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國家監察》 第三集體會心得(精選3篇)
2025《國家監察》 第三集體會心得 篇1
20__年1月12日,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宣傳部聯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攝制的五集紀實專題片《國家監察》第一集一經播出,立即引發網友關注。
網友說,看完專題片深切感受到監察體制改革有利于黨和國家對反腐敗的運籌帷幄,統一指揮。
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上,網友“公民老k”看到了展出的國家監委留置第一案王曉光案相關文書原件,這讓他深受震撼,也感受到了黨中央懲治腐敗的堅定決心。
網友“zhaojin響水”留言說,郭海案件充分反映出監察體制改革前后的不同效果,從原來的公安、檢察、紀委各管一段,呈現“九龍治水”的窘境,到改革后監察權的集中,實現了黨對黨風廉政和反腐敗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
網友“畫卻凌煙”是一名紀檢監察干部。據他講述,20__年,他在查處縣農業綜合開發辦腐敗案時,一條問題線索反映該單位工程師江某利用職務之便為其親屬承接工程項目。江某既不是黨員,也不是行政機關任命的干部,只是一名普通工作人員。按照當時的《行政監察法》,只能向其主管部門發出監察建議書,責成對其處理,震懾效果大打折扣。《監察法》施行后,像江某這樣的干部,也屬于監察對象了。
推進反腐敗斗爭規范化、法制化是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
網友“浮梁燈火”說,王曉光案證明,通過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懲治腐敗,是深入開展反腐敗工作,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有效舉措。
網友“清江浦”留言說,自己所在社區里藏了一只啃食群眾食品補貼的“碩鼠”,區監委用了很短時間就把他查處了,每人幾百塊錢的補貼也發到群眾手中。
這只“碩鼠”是咋回事呢?時間回到20__年1月,江蘇省淮安市下發《關于發放回族等10個少數民族群眾清真食品補貼的通知》。該市清江浦區閘口街道石橋社區會計許鳳利用職務之便,通過克扣存折,侵占13名少數民族群眾“清真食補”現金共5810元。查處該案后,清江浦區監委向區民宗局下發監察建議書,要求區民宗局主動擔責,開展專項清理整治,規范整改落實。清江浦區民宗局根據監察建議,制定了清真食品補貼發放管理整改方案,并出臺相關規范補貼管理制度。
自改革以來,監察體制改革的制度優勢正在轉化為治理效能,標本兼治的綜合效應正在日益凸顯,面對強大的震懾和政策感召,一大批有問題干部選擇主動投案。
2025《國家監察》 第三集體會心得 篇2
今天是12月13日,是我們作為國人不能忘記的日子,歷史需要銘記,國人更需要接續奮斗,耀我中華。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在南京大屠殺中,大量平民及戰俘被日軍殺害,無數家庭支離破碎,南京大屠殺的遇難人數超過30萬。為祭奠在慘案中死難的國民,銘記國家遭受苦難的記憶,經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決定,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今天是第五個國家公祭日,我們以國家的名義祭奠死難同胞,歷史記憶無法抹去,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訓刻骨銘心,站在新時代的起點上,我們為祖國今日之繁榮昌盛而自豪,更重要的是,我們身為中華兒女,要接過歷史的接力棒,續寫新篇章。
講“好”故事。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多元化的時代背景下,在不同文明的矛盾沖突下,更需要傳遞好中國聲音,每一位國人有義務傳承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文化之經典,國學之精粹,需要每個“話筒”的正確發聲,讓中化文化走向世界,讓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國。
做“好”國民。古訓有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為第一要義,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xx大中提出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國家、社會、公民不同層面提出了要求,為公民德之培育提供了根本遵循,每一個公民需要用實際行動去踐行"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基本道德規范,從點滴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做好中國人。
2025《國家監察》 第三集體會心得 篇3
12月13日上午十時整,很多人聚集在南京死難者清涼山叢葬地“侵華日軍南京清涼山遇難同胞紀念碑”前,沉痛悼念和緬懷逝去的同胞。在莊嚴肅穆的氣氛中,近千名師生佩戴白花,面向紀念碑列隊肅立,齊聲高唱國歌,國歌唱畢,全場向死難者默哀一分鐘,同一時間,防空警報聲響徹南京上空,校園內外汽笛齊鳴,行人也紛紛駐足面向紀念碑方向默哀。默哀畢,學生代表向紀念碑敬獻了花籃。師生代表在發言中說,國家公祭、民族呼聲,河海同心、開創未來,銘記歷史、勿忘國恥,以史為鑒、珍視和平,凝聚力量、奮發圖強,團結一心、自強不息,用知識的力量,用責任的擔當,真正成為打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筑夢人”。最后全場人員繞紀念碑一周并獻花。活動中,很多社區居民以及遠道而來的校友和民眾也紛紛在紀念碑前敬獻鮮花,進行悼念。
自11月底以來,河海大學的同學們自覺自發組織了國防生主題教育、學生骨干主題教育等各類悼念祭奠活動,通過宣誓、簽名、手折紫金草和千紙鶴、電影展、發放宣傳手冊、陳列展板以及簽名墻等活動寄托對遇難同胞的哀思,表達不忘國恥、圓夢中華的決心。參加活動的同學們們紛紛表示公祭日活動不僅是對歷史的尊重,對死難者的悼念,也是對世人的警示,作為青年大學生,要時刻銘記歷史,以史為鑒,居安思危,奮發向上,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此前,為迎接首個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到來,河海大學還開展了系列悼念活動,參加了“紫金草行動”,與多家媒體共同開展了多次祭掃活動,以加強廣大青年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激發當代大學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的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