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向太空的航程》學案
1、根據此文,總結新聞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課后研討與練習二。)
[新聞一般由導語和主體兩部分組成。導語放在開頭,由最新鮮、最主要的事實或依托新聞事實的議論組成;而主體則具體展開對新聞事實的敘述。]
(四)小結全文。(此教段宜放手讓學生自己小結在本課中所學的知識要點。)
● 在課文第14節提到:“這年3月,由4位著名科學家聯名上報黨中央的‘國家高新技術發展建議’被鄧小平批準。” 這四位科學家是:
王大珩(héng)[ 應用光學家。 原籍江蘇蘇州,生于日本東京。 1936年畢業于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所長、名譽所長。我國光學事業奠基人之一。]
王淦(gàn)昌[王淦昌是我國實驗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線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 開拓者,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他參與我國原子彈、氫彈原理突破及核武器研制的試驗研究和組織領導,是我國核武器研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資深院士。]
楊嘉墀(chí)[ 我國著名的航天科技專家、儀器儀表與自動化專家,是我國自動檢測學的奠基者,也是中國自動化學科、自動化學會、儀器儀表學會的創建人之一、國家“863”高技術計劃倡導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
陳芳允[無線電電子學、空間統工程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衛星測量、控制技術的奠基人之一。]
㈤、 問題探究
1、這是一篇典型的新聞報道,它是如何體現新聞的真實性的,請舉例說明:
明確:用精確的時間數字,顯示新聞的真實性特點。
如: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神舟”一號實驗飛船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新建成的載人航天發射場向太空并于第二天準確著陸。
9時10分許,“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準確進入預定軌道,飛天勇士楊利偉順利進入太空。
2、新聞報道強調及時性,強調關注當下的事件,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敘述中國航天史,是不是不像新聞了?
明確:新聞報道的確有及時性的特點,關注當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質,但允許引入一些背景材料。這樣的材料雖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對于補充說明新聞事實有很大的作用,是新聞報道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本文雖然用很大的篇幅敘述中國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敘述一個重大歷史事件的基礎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為新聞背景材料來用的。面對這樣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每一個中國人都會感到自豪,同時也迫切想知道中國的航天工程走到這一步,到底經過了什么樣艱辛的歷程。在這個時候,本文提供了詳實的資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資料,而且把這些資料以歷史的形式系統地呈現在讀者面前,這對于滿足讀者需求無疑是及時的。另外,這種狂歡之中的冷靜回顧,也使事件本身的意義更加突出。
㈥、作業:寫一則400字左右的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