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必修1作文輔導2
2、將相和傳奇:
公元前279年,趙國的藺相如因完壁歸趙,立了大功,拜為上卿,位在大將軍廉頗之上。廉頗自恃功高,很不服氣,揚言要羞辱他。藺相如聽到廉頗的話,常常稱病不上朝,不跟廉頗爭位。有時藺相如坐車外出,碰見廉頗就趕緊避開。門客以為他膽小怕事。藺相如說:“秦王那么厲害,我都不怕,難道還怕廉頗?我考慮,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入侵趙國,只是因為有我們兩人在。如今二虎相斗,必有一傷,勢必削弱抵御外敵的力量。我之所以躲避廉將軍,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這話傳到廉頗耳中,廉頗很覺慚愧,便袒衣露體,負荊登門請罪。說:“我粗野低賤,志量淺狹,開罪于相國,相國能如此寬容,我死不足以贖罪。”于是將相重歸于好,成了生死之交。
3、李世民重用魏征
在唐高祖李淵執掌朝政時,魏征原是太子李建成的主要謀士,魏征曾為太子李建成出謀劃策除掉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取得皇位后,是為太宗。在追查李建成余黨時,魏征被李世民抓獲。按當時慣例,理當治其滅門之罪甚至株連九族。但太宗李世民是個明智重才的皇帝,沒有這樣做。太宗在審問魏征時問道:“你為什么為李建成出謀劃策,與我作對?”魏征態度坦然并無懼色,說:“人各為其主,可惜李建成不聽我的勸告,否則今日勝負成敗尚未可知!”太宗見他機警剛直,是個難得的人才,便不計前仇,不僅沒有給他治罪,而且加以重用,任命他為諫議大夫。
4、齊桓公任用管仲:
春秋時,齊襄公被殺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糾為爭奪王位而戰。鮑叔助小白,管仲助糾。雙方交戰中,管仲曾用箭射中了小白衣帶上的鉤子,小白險遭喪命。后來小白做了齊國國君,即齊桓公。他寬容大度,不記射鉤私仇,采納了鮑叔的建議,重用管仲,任命他為相國。管仲擔任相國后,協助桓公在經濟、內政、軍事方面進行改革,七年后,齊轉弱為強,成為春秋前期中原經濟最發達的強國,齊桓公尊稱管仲為仲父。齊桓公也成就了“九合諸候,一匡天下”的大業,成為春秋第一霸。
5、光武帝焚燒投敵信札
與眾人交往,寬容是光武帝焚燒投敵信札的火炬.劉秀大敗王郎,攻入邯鄲,檢點前朝公文時,發現大量奉承王郎,侮罵劉秀甚至謀劃誅殺劉秀的信件。可劉秀對此視而不見,不顧眾臣反對,全部付之一炬。他不計前嫌,可化敵為友,壯大自己的力量,終成帝業。這把火,燒毀了嫌隙,也鑄煉堅固的事業之基。
6、宋太宗裝醉
《宋史》記載,有一天,宋太宗在北陪園與兩個重臣一起喝酒,邊喝邊聊,兩臣喝醉了,竟在皇帝面前相互比起功勞來,他們越比越來勁,干脆斗起嘴來,完全忘了在皇帝面前應有的君臣禮節。侍衛在旁看著實在不像話,便奏請宋太宗,要將這兩人抓起來送吏部治罪。宋太宗沒有同意,只是草草撤了酒宴,派人分別把他倆送回了家。第二天上午,他倆都從沉醉中醒來,想起昨天的事,惶恐萬分,連忙進宮請罪。宋太宗看著他們戰戰兢兢的樣子,便輕描淡寫地說:“昨天我也喝醉了,記不起這件事了。”
點評:現代的領導,不妨學學宋太宗,既不處罰,也不表態,裝裝糊涂,行行寬容。這樣做,既體現了領導的仁厚,更展現了領導的睿智,不失領導的尊嚴,而又保全了下屬的面子。以后,上下相處也不會尷尬,你的部署更會為你傾犬馬之勞。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很多時候,我們都需要寬容,寬容不僅是給別人機會,更是為自己創造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