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梅館記
(3)“文人畫士”“心知其意”卻不敢明詔大號以繩天下之梅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他們心中雖默許這一標準,卻不敢喊出來用這一標準去衡量“天下之梅”,實際是不敢把內心險惡的政治目的直接暴露出來。 (4)那些封建統治者的幫兇的具體做了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斫其正,養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 (5)目睹梅的病態,作者發出了“誓療”的決心,具體是怎樣療梅的呢? [明確]:“縱之順之,毀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縛;以五年為期,必復之全之。”這里的“必”與上文的“誓”呼應,表達了作者療梅必見成效才罷休的決心。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這種精神是難能可貴的,無不表現作者追求個性解放,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迫切心情,這也正是他民主主義思想的集中體現。 (6).文章結尾用一長句有力結束全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在黑暗現實中,面對強大的反動勢力,作者有“療梅”的決心卻自責能力渺小,以感嘆領起,抒發了自己的有余而力不足的感慨。作者意變革現實,提倡個性解放,主張愛惜人才、培養人才,這幾點是有積極意義的,龔自珍在《已亥雜詩》中寫道:“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正是這種抱負的寫照,表達了作者堅持戰斗,為改造社會奮斗不息的決心。 5、關于“托物言志” ①什么是“托物言志”? [答]:“托物言志”指用常見的、具體的、淺顯的事物來講抽象的、深刻的道理,“志”在“物”中,寫的是“物”實則讀“志”。 ②為什么用“托物言志”? [分析]: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分析,在當時“文字獄”恐怖氣氛籠罩之下,作者不能直接批判清朝統治者壓抑人才、摧殘人才的社會主題,只能用這種的托物言志的曲筆來揭露時弊,大聲吶喊,托梅議政,拯救人才。作者明知他的思想行為不容于封建統治階級,會受到他們的攻擊和迫害,但他毫不畏懼,決心迎接斗爭,襯托出他堅定地追求個性解放的政治理想。 完成表格內的有關內容,具體體會作者是如何運用這種手法的。表 層 意
言 外 意(比喻義)
梅
人才
病梅
被遭摧殘、壓抑的人才
文人畫士
封建統治者
品梅標準:曲、欹、疏
選拔人才標準:奴才、庸才、歪才
摧殘梅的手段:繩、斫、刪、鋤、夭、病、遏
束縛人才思想、屠殺正直之士
豢養奸邪小人、扼殺新生力量
摧殘梅的后果:皆病、禍烈
大批人才遭殘酷屠殺
療梅的措施:購、泣、療、縱、順、毀、埋、解、復、全、辟、貯
解除人才束縛、恢復人才生機
解放人才個性、改革沉悶政局
療梅的愿望:誓、必、甘、窮
表達了拯救人才的強烈愿望
與準備迎接斗爭的堅定信心 6、補充《己亥雜詩》 《己亥雜詩》是詩人辭官后的雜詩,作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按干支紀年這年為已亥年,故稱。這年詩人辭官南歸,于農歷四月二十三日離京,七月初九回杭州,九月十五日北上接家眷。十月二十六日抵達江蘇昆山。期間往返九十里,詩人共寫了絕句315首。第二年詩人自己加以編排,并刻印成集,這里選的是第五首。這一大型組詩記述了詩人的家世出身、仕官經歷、詩友交往、生平著述以及思想感情、革新建議等,可以看成是一部用詩寫成的回憶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