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關前
段落大意:
一、“山路上”寫途中的艱險,敵人破壞的慘狀和老百姓逃難避敵的情形。
二、“初次踏著河北的土地”寫第二天的行軍,經過“接近敵人的區域”。敵人運輸線屢遭破壞,陷入困境;河北人民抗日的愛國激情高漲。
三、“通過敵人的封鎖區”寫第二天夜晚的行軍,進入敵人的封鎖區。年輕戰士的崇高覺悟,婦女干部的勇敢精神。(不畏艱苦、樂觀主義精神)
四、“核桃園”還是寫第二天夜晚的行軍,通過敵人封鎖區中的核桃園。 國民黨軍隊的慘敗,日寇的殘暴、虛弱及漢奸的無恥。
五、“再會,同志!”仍然寫第二天夜晚行軍,通過敵人封鎖區中的險境桃水橋。與向導依依惜別之情。
六、“我們一天一夜翻了八座山”寫第二天夜晚到第三天清晨的行軍,通過敵人封鎖區中的五太路,到達娘子關前。一天一夜行程一百二十九里,勝利穿過敵人的封鎖線。
七、“還我河山”寫第三天上午的行軍,到達“敵人的后方”,我邊區的鞏固地帶。“還我河山”的愿望一定能實現,抗戰必勝。
“還我河山”: 南宋名將岳飛率兵抗金,曾使敵人聞風喪膽,后來受奸臣秦檜、張俊、萬俟咼等誣陷,蒙冤下獄,不久,被殺害于風波亭。岳飛臨刑前,曾發有“前赴后繼,還我河山”之壯烈遺言。“還”這里是使動用法,“使……歸還”的意思。課文中那寫在墻上的四個大字“還我河山”,意思是說: (一定要)使我們祖國的河山重新回到人民的手里,也就是說,一定要從日寇手里收復祖國的土地。
第 二 課 時
課文分析:
一、穿插描寫,詳略得當,突出主題。
課文敘述了抗戰時期作者在一次行軍途中的見聞。同時穿插描寫了三方面的情況(即敵、頑、我)。
1、日本侵略軍的殘暴野蠻,漢奸的卑劣怯弱。( 一、四部分 )他們既兇殘又虛弱,是外強中干的。他們侵占我大片國土,強占城鎮和交通要道,到處燒殺搶淫,弄得廣大農村寂寞而荒涼,害得老百姓家破人亡。在敵占區內,他們構筑據點,收羅漢奸,組織“自警團”,妄圖鞏固。然而事與愿違,他們不時受到我抗日軍民的聚殲和襲擊,只能死守幾個孤立的據點,處于被動挨打的地位。
2、國民黨軍隊的腐敗無能,不堪一擊。( 一、四部分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頑固的方針是“消極抗日,積極反共”。他們對日寇實行妥協、投降政策,把大好河山拱手讓人。可是迫于全國人民的壓力,有時也不得不裝模作樣地進行抵抗,但往往是一觸即潰。
3、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的愛國熱忱。( 二、三、五、六、七部分 )抗擊日本侵略者,挽救民族危亡的歷史重任落在了我黨領導的抗日軍民身上。我抗日軍民雖然裝備差,但英勇頑強,又有廣闊的農村可以回旋。這就決定了我軍深入敵后,堅持敵后斗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這樣的政治、軍事環境,同時也就決定了我抗日軍民的生活條件和活動規律。在敵人力所不及的地方建立鞏固的后方,練兵休整,在敵占區的廣大鄉村,在敵人的據點和交通要道間縱橫馳騁,機動靈活地打擊敵人;雖然生活艱苦,處境險惡,但士氣高昂,斗志旺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