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熱管網失壓應急預案(精選3篇)
供熱管網失壓應急預案 篇1
一、指導思想:
為應對因各種原因造成的城區突發性停暖、供暖設施損壞、與供暖有關的人員傷亡等供熱安全突發事故,總公司必須建立健全快速、有效的`搶修搶險和救援應急處理機制,保證社會穩定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本預案以‘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為指導,應急處置工作以總公司統一指揮、有關各方協調一致的原則,從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高度負責的角度出發,做到確保供熱設施正常運行,提高對供熱事故的處置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供熱事故對人民群眾的影響。總公司在區政府及上級有關部門全面領導下負責供熱突發事故應急處置工作,確保在人員設備安全的情況下將供熱突發事故影響降至最低程度。
二、編制目的
為確保城區供熱的安全穩定運行和有效防止供熱事故的發生,切實提高應對供熱突發事故的處置能力,預防各類供熱事故,能夠高效、有序地做好搶險、排險、搶修及救援善后處理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危害程度,盡快恢復供熱,最大程度地減少大面積停熱現象,保障廣大熱用戶的生活與工作秩序,特制定本供熱突發事故應急預案。
三、事故類型和危險程度分析:
(一)城區供暖主要危險源包括:供熱管網、換熱站壓力容器、電機水泵等轉動的機械設備、高低壓配電柜、電源、外網輸水熱網等。
(二)供熱管網破裂或管網支架損壞等原因可誘發燙傷、砸傷等事故,影響小區供暖,及人員安全等。
(三)供暖危險源因突發原因出現事故影響供暖及危及相關人員安全等。
四、組織機構及職責:
(一)供熱突發事故應急指揮部職責
(1)組織協調供熱突發事故的應急搶修搶險工作,落實區政府及上級主管部門交辦的有關工作。
(2)及時了解掌握轄區供熱突發事故情況,根據情況需要向區政府及主管部門報告事故情況和應急處置措施。
(3)貫徹上級有關重大安全生產事故預防和應急救援的政策、方針,根據應急工作原則和方案,擬定轄區供熱突發事故應急預案,組織有關成員對事故積極開展搶修搶險救援工作。
(4)組織供熱突發事故應急技術演練、研究和應急知識宣傳教育等工作。
(5)負責轄區供熱突發事故應急信息的接受、核實、處理、傳遞、通報、報告。
(6)其他有關轄區供熱突發事故應急的重要工作。
(二)供熱突發事故應急指揮部組成人員。
總指揮:劉海龍
副總指揮:裴保信、張祥貴、徐衛民、陳宏、張國峰
成員:孫冬梅、巨長庚、高長亞、李浩、于威、孫景啟、賈永生、周仲民、韓建軍、秦偉、黃偉、孫開松、舒磊、陳福雷、馬維峰、張海東
應急救援隊伍:
專家技術組
組長:張祥貴
成員:裴保信、孫冬梅、孫開松舒磊、陳福雷、馬維峰、張海東、周仲民、巨長庚
物資保障組
組長:徐衛民
成員:黃偉、胡濱、王磊、劉超
應急車輛組
組長:孫景啟
成員:孫強、孟昭君、種傳偉、李天劍、陸江
安全保衛組
組長:巨長庚
成員:栗興蓮、張勇、張銳、李然
運行一處
隊長:舒磊
成員:劉玉海、劉保華、黃石、高玉芳、張強強、
劉金中、袁偉輝
運行二處
隊長:馬維峰
成員:王兆宏、葉峰、高繼海、賈玉霞、王鈺、
運行三處
隊長:孫開松
成員:韓方舉、孟磊、溫濤、謝明、石峰、張立華、李中秋、單志國
運行四處
隊長:陳福雷
成員:巨長安、孫炳華、韓兆立、姜濤、杜勇、張瑞杰
運行五處
隊長:周仲民
成員:黃崇亮、薛開渠、孫中龍、李坤、趙汝峰
管線所
隊長:張海東
成員:陳雷、張景峰、蔡青、王璨
五、預防與預警:
(一)危險源監控:
1、各運行處、安全保衛處、生產技術處、管線所、調度中心負責對供熱管網監測、調控、處置工作,工作目的是確保供熱管網的安全穩定運行。各運行處、管線所負責對供熱管網進行巡檢巡視,調度中心每日抄報外網壓力溫度情況,各運行處按照各自負責供熱區域對換熱站內供熱設備一小時一巡視,并填報運行分析記錄報表,發現隱患及時處理。安全保衛處負責供熱管網安全運行預警工作,對供熱安全運行狀況資料進行收集、匯總和分析并做出報告上報總公司。
2、在轄區供熱覆蓋范圍內建立多個測溫、測壓點,與各換熱站操作系統組成監測網絡,按要求定期對供熱溫度壓力進行檢測分析,發現超溫、超壓情況各運行處、調度中心立即處理,確保管網安全。
(二)預警行動:
1、預警信號發生后,由運行調度部門立即向全體搶險組織機構匯報并盡快向現場負責人發送預警報告,各部門進入預警狀態,隨時準備投入搶修搶險工作。
2、符合本預案啟動條件時,應急指揮部應立即發出啟動本預
案的指令。
六、信息報告程序:
(一)總公司在單位值班室和安全保衛處設立應急電話,24小時專人值班,應急電話為:、值班室應明示各應急小組通信聯系人及電話。
(二)供熱突發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立即迅速報告應急指揮機構(應急指揮部)。
(三)應急指揮部值班人員接到應急電話后,立即向有關事故應急小組及負責人匯報。重、特別重大事故,可直接向應急領導小組總指揮、副總指揮報告。同時按規定立即向主管部門報告。
(四)根據事故性質,按照國家規定的程序和時限,及時向政府有關部門報告。
七、應急搶修搶險程序
(一)響應分級按轄區供熱事故嚴重程度、性質和影響時間,分為一般事故、重要事故和重大事故。
1、一般事故:因設備臨時故障、臨時停電以及供熱支管網破裂等導致的停熱,在12小時(含12小時)內恢復供熱的。
2、重要事故:一、二次供熱管網或換熱站故障、外網主熱水管網損壞、爆裂等原因導致事故停熱12--48小時(含48小時)內仍不能恢復供熱的。
3、重大事故:因供熱管網或換熱站突發事故對附近居民生命財產構成重大影響的,同時因事故導致長時間停熱,48小時以上仍不能恢復供熱的:出現重大安全事故,短期內無法恢復供熱的。
(二)搶修搶險程序
(1)工作現場突發事故發生后,由現場應急領導小組根據事故情況開展應急指揮與協調,通知有關各應急救援小組趕赴事故現場進行事故搶修搶險。突發事故造成人員傷亡時首先必須進行人員救援工作,要在第一時間聯系相關醫院同步展開救援。專家技術組、后勤保障組、應急車輛組、安全保衛組應立即按照各自職能開展工作,在指揮部統一領導下及時處理應急搶修搶險工作。
(2)召集調動應急力量:各應急救援小組接到應急指揮部指令后,必須立即響應,派遣事故搶險人員、物資、設備等迅速運送到事故現場指定位置聚集,并聽從現場總指揮的調動指揮,及時快速展開突發事故應急處置工作,確保人員設備安全。
(3)現場總指揮按照本預案確立的基本原則、認真聽取專家技術組建議,迅速組織應急搶修搶險隊伍進行應急處置工作,并且要與各應急救援隊保持通訊暢通,隨時了解掌握現場情況,做好指揮協調工作。
(4)當事故現場有應急救援力量和資源不能滿足搶險要求時,
指揮部應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請求給予支援幫助。
(5)現場處置:事故發生后,應急車輛組保障車輛充足,安全保衛組負責保護好現場,對危險地區周邊進行警戒封閉,要確保現場工作人員及周邊群眾的安全。如發生特殊險情時,應急指
揮部在充分考慮專家技術組和有關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在確保人員安全的前提下進行必要地應急處置措施。
(三)搶修搶險處置措施
1、當供熱管網架空管路出現漏水現象,應急救援隊伍接到指令應立即趕赴事故現場,實地了解情況,并將漏水管線解列,做好各項安全保護措施后方可進行應急搶修工作。
2、當供熱管網地埋管路出現漏水現象,應急救援隊伍按照指揮部指令立即趕赴現場,實地了解情況,同時將現場情況向指揮部匯報,指揮部組織相關小組立即趕到現場,根據實際情況,制訂應急搶修方案。應急救援隊伍將漏水管線解列,組織人員、機具進行搶修。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采取應急供熱的臨時措施。
(四)應急處置工作結束應遵循“誰啟動、誰負責”的原則。事故處置完畢并恢復正常供熱后,由供熱突發事故應急指揮部作出決定,并由指揮部辦公室通知相關部門和各應急搶險隊,各部門負責人安排本部門恢復正常工作。應急結束后由指揮部辦公室(安全保衛處)負責對事故情況進行全面總結和上報。
八、搶修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
(一)應急救援車輛、防護裝置和快速搶險工具是安全、快速、高效處置突發事件必備設備,必須按搶險救援工作需要配置。
(二)應急救援物資、防護裝置包括防護勞保、應急燈具、
滅火器、快速搶險工具等。
(三)應急救援物資、防護裝置和快速搶險工具實行在崗備用,并做好維護保養,隨時保持完好無損備用狀態。
(四)每年10月底前,各相關小組將下一年度所需應急救援材料、機具、設備儲備計劃向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匯報,確保應急救援物資儲備正常。
(五)建立健全應急救援物資儲備明細臺帳。
(六)應急救援物資不得挪做他用。指揮部在處置突發事件過程中有權動用一切應急救援物資。
九、善后處理:
(一)應急搶修完畢后,應立即組織現場清理、生產及生活恢復工作:同時對應急行動過程進行綜合評價,整理應急記錄(包括筆錄、攝像、照相及其它文字資料),由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寫出應急總結報告,24小時內上報區政府備案。
(二)應急總結報告內容包括:事件發生單位、時間、地點,事件過程描述,傷亡情況,經濟損失,動用救援力量,參與救援
人員,搶險救援情況,應急行動中反應的問題,經驗及教訓。
(三)應急指揮部要認真分析轄區供熱突發事故原因,從轄區供熱的規劃、設計、運行、管理等向有關方面提出改進建議,以避免相類似事故的發生,確保人民群眾用熱安全。
(四)應急救援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應急救援辦公室負責制定下達糾正和預防措施認真做好監督落實工作,并定期組織檢查驗收。
十、責任
對供熱突發事故應急處置過程中,拒不執行預案、不服從統一指揮,玩忽職守,造成嚴重后果的單位和個人,由總公司給予通報批評,違紀或違法的,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十一、附則
1、監督檢查
總公司負責對本預案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2、預案管理與更新
(1)下列情況要對預案進行修訂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等發生變化。
(2)行政機構或有關單位、部門職責發生變化,需對組織結構與職責作相應調整。
(3)應急行動或演習中發現問題和出現新情況,應適時進行修訂。
(4)影響預案執行的其他條件發生變化,預案需要修訂。
供熱管網失壓應急預案 篇2
為了建立健全因烤火取暖突發煤氣中毒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體系和運行機制,有效預防、積極應對和及時控制,提高處置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煤氣中毒事故,保障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特制定本預案。
一、工作原則
1、堅持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多方協調、各方聯動的原則。
2、堅持群防群控、監測分析、及時整改的原則。
3、堅持早發現、早報告、早控制、早求援的原則。
4、堅持快速反應、高效處置、善后處理、合理安撫的原則。
二、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
1、鄉成立冬季烤火防煤氣中毒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組,由鄉長任組長,分管安全的副鄉長任副組長,各單位部門站所負責人、學校校長、衛生院院長為成員。各村(居)成立以支部書記為組長,村(居)副書記、副主任為副組長,其他村社干部、村衛生站站長為成員的村(居)冬季烤火防煤氣中毒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組。
2、應急搶險組成員主要職責
(1)組長:領導、組織、協調、事故求援工作。
(2)成員:承擔應急的具體工作,實施營救受害群眾,并做好其他善后事宜。
三、預警系統:
1、加強日常的巡查和監管:各村(居)對轄區烤火取暖設備進行全面排查,對所有住宿房的通風進行全面檢查,通過各種方式對群眾進行宣傳教育,加強夜間巡邏,仔細觀察烤火對象情況。
2、建立及時報告制度:一旦發現烤火一氧化碳中毒人員,要盡快的時間內將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事故程度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并及時上報。
四、應急響應:
發現事故,搶險救援組盡快投身救援工作,無條件接受任務,并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應急救援終結,相關人員及時撤離現場。
五、后期處置:
1、善后處置:做好受害人員處置、家屬安撫等工作,盡快消除事故影響,妥善安置和慰問受害群眾,恢復正常社會秩序,維護社會穩定。
2、各村(居)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形式開展防煤氣中毒安全事故的應急演練,檢查和強化應急準備,協調應急能力,不斷完善應急預案。
供熱管網失壓應急預案 篇3
為深入貫徹落實縣十三次黨代會“126”發展思路和縣十九屆人代會精神,實現集中供熱更加節能降耗、穩定高效、精細管理、健康發展。按照我縣深化供熱體制機制改革工作要求,結合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縣委改革發展戰略的決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堅持“四個聚焦”改革總體思路,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以深化供熱績效改革為動力,以保障民生利益為核心,以推進供熱精細化管理,提升服務水平、節支降耗、提質增效為目標,推動我縣集中供熱健康、穩定、持續發展。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分類指導、以改革促發展的原則。在縣政府統一指導下,突出部門監管,因地制宜,認真細致地制定各項配套政策,全面落實改革要求,使集中供熱在深化改革中取得較快發展;
(二)堅持環保節能的原則。發揮公共機構節能作用,大力推動建筑節能和公共機構節能改造,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三)堅持綜合配套、分段推進的原則。供熱改革是一項涉及面廣、系統復雜的工作,應充分考慮社會公平,考慮困難家庭采暖的需要,兼顧各方面的利益,穩步推進供熱體制改革,維護供熱單位和用戶的合法權益,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三、總體目標
加快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符合我縣縣情的供熱運行管理新體制,建立供熱績效機制,逐步實現以管理促發展、向管理要效益的供熱精細化管理目標,供熱溫度達標率達到95%以上,群眾滿意度達到98%以上,安全運行率達到95%以上;改革用能體制,規范公共機構用熱行為,實現熱費應收盡收,節約能源消耗5%-10%,壓減財政開支10%-25%;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提高服務管理水平,20xx年前建成智慧供熱大數據平臺,實現數據互聯互通互享,熱網整體平衡運行,到20xx年供熱運行成本控制到35元/㎡左右。促進我縣集中供熱更加高效、節能,向規范化、科學化和精細化管理目標發展。
四、改革任務
(一)深化用能體制改革,促進增收節支
1.強化職能,落實用熱規范管理。縣供熱站依據職能負責我縣城區冬季集中供熱各項工作,供暖期從當年10月15日起至次年4月15日止,根據國家《住宅設計規范》、《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及《酒泉市城市供熱管理辦法》相關供暖期室內溫度的規定,結合我縣地理和氣候環境,確定供暖期室內溫度18℃-22℃為達標溫度。
熱用戶于每年10月15日前辦理停用暖手續,用熱應一次性交清當年熱費。確需停暖用戶,根據《酒泉市供熱管理辦法》規定,應在采暖期開始20日前向供熱單位提出申請,地暖熱用戶按采暖期全額熱費的20%交納熱損費,掛片熱用戶按采暖期全額熱費的10%交納熱損費。新接入集中供熱系統的民用建筑,用戶未達到樓棟、單元總戶數的40%,由開發商補齊差額部分熱費后,供熱單位予以正常供暖。機關事業單位按照“誰用熱、誰付費”的原則,由縣財政根據辦公建筑面積于每年7月底前向各單位撥轉取暖經費,各單位于8月底前向縣供熱站全額交納當年用熱費,其中:學校、體育館、文博中心(圖書館、檔案館、文化館、博物館)及縣社會福利中心等社會服務機構,由主管部門按照用熱面積向供熱部門繳納全額用熱費用。供熱單位收繳暖氣費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在市民中心設立服務窗口,采取線上和線下兩種方式依法文明收費,收取熱費出具正式發票,實現熱費應收盡收。
2.規范燃煤物資采購。燃煤等生產物資購置由縣財政進行兜底,城區及各鄉鎮冬季鍋爐燃煤由使用單位按需自行招標采購,并負責燃煤質量的監督管理。
縣財政每年年底前全額向縣供熱站撥付當年燃煤經費。20xx年城區總供熱面積預計達到73.05萬㎡,較上年度增加3.04萬㎡,增幅5.85%,20xx年冬季供暖期計劃用煤32000噸,單位能耗較上年度下降1.72公斤/㎡,20xx年預計節省燃煤1000-1500噸,預計降低財政補貼100萬元左右,增加公共機構取暖費收入353萬元;20xx年公共機構實現平衡閥管控后,預計節省燃煤20xx-3000噸,節省財政補貼160-250萬元。
(二)健全基礎設施,促進生產節能降耗
1.實施公共機構用能平衡閥管控。我縣公共機構面積占城區總供熱面積的26.1%,能源消耗約8000噸/年,供暖期日均耗煤44噸。針對公共機構上下班、節假日、寒假等用能特性,20xx年建設完成公共機構管網平衡閥(朝汐閥),通過合理設定閥門開度及用暖時間,可將公共機構10%左右過剩熱能全部轉輸供給居民用戶,有效提高熱能利用率。通過平衡閥管控,公共機構非正常用熱時間段保持低溫(18℃)運行,按節能10%-20%計算,可節約能源800噸-1500噸,減少財政補貼64萬元-120萬元。
2.推廣熱用戶智能鎖控閥系統。20xx年-20xx年建設安裝4000套用戶智能鎖控閥及線上繳費系統,通過實際使用來看,有效杜絕了“偷熱”、“惡意欠費”等違規用熱行為,進一步提高了熱費收繳率。20xx年全面完成剩余既有1147戶個體、企事業單位智能鎖控閥安裝,新建樓棟按標準統一安裝智能鎖控閥并經供熱單位驗收后方予接通供熱,全面實現對全縣熱用戶繳費、停暖信息化管理。
3.管網改造促進熱網平衡。20xx年完成金地、夢柯兩座換熱站片區內水暖、地暖用戶管網分離改造,將教育路雙號7棟住宅樓供熱管網統一納入夢柯換熱站進行熱交換,便于熱網運行的平衡調節,降低能源消耗,提高供熱質量。
4.探索建設智慧供熱大數據管理平臺。通過利用現代化互聯網、物聯網科技信息技術,構建熱源-換熱站-用戶智慧供熱管理大數據平臺。20xx年建成城區換熱站無人值守系統,20xx年建成用戶端智能溫控系統,20xx年城區智慧供熱大數據平臺整體連通,實現供熱系統數據互通互聯互享,便于準確記錄和掌握生產運行狀況、設備狀況、能源消耗、用戶溫度等方面信息,利于科學合理調配熱源供給,使熱網整體達到平衡,供熱管理更加規范、科學。
(三)優化服務舉措,提升服務管理水平
1.加強供熱行業監管。供熱主管部門加強對供熱單位的監督檢查,制定供熱單位考核評價辦法,對供熱單位供暖時間、供熱質量、物資儲備、熱費收繳、設施維護、群眾滿意度等關鍵指標,按百分制分別在年底和供暖期結束后進行兩次考核,考核結果作為單位及干部職工評先評優、獎懲及領導干部任用選拔的重要依據,促進管理水平、服務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2.建立供熱單位績效考核機制。實行工資收入與績效掛鉤,按照定量和定性雙重指標,對工作人員在安全生產、污染減排、節能降耗、物資保障、服務質量等方面實施績效考核,激發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促進服務水平提質增效。創新行業服務管理,大力開展“供熱服務管理年”“訪民問暖”“供熱單位年度考核評價”等活動,開通“溫暖服務熱線”及時受理群眾用熱問題,建立突發供熱事件應急響應制度,做到10分鐘響應,半小時到達現場,供熱搶維修非特殊情況時間不超過8小時,特殊情況書面上報主管局,并通過新聞媒體、社交平臺及時通知用戶。
建立績效考核獎勵,按當年燃煤采購價格,同比上年度節省燃煤的10%作為縣供熱站績效獎勵,由縣財政直接撥付縣供熱站,并依據供暖期績效綜合考核結果進行獎勵。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強化保障機制。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相關要求,為實現科學合理的繳費方式,建立高效運轉機制,成立肅北縣供熱績效改革領導小組,統籌負責供熱改革各項工作,把推進肅北縣供熱改革作為貫穿縣域社會經濟發展各項工作的重點,確保供熱改革順利推進。
(二)凝聚改革共識,形成改革合力。縣住建局要認真研究集中供熱改革重點推進事項,形成務實高效的'改革推進機制;縣財政局要科學合理安排縣屬機關單位取暖費。相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緊密配合,加強政策協調,促進上下聯動、協同創新。在改革實施中,加強黨內監督、民主監督、法律監督,確保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認真處理好改革與穩定的關系,妥善解決各種利益群體之間的矛盾,確保供熱績效改革順利進行。
(三)強化績效考評,推動責任落實。縣住建局要嚴格落實績效改革方案要求,強化領導責任、管理責任、監督責任,統籌推進供熱績效改革工作落地落實;縣供熱站要堅持以人為本,全面落實縣委“126”發展思路,主動作為,勇于攻堅,創造性開展工作,確保我縣供熱績效改革取得實效。
(四)加強輿論宣傳,營造改革氛圍。供熱改革關乎供熱單位、廣大百姓和職工的切身利益,不但需要全體干部職工廣泛參與,也需要社會各界和廣大用戶理解支持。全面推進供熱體制機制改革,必須正確地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廣泛宣傳供熱改革的重大意義和主要措施,讓社會認可、群眾滿意、政府減負、單位增效。
本方案自20xx年10月1日起執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