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學習培訓的心得體會(精選3篇)
北大學習培訓的心得體會 篇1
金秋九月,秋風送爽,我和濱州市質監系統的50多個同學走進了北大校園、走進了北大的課堂。記得剛從學校畢業參加工作后,時常做夢又重回考場或課堂。今天有幸來到中國最高學府研修學習,是我今生最大的榮幸,也實現了我多年來的夢想。
開學第一節課是在計算中心的教室,授課老師是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的許莉婭教授,授課內容是《領導干部壓力管理與心理健康》。也許是深有感受,我聽得很認真,許教授講到幸福指數,試問我們作為國家公務員,幸福指數是多少?壓力的一般來源有兩個:外部壓力源和內部壓力源。其實,壓力主要來自于自身,活得不真實,把自己包裹起來,像刺猬一樣太愛面子,過多的精力用于維護面子。這堂課給我印象很深,不只是許教授的音容笑貌,還有那句名言:我是誰?
接下來張辛教授主講《道禮與和諧》,張教授口若懸河,措辭講究,為我們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核心話題是:人為何物,如何做人?人為什么活著?張延教授的《公共管理與博弈論》給我們留下了“大豬小豬”的口頭禪,課堂上掌聲和笑聲不斷,但真正積淀在心頭是:在工作中你擺正自己的位置了嗎?馬駿教授講解《國際安全新形勢解析》,馬教授首先就學院們最關心的中國南海、中國臺灣、朝鮮、美國等新形勢做了分析,措辭嚴謹,一環扣一環,為我們講述中國崛起面臨的壓力和解決辦法,使我們對國際新形勢有了更明朗清晰的認識,真正做到“國事家事,事事關心”。楊立華教授學識淵博,治學嚴謹,思維敏銳,雖年齡不大,但有大師風范。周教授自我評價是:能言善辯、心地善良、沒心沒肺,自我調侃中透著智慧,課上周教授滔滔不絕、引經據典,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深刻剖析了中國當前的沖突與和諧。最后一節課是周旺生教授為我們講解《目前中國法治的基本態勢》,周教授深刻睿智,沉穩幽默,以生動精彩的案例,深入簡出的法理,對中國法治的現狀和思考娓娓道來,也體現了他“位卑未敢忘憂國”的胸懷,彰顯了“中國立法學之父”的風范。周教授給我們留了一道思考題: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極致。
下課了,我們徜徉在未名湖畔,博雅塔下,感受著北大特有的“一塔湖圖”,內心無比慷慨激揚。作為來自質監系統的一名干部,我深感責任之重,“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天大的責任誰來擔?吾等唯有努力學習,努力工作。
短短的五天北大之行,是我們深悟了為人的哲學智慧,做人和做事。暫別了,北大!我還會回來的!
北大學習培訓的心得體會 篇2
陽春四月,我有幸被組織安排前往北京大學參加了威海市檢察系統干部綜合素質提升培訓班的學習。時間飛逝,五天的燕園學習生活很快結束了,然而我的心情卻久久不能平靜,未名湖、博雅塔仍歷歷在目,名師教誨和文明智慧的聲音還在耳畔縈繞。能跨進北大校門,耳濡目染那里濃厚的學習氛圍和學術氛圍,零距離觸摸百年老校厚重的文化積淀,親自感受大師們嚴謹的治學態度、儒雅的授課風采、深邃的理論研究,是很多人的夢想,我深知此次機會來之不易,倍感珍惜。開班式上的一句“進了北大門,就是北大人”讓我充分的融入到校園濃厚的學習氛圍中。在北大校園內的這幾天,或許只是我人生道路中一次很短暫的邂逅,但卻讓我收獲頗豐。
首先,多位經驗豐富的專家教授給我們講授了十堂精彩的理論專題課,如包萬超教授主講的《憲法與國家底線—全球視野下的中國發展道路思考》、鐘朋榮教授主講的《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彭向剛教授主講的《國家治理體系建設與領導力提升》、周旺生教授主講的《中國法治當前面臨的重大問題》、劉昂教授主講的《維護司法權威、提高司法公信力——刑事司法若干問題》等課程及現場教學參觀考察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等課程,為我們很好的補充了理論與知識,提高了自身素質、理論水平及面對復雜問題的能力。北京大學是國家培養高素質、創造性人才的搖籃、是科學研究的前沿和知識創新的重要基地,我們要以此為契機,把在北京大學所學習的理論知識帶回工作崗位,實現對過去工作的提升與超越。
其次,北京大學的課程從宏觀經濟形勢到實踐社會生活,從法治政府建設到社會熱點分析,從中國傳統文化到組織機制創新,從領導力提升到干部語言藝術、溝通技巧等,全面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下的宏觀經濟形勢及發展戰略;中國法治當前面臨的重大問題以及傳統文化的國學智慧等,使我們能夠有幸聆聽智者的`聲音,感受思想的力量,觸摸發展的靈魂,全面拓展了知識層面和認識深度,更是提升了我們在把握大局、引領發展方面的前瞻性和綜合性思維。通過學習,我深深的體會到,中國法治建設任重道遠,我們不僅要熟悉自身的工作,同時也要具有大局意識和戰略思維,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用改革的眼光,發展的眼光來看問題,開拓思維,全面發展,才能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貢獻力量。
北大學習培訓的心得體會 篇3
工作二十多年了,此次有幸到北京大學中國職業經理人高級培訓班學習,通過這幾天的培訓,時間雖不長,但讓我受益匪淺。教授對培養教練型領導人、如何用人及加強團隊建設等精彩的講解,提高了個人的理論水平,對解決工作中的問題找到了一些新的思路,應該說幾天的培訓不是簡單的學習,對今后的工作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個企業的成功,必須有一個卓越的領導人,其次要建設一支優秀的團隊,那么,一個優秀的團隊應如何建設呢?
首先,團隊建設的前提是尊重,不懂得尊重人,一切都無從談起。這個尊重不是來自誰都不相信的“人人生而平等”,而是來自于堅信“只要是個人,就有比自己強的地方,就有可用之處”。這個尊重是有形的,是可以看得出來、感覺得到的,比如說:你對人的守時、守信、虛心聽取意見等。最大、最可貴、最有效地的尊重是信任!這體現為對團隊成員的合理授權和委任。其次是溝通,把情況了解上來,把影響施加下去。好的溝通就像一個靈敏有效的神經系統,又像是機件運行的潤滑劑。溝通的手段多種多樣,自己比較喜歡用的有:傾聽,認真的聽取員工與你講的任何事情,了解員工的內心世界,然后坦誠坦誠交流,目的只有一個:拉近距離,融洽氣氛,了解情況,施加影響。還有比較喜歡用的就是娛樂,尤其是打打牌、吃吃飯,這二項活動最能體現人的性格,想藏都藏不住。性格無所謂優劣好壞,最重要的是因人而異,善加利用。通過合理的組合,減少沖突,增強合力。
其次是以人為本,關心服務于團隊成員,這是團隊建設的核心內容。要盡可能的把自己是領導、有權發號施令的念頭壓下去,把監督、控制等字眼壓下去。更多地想的是對這個團體的責任,目的是要把工作做好。工作最終要靠整個團隊,而不是某個人來完成。要立足于服務,給團隊成員創造出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換句話說,組織者的任務是把臺子搭好,讓團隊成員把戲唱好。不要擔心會被搶了風頭,一則,戲唱的再好,到上司那里匯報的還是你;二則,即便是團隊成員最終超越了你,你真誠地幫過他,他自然也會幫你,何樂而不為呢?所以,不要吝嗇在上司面前肯定團隊成員的成績,更不要邀功于己,諉過于人,這是非常忌諱的。要讓團隊成員放手工作,“錯了,我來負責任,對了,成績是你們的”這句話,不但要說,更要做。這里講的服務,既是工作上的,也是生活上的,都很重要,都要盡可能細致、周到。服務做好了,管理基本上也就到家了。這里需要指出的是:服務不等于遷就,是有原則的,也是在自己能力范圍內的。還有,在這個過程中,會有不少誤解、委屈,也會很“吃虧”,沒辦法,誰讓你是頭呢,如果你想把工作做好,這些你都得認嘍,吃這些小“虧”占“工作做好”這個大“便宜”。等成績出來的時候,那些誤解、委屈也就沒了,你收獲的將是員工得不到的及相互信任的朋友。
還有就是用人,也就是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崗上。實際上,作為一種具體的技能和工作內容,這是和尊重、溝通和服務連在一起的。充分的識別出每一個員工的性格、能力,合理地使用員工基本上就是個水到渠成的問題。有兩個需要注意的方面,一是要注意實際情況,因人就勢;一是要注意盡可能多地、合理地授權,管得越少越好。
再就是激勵。激勵有多種形式,可以是精神的,可以是物質的,但物質獎勵雖然是必要的,但一定要慎用、少用。因為,好事往往會變成壞事,尤其對于目前一些員工來講,不但起不到激勵的作用,反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增加攀比、猜忌等矛盾,破壞氣氛。而且,如果老是要靠物質刺激來激勵的話,就說明組織、薪酬體系有問題。激勵更多的應該是精神層面的,最有效的就是對人真誠的尊重和信任、對成績及時有效的肯定。如果你能真正重視團隊成員的意見并給予適當的授權,完成任務時給予及時的肯定,失敗時給予真誠的幫助和鼓勵,比許諾獎他多少多少錢產生的激勵作用要來的強烈和持久的多!笆繛橹赫咚馈,雖然沒必要那么夸張,但作用不可低估。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獲得認可,及時、公開的表揚就顯得很重要了,那代表著認知、肯定和認同。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前面講的這些種種,要達到一個結果,那就是:產生合力,形成統一的聲音、統一的思想、統一的行動,以便達成目標,最終目的是要把工作做好。這是基本準則,也是衡量團隊建設成功與否的標準。
這次培訓讓我學到了做為基層管理干部,必須培養員工的團隊意識,整體協作意識,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努力創造一個集體觀念強,協作意識高的團隊,那么就沒有我們克服不了的困難,我們的各種工作就會事半功倍,就能夠帶領團隊突破突破目前客戶資源較少這一瓶頸,使各項業務迅速擴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