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日語的心得體會(精選8篇)
學習日語的心得體會 篇1
關于這次學習日語的歷程,首先我要感謝未名天的老師,北京未名天日語培訓學校的老師在這短短幾個月里讓我零基礎的日語突飛猛進。接下來,我談一下我對這次日語培訓的心得體會。
在這次培訓學習中我受益的是未名天教授的一套學習的套路。聽老師介紹,這是北京未名天日語培訓學校的根據規律經驗總結出來的獨特教學模式。這套教學模式讓學習很迷茫的我得到突飛猛進的進步。
我從日語學習的幾大模塊來說說我這次到北京未名天的日語培訓,首先是單詞的記憶,單詞的記憶純靠單純的記憶是很難收到很好的效果的`,這一點是眾所周知的,我感覺那一套學習套路為我們記憶單詞提供了一個好的建議,首先把單詞讀一遍,然后到課文中去熟悉我們剛才念過的單詞,這句子的翻譯中我們不知不覺的就掌握了大部分的單詞。然后去聽寫幾天前學過的單詞,這就要求我們隨時溫故以前的知識。
然后是語法,我感覺語法是一個需要自己花費功夫去記憶的東西,但是并不是毫無章法可循,老師在這一點上做的就很好,注重語法之間的聯系,與一個語法相關的語法都牽扯進來,這樣我們把容易混淆的語法多看幾遍,然后經常復習,久而久之,記住他們已不是一件難事。
再就是閱讀,我感覺閱讀做的首頁很到位。我們有課文,有對話,但我們也有不懂的地方,未名天的老師隨時對我們進行講解,直到每一位都明白為止,尤其在碰到難懂的句子,老師更是給了我們很好的方法,那就是分析句子主干法,這個方法我感覺真的很管用,是一個應急的好方法。
最后我談一下聽力,聽力是我一直以來都沒有多大信心的地方,可能一個句子我能讀出來能看懂,但是一旦讓我去聽,我就不知所云了,這也是大部分人學習日語所遇到的問題。在未名天培訓的過程中,我的聽力有很大的提升。我個人感覺,聽力是一個需要勤練的東西。這這次培訓學習中,老師每天都會拿出一部分時間讓我們去聽,這一點我感覺很重要。
我感覺這次培訓中,自己受益匪淺,再一次感謝未名天專業優秀的教師。
學習日語的心得體會 篇2
我們用語言進行交際,其形式無非是兩種:其一為口語(こうご),其二為書面語(書(か)き言葉(ことば))。而兩者相比,無論是從語言的發展還是從學習語言的自然規律來看,都應該是口語領先。因此,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是日語學習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若只具備讀寫能力,卻聽不懂、說不出,那么在實際交際中,就會受到很大的限制。哪怕學得再好,也不能擺脫“聾啞日語”(聾唖(ろうあ)の日本語(にほんご))之嫌。
怎樣才能學好日語口語,能講一口流利的日語呢?
要克服害羞、膽怯的心理,要有感于開口的勇氣。有的人雖然具備了一定的語言知識,可從來不敢開口,雖然想說又怕講錯了惹人笑話,這是學習口語之大忌。要有不怕“丟臉”的精神,這種“丟臉”將給你帶來豐厚的果實,成功的喜悅和無比的滿足感。為了學好一門外語,“臉皮厚”應該說是最佳捷徑。你要知道,在語言學習過程中犯錯誤是在所難免的。何況用母語表達時還會出錯呢!外語學習者就大可不必或沒有理由因怕出錯而不敢開口了。我在日企時尤為總工程師說(チーフエンジニア):「人間(にんげん)はミス(みす)を犯(おか)す動物(どうぶつ)である。」“人是犯錯誤的動物。”此話不無道理。如果拿出兒童在學習母語過程中的那股勁,在口語練習過程中即使犯錯誤也不氣餒,不斷糾正錯誤,不斷提高,不愁口語不好。
“聽”和“說”都屬于口語范疇,具備了一定的語音、語法和詞匯知識的日語學習者,進行口語練習時,一定要注重“聽”的能力培養。通過各種途徑,收聽日語廣播,收看電視節目或日語VCD、DVD,聽錄音帶、CD,聽別人講日語,聽一日語為母語者的講話來大量地接觸日語語言,并進行模仿。這樣,有了大量的語言儲備,開口講話,表達思想,進行交際便勢在必然。當然能聽懂、能理解的并不一定能使用(說出來),但是能聽懂、理解得越多,使用的范圍就越廣,口語能力便會越強。本人剛開始學日語時,一有機會就聽日語電臺的廣播,雖然聽得懂的極少甚至沒有,但起碼日語的語感,已經深深地烙在大腦的記憶之中,對以后的口語起了莫大的作用。
口語是用來進行思想、情報、感情等有意義的交流的,決不是單音、詞匯、短語、句子的簡單重復或句型的機械操練。因此,其它文化的知識在學習過程中同樣必不可少。只學會了語言知識,卻不了解其他社會文化因素,缺乏言語的得體性意識,在交際中便會出差錯,收不到預期的交際效果。以日語為母語者一般都能原諒外國人所犯的語音、語法錯誤,但如果表達不得體違反他們的交際常規和準則、禮節,就會引起他們的誤解和不悅。所以,要學會“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和學會相關的知識。
學習口語的具體方法多種多樣。既可借鑒他人的成功經驗,也可在學習中摸索出適合于自己行之有效的方法。我每年都遇到問如何學好日語、如何記單詞、如何說好日語的學生。其實沒有什么特別的方法。如果你是學生,積極參與每一堂課的學習活動就是了,因為聽講、讀課文、回答提問、寫單詞或句子、聽磁帶或看短劇本身就是很好的方法。該做的不做,老想如何少寫少聽少說獲得最佳效果,則永遠沒門。何況近幾年在日本由于電腦的普及,很多年輕人不會寫的漢字比以前的人多,其原因就是因為寫字訓練少。本人好像從未問過如何學好日語這樣的問題,本人關心的是還不能理解的句子是哪一個,非知不可的單詞是哪一個,其次做自己的小辭典,經常整理最常用的詞。當然,你可以采取如下的聯系方法。 比如找同學或會日語的人進行練習,睡覺前或休息時,互相翻譯單詞或句子,互相提問。這樣既有機會聽別人說,又有機會向人開口說話,這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如果沒有合適的練習對象,也可以自己跟自己說。設想某一方的情景和人物,適用所學的語言知識,是之歷歷在目,印象深刻,把口語練習變為一種樂趣,還可以給自己創造一定的語言環境,如以不同的聲音高聲朗讀,加深感官印象刺激。
我覺得我們學習外語最終的目的是運用。希望大家在學習的過程當中盡快找到對自己來說合適的、效率高的那種學習方法。
學習日語的心得體會 篇3
我是因為動畫才開始學習日語的。我小時候經常有日本動畫片播出,里面傳出很好玩兒的日本話,和中國話完全不一樣,什么啊呀啦呀、哇呀咦的,真沒想到日本人居然這么說話。不由得,我開始覺得日語很有意思,很特別。從此,我便開始決定學日語,通過語言去了解他們。
我來到了課堂,這里大概有30個學生,這里的同學很多都是通過漫畫、動畫才開始接觸日語,開始學習日語的。也有一些已經有了基礎的同學,他們好像以前學過一些,現在來到這里好像是補補漏兒。不管這么多,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我立志,為了我的動畫日語事業而奮斗!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寫的奇形怪狀,卻又那么的柔和順美。仿佛一筆一筆都像是水,那么平靜;又像海,有時波濤洶涌;像風,說起來秋風掃落葉;總之,有趣。看了書才知道,日語文字和中國文字的聯系是那么的緊密,簡直是密不可分。早在1500年前,中文開始傳到日本,那時候日本人認為中文是一種外國話,也許就像我現在學習日語一樣吧。
跟著老師開始一個一個的讀,一個一個的念,回到家后一個一個的背。50音圖就這樣記在腦子里了。接著是很簡單的課文,“我是”,日本人說話真有意思,wa呀desu的一大堆,不像中文那樣,“我”就是我,“是”就是是,就是我的名字。也許這就是外國話和中國話不一樣的地方吧。
其實,有時候心里也著急,看著電視里的動畫,他們說的那么幽默,笑的那么開心,玩的那么高興,真想知道他們說的是什么。班里有些同學有時會拿出一些日本的漫畫啊歌詞什么的,真想全部看懂那上面的東西。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哎......
老師告訴我們:不要放棄,不要氣餒,跟著老師,一步一步走,最終會達成大家愿望的。古言道:“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那么聽老師一句話,應該是勝讀一百年書才對。學到現在,我已經會了一些最基礎的東西,比如“我叫”“我18歲”等等這些簡單的話到“我去學校”“我喜歡學習”這些帶有動詞的簡單造句差不多都基本掌握了。期待著明天的學習。
學習日語的心得體會 篇4
還算簡單吧,但是,這個,讓我以后的日語學習到底走向何方,我現在變得,越來越迷茫。我相信日本不會因此而那么輕易的消失,但是,我……到底相對日語還有多少激情,還有多少的,動力,我現在已經很是懷疑了。
一個假期郁悶的上課、等待,以及來到學校以后,那種到處借電腦的悲劇,都在無時無刻的,消磨著我的耐心,減少著我學習日語的激情,盡管現在還是會去唱那些自己喜歡的日語歌,還是會追自己關注的動漫,甚至,為了,這個,而不惜花費很多時間去下載……
我不知道,其他人的感想到底是什么,我也沒有那么多的時間去看、去評論什么的,但是,我必須說,隨著這個班的結束,我是否會,在這之后,開啟,日語學習的,另一扇窗,我現在真的很不清楚。
現在只是,祝愿其他人,都可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那些吧……我現在,不得不說離開了,唯一的欣慰,就是,我還是完成了這門課的學習,盡管詞場還沒背,盡管沒有很好的去復習,盡管自己還是那樣,可能沒有多少進步,可我,既然選擇了,那我也終于可以安心了。
接下來,我就去參加期末,不管成績如何,重在參與,我也不指望能夠考多高,但我希望做到自己的最好。
不說了,就這些吧。(考試中……)對照著那些課件什么的,對著筆記……反正在嚴重違反考試規則的情況下,純把這次考試當做練習,都只能做成這個樣子……補課補課,越補越,無能了……相信絕對有好多人考的比我的高很多。
不過,一開始,還得感謝路路,因為是她的最終建議,我才決定玩那個大轉盤,才有那么一個,機會,抽到這門課程,并且恰好不付人民幣,也就是不花錢……
接下來,來到學校,因為沒有電腦,就進入了一個,非常艱難和麻煩的補課流程中,只有很少的機會來上電腦和使用網校,VOA聽寫也被搞得拖拖拉拉,現在還在差著(當然今天我熬夜也要補完的,我和路路的約定)……終于,網校課程,被我補著補著補完了,雖然,自己覺得上的實在是不咋樣并且效果很差:上課的時候激情全無,幾乎被這種發瘋和無奈郁悶給磨得干干凈凈!我知道這樣不好,可是,形勢所迫我又能怎樣?
學校的課程安排的如此的讓人無語,一松一緊差距太大讓人懷疑其合理性,很難的工程制圖竟然要一個學期搞定!說實話,我當然沒辦法必須沖,可是我還是想為此抱怨一番,盡管我早已經抱怨過很多回……
現在,我算是徹底的完成了一件事,網校,暫時和我,告別了,我也不能再打卡了(之前漏洞打卡的興奮還在留著,至少存在于我的記憶里)……然而,網校,我還是會來的,因為,我的日語學習,我還是信賴這里的。
日本地震牽動著所有人的心,當然,我們相信大和民族,在危難時刻所表現出的強烈的那種責任感秩序感和那份沉著。核電站危機遠未消退,世界依然處在高度的危險中,切爾諾貝利到現在,依然是,無人之地,而且以后永遠都會是。我們不希望福島核電站成為下一個無人之地,雖然現在形勢很令人擔憂,5級的危險級別并不是一個讓人輕松的結果。
無論如何,我們總是可以克服萬難順利實現我們的目標的,汶川我們走過來了,玉樹我們走過來了,盈江我們也會扛過來!南方大面積冰雪災害已然過去,奧運會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雖然我不敢說我現在還記得多少,還對此,有著多少回憶,畢竟沒有實際的去參加過感受過……當然,我的世博會,我去了,玩回來了,也如愿以償看到日本館了。我相信,我的選擇,是正確的。
在路路沒有在學校的這么兩天,我會掃掉我的那些尾巴,哪怕熬夜什么的我也愿意,只為了,徹底的,重新好好開始每天的緊張生活,加油下去。我不能再怠慢了!總結一下,我這個日語五十音,學的很爛,課程沒跟上,后面也沒有再花時間去背那個50音圖,屬于,學習得很糟糕的那個樣子,甚至,因為耗時太長,我果斷的放棄了詞場,也就是說,我現在這個課程,對于我來說,我,只是剩下,課件的歸納什么的了。網校告一段落以后,我要開始緊張的學習了,除了每天的聽寫。同時,我也要開始我的,早已計劃好的聽寫方案了……工程制圖,我的一個不好應付的地方,將會成為我的,一個相當困難的點。
我早些時候和路路約定,我的高數工程制圖概率線性代數要去沖擊滿分,當然,記得這個約定沒有什么實效,關鍵在于執行。我因為一些原因,不再去寫這篇日志了,就到這里吧,希望我和路路,能夠一切都好吧(即使如此,我仍然拒絕祝福路路,無論什么)。
路路……我想你了……
學習日語的心得體會 篇5
學習日語對中國人來講,其實是有優勢的,且不說它里面有很多漢字,就說它的發音,好多都跟漢語也很像。這也是當時我選擇它為二外的一個重要原因吧。現在一年學下來,由原來的一個門外漢,到現在的菜鳥級,應該說這其中還是有點滴感受的吧。
一、日語與漢語的比較
從語言學上來講,日語和漢語都應該屬于漢藏語系的,好多日語單詞就是從漢語里來的,被語言學家稱為sino-Japanese.兩者應該有著很大的相似之處。日語中平假名和片假名甚至就是以漢字為基礎創造的表音文字。如“ぁ”來自漢字的“安”的草體。
但我覺得,事實上,要學好日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上面所述都是一些表層的東西。從深層次上來講,兩者有很大的不同之處。
我們學習語言的人都知道,grammar是一個語言的骨架,它從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一個語言,但我們認為很相似的日漢語的文法根本不一樣。最明顯的一點就是日語的謂語動詞往往放在句末,這是最特別的一點。比如說“我去學校”,在日語里面說成わたしは學校へ行きます,把“去”這個動詞放在最后。其次,日語是以其格助詞為關鍵的,如“に”、“を”等,每一個就有很多種用法。拿“を”來說吧,它就有表示對象的用法,如本をよむ;還有表示起點的,如家を出る;還有表示在某一范圍內移動的,如海を泳ぐ。而“に”的用法就更復雜了,這里就不贅述了。而漢語里則簡單得多,沒有這么多的格助詞。
另外,日語里有許多時態,而這些時態是通過詞形變化表現出來的,如て形,た形等等。但漢語里則沒有這么多詞形變化,只是通過加上一些如“了”、“曾”、“過”等副詞來表示。同時,我要說的是,日語中的這些形相當難記,而且很容易忘。但是如果掌握了規律,就很容易記了,而且可以舉一反三。比如掌握了一個動詞的て形,那它的其它形就可以迎刃而“記”了。比如待つ的て形為待って,由此可以推斷出它的た形,就是待った。這是動1的詞的用法,而動2的詞就更加相似了,直接把最后的一個假名去掉加上一個て或一個た就可以了。而其它的形也可以采用類似的方法來記憶。
當然,僅僅掌握了這些詞形變化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把它們應用于一些句型當中。僅以て形為例,它就有很多與之有關的用法或句型。如てくたさぃ表示禮貌地請求;てぃる有表達兩個含義,一方面表示動作的進行,還有一種就表示狀態的持續;てもぃぃです表示可以干某事了。
日語中有如此多的詞形變化,而漢語中很少,那為什么一些西方人會覺得漢語比日語更難學呢?讓我們來看看日語和英語的比較吧。
二、日語和英語的比較
我認為,和漢語相比,日語和英語的相似處更多,它們都屬于形合的語種,注重形式;而漢語則屬于意合,西方人對此很難理解。而且日語和英語都有很多相對應復雜的句型,時態,及與之相關的詞型變化比如與て形相對應的英語時態就是現在時-ing形式,與た形相對應的則為過去時-ed形式,與なぃ形相對應的則是英語中的否定。而且,現在隨著世界聯系越來越緊密,日語中外來語增加的速度更是快得驚人,好多詞匯都摒棄了原來的和語或漢語讀法,采用了英語的發音,叫人背不勝背,這通常都要用片假名來表示。因此,好多日語詞都可以用英語來發音,日本人不但不會嘲笑,反而認為你才是up to date。這樣一來,西方人當然覺得日語更好學了。什么東西說不出來,仍然可以用英語來表示。但是,由于這些外來語都是用日本的語音發音,因此跟英語單詞有很大的出入,以至于我們讀多了之后,許多英語單詞都不會讀了,比如我經常會把supermarket讀成ス-パ-·マ-ケット 。這也就難怪日本人讀英語的時候感覺怪怪的。
當然,說兩者相似,是基于和漢語比較的基礎上的。雖然兩者相似處很多,但是,總的來說, Culture determines language.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所產生的語言肯定是有根本區別的,而語言正好可以反映出文化的不同。日本人宣揚的是一種“忍”的精神,以致整個民族都很內斂,表現得很謙恭,好像什么都唯唯諾諾,而歐洲人則不同,他們以自我為中心,應該是屬于個人主義的那一類。表現在語言上很容易就看出來。日本人在說話的時候有時連ゎたし都可以省掉,而英語里面為了強調自己的意愿,經常說一些主觀意愿的詞,比如I think, In my opinion, I’d like to say ,你看,幾乎每個里面都有“我”。
三、口語和聽力
口語,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因為語言最重要的一個功能就是communication,而交際最重要的就是要去說。如果學一門語言,但是口語不能掌握的話,等于只學了一半,這對日語來說尤為如此,因為日語的口語和我們學的書面語很不一樣。我們看日劇的時候會發現日本人經常只用動詞的普通體,而不用敬體。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日語分男性用語和女性用語以及一些所謂的謙遜語,其實要說到謙虛,中國人應該是很擅長的,但是日本人的謙虛連我們中國人都受不了。比如說すみません,它是在日本使用頻率很高的一個詞,常常有一種深層次的含義,我想這是我們這些菜鳥所不能理解的,好像不管什么場合都可以用。
而與口語聯系密切的聽力也是讓我們頭疼的地方,在聽同學做speech或者聽磁帶的時候,聽到某個單詞很熟,但就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一個單詞要反應好長時間才知道是什么,有的時候甚至要寫下來才知道。但這樣一來,下面的內容就聽不到了。另一點就是日語中有很多同音但不同義的詞。如ひく這個音,我們現在學到的就有三種意思,一個是彈鋼琴的彈(彈く),一個是得感冒的得(ひく),還有一個是查辭典的查(引く)。這樣一來,聽的時候覺得更困難了。我想這也多多少少和我們平時
學習日語的心得體會 篇6
“笑著進門,哭著出來”很多雜志上、日語資料上,都是這么描述的,我認為也不盡然,從語法上來說,日語接續的確是千變萬化、讓人有點摸不到北,但是也不是毫無章法可尋,做的習題多了就會發現語法就像數學公式一樣,拿過題來首先看看是順接還是逆接,根本不用思考,直接套公式。其實一大階段,不用急著攻語法,只要把課堂上學到的做到心中有數就行了。練好發音、打好基礎才根本,這一點很重要,因為除了朝鮮族學生大多數同學都是剛開始學習日語,既新鮮又困惑,千萬不要在一開始就被別人拉下,后來再想追別人很難的。對此,我總結了幾條學習日語的方法。
第一,過分講究方法和技巧,而不愿意下真工夫。語言的運用是一種技能,而這種技能不是僅靠技巧就能獲得的。太講究方法和技巧會被其占用很多的時間和經歷,對學習的內容本身投入叫少的時間和精力。因此反而會影響學習的效果。有不少初學者常常問我,請問學習日語有什么技巧嗎?或者問我,怎么樣才能最快速的掌握一門語言呢?而我回答他們的只有一句話,你的付出和你的回報一樣多。日語就是需要背的,沒有其他的辦法,只要你想學好就必須得背!一門語言是由詞匯量積累起來的,所以在此,我要給初學者們一個忠告,背單詞!在語言世界里沒有任何的捷徑可走,有的只是艱辛和不懈的努力。
第二,過分講究速度和效率,不愿花時間經常重復復習學過的內容。語言運用是一種技能,技能只能熟能生巧,要不斷重復才會熟練,只有熟練了才會形成一種不假思索的技能。
第三,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沒有恒心,不能長期堅持學習。技能的額數聯要有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困難名單不能想困難低頭,要堅持不懈的反復學習,持之以恒。
第四,不重視聽力訓練。掌握是有聲的,我們對語言的感受首先是語言的聲音作用于我們的大腦。如果不練習聽力,只是默默的閱讀和背單詞,其效果不僅是不懂別人講外語,而且閱讀水平也很難以提高。
第五,只學而不用。語言的實踐行很強,如果只學不用,就永遠也學不好。我們學語言的目的就是為了應用,要學會在運用中學習,這樣才能提高興趣,達到好的學習效果。
第六,學習外語一天也不能中斷。倘若確實沒有時間,哪怕每天擠出10分鐘也行;早晨是學習外語的最佳時光。
第七,要是學厭了,不必過于勉強,但也不要仍下不學。這時可以改變一樣學習方式,比如把書放帶以便去聽聽廣播,或暫時放下課本的練習去翻翻詞典等。
第八,絕不要脫離上下文孤立地去死記硬背。
第九,應該隨時地記下并熟背那些平日用得最多的“句套字(固定用法)”
第十,盡可能的‘心譯’你接觸到的東西,如一閃而過的廣告,偶爾聽到的話語,這也是一種休息的方式。
第十一,只有經過教師修改過的才值得牢記。不要反復去看那些做了而未經別人修改的練習,看多了就會不自覺地連同錯誤的東西一起記在腦子里。假如你純熟自學而無旁人相助,那你就去記那些肯定是正確無誤的東西。
第十二,抄錄和記憶句子和慣用語時要用單數第一人稱。
第十三,外語好比碉堡,必須同十從四面八方向它圍攻:讀報紙,聽廣播,看原文電影,聽外語講座,攻讀課本,和外國友人通訊,來往,交談等等。
第十四,要敢于說話,不要怕出錯誤,要請別人糾正錯誤。尤為重要的是,當別人確實為你糾正錯誤時,不要難為情,不要泄氣。
第十五,要堅信你一定能達成目的,要堅信自己有堅強不屈的毅力和語言方面的非凡才能。
我個人認為在聽說讀寫中說應該是最難的。接下來是聽寫讀。一本日文小說99%能看懂,但是請千萬記住看懂并不等于你懂,因為你還不會用,你還不會說。你會用時你會說是還不等于你會。因為你還不會像母語那樣隨心所欲的使用。所以說學日語要一個一個層次來,決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要得意忘形。理看懂還有十萬八千里呢!
學習日語的心得體會 篇7
學習日語,對中國人來講,其實是有優勢的,且不說它里面有很多漢字,就說它的發音,好多都跟漢語也很像。這也是當時我選擇它為二外的一個重要原因吧。現在一年學下來,由原來的一個門外漢,到現在的菜鳥級,應該說這其中還是有點滴感受的吧。
一、日語與漢語的比較
從語言學上來講,日語和漢語都應該屬于漢藏語系的,好多日語單詞就是從漢語里來的,被語言學家稱為sino-japanese.兩者應該有著很大的相似之處。但我覺得,事實上,要學好日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上面所述都是一些表層的東西。從深層次上來講,兩者有很大的不同之處。
二、日語和英語的比較
我認為,和漢語相比,日語和英語的相似處更多,它們都屬于形合的語種,注重形式;而漢語則屬于意合,西方人對此很難理解。當然,說兩者相似,是基于和漢語比較的基礎上的。雖然兩者相似處很多,但是,總的來說,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所產生的語言肯定是有根本區別的,而語言正好可以反映出文化的不同。
三、口語和聽力
口語,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因為語言最重要的一個功能就是communication,而交際最重要的就是要去說。如果學一門語言,但是口語不能掌握的話,等于只學了一半,這對日語來說尤為如此,因為日語的口語和我們學的書面語很不一樣。我們看日劇的時候會發現日本人經常只用動詞的普通體,而不用敬體。
綜上所述,日語和漢語、英語是有很多共性的,同時它也有很多特性。我們所要做的就是經常對這三者進行比較,比較之后才會有進步嘛。
學習日語的心得體會 篇8
當今就業現狀,企業急需日語人才,中職日語畢業生卻很難找到工作,即使找到了也很難勝任相關的職位。原因有兩個:一,缺少語言學習和運用的語境,學習的積極性沒有得到最佳的發揮;二,缺少好的學習方法、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導致語言交際能力差。職業教育是針對職業崗位群的需要,以培養技能型或應用型專門人才為主要目標的教育。要真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就必須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一、明確學習目的
端正學習的態度,明確學習日語的目的:就業、留學、娛樂、作為第二種語言等。不管什么原因,有方向才能有決心,要持之以恒。
二、學習的準備
1、 決心學日語,要精通。而且還要和其他一門技術雙劍合并。比如對計算機感興趣,可以參加微軟的一些計算機認證考試,然后向IT業發展。
2、 教材
(1)使用學校教材或購買附帶DVD、MP3的教材
多數學校使用的教材是《新標準日本語》《新編日本語》等。我通過4年教學工作的實踐,認為《新版日本語》教材涉及知識面廣,實用性強。課本是學習的輔助工具,學好的關鍵在于努力。
(2)網絡資料
網絡上有很多日語資料,利用網站交流心得、分享資料與經驗,對學習日語大有幫助。但是網絡的資料選擇太多,容易使人迷茫,而且網絡上的各種資訊會讓人分心,沒辦法集中精力學習。
三、 學習方法
學生最擔心的問題就是日語怎么學,從哪里入手。學習日語從發音入手,發音不準,雙方都受到困擾,學習也很難展開。50音圖中“、つ”的音較難發音,拗音發音也相對較難,南方的朋友還要注意“な、ら”行的發音。
1、 發音
課堂上跟著老師讀,課后跟著磁帶、視頻大聲朗讀,必須有一點瘋狂日語的精神,聲音可根據情況而調整。
2、 假名的記憶
日語的語音稱為假名,有平、片假名之分。假名相當于漢語的拼音,其關系等同于英語中大寫字母和小寫字母的關系,讀音相同,但用法卻有所區別。記假名的方法因人而異。筆者總結了四種記憶的方法。
方法1:日語是從中國傳入,假名是由漢字的草書演變而來,可以找出平假名對應的漢字,這樣既激發學習興趣,又利于記住假名的形狀。如“あ”、“い”、“う”、“え”、“お”對應的漢字分別為“安”、“以”、“宇”、“衣”、“於”。
方法2:結合《あいうえおの歌》這首歌來記憶。
方法3:引導性記憶,和同學一起記憶,相互促進、激勵對方。方法4:日久生情法,記不住,不硬背,邊學習邊熟悉它。
3、 語法和單詞
語法記憶要結合句子,在句子中體會較易記住。單詞記憶則是盡量貼近生活,類似發音等記憶。另外日語有其獨創的漢字和中國原有的漢字,但用法和現在漢語相差甚遠。例如: “丈夫”、“大丈夫”、“手紙”、“油斷”等,其對應的意思是“結實”、“不要緊”、“信”、“馬虎”。通過對比,既提高學習興趣,也明白了不能隨便“望文生義”,必須好好記單詞。
單詞的記憶方法:
①一部分死記硬背。
②發音相似、英語及漢語靈活記憶,比如,奶酪的單詞是チーズ、讀音像普通話的“妻子”的發音,很多外來語都是英文音譯的,英語好的學生,很容易記住這類單詞。
③拆分法,比如ごろ(日文為“手心”)意思是手掌。是手, ろ是心。手的心當然指的就是手掌。
④反復記憶,日語長時間不用易忘記,一定要反復記憶。
4、 課文
學課文求質量,不求速度。課堂掌握所學知識,課前自學,課后復習。學過內容易忘,要反復記憶,可與老師或同學交流心得及不懂的問題。要熟讀、背誦課文。
5.聽力
總結聽力不好的原因:
(1)所聽句子中的某個語法、單詞不會,導致聽不懂。
(2)不適應聽磁帶,或者只能聽懂一個日本人說的日語。
練習聽力的方法:
①新單詞要記住,單詞量會日積月累。
②看日劇、日本NHK,聽磁帶,與同學、外教、日本網友等用日語進行交流。
6、口語
口語要勇于開口說,找尋志趣相同的人一起探討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促進雙方語言的準確性。
練習口語的方法:
(1)每天至少讀一個小時日語,要持之以恒。
(2)記住看、聽、見到的實用日語。
(3)經常用日語對話。
(4)模仿日本人說話。回憶學母語的過程就會明白:學好日語,就必須象當初學漢語一樣,不斷練習。
(5)課外多參加日語角、演講比賽、日語技能大賽等活動,提高自己的語言實踐能力。
口語來自你的身邊,不要因為說得不好而沒有勇氣和別人主動對話。口語不可能靠一個人閉關就能修煉好。
最后,不僅要掌握知識,而且要思考、實踐。學習、思考、實踐三者是互相貫通的,通過學習、思考,提升的思維水平,把學習的日語運用在生活上,為將來的工作打下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