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學》教學實錄
師:今天,我們學習《荀子》里的文章,我們看一看,這位戰國最后一個大儒,又有著怎樣的思想。
師:先請同學們思考一個問題,在孔子那里,他是如何認識天與命運的?
生3: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師:不錯。在孔子那里,天是一個不可挑戰的神圣的東西。而現在到了荀子這里,天的概念與內涵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首先,天,是指自然。荀子說,人定勝天。又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板書這八個字,并請同學作解釋。)
師:我請來解釋一下這八個字的意義。
生4、5、6:(三人合作翻譯出來)自然的變化有它自己固有的規律,不因為此時是賢明的堯當家就存在,也不會因為此時是暴虐的桀主政就不存在。
師:翻譯得太好了。
師:看來,荀子與孔子倒有點意見相左了。可是,同學們,荀子也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啊。可見,我國儒家的思想不是一層不變的,而是一直在演繹著變化著,F在,我們簡單地將儒家在不同時期的幾個代表人物分別作一些介紹,請同學們用心記下來?鬃印⒚献又笥熊髯。漢代是董仲舒,再接著,唐代是韓愈。董仲舒與秦始皇有點相似,賦予了儒家以集權的色彩,他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了學術壟斷。韓愈這個人不錯,文起八代之衰,抗顏而為人師,恢復古道,主張學習六藝經傳。再后來,儒家的發展情況就更其復雜了,它有了理學的成份,南宋的代表人物朱熹,他將儒家經典著作統統作了一次注解,也就是集傳。(邊說邊板書上述大儒的名字在黑板的右側。)我們說過,傳是什么意思的?
生:(齊)解釋經書的著作。
師:我們今天研究《荀子•勸學》。首先,我想問,“勸學”之“學”是什么意思?
生:(齊)學習。
師:學習什么?是不是像我們今天一樣學習數理化啊語數外啊什么的?
生:(齊笑)不是的。(家長們也在笑)
師:那學習什么呢?我們只有了解到學習的內容才能最終確定荀子他老人家為什么要勸勉大家學習的。
生7、8:(思考討論)剛才老師講到的六藝。
師:不錯。六藝。但這個六藝除了六本典籍之外,還有一解,也是學習的內容,那就是禮、樂、射、御、書、數?鬃邮呛苤v求這些東西的。他覺得這些做人方面的內容尤其需要學習,他甚至割不正不食。也就是肉沒切成方方正正 的,他老人家都不吃了。
生9:孔子對學生要求太嚴格了。
師:你這話既對也不對。其實,這是僅就人的習慣養成來談的。但《侍坐》里我們看到了,孔子是非常人性化的。只不過,他對學生要求高。孔子的學生嗎,應該做大事,否則誰做大事呢?
(學生笑,家長笑)
師:好了,我們得轉入到我們今天的正題上來了。剛才我們說到孔子關于學習的話題,那么,我就想問大家一個問題,為什么要學習?
生10:荀子講了,學不可以已。
師:如果“已”了,又怎么樣呢?
生11:學習一旦停止了,可能就出問題了。
師:出什么問題?
生11:成績要落后。
師:還有呢?
生11:做人就不好了。
師:有這么嚴重?那大家的父母還有老師,都是參加工作的人,學習的時間肯定很少很少,那做人就不好了?
(全班笑)
生11:那不是。老師你跟我們講過,孔子講過的,吾日三省吾身。你們肯定每天在“省”自己。
師:你說得太好了。你太了不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