓我們帶著感情放聲讀——(生齊讀)
師:(總結課文)真的,我們要感謝“推敲”——是“推敲”,再現了文壇的一段千古佳話;是“推敲”,讓我們走進了“苦吟詩人”賈島;是“推敲”,讓我們感受到了祖國語言文字的奇妙和無窮魅力。(下課)
投影出示——
作業設計:
1、將課文《推敲》改為課本劇。小組合作,排演這個故事。
2、完成書后第四題作業——推敲詞語。
滬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推敲》教案 篇5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能講出這個故事。
2、學會14個生字,其中綠線中的4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會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故事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學習賈島嚴隸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5、教學重點、難點:理解“推敲”的含義。復述故事。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語句。
2、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
3、學習生字詞語,理解有關詞語的意思。
4、在教師的指導下,能給課文分段。
教學過程:
一、出示詩句,導入新課
1、出示:鳥宿池邊樹,僧(seng)敲月下門。
(1)指名讀詩名,注意讀準“僧”
。2)說說詩句的意思。
2、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句詩是誰寫的嗎?
(1)出示:唐(tang)朝賈(jia)島
。2)指名認讀。
3、簡介賈島。
賈島是唐朝的詩人。早在曾因家境貧寒,出家做過和尚,后因韓愈欣賞他的詩才而還俗。他作詩的態度非常認真,字字斟酌,被稱為“苦吟詩人”。
。1)認讀詞語:和尚(shang)(“尚”翹舌音,讀輕聲)斟(zhen)酌(zhuo)理解“斟酌”。
斟酌:考慮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適當。
。2)賈島為了斟酌詩句中的“敲”字,至今還流傳著一個感人的故事哩!
4、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個故事,題目是“推敲”。(板書:11推敲)
二、聽讀課文
邊聽邊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
三、自讀課文,提出要求
1、輕聲自由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課文讀正確。
2、默讀,借助字典并聯系上下文里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幽居皎潔吟哦妥帖沖撞
寬恕莽撞儀仗隊猶豫不決簇擁
四、檢查自讀效果
1、檢查字音,了解詞義。
。1)認讀生字詞。
皎潔騎著妥帖避讓韓愈
簇擁寬恕門閂莽撞
(2)指導理解詞語。
皎潔:形容月光明亮而潔白。
妥帖:恰當,十分合適。
簇擁:(許多人)緊緊圍著。
寬。簩捤○埶。
莽撞:魯莽冒失。
幽居:隱蔽的或僻靜的住處。
吟哦:有節奏地朗讀詩文。
儀仗隊:在古代,指帝王、官員等外出時的護衛隊。
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
韓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散文家、詩人。
2、檢查朗讀課文情況。
(1)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
(2)師生共同評議。
指導分段
五、指導寫字
1、讓學生根據字音、字形、字的書寫注意點來進行同桌之間的討論并上臺來進行自主教學。
六、作業
1、抄寫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了解故事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
2、學習賈島嚴隸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3、能根據課文表演這個故事。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抽讀生字卡片。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推敲”一詞還有一段來歷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好好讀讀、演演這個故事。
3、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講“推敲”這個故事的?(第2-7自然段)
二、細讀第2-7自然段
1、細讀第2自然段。
(1)出示圖畫,說說圖意。
寧靜的夜晚,一輪明月掛在空中。賈島來到友人家門前,輕輕叩響了朋友家的門,敲門聲驚醞釀醒了正在池邊樹上沉睡的小鳥。
。2)這景色多美啊!讀讀課文,看看哪句話是描寫這幅圖的。(用“~~~”畫出來)
這時,夜深人靜,月光皎潔,他的敲門聲驚醒了樹上沉睡的小鳥。
指導朗讀這句話。
(3)讀了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賈島和李凝是好朋友。從“拜訪、找了好久、才、把一這首《題李凝幽居》的詩留了下來,這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們的友情非常深厚。
。4)練讀這一自然段。
(5)小結:賈島深夜訪友,以詩相贈。這是故事的發生。
2、細讀第3自然段。
。1)出示圖畫。
圖上畫了誰,正在干什么?(賈島騎著毛驢,一副思考的樣子,只見他右手拉著韁繩,左手正正做著“推“的動作,看上去很可笑)
、浦该麆幼鞅硌
(2)指名讀課文,思考:賈島騎著毛驢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讀后討論。
(3)出示句子。
賈島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不知不覺進了長安城。
、僦该x,說說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哪句話好,好在哪里。(第2句比第1句多了“一邊......一邊......、不知不覺“,就把賈島斟酌字句時的那種認真專注的樣子形象地寫出來了)
②指導朗讀第2句。(要把賈島此時那樣如癡如醉的樣子讀出來)
。4)自由練讀這一自然段,加上動作。
。5)小結:賈島反復斟酌“推敲“二字。這是故事的發展。
3、細讀第4-6自然段。
。1)分組學習,提出要求。
①自由讀,邊讀邊想:當韓愈的儀仗隊迎面而來時,行人怎么樣,賈島又是怎么樣?他為什么要這樣?
、谧x后討論、練習表演。
(2)全班交流。
韓愈“迎面而來”,路上行人紛紛避讓,而賈島騎在毛驢上“比比劃劃”,完全沉浸在創作之中,對韓愈的到來渾然不知,不覺闖進了儀仗隊。
(3)指導朗讀韓愈和賈島的對話。
韓愈的話用責問的語氣,賈島的話用誠懇的、請求原諒的語氣讀。
自由練讀,分角色朗讀。表演
4.細讀第7自然段。
(1)自由讀,說說韓愈對賈島沖撞儀仗隊的態度。
。2)仔細讀一讀韓愈的話,理解其意。
韓愈為什么說用“敲”字更好些?(“敲”是有禮貌的行為,讀起來聲音響亮,更能襯托出月夜的寧靜)
。3)賈島聽了,有什么反應?(連連點頭)
(4)練習朗讀、表演。
(5)小結:韓愈認為用“敲”字好,賈島表示贊同。這是故事的結局。
過渡:同學們,讀完了這個感人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這個詞語的由來。什么叫“推敲”呢?
三、齊讀第8自然段
四、作業
1、熟讀課文。
2、造句。
即使……也…….
3、分組排演課本劇
第三課時
教學要求:
1、鞏固課文內容,指導復述。
2、表演課本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推敲”的故事非常感人,每個同學都應該會講這個故事。今天這堂課我們就來課本劇表演,比一比,哪組演得最精彩。
二、指導講故事
1、熟讀課文。
要想講好這個故事,先得把課文讀熟了。下面請同學們一邊讀,一邊像放*那樣讓故事中的賈島和韓愈在你的腦子里活起來。
學生練讀課文。
2、按故事發生、發展、*、結局四部分的提綱,要求有順序、有重點地講。
(1)深夜訪友,以詩相贈。(發生)
。2)一字斟酌,難以定奪。(發展)
。3)沖闖儀仗,請求寬恕。(*)
。4)韓愈表態,賈島贊同。(結局)
3、學生練講。
。1)、各自練講。
。2)、分組練講。
。3)、每組選一名代表到前面講。
(4)、集體評議,發給小紅花。
四、表演課本劇
五、作業
回去把“推敲”的故事講給家長聽。
查一查,找一找,把“題李凝幽居”摘錄下來,并背一背,體會“推敲”的妙處。
附板書:
以詩贈友(發生)
反復斟酌(發展)
11推敲沖撞儀仗(*)
確定用“敲”(結局)
滬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推敲》教案 篇6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了解故事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學習賈島做學問的認真態度和刻苦鉆研的精神。
3、用“即使……也……”造句。
教學重點:
了解故事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
教學難點:
指導用“即使……也……”造句。
教學準備:小黑板
教學課時: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聽寫下列詞語:皎潔 推敲 斟酌 妥帖
2、填空:
( )有個詩人叫( 。缒暌颍ā 。,出家當了和尚。
二、導讀課文。
第二自然段
1、映示圖畫,說說圖意:
寧靜的夜晚,一輪明月掛在空中。賈島來到友人家門前,輕輕叩響了朋友家的門。敲門聲驚醒了正在池邊樹上沉睡的小鳥。
2、這景色多美。∽x讀課文,看看哪句話是描寫這幅圖的,用“”畫出來。映示并指導朗讀這句話。
3、自由朗讀,說說讀懂了什么?(賈島和李凝是好朋友)
4、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賈島和朋友李凝的友誼非同一般?
5、理解重點句:
映示:他沿著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讀句子,說說這句話什么意思。
。2)結合句子選擇“摸”的義項:a、用手接觸一下(物體)或接觸后輕輕移動(動作演示);b、用手探。▌幼餮菔驹谡n桌內摸東西);c、試著了解,試著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細);d、在黑暗中行動,在認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3)指導讀好這句話。
6、出卡片出示重點詞語:夜深人靜 月光皎潔
。1)學生展開想象,再看投影,體會當時環境之幽靜、迷人。
(2)指導朗讀。
7、指導朗讀這一自然段:自由練讀,指名朗讀,齊讀。
8、小結:賈島深夜訪友,以詩相贈。這是故事的發生。
板書: 發生 深夜訪友 以詩相贈
第三自然段
1、映示圖畫,說說圖意:圖上畫了誰?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讀課文,思考:賈島騎著毛驢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別用“--”和“ ”畫出有關的句子)
3、學生交流。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從這段中找出它的近義詞嗎?(恰當)還有哪些詞意思跟它相近?(合適 適宜 適當等)給“或許”找個近義詞。
5、比較分析:
賈島騎著毛驢進了長安城。
賈島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不知覺進了長安城。
。1)指名朗讀。說說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學生試做動作。
。2)指導朗讀,讀出賈島此時那種如癡如醉的樣子。
6、自由練讀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讀,齊讀。
7、小結:賈島反復斟酌“推敲”二字,這是故事的發展。
板書:發展 一字斟酌 反復推敲
第四至六自然段
1、默讀思考:賈島是怎樣闖進韓愈的儀仗隊的?畫出賈島和行人在韓愈的儀仗隊“迎面而來”時的不同表現,想想這說明了什么?
2、學生交流。
3、指導朗讀韓愈和賈島的對話。
(1)練讀:韓愈的話要讀出責問的語氣,賈島的話要讀出誠懇、請求原諒的語氣。
。2)分角色朗讀。
4、小結:賈島不知學覺間沖撞了韓愈的儀仗隊,請求寬恕。故事進入了高潮。
板書:高潮 沖闖儀仗 請求寬恕
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讀,思考:這主要寫了什么?
2、學生交流。
3、“猶豫不決”什么意思?聯系上文,說說哪些句子具體地寫出了賈島“猶豫不決”?
4、韓愈是怎樣幫賈島改詩的?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5、映示:韓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詩人,便很有興致地思索起來。
。1)指名讀。
。2)給“思索”找近義詞。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換成“思考”?為什么?
6、映示韓愈說的話。
。1)指名朗讀。
。2)說說“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3)映示“這時,夜深人靜,月光皎潔,……”賈島是怎么知道“鳥宿池邊樹”的?(引導學生體會“敲”字是真實地寫出了他當時的做法)
7、指導表情朗讀這一段。
8、小結:韓愈認為用“敲”字好,賈島表示贊同。這是故事的結局。
板書:結局 韓愈表態 賈島贊同
第八自然段
1、過渡:同學們,讀了這個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這個詞語的由來。什么叫“推敲”呢?
2、齊讀第八自然段。
三、指導講故事。
1、師:要想講好這個,先得把課文讀熟了。下面請同學們一邊讀,一邊像放電影那樣故事中的賈島和韓愈在你的腦子里活起來。學生練讀課文。
2、結合板書提示講述順序。
3、學生練講:
。1)各自練講。(2)分小小組練講。(3)各組推派代表講。(4)評選“故事大王”。
四、指導造句。
1、映示原句。
2、學生練讀,說說上半句講了什么,下半句又講了什么。
3、練習:
把句子補充完整:
即使明天下雨,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學們也能自覺遵守紀律。
這次考試,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應該驕傲。
4、學生交流口頭造句,師生評點。
板書設計: 11 推 敲
發生 夜深訪友 留詩相贈
發展 一字斟酌 反復推敲
高潮 沖撞儀仗 請求寬恕
結局 韓愈表態 賈島贊同
滬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推敲》教案 篇7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64
陳冬云 發表
教完這篇課文后,我有三點體會:
1、找“推敲”的近義詞,積累詞語。
從課題入手,讓學生積累詞語。讀了課題,我先讓學生說說課題的意思,然后讓學生找一找它的近義詞。學生先在書上找到了“斟酌”這一個詞。然后讓學生討論交流,再查字典、詞典,學生找到了“錘煉”、“琢磨”、“思索”等詞。接著我讓學生再找一找和它意思相近的成語,學生通過交流,又找到了“咬文嚼字”、“字斟句酌”等,學生學到這兒非常興奮,因為他一下子學到了、積累到了這么多詞,收獲真大呀!當然很開心呢!
2、學“推敲”,用“推敲”。
學習了“推敲”的故事,我讓學生也學一學賈島,推敲一下文中的詞語,看看用得是否準確。如:(1)一天,賈島去長安城郊外拜訪一個叫李凝的朋友。這里的“拜訪”是否能換成“訪問”;(2)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興寫成的那首小詩……這里的“即興”是否能換成“即時”;(3)再說,用“敲”字更能襯托出月夜的寧靜,讀起來也響亮些。這里的“寧靜”能否換成“安靜”等,學生通過交流、討論,字斟句酌,推敲到了課文遣詞造句的妙處,從中受益。
3、養成“推敲”的習慣。
課文講的是賈島“推敲”的故事,其實在文壇上,“推敲”的故事不勝枚舉,善于“推敲”的文學大師、名人比比皆是。為此,我讓學生搜集、講講名人寫文章“推敲”的故事或細節或語錄,營造濃濃的氛圍,使他們內心有“推敲”,要“推敲”。還讓學生翻開自己的作文本,和同學一起推敲作文中的詞句,看看用詞造句是否精當,這樣,長期以往下去,讓學生學以致用,逐步養成“推敲”的好習慣。
。ǖ谝环段 www.zzfalilai.cn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推敲)
滬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推敲》教案 篇8
[案例]
師:第二天,賈島獨自騎著毛驢返回長安,請同學們自由讀第三自然段,了解發生了什么事。
師:書上有一幅插圖,請你把圖和課文對照著讀,體會課文是如何描寫圖意的。
生:賈島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
生:賈島太專心了,全然不顧長安街上的行人。
師:請你說說賈島吟哦的詩句“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是什么意思?
生:鳥兒在池塘邊的樹上棲宿,和尚(詩人)夜訪好友,在月下推開友人家的大門。
師:你是如何理解詩句的?
生:課文第二自然段已經展現了這樣的畫面。
師:你能聯系上文來理解,真是一個好方法。
師:根據圖文,各自練習演一演賈島斟酌詩句的情景,要求用動作、語言等表現賈島的內心。
生:(各自練習)
(一位學生上臺演):他低著頭,來回走動,口中低聲地念著詩句,但語速很快,而且只念了一遍。反復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動作也較快。
(臺下的小導演們紛紛提出意見)
生:他口中念念有詞做得不對,課文中說賈島在“吟哦”,“吟哦”的意思是有節奏地朗讀詩文。而且賈島在認真地思考,應該念得慢一些,也可以反復念念“推”和“敲”。
生:他的動作也需要改進,因為賈島在思考,所以做“推”和“敲”的動作時應慢慢地,反復做。
生:我也提一個意見,賈島思考時肯定聚精會神,不會東張西望。
師:小導演的意見都很中肯,再請一個同學來演一演。
。ǖ诙粚W生上臺演)他的表演很到位,演得很成功,看著他那有趣的模樣,臺下的同學不禁竊笑起來。
師:你們就是長安街上的行人,你們為什么笑呢?
生:我看到他在大街上自言自語,感到很好笑。
生:他一邊騎著毛驢,一邊還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看起來非常好笑。
生:他只顧想著自己的事兒,渾然不覺是在熱鬧的長安街上。
師問表演的學生:賈島,你沒有覺察到大街上的人們在笑你嗎?
生:沒有,我正在思考到底用“推”好還是用“敲”好。
師:你們看,賈島為了斟酌一個字,是多么認真!
……
師:既然連大詩人韓愈都覺得用“敲”好,賈島也認同了。大家一起來讀一讀韓愈認為用“敲”好的理由。
( 生齊讀)
師:這里,韓愈從三方面來說用“敲”好的理由。幾百年來,“推敲”的故事廣泛流傳。至今,人們還在爭論到底是用“推”好還是用“敲”好?大家再認真想一想:真的是“敲”好嗎?你是怎么理解這個問題的?能不能也談談你的看法?
生:老師,我認為用“推”好,因為從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賈島和李凝是好朋友。而“推”更能看出賈島急著想見到好朋友的心情。
生:我也覺得用“推”好,因為他們既然是好朋友,就不必講究那么的禮節。“推”更可以體現賈島在好朋友面前的無拘無束。
……
[反思]
《推敲》這個故事講的是唐朝著名詩人賈島為了斟酌詩中的一個字,不知不覺闖進韓愈的儀仗隊,當韓愈弄清真相后,與之一起思考,并由韓愈敲定,從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傳下來。課文表現了賈島認真嚴肅的創造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有兩個做法,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值得倡導:
1.通過表演,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了重點詞語的意思。比如“吟哦”這個詞語,在表演中,有的學生快速地念了一遍詩,“小觀眾”就提出了意見,“他口中念念有詞做得不對,課文中說賈島在‘吟哦’,‘吟哦’的意思是有節奏地朗讀詩文。而且賈島在認真地思考,應該念得慢一些,也可以反復念念‘推’和‘敲’。”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詞意才是真正的理解。學生在表演中感受到賈島嚴謹的創造態度和鉆研精神。通過“他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不知不覺……”體會賈島為了斟酌一個字眼,是多么認真。W生在邊學邊演中興趣濃厚,演得開心,學得靈活,記得牢固,相信這樣的教學情景也會深深地印在他們的腦海中。
2.幾百年來,“推敲”的故事廣泛流傳。至今,人們還在爭論到底是用“推”好還是用“敲”好?教學進入尾聲時,教師在讓學生感悟內容,體會賈島認真推敲文字的基礎上,還注重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地思考,比較是用“推”好,還是用“敲”好,大膽地說出自己的觀點,從而又激起了教學的高潮。這是教師在使用教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大膽地對教材質疑、批判,不唯書、不唯師,培養認真讀書、樂于思考的習慣。
滬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推敲》教案 篇9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18
柳州市北雀路小學教學后記
姓名 萬玲玲
課型 新授課 研究專題
這是一個歷史故事,通常孩子都是喜歡故事的。所以,在上課堂課時,與其說“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第九課《推敲》”倒不如跟同學們說“今天老師來給大家講一個‘推敲’的故事”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當然這篇課文還有另一個現實意義,就是要讓學生學習賈島這種鉆研文字的精神。結合同學們的寫作,舉平時學生們在進行作文時反復修改、字斟句酌的例子,讓大家一起體驗斟酌的過程。開課題解后,讓學生默讀課文,讀后思考課文大致內容。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推敲的意思。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會說這個詞的意義,更重要的是學生體會到了這個詞的意義,加深了理解。同時,通過這個活動,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斟酌文字的樂趣。如果學習課文之前,先介紹賈島這個人,也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想知道有關他的故事。所以在學習的時候同學們的積極性非常強,都爭著要讀這篇課文。而且也比較善于發現問題。
。ǖ谝环段 www.zzfalilai.cn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推敲);name=%d3%d0%d0%a7%d4%c4%b6%c1
滬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推敲》教案 篇10
作者:仲怡新
師:(學習第三自然段)
第二天,賈島獨自騎著毛驢返回長安,請同學們自己讀讀第三自然段,了解發生了什么事。
師:書上有一幅插圖,請你把圖和課文對照著讀,體會課文是如何描寫圖意的。
生:賈島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
生:賈島太專心了,全然不顧長安街上的行人。
師:請你說說賈島吟哦的詩句“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是什么意思?
生:鳥兒在池塘邊的樹上棲宿,和尚(詩人)夜訪好友,在月下推開友人家的大門。
師:你是如何理解詩句的?
生:課文第二自然段已經展現了這樣的畫面。
師:你能聯系上文來理解,真是一個好方法。
師:根據圖文,各自練習演一演賈島斟酌詩句的情景,要求用動作、語言等表現賈島的內心。
生:(各自練習)
(一位學生上臺演):他低著頭,來回走動,口中低聲地念著詩句,但語速很快,而且只念了一遍。反復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動作也較快。
。ㄅ_下的小導演們紛紛提出意見)
生:他口中念念有詞做得不對,課文中說賈島在“吟哦”,“吟哦”的意思是有節奏地朗讀詩文。而且賈島在認真地思考,應該念得慢一些,也可以反復念念“推”和“敲”。
生:他的動作也需要改進,因為賈島在思考,所以做“推”和“敲”的動作時應慢慢地,反復做。
生:我也提一個意見,賈島思考時肯定聚精會神,不會東張西望。
師:小導演的意見都很中肯,再請一個同學來演一演。
(第二位學生上臺演)他的表演很到位,演得很成功,看著他那有趣的模樣,臺下的同學不禁竊笑起來。
師:你們就是長安街上的行人,你們為什么笑呢?
生:我看到他在大街上自言自語,感到很好笑。
生:他一邊騎著毛驢,一邊還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看起來非常好笑。
生:他只顧想著自己的事兒,渾然不覺是在熱鬧的長安街上。
師問表演的學生:賈島,你沒有覺察到大街上的人們在笑你嗎?
生:沒有,我正在思考到底用“推”好還是用“敲”好。
師:你們看,賈島為了斟酌一個字,是多么認真!
……
[評析]
《推敲》這個故事講的是唐朝著名詩人賈島為了斟酌詩中的一個字,不知不覺闖進韓愈的儀仗隊,當韓愈弄清真相后,與之一起思考,并由韓愈敲定,從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傳下來。課文表現了賈島認真嚴肅的創造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在教學中,教師運用了表演這一教學方式,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
1.通過表演,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了重點詞語的意思。比如“吟哦”這個詞語,在表演中,有的學生快速地念了一遍詩,“小觀眾”就提出了意見,“他口中念念有詞做得不對,課文中說賈島在‘吟哦’,‘吟哦’的意思是有節奏地朗讀詩文。而且賈島在認真地思考,應該念得慢一些,也可以反復念念‘推’和‘敲’!痹诰唧w的語境中理解詞意才是真正的理解。
2.在表演中感受到賈島嚴謹的創造態度和鉆研精神。通過“他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不知不覺……”體會賈島為了斟酌一個字眼,是多么認真。
3.學生在邊學邊演中興趣濃厚,演得開心,學得靈活,記得牢固,相信這樣的教學情景也會深深地印在他們的腦海中。
滬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推敲》教案 篇11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詞語典故,課文通過敘述唐代僧人賈島(見參考資料⑤)與著名文學家韓愈“推敲”詩句的故事(見參考資料⑥),告訴我們千古名句均是“推敲”而來。閱讀時,要注意體會語言的韻味;使用語言時,要注意“推敲”語言。通過對本文的閱讀,不僅讓學生知道詞語典故“推敲”的來歷,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懂得語言要“推敲”的道理。
課文側重描寫賈島推敲詩句時的動作、神態、語言以及他與韓愈共同推敲詩句的對話。
描寫賈島推敲詩句時的動作有:“伸著左手,食指和中指張開,右手食指一會兒點向左手食指,一會兒點向中指”,“兩手掌立做‘推’狀”“彎起一只手指做‘敲’狀”。
描寫賈島推敲詩句時的神態有:“低頭沉思默想”,側頭蹙眉,眨眼凝神”。
描寫賈島推敲詩句時的語言有:“是‘推’好呢還是‘敲’好呢?”
此處抓住賈島推敲詩句的“點睛”之處,寥寥數筆,栩栩如生地再現了當時“推敲”的情境,惟妙惟肖。讓讀者與賈島一起經歷了“推敲”如醉如癡的過程,體驗了“思慮得疾苦”的心理歷程。
而描寫賈島與韓愈共同“推敲”時,作者對賈島沒做更多描寫,只是說韓愈“沉思良久”,旨在告訴人們:即使是像韓愈這樣的大文學家,也須經“推敲”之過程,方可作出有“韻味”的判斷。
總之,此短文,通俗易懂,詳略得當,雖系文學史上的一段佳話,但其中留給后人的啟迪卻是語言非“錘煉”不精當,文字非“推敲”不成“名”。
要點提示
1.通過閱讀讓學生了解推敲典故的出處,體會推敲的作用。
2.學習作者詳略得當重點突出的寫作方法。
3.通過對故事的了解,從情感上增強對祖國語言文字的喜愛,激發學生更好地使用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教法建議
1.本文通俗易懂,生動形象。學生自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交流閱讀體會: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以此把握短文內容與中心,體會“推敲”的作用。
2.學生讀文后,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角色演一演,再現課文所描述的情境,增強閱讀興趣,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3.還可以課前布置學生自愿組合,排練課本劇,課堂上演一演,評一評。通過表演,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通過互評,提高學生對“推敲”作用的認識,更好地使用祖國的語言文字。
4.課后搜集名人名家“推敲”的故事,同學間傳閱交流。
5.師生以自己“推敲”語言文字的案例,現身說法,交流分享“推敲”之體會。
滬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推敲》教案 篇12
《推敲》是國標本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主要講的是唐朝著名詩人賈島與韓愈一起斟酌詩句中用詞的故事,表現了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首先看課題,推和敲是兩個不同的動作,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分別做做這兩個動作,這兩個表示不同動作的詞連在一起,這個詞是什么意思呢?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就是推敲的含義:人們把在寫詩和作文時斟酌文字叫做“推敲”。這個意思是怎么來的呢?課文就向我們講述了關于推敲的故事。故事中有兩個主要人物,賈島和韓愈,還有一個未出面的李凝。
第一自然段簡介賈島,“唐朝”交代了人物生活的朝代,“詩人”說明人物的身份!霸缒暌蚣揖池毢闭f明賈島早年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出家當了和尚”是因為家境貧寒,“和尚”還可以說成“僧”,也就是第三自然段詩句中“僧推月下門”的“僧”。此處還可以讓學生補充資料:賈島詩學韓愈,因詩出名,還俗后,多次參加進士考試,由于出身卑微,都沒有被錄取。賈島作詩,以苦思苦吟著稱,善于反復推敲,常為詩中字而茶飯不思,被稱為“苦吟詩人”!额}李凝幽居》的創作過程,最能說明賈島極為嚴肅認真的創作態度。
第二自然段是故事的開端,寫賈島深夜訪友,以詩相贈。“郊外”說明李凝的家離長安城較遠、“拜訪”是訪問的意思,但包含了對被訪問者的敬意,是禮節性的訪問。此處的“拜訪”可以看出賈島對朋友充滿敬意,并非一般性的訪問。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和“訪問”做比較!罢伊撕镁谩笨梢钥闯稣伊撕荛L時間,“摸到李凝的家”中的“摸”字不僅能看出夜色的深沉,還能看出他不熟悉這條山路,李凝住的地方比較偏僻。由此賈島對友人的尊重以及執著的精神躍然紙上。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說說“摸”可不可以換成“找”,為什么?“夜深人靜、月光皎潔”的美麗景色使賈島觸景生情,寫下《題李凝幽居》。同時,這句話寫出了李凝居住的地方非常幽靜,和詩題中的幽居呼應,這句話也是詩句“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所描繪的情境,可以結合課文50頁的插圖來理解。月亮高高地懸掛在天空,將銀輝灑向大地,一切都是那樣的柔美、和諧。穿著僧衣悄悄地敲門的正是賈島。門前有顆樹,樹上棲居著正在沉睡著的小鳥,山上萬籟俱寂。突如其來的敲門聲打破了寧靜,小鳥警惕地睜開了眼睛。從賈島的動作神態均可以看出賈島很尊重朋友。
第三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是故事的發展部分。第三自然段寫賈島在途中斟酌詩句!凹磁d”可以結合上文賈島創作《題李凝幽居》的過程來理解,它是指眼前的景物有所感觸,臨時發生興致而創作,此處是說賈島的《題李凝幽居》是即景生情、有感而發!巴滋笨梢該Q成“合適、恰當”聯系“不夠妥帖”和“更恰當些”可以感受賈島認真嚴肅、一絲不茍,追求準確、傳神、完美的創作態度!膀T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這句話是課文49頁插圖的內容,“吟哦”是吟詠的意思,也就是有節奏地誦讀詩文。可以讓學生展開想象,演示賈島“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動作”的情景,感受賈島為了斟酌字句已經完全沉浸到詩的意境中,簡直如癡如醉,因而進了長安城都“不知不覺”。后面一句話些行人的反映,更襯托出賈島的一絲不茍。教學時可以問學生“你覺得賈島的行為好笑嗎?為什么?”由此讓學生更深切地感受賈島認真的創作態度。
第四自然段寫賈島闖入了韓愈的儀仗隊。這段寫到了韓愈,對韓愈做簡介:唐代著名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首。儀仗隊,學生可能在電視上看過這樣的場面,很壯觀,人也很多,通過“簇擁”這個詞可以看出來。而這時韓愈在京城做大官,他出行時儀仗隊是何等微風,何等聲勢,通過“行人車輛紛紛避讓”可以看出來。而賈島卻在比比劃劃,“竟然”是居然,出乎意料的意思,這樣聲勢浩大的儀仗隊,賈島居然闖了進去,感受到賈島認真的鉆研精神。
五到七自然段是故事的高潮和結局。寫賈島誤入儀仗隊請求寬恕,韓愈和她一起斟酌詩句。五六自然段是賈島和韓愈的對話。第五自然段韓愈的問話含有責怪之意,第六自然段是賈島的回答,“無意間”說明他并不是有意沖撞,“大駕、您”可以看出賈島對韓愈非常尊敬,“求您寬恕”可以看出賈島的態度非常誠懇。第七自然段寫韓愈和賈島一起思考用推好還是用敲好。因為“韓愈是很有名的詩人”,所以會“很有興致地思索起來”。后面寫了用“敲”的三點好處。一是敲表明你是一個懂得禮貌的人,二是能襯托出月夜的寧靜!皩庫o”指很安靜,表示靜的程度比較深,此處用“寧靜”準確地寫出月夜特定環境的特點?梢宰寣W生和“安靜”做比較。此處是用有聲襯托無聲,反襯出月夜的寧靜。三是讀起來也響亮些。為什么呢?古人很講究字韻,推的韻母是ui,敲的韻母是ao,當然讀起來要響亮些。在教學這部分時,可以讓學生想象當時賈島和韓愈的神態,語言,分角色表演,注意說話的神態和語氣。
至此,學生理解了推敲的含義,了解了推敲的故事,學習了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古人推敲的故事還有很多,比如王安石寫“春風又綠江南岸”的故事等。讓學生學習古人推敲的精神,修改自己最近的一篇習作。
我設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能講講這個故事。
3、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7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4、了解故事內容,理解推敲的含義。學習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滬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推敲》教案 篇13
一、背景分析
“推敲”,再現了賈島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的形象,體現了賈島極為嚴謹的創作態度,使他贏得了“苦吟詩人”的雅號;“推敲”,讓賈島結識了韓愈,從而演繹了一段千古傳誦的文壇佳話;也是“推敲”,啟示人們在寫詩和作文時,要反復比較,多加斟酌,使內容更加生動、傳神。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應該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內涵,體會其表達效果。因此,本課采取“以學生為主,以訓練為主,以合作為主”的學習方式。
二、案例描述:
片段一:細讀感悟
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推敲是一段千古傳誦的文壇佳話,也是一個打動人心的故事,下面請同學們再次默讀課文2-7自然段,邊讀邊圈畫,并在空白處寫出自己的感悟。
。ńo學生五分鐘時間自讀自悟,然后請學生交流)
生:通過讀我知道了賈島非常有才能。
師:你從哪兒感悟到的?
生:《題李凝幽居》這首詩是他即興寫成的。
師:你是從哪個詞看出來的?
生:我是從即興這個詞看出來的。
師:你是如何理解這個詞的?
生: 即興就是指臨時來了興致所寫的。
師:賈島即興就能寫成一首詩,他真是——
生:才高八斗、滿腹經綸、學富五車……
生:我認為賈島是一個能夠虛心接受別人意見的人。
師:何以見得?
生:他本身就很有才,當韓愈說出自己的看法后,他還能虛心接受,這是多么難能可貴。
師:說的很好,說明你在用心讀書了。
生:我感受到賈島為了寫詩已經到了忘我的地步了。他騎在毛驢上還在想這件事,別人笑他,他也一點沒感受到。
(出示賈島一邊吟哦……都感到十分好笑這段話,并請人讀這段話。)
師:還有人補充對這段話的感受嗎?
生:賈島真是一絲不茍,難怪他能寫出那么多精品。
生:他為了創作已經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了。
生:他真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一個字也要這樣斟酌。
生:我還從他竟然闖進儀仗隊看出他的這種對詩的癡迷,尤其是這個“竟”字。
師:你們在電視上見過京城大官走在大街上的陣勢嗎?
生:那陣勢可大了,銅鑼開道,前簇后擁的,街上的人都紛紛地避讓。
生:我要補充,如果行人躲讓不及,輕則挨罵,重則受刑。
師:賈島就是這樣一個為詩忘我,為詩狂的人,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3、4自然段。
(請學生讀,并加以評價,再請學生讀,直到大家滿意為止)
師:還有誰再來說說你讀到了什么?
生:通過讀書,我知道了賈島是重情義的人。
師:請說說你的理由。
生:我從書中“他沿著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看出來的。
師:同學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每個詞、每個句都有豐富的內涵,這就需要我們用心去感悟、去領會。
反思:閱讀是個性化的過程,不能以教師的思維而取代學生思維,教師要以朗讀感悟為課堂教學的主線,引導學生通過多形式、多層次的朗讀,讓學生切身感受語句深刻的含義,體會作者要表達的目的。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唱主角、自由展示,互相評議,展開激烈論爭。教師充當導演的角色;蛘咧v在學生在閱讀交流中出現障礙時,教師要啟發誘導,適時點拔,讓學生在實踐中去感受,去品味語言的魅力。這樣的教學過程,能夠讓每一個參與的小學生深入文本,直接充分地接觸文中具體的內容,進行反復的朗讀,反復的探究,最后,說出自己的閱讀體驗。課堂中,我讓學生抓住關鍵句、關鍵詞品讀感悟,讓學生進入故事的情境中。課文第三、四自然段寫了賈島為了詩中的一個字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是本文的重點段落。我讓學生根據“不知不覺、一邊……一邊……、竟”等詞語來體會賈島嚴肅認真的創作態度,通過自讀、評讀來感受賈島斟酌文字時如癡如醉的樣子。如此閱讀課堂教學的效果不言而喻。
片段二:合作表演
師:賈島對詩是如此的癡迷,為了寫詩已經到了忘我的地步,下面就請小組合作演一演這個故事,再現當時的情景。
(小組排練這個故事,并上臺表演)
請第三小組上臺表演。
師:這一小組已經表演完了,請大家加以評價。
生:我覺得整體表演的不錯,特別是旁白讀得特別好,富有感情。
生:李星宇扮演的賈島還不夠投入,吟哦應該是小聲讀,慢點吟。另外,我們笑時,他也微微咧嘴了。
師:你觀察的很仔細。
生:我覺得這一組儀仗隊的隊員可以加一些動作,這樣效果會更好,會更逼真。
生:我覺得這一組中韓愈扮演的還是不錯的。
師:剛才同學們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見,說的很有道理,希望你們能認真接受。
接著請第五小組的同學上來表演。
師:有什么想對臺上的同學說的?
生:我覺的這一組表現的更好了,再現了當時的情景。
生:我總覺得我們扮演的賈島不夠傳神。
師:是啊,賈島這種忘我的境界是多么難進入啊,其實剛才周唐健已經表演的有聲有色了,如果他真的沒有聽見我們的笑聲,那第二個賈島就在我們班誕生了。(學生聽了也笑了)
反思: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表演正是利用學生的這種天性為我們的課堂服務。將表演引入語文課堂,能使學生準確地掌握語言文字,持久地保持學習的動力,能培養學生的情感和創造能力,能充分發揮學生的自我激勵作用,通過表演,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了重點詞語的意思。比如“吟哦”這個詞語,在表演中,有的學生大聲地念了一遍詩,“小觀眾”就有意見了:“李星宇扮演的賈島還不夠投入,吟哦應該是小聲讀,慢點吟。”。表演中,學生通過親身做動作,“他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不知不覺……”體會到賈島為了斟酌一個字眼,是多么認真啊!表演再現了當時的情景,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那種為詩忘我的境界是常人難以達到的,從而更好的去體會賈島那種鍥而不舍的創作精神。學生在邊學邊演中興趣濃厚,演得開心,學得輕松,記得牢固。
片段三:扎實訓練
師:同學們,古人寫詩、作文時推敲文字的故事很多,比如——
生: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
師:大家看,這句詩句中哪個字用的最好?
生:“綠”。
師:王安石在用“綠”這個字之前,曾用過哪些字呢?
生:春風又來江南岸
生:春風又過江南岸
生:春風又吹江南岸
生:春風又滿江南岸
師:詩人為什么舍棄這些字,最后決定用“綠”,你們認為它好在哪里呢?
生:因為春天是綠色的。
生:“綠”字寫出了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
生:“綠”字把春風寫活了,這兒的綠字還做吹綠用。
師:是啊,正因為有這些詩人對詩的執著追求,才有今天這些千古傳誦的名句。讓我們齊聲誦讀。
師:下面就請同學來推敲推敲下面的句子。
(1)為了避免以后不再被媽媽罵,我一定要好好寫作業。
生:這兒詞語重復,避免和不再的意思相同,可以改成:為了避免以后再被媽媽罵,我一定要好好寫作業。
生:為了以后不再被媽媽罵,我一定要好好寫作業。
(2) 我問媽媽在干什么?媽媽說:“我在冰箱里找東西呢!”
生:我在廚房里找東西呢!
生:我在找冰箱里的東西呢!
(3)奶奶對她的孫子說:我從小看著你長大。
生:我看著你從小長大呢!
生:我看著你長大!
師:這些都是我們經常會說錯用錯的句子,在以后的使用中一定要注意。剛老師聽同學們改完的句子,我想到了一個句子,可這句話中有個字我不知道怎么填,誰來幫我填一填?
好文章是經過反復推敲(。┏鰜淼模
生:可以填“改”字。
師:齊讀這句話
反思:現在的語文課堂特別重視理解、感悟、熏陶,這無可厚非,但與此同時卻忽視了雙基訓練,追求了“活”,敷衍了“根”。這樣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對學生的發展是很不利的。從測試卷上看,學生的詞句概念并未牢固建立。從卷面中有關課文內容的試題作答情況看,一部分學生對課文內容并不理解,如填空成詞,根據課文內容填空……經常會出現錯別字,內容表達言不達意,可見語文中“根”的東西并未牢牢“扎”下。在課堂教學中我的教學的著眼點在于讓學生真正學會推敲。推敲不是感性的揣摩,而是對客觀現象本質認識基礎之上的條清縷晰。因此,在讓學生閱讀課文的基礎上,我通過大量的語言實例如“我從小看著你長大”、“我在冰箱里找東西”、“為了避免以后不再被媽媽批評,我一定要好好寫作業”這些病句的修改讓學生掌握推敲的方法。這一過程,學生從理解到實踐,不但“懂了”,而且“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