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關于為了和平心得體會(精選6篇)
2025關于為了和平心得體會 篇1
中國如果不抗美援朝,美國人會飲馬鴨綠江,入侵中國。
一、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美國即采取武裝干涉政策。6月27日,美國總統杜魯門聲明,宣布出兵朝鮮,并命令美國海軍第七艦隊侵入中國臺灣海峽。同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聯合國會員國要派兵隨從美國軍隊入朝。
二、6月28日,發號召“全國和全世界的人民團結起來,進行充分的準備,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釁。”同日,周恩來代表中國政府發表聲明,強烈遣責美國侵略朝鮮、中國臺灣及干涉亞洲事務的罪行。號召“全世界一切愛好和平正義和自由的人類,尤其是東方各被壓迫民族和人民,一致奮起,制止美國帝國主義在東方的新侵略!
三、1950年9月15日,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75000人在朝鮮西海岸的仁川港登陸。此后,朝鮮人民軍腹背受敵,損失嚴重,轉入戰略退卻。10月1日,美偽軍越過三八線,隨后侵占平壤,并繼續向中朝邊境的鴨綠江進犯。
抗美援朝,又稱抗美援朝運動或抗美援朝戰爭,是20世紀50年代初爆發的朝鮮戰爭的一部分,僅指中國人民志愿軍參戰的階段,也包括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的群眾性運動。
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中國臺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自此開始。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愿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中國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1953年7月,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從此抗美援朝勝利結束。1958年,志愿軍全部撤回中國。10月25日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2025關于為了和平心得體會 篇2
看著那大廳中的雕像和照片我仿佛看到各民主黨派聚集簽下聯合宣言,仿佛看到那因設備不完善而無比艱難的戰役。一幅幅的照片無聲的訴說著那個血淚的時代,多少人撒血異國他鄉,再也無法歸來永遠埋骨異國。那是怎樣的寂寥悲凄,那漸漸無神的雙眼里有著怎樣的遺憾,那慢慢腐爛的身軀里有著怎樣強烈的愿望,可惜在無人能知。
當參觀到第三次戰役的展廳時進來了許多小學生,他們手拉手的參觀著喧嘩著,他們可知他們頭頂的照片意味著什么,走到門口時看到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正在看那第三次戰役的介紹,看的那樣仔細而專注,這位老人才是真的是想看看紀念館的吧。進來了那么多的旅游團,那么多的人,有幾個如這老者一般是真想回味那是的艱辛悲苦呢,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畢竟我也是為完成作業而來,我也沒資格說他們。
觀著史詩般的展覽,我的心被深深的震撼著,70年前進行的抗美援朝戰爭是抵御侵略、反對強權的偉大壯舉。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百業待舉。在朝鮮處于生死存亡、我國安全面臨嚴重威脅的危急關頭,黨中央應朝鮮黨和政府的請求,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中國人民志愿軍奉命開赴朝鮮。歷經千難萬險,打敗了不可一世的美國侵略者。志愿軍指戰員在這場戰爭中的表現,極大地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進而形成了中國人民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我們偉大的志愿軍戰士不愧是最可愛的人,他們圓滿完成了中國人民賦予的光榮而偉大的使命,建立了不朽的功勛,以寶貴的生命維護和平與安寧,以壯麗的青春譜寫了歷史的光輝篇章。正是因為有了那些先輩的犧牲,才有了我們今天的生活。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戰爭的創傷隨著歲月的流失似乎慢慢地抹平了,但那場戰爭留在中國人民心中的印跡卻永遠不會消失,10余萬為國捐軀的中華好兒女的英名更是永遠銘記不忘。
勿忘過去,珍惜今天。我們今天的一切來之不易,我們要時刻珍惜這一切。
追憶那場戰爭,我們應該滿懷感激之情向最可愛的人,英雄的中國人民志愿軍致敬!向犧牲在朝鮮土地上的光榮的烈士們和他們的家屬深深致敬!向尚健在的參加那次戰爭的整整一代人深深致敬!
有人說:忘記歷史等于背叛!雖然有些偏激但并不無道理。那些歷史是由先輩們用鮮血白骨潑寫的,用他們的青春換來的,雖是保家衛國之戰可誰都不能否定它對世界格局的影響,亞洲的作用,對朝鮮半島的作用。如今無數的先輩長眠于綿延的長白山腳下,那號角之聲已經消散在朝鮮半島的上空但那聲聲號角之聲不該在我們心中消散,那是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對世界發出的聲音。中國雖未多強大但絕不低頭。
2025關于為了和平心得體會 篇3
中國抗美援朝的主要原因就是出于祖國安全需要、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1950年9月15日,侵朝美軍糾集15個國家的軍隊,組成所謂“聯合國軍”,在朝鮮西海岸仁川登陸,截斷了朝鮮人民軍的補給線并使其腹背受敵。美軍不顧中國政府的嚴正警告,越過三八線,繼續向中朝邊境進攻。同時派遣空軍侵入我東北領空,進行轟炸、掃射,嚴重威脅中國安全。10月1日,金日成致信:“極盼中國出兵援助人民軍作戰!
1950年10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據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請求和祖國安全的需要,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決定抽調中國人民解放軍一部,由原邊防軍的4個軍及50、60軍組成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參戰,并任命彭德懷為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鄧華為副司令員兼副政治委員。
1950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對敵發起第一次戰役。
抗美援朝,又稱抗美援朝運動或抗美援朝戰爭,是20世紀50年代初爆發的朝鮮戰爭的一部分,僅指中國人民志愿軍參戰的階段,也包括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的群眾性運動。
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中國臺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自此開始。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愿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中國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1953年7月,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從此抗美援朝勝利結束。1958年,志愿軍全部撤回中國。10月25日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2025關于為了和平心得體會 篇4
1951年3月,楊春增所在的志愿軍第12軍35師104團,奉命由長甸河口入朝參戰。一踏上朝鮮的國土,映入他眼簾的到處是一片廢墟。村莊里的房屋在燃燒,老人、婦女和孩子在哭泣……,此情此景使楊春增和戰友們個個義憤填膺,恨不得馬上就投入戰斗,替朝鮮父老兄弟姐妹報仇!在此后的戰斗中,楊春增在戰場上屢建戰功。
1952年8月,在金城前線的防御作戰中,楊春增所在連接受了攻占541高地的任務。
541高地地勢險要,是敵人重點防御的陣地,也是敵525主陣地的一道屏障,由南朝鮮軍首都師26團3營10連一個排防守。如攻下541高地,不僅能制止敵人對我軍的襲擾,同時可以構成對敵525主陣地的威脅,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控制該陣地東側一條由南向北的公路,以切斷敵人的運輸線。
8月5日清晨,楊春增和40多名戰友在連長的率領下開始向541高地秘密接近,天亮前到達了預定地點潛伏下來,等待黃昏時發起攻擊。
晚7時,隨著一顆綠色信號彈騰空而起,志愿軍按預定計劃開始對541高地發起攻擊。但是由于我軍炮火未能有效地摧毀敵人工事,致使攻擊分隊被壓在兩道鐵絲網之間不能前進。于是連長命令“機槍火力掩護!”,并命令楊春增帶領8班從左側山洼迂回到敵后占領高地。楊春增和戰友們在攻擊分隊的配合下,迅速占領了541高地,并消滅守敵一個班。
可是沒過多久,敵人便開始對541高地進行瘋狂反撲,上千發炮彈在陣地上爆炸,使陣地大多數工事被炸毀。為守住陣地,楊春增帶領8班戰士在敵人停止炮擊后迅速構筑工事,并打退了敵人一次次進攻。
敵人采取偷襲的戰術被楊春增識破,并一舉全殲了敵人一個班。敵人見偷襲不成又采取強攻,用大炮轟、飛機炸,但仍不能奪回541高地。于是敵人又采取繼續增兵策略,并不斷向541高地傾瀉大量的炮彈。此時,我軍的傷亡也較大,彈藥已消耗殆盡。增援分隊因敵炮火攔阻,一時又無法上來,陣地上的形勢十分危急。楊春增望著犧牲的戰友,對陣地上只剩下一名的通信員牟元禮說:“小牟,戰友們為堅守陣地英勇犧牲了,增援分隊一時還上不來,敵人也絕不會善罷甘休的。我們一定要堅決守住陣地,多殺敵人,誓與陣地共存亡。”隨后讓小牟去觀察敵人的情況,他則趁機掩埋戰友們的遺體。不一會,敵人的反撲又開始了。成群的敵人嚎叫著涌向陣地。楊春增用平靜的語調使用步話機向我軍炮兵指示射擊目標,我們的炮彈像長了眼睛似的,發發擊中目標,敵人的反撲又被打退了。
楊春增和通信員利用這個時機,搜集了整個陣地上的彈藥,除了4枚手榴彈和1枚手雷外,陣地上沒有其它彈藥了。在陣地上多留一分鐘,就多一分危險。想到這,楊春增對牟元禮說:“趁敵人沒有行動,炮擊還沒有開始,你趕快從左邊那條小路下去,把高地上的情況報告給連長!”小牟明白,副排長在生死關頭,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考慮的卻別人的安危。便堅定地說:“副排長,我決不離開你,要死咱們一塊死!睏畲涸隹粗┖穸志髲姷哪苍Y,語重心長地說:“不要犯傻了,趕快回去,轉告連長馬上派部隊增援,這里只要有我楊春增在,陣地就絕不會丟!”說著一把將小牟推出了戰壕。在楊春增的掩護下,牟元禮含淚離開了541高地。陣地上只剩下楊春增一個人了。此時,敵人繼續在增兵,猛烈的炮火仍然封鎖著突擊分隊的道路。
幾分鐘后,敵人的進攻又開始了。首先是猛烈炮擊,一發炮彈落在楊春增的身邊,將步話機炸成了兩半。從此,他完全失去了與上級的聯系。炮擊之后,敵人在機槍火力掩護下,兵分兩路向陣地撲來。在占領一、二道戰壕后,見541高地上沒有動靜,便嚎叫著向主陣地接近。就在敵人放膽沖向山頂時,楊春增突然躍起,甩出了早已準備好的第一枚手榴彈,接著又甩出了第二、第三和最后一枚手榴彈,消滅了20多名敵人。敵指揮官見陣地上只有楊春增一人,舉著槍,逼著后退的敵人繼續向上沖。楊春增沉著地抽出別在腰間的手雷,握在手中,做好了與敵同歸于盡的準備。敵人越來越近,20米、15米、10米、5米,楊春增毅然拔掉了手雷的保險針,一個箭步沖向敵群,隨著一聲巨響,楊春增與敵人同歸于盡。
楊春增以他的英雄行為實現了他“寧可前進一步死,決不后退半步生”的誓言。
為了表彰楊春增的光輝事跡,志愿軍領導機關授予他模范共產黨員和一級戰斗英雄稱號,并追記一等功。1952年6月25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授予楊春增“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一級國旗勛章、金星獎章。
2025關于為了和平心得體會 篇5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美國出兵干涉,并將戰火燃燒至我國邊境,為了捍衛國家領土與主權,中國志愿軍與朝鮮人民共同作戰,抗美援朝戰爭拉開序幕。經過兩年零九個月的激烈抗戰,中國人民志愿軍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取得了戰爭的勝利,彰顯了新中國的國防力量,向世界聲威。
回首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可見我們中國人民保衛國家的決心從未被動搖,中國志愿軍犧牲的大無畏精神也一直長存,他們是我國維護世界和平與正義的中堅力量,我們要向這些志愿軍致敬,寄以無限的思念與哀思!
《為了和平》我們再現了抗美援朝這段歷史。這部紀錄片告訴我們,和平是多么的來之不易,是多少戰士的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和平。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認為和平理所應當,我們對和平的生活早已習以為常。這部紀錄片提醒我們應當珍惜我們所擁有的和平,珍惜我們的歲月靜好。紀錄片讓我們再一次感受到中國人民解放軍偉大的犧牲奉獻精神,這是中華名族精神的象征之一,每一個中國人應該學習傳承這種寶貴精神。作為高校老師,更應該學習無私奉獻犧牲自我的精神,牢記立德樹人的根本使命,以培養優秀人才為根本任務,,砥礪前行。
2025關于為了和平心得體會 篇6
志愿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作戰的主要對手是美軍。美軍武器裝備是世界上所有軍隊中現代化水平最高的。敵我雙方武器裝備優劣懸殊,是抗美援朝戰爭的一個突出特點。志愿軍武器裝備與美軍相比,就像“叫花子與龍王比寶”,可以用“敵有我無,敵多我少,敵好我差”十二個字來概括。這種差距,在志愿軍初入朝時尤為突出。
敵有我無:此時,美國投入到朝鮮戰場上的空軍和海軍的飛機約1200架,包括戰斗截擊機(殲擊機)、戰略轟炸機、輕轟炸機、戰斗轟炸機和運輸、救護、指揮等飛機,此外,地面部隊每個師還編有22架炮兵校正機;投入到戰場上的海軍各種艦艇300余艘,其中包括航空母艦、巡洋艦、戰列艦、驅逐艦、登陸艦、掃雷艇等。
美軍地面部隊全部機械化或摩托化,共有坦克1000余輛(每個步兵師和陸戰師各編有140余輛)、裝甲車330余輛(每個師各編有35輛),每師還編有各種車輛3800余輛。志愿軍既沒有空軍參戰,也沒有海軍參戰,地面部隊也沒有坦克和裝甲車編制,每個軍只臨時配有100輛左右負責物資運輸的汽車。
敵多我少:除上述武器裝備敵有我無外,敵我雙方都有的主要武器,志愿軍也遠比美軍少。
志愿軍只裝備輕武器
美國地面部隊每個師除裝備坦克外,還有各種火炮959門,包括榴彈炮72門、各種直射炮(山炮、野炮、無坐力炮)120門、各種迫擊炮160門、高射炮64門、火箭筒543具,其中70毫米以上口徑火炮330余門。美軍在朝鮮有7個師和第八集團軍總部,總計有各種火炮6049門,其中榴彈炮568門、高射炮784門(不包括南朝鮮軍和其他“聯合國軍”的)。
志愿軍一個軍才編有各種火炮522門,包括有直射炮108門、各種迫擊炮333門、火箭筒81具,而且沒有坦克,也沒有榴彈炮和高射炮,其中70毫米以上口徑火炮僅190余門。志愿軍一個軍的火炮僅相當于美軍一個師火炮裝備的54%。
志愿軍第一批入朝6個軍(其中第五十軍和第六十六軍火炮編制更少),加上志愿軍炮兵的火炮在內,共有各種火炮不足3000門(其中榴彈炮320門、高炮36門),僅相當于美軍火炮總數的45%左右。
志愿軍沒有空軍、沒有坦克,而防空和反坦克武器也少得可憐。另外美軍一個師裝備各型無線通信機1400部,有線電話機1100部。志愿軍一個軍裝備無線通信機只有69部,有線電話機375部,僅相當于美軍一個師同類裝備的5%和34%。
敵好我差:志愿軍不但沒有空軍和海軍參戰,沒有坦克和裝甲車編制,而且火炮和槍支在性能和質量上也都不能與美軍相比。
美軍火炮新、口徑大、射程遠、彈藥足,最大射程可達20多公里,均有汽車牽引或吉普車載運,威力大,機動性能好。
志愿軍裝備的火炮幾乎全部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繳獲的日軍和國民黨軍的裝備,火炮陳舊、型號雜、口徑小、射程近(最遠10公里)、彈藥不足,多由騾馬馱載或由人員攜行,威力小,機動性能差。美軍步兵的槍支都是自動半自動的;志愿軍步兵裝備的槍支,美制、俄制、德制、日制和舊中國制造的都有,自動槍極少。
這就是志愿軍武器裝備與美軍武器裝備的現實,這就是志愿軍武器裝備與美軍武器裝備的巨大差距。敵我雙方武器裝備優劣如此懸殊,使雙方在戰場上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