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梅館記高一語文教案(精選2篇)
病梅館記高一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理念】
文言文教學應當在簡要疏通文意之后,讓學生對作品有個整體感知,再由老師創設問題情境,組織學生和作者之間、老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的對話,在這過程中產生認知和情感上的觸動和喜悅,如此不懈努力下去,讓學生接受古典文化的熏陶、豐富學生的文學底蘊。至于字、詞、句則可通過反復朗讀課文,依據“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原則,在文本情境中猜測并積累猜測,然后在經驗基礎上帶著學生回顧總結,形成規律性的認識、結合更多的閱讀實踐,形成“淺易文言文”的閱讀理解能力。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借梅花之受摧殘,含蓄地批評了當時統治者壓抑人才、扼殺人才的現實,表達了對個性解放的殷切希望,主題與學生所學的《己亥雜詩》相似。本文作為自讀課文,除了幾個關鍵字詞外,語句比較容易理解。
【學情分析】
經過幾年的文言文學習,學生應當具備了一定的文言文閱讀能力。
【教學設想】
鑒于以上分析,我打算在學生結合注釋初步感知和反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組織學生自由提問和思考,掌握重點字詞、探索文章的主題、理解托物言志的妙處、反思我們現在所接受的教育。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掌握本文所涉及的文言字詞、句法知識,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表現手法;
2、培養文言文閱讀理解能力,并使閱讀托物言志類作品的能力有一個明顯的提高。
過程與方法:
本文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點撥導學。學生通過文言誦讀,整體感知全文,積累文言知識,教師通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文章的主旨和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理解作者對清朝封建統治者摧殘人才的憤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激發學生對人才觀的思考。
2、培養學生對文言作品的熱愛之情,帶著學生一起反思我們的教育,探索應試重軛之下個性發展的途徑。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誦讀、文言實詞的積累、復習詞類活用、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難點:理解文章中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用具】
PPT課件、投影儀、電子白板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回憶詩句,導入新課:
(課前3分鐘預備鈴時,播放梅花的圖片,配有《一剪梅》的歌曲。)(幻燈片1)
。ㄉ险n)
師:剛才我們欣賞了一組梅花的圖片,大家能否回憶起以前曾經學過的詠梅的詩句呢?
。1)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香撲鼻來
。2)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3)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4)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5)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師:這些詩中的梅花都有什么特點?
(耐寒,堅毅,傲雪,清香,高潔等等品質。)
師:對,在許多文人筆下,梅花要么是樂觀堅定的報春使者,要么是纖塵不染的高潔代表,但是今天我們要來接觸的這個“梅”在作者龔自珍的筆下展示出的卻不是“傲骨”“豐姿”,而是令人心酸的“病梅”。ɑ脽羝2標題)請大家將課本翻到24課《病梅館記》。(板書:課題)
二、提出教學目標和學習任務:
師:這篇課文的學習啊,我想請大家注意兩點,第一,它是一篇自讀課文,第二,單元提示告訴我們,學習這篇課文,要著重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和主要觀點,理解作者寄托的政治理想。所以這節課我們的學習目標就是把握課文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主要觀點,并且也來學一些文言文自讀的方法。(幻燈片3教學目標)
三、學習課文:
1、初讀課文,掃清詞句障礙,讀懂文字。
師:早自習同學們已經預習過了,下面請一位同學朗讀課文,大家聽聽他在字詞的讀音上準不準確,句讀的停頓上恰不恰當。
。ㄉx課文)(幻燈片4字音和斷句)
師:大家覺得他讀的怎么樣?(生點評)屏幕上是這篇課文的生字詞,有兩個比較長的句子我們一起來斷一斷句。
師:大家在預習的時候有沒有發現一些疑難的字詞句對你造成了障礙?或者你在學習的過程中是如何來解決一些疑難的字詞句的?把你的疑問或者經驗方法說出來,我們一起交流!(如果學生提不出來什么問題,就由老師來設置障礙。)
。ㄒ唬⿲嵲~:
1、以欹為美,正者無景;(傾斜)(對稱性的結構,聯系上下文語境)
2、固也。(本來)(調動積累:人固有一死)
3、使天下之民斫直(用刀斧砍)(掌握新知)
4、明告鬻梅者(賣)(聯系成語:買官鬻爵)
5、遏其生氣(阻礙)(組詞法:遏止、遏制)
6、予本非文人畫士,甘受詬厲(辱罵)(根據字形“言”字旁)
7、辟病梅之館以貯之(開辟、設立)(組詞法:開辟)
8、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用盡)(組詞法:窮盡)
。ǘ┰~類活用:(使動用法:使……怎么樣強調一種狀態)
1、夭其稚枝夭,使動,使…早死,摧折。
2、以夭梅病梅為業以求錢也夭、病,使動,使…彎曲、使…病,損傷。
3、縱之順之順,動詞的使動用法,使…理順。
4、必復之全之復,使動,使…復原。
全,使動,使…健全。
。ㄈ┨撛~:
1、以夭梅病梅為業以求錢也。
。ń,把;目的連詞,來。)
2、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
(結構助詞“的”;主謂之間取獨。)
師:在文中“之”出現23次,“以”出現14次,請大家下去后歸納整理這兩個字在文中的含義及用法。
3、再讀課文,理解內容觀點,讀通文意。
師:掃清字詞障礙之后,我們一起把課文讀一讀,看看能不能像讀現代文一樣明白曉暢。
。ㄈ帻R讀)
師:下面,請大家帶著這樣三個問題進入課文,理解作者在文中的思想情感和觀點態度。用筆在文中勾畫相關的句子。注意尋找關鍵詞。
1、作者筆下的“病梅”具有怎樣的特點?
2、“江浙之梅皆病”是哪些人造成的?他們做了什么?
3、對于這些“病梅”,作者的情感態度如何?他又是怎么做的?
明確:
1、曲、欹、疏
2、文人畫士——(黑手)
告鬻梅者——(幫兇)江浙之梅皆。喉、養、刪、夭、鋤、遏
鬻梅者——(殺手)
3、泣之
療之——縱、順、毀、埋、解、復、全、辟、
貯之——窮予生之光陰
4、三讀課文,探究質疑思考,讀透文旨。
師:下面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看看能不能在了解文意的基礎上有新的感悟和發現,讀出你的疑問或者感悟,然后小組交流一下。
。ㄈ嘧杂勺x,交流討論)
師:比如——許多盆景藝術和文人畫士筆下都是像文中“病梅”這樣的姿態,宋代的林和靖(梅妻鶴子)“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為什么作者要如此痛心疾首地申討,又下了這么大的決心來“療梅”?難道作者只是想借此表達一種與眾不同的審梅觀嗎?“予本非文人畫士”,難道作者不算是文人?那么這里的“文人畫士”是指的哪些人呢?
能否從“文人畫士”“未可明詔大號”的“詔”看出來他們的身份?
師:那么,這篇文章不是就梅寫梅,而是有寓意的喲。那究竟有什么深刻的寓意?我們要來聯系寫作背景和作者生平,看看龔自珍究竟是怎樣一位詩人。(知人論世)
。1)龔自珍,清末著名思想家、文學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先驅之一。他自幼展露才華,有政治抱負和理想,與林則徐是好友,共同宣揚改良主義,呼喚政治改革,追求個性解放!都汉ルs詩》: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與課文主旨相同)
。2)八股文
從注釋1可以看出,龔自珍生活在清代后期,而清代對于人才的禁錮是非常嚴重的。這個時期的科舉制度有了一個法定的文體——八股文。(幻燈片)以八股文作為科舉考試選用人才的法定文體,以束縛人民的思想。如深受其害的代表范進、孔乙己——范進拍手大叫“我中了”?滓壹菏职吹樱骸岸嗪踉?不多也!保ㄆ渌毠澗桑
(可見八股取士對知識分子的毒害和摧殘。)范進中了舉人而發瘋,孔乙己貧困潦倒一生還要賣弄自己所謂的文采,這是失意文人的悲哀,更是時代的悲哀。
。3)文字獄
清朝封建統治者大興文字獄,鎮壓知識分子。在長期嚴酷的思想統治下,人才遭受嚴重的壓抑和摧殘。
小結:
作者的生活經歷和所處的時代背景,決定了他不能直言朝政,只能借梅來委婉含蓄地表達自己的政治主張。那么這種寫法就是——以梅喻人,托物言志。文中梅的遭遇正是清朝封建專制統治下人才的遭遇;作者對梅的態度,正是作者對人才的態度;作者對造成梅的病態的痛斥,正是作者對封建統治階級摧殘人才、扼殺人才罪行的痛斥;作者要求恢復梅的本性,保全梅的自然健康形態,正是作者要求個性解放“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迫切心情。
5、四讀課文,品味語言內蘊,讀出感悟。
師:在我們知道了梅是人才之后,整體把握了之后,我們會發現這篇看似寫梅的文章,字字是淚,字字是血。再讀文章,我們會發現有很多語言飽含情感,很多詞語別有滋味,試著在文中找一兩處你新發現的字句品一品,讀一讀,并與其他同學交流。
、佟拔娜水嬍恐溨抑链嗽!”
、凇皢韬!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閑田,以廣貯江寧、杭州、蘇州之病梅,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
明確:如“安得”讓我想起了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蔽覀兛吹降氖且粋憂國憂民的杜甫,在這里,我們又何嘗不是看到了一個為了尊重人才、解放人才而甘心受任何打擊、甘愿獻出自己所有戰斗激情的龔自珍呢?
四、小結學習方法: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掌握了文言文的四步閱讀法——
1、初讀課文,掃清詞句障礙,讀懂文字。
2、再讀課文,理解內容觀點,讀通文意。
3、三讀課文,探究質疑思考,讀透文旨。
4、四讀課文,品味語言內蘊,讀出感悟。
在理解文言實詞的時候也學會了一些推敲字詞的基本方法,在理解文章內容觀點,讀透文旨的過程中,我們也學到了一種重要方法:知人論世。當然還有結合單元提示和課后習題的“瞻前顧后”法。其實,我想告訴大家的是,不管是什么樣的文章,我們在學習的時候都要做到:學有所得、情有所動、心有所悟。
五、總結:
1000多年前,龔自珍寫下這篇《病》,呼喚要尊重人才,解放人才。今天不也流行一句話嗎?21世紀最缺乏的是什么?人才!我希望同學們都能去掉自己身上的嬌氣、俗氣、怒氣、怨氣、晦氣,多一些骨氣、傲氣、才氣、朝氣、浩然正氣,做一個意氣風發的新青年,做一株迎風傲雪的健康之梅!
六、課后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二的一詞多義的積累,整理“以”和“之”在文中的含義用法。
2、關注我們現實生活中的“病梅”現象,寫一篇評論在隨筆本上。
病梅館記高一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作者對清朝封建統治者摧殘人才的憤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
(2)學習借梅議政這種托物言志的寫法;
(3)掌握、積累“使”“病”“解”“本”“窮”等文言實詞,學習“以”“之”等文言虛詞,復習使動用法。
教學重點:
誦讀、文言實詞的積累、復習使動用法、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難點:
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設想:
擬采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增加課堂容量,突破教學難點,把教學內容壓縮在1課時完成。
教學過程(多媒體課件腳本):
一、課前營造氣氛
(CAI播放鄧麗君演唱的《梅花》,畫面中一組梅花在背景中移動。)
二、導入
(CAI一幅梅花的畫面,配以文字說明:梅,落葉喬木或落葉灌木,性耐寒,因而與松、竹一起被譽為“歲寒三友”,又與蘭、竹、菊合稱“花中君子”。1987年5月,在中國傳統十大名花評選中榮膺榜首,被譽為“花魁”。)
(CAI顯示盆栽梅花與土栽梅花的比較圖)請同學們從審美的角度說說對畫面上不同梅花的感受。(學生應該說出盆栽梅花更具美感)
在今天,園藝師們創造的包括梅花在內的盆栽藝術點綴了我們的生活,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但是,在晚清,卻有一人視這種“藝術”為扼殺天性的舉動,并專門寫下一篇文章來表明他的觀點,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病梅館記》(板書課題)(CAI梅館,作者簡介)
三、明確學習目標(CAI顯示,教師讀出來)
為達到這幾個學習目標,本堂課我們將采用“誦讀—積累—領悟—表達”的四步法來學習這篇課文。(板書:誦讀—積累—領悟—表達)
四、誦讀
1.誦讀,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功,也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方法。誦讀時必須讀準字音,讀清句讀,還要讀出語氣。下面先請同學們聽老師范讀,聽的時候注意以上三個要領,并劃出理解有困難的文言詞語。(CAI配樂朗誦)
2.我來檢查一下聽讀的效果。
(1)生字的讀音(CAI顯示讀音,解釋)
(2)分清句讀,把握朗讀節奏(CAI顯示練習)
3.下面同學們根據誦讀的三個要領,自由朗誦,所謂“自由”就是你覺得怎樣讀感覺好就怎樣讀,把聲音放出來。朗誦時進一步發現問題,呆會兒提出來討論。我給大家配一段音樂。
(學生朗誦時間控制在3分鐘以內,讀完后,稍加評點。)
五、積累
1.現在請同學們把在書上劃出來的理解有困難的詞語提出來,我們一起來研究解決。請1、2小組的同學提第一自然段中的問題,第3組的同學提第二自然段中的問題,第4組的同學提第三自然中的問題。(CAI即時顯示文句詳解)
2.我們發現文中有兩個虛詞“之”“以”出現得比較多,我們做兩道練習來鞏固一下對這兩個詞的理解。
(1)CAI顯示“之”的練習題及答案。
(2)CAI顯示“以”的用示練習題及答案。
3.另外,本文實詞的使動用法也較多,請同學們找出含有使動用法的句子。
(讓學生找1分鐘,然后CAI顯示使動用法的練習題)
六、領悟
前面我們提到在本文中龔自珍所要表達的觀點,與我們一般的審美取向不同,我們認為是“藝術創造”的東西,作者卻認為是在扼殺天性。這到底是為什么呢?讓我們通過對文章具體內容的分析來解答這個問題吧。(CAI顯示文章內容分析)
其實,如果我們運用歷史的眼光來看這篇文章,就能深入理解本文的主旨了。清朝,是我國封建社會最后一個朝代,清后期,封建統治日趨腐朽,對外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對內加強思想統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為科舉考試選用人才的法定文體,以束縛人們的思想;另一方面大興文字獄,鎮壓知識分子。在長期嚴酷的思想統治之下,人才遭受嚴重的壓抑和摧殘。龔自珍生活在這樣的時代,敏銳地預感到封建王朝的新危機,對統治者扼殺人才、禁勉錮思想表示了極大的憤慨,強烈地呼吁社會改革與個性解放,殷切地希望統治者能“不拘一格降人才”,《病梅館記》就寫作于這樣一個時代。
文章中的“梅”的意義顯然不僅僅是一種植物了,它象征著什么呢?(學生回答:人才)那么相應地,文人畫士及他們的品梅觀等分別象征什么呢?(CAI顯示)
我們看到,文章運用了怎樣的寫作方法呢?(CAI托物言志)。
(CAI顯示文章思想內容的小結及《己亥雜詩》)
七、表達
托物言志這種寫法可以使要表達的意思既含蓄又深刻,避免空發議論,為眾多的寫家所采用。本文借“梅”這一意象,寄托深意,假如現在要求同學們借“荷”來寫意,那么你將借此抒發怎樣的情懷呢?(CAI顯示荷花的畫面)
托物言志,詠物抒情,要抓住所托之物的特征。例如花草之類,或抓住外部形態,或瞄準其生活習性。《愛蓮說》及我們上學期所學《荷塘月色》,都抓住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特點,表達潔身自好的情操。
課后如有興趣,可就松樹或菊花寫一篇托物言志的練筆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