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閱讀
中國古代的往圣先賢的對于精神境界的追求,不僅成就了人格理想的完善,而且也成就了審美的健全發展,是當今社會人們心靈建構、內心和諧的仍具有強大生命力的精神支柱,是我們這個精神存在狀態與物質發展水平不和諧時代的一種有益的參照。
(選自《新華文摘》XX年19期,有刪節)
6.下列各項中,關于“內審美”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b )
a.內審美是指一種古已有之的與感官型審美相對的審美形態。
b.內審美是具體對象之后的理念和具有形而上學意味的本體。
c.內審美表現為人對物質欲望的超越和主體精神境界的提升。
d.內審美是具有普遍性的審美形態,是人類審美的最高層次。
解析 這只是柏拉圖對“美”的理解。本項偷換概念,張冠李戴。
7.下列關于中西方古代內審美的區別,表述不恰當的一項是 ( c )
a.中國古代內審美兼具超驗與非超驗兩類,西方古代內審美則主要是超驗的。
b.中國古代內審美強調內在體驗,而西方古代內審美強調抽象理念和信仰反省。
c.中國古代內審美是內在實踐的結果,西方古代內審美則不是通過內心活動而是借助神力來實現的。
d.中國古代內審美側重于心靈平和、愉悅的效果,而西方古代內審美則側重于神力救贖后的超越。
解析 據“柏拉圖認為,真正的審美是人在神靈憑附并回憶自己曾經歷過的理念世界之
時才產生的。這種靈魂化了的審美也是一種典型的內審美”“而以抽象理念和信仰反省
為核心”等信息可知,西方古代內審美同樣需要通過主體心理活動才能實現。
8.下列表述,與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項是 ( a )
a.莊子主張“心齋”和“坐忘”,實際上就是要通過個體心理調適達到內審美的效果。
b.孔子盛贊顏回“不改其樂”,體現了古代儒家對內審美的推崇和對感官審美的摒棄。
c.中國古代的往圣先賢對于精神境界的追求,能實現人格理想的完善,能有效改變
現實。
d.柏拉圖的“天地神人共舞”的思想,充分體現了理念世界之美和西方內審美的特征。
解析 b項據原文“孔子主張‘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和‘盡善盡美’,表現出對感官型審美的充分肯定”可知本項“對感官審美的摒棄”的表述不當。c項“能有效改變現實”無根據,原文只表達了“能超越現實困境”等信息。d項“天地神人共舞”是現代存在主義的思想。
解答此類問題可遵循以下步驟:
1.審好題干
首先是審準修飾語。其次要審準判斷的性質,有的是選出“正確”選項,有的是選出“不正確”選項,有的是選出“最恰當”選項。再次要審準題干的“潛臺詞”。
2.選定區間
選定區間即找到題干與選項在原文中的位置,通過與原文相關語句進行比較,作出準確的判斷和選擇。需說明的是,有的題干或選項只是針對一段(包括一個句子、一個詞)而設,有的選項則是針對全文或文中的某些段落而設的。
3.理解含義
對概念含義的理解必須建立在對本質的把握上,內涵一定要嚴格界定。
4.比照分析
比照分析就是將選項與原文相關內容比較,看是否有轉述錯誤,與題干比照,看是否符合題干要求。
注意事項:
1.對概念含義的考查,命題人往往通過轉換表述角度、改變陳述對象等方式設置陷阱,所以,對這類題目一定要注意看命題人是否偷換了概念,抓住概念的本質特點進行判斷。
2.對概念的理解還要抓住概念的外延,不能過于寬泛,也不能縮小。
3.聯系語境理解。要看其所在的句子,看與其相關的、搭配的詞語組成的是什么結構,從而判定概念的內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