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張楠烈士事跡心得體會(通用3篇)
學習張楠烈士事跡心得體會 篇1
7月26日下午,武警山東省總隊禮堂。濟南市支隊列兵徐云和,眼含熱淚聆聽張楠烈士先進事跡報告會。
去年7月,徐云和還是江西理工大學的大一學生,看到微信朋友圈里刷屏的張楠事跡,深受觸動的他毅然決定攜筆從戎。
入伍前,徐云和給父母寫了一封信:“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娶妻生子,生活固然安穩,但我志不在此。我要像心目中的英雄張楠那樣,從軍報國、以身許國。如果真的有一天不幸犧牲,請恕兒不孝……”
踏入軍營,他時時處處以張楠為榜樣:“我想拿到一枚優秀士兵的獎章,當一名像張楠那樣忠誠使命、不怕犧牲的戰士!”
榜樣力量激發報國熱情。從張楠犧牲的消息傳來,到第二批赴索馬里執勤官兵的任務交接,再到第三批勇士選拔,武警山東省總隊官兵為國出征的熱情一浪高過一浪,報名赴索馬里執行任務的官兵陡增至近千人。
7月25日,索馬里依舊戰火紛飛。趙永飛和戰友荷槍實彈,在首都摩加迪沙某處重要目標前警戒,手指始終扣在扳機上。這是他出國以來,完成的第142次任務。
趙永飛擔任過張楠的中隊長。榮膺全軍愛軍精武標兵、“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的他,曾是張楠崇拜的偶像。在張楠的日記里,清晰地記錄著他以趙永飛為標桿,不斷精武強能的成長足跡。
而今,張楠被趙永飛視為榜樣。“這里是張楠曾經戰斗的地方。他未竟的事業,由我們來完成。”趙永飛說。
“品讀班長留下的日記,如同細數楠木的一圈圈年輪。他的事跡也許難以復制,但卻像一粒種子,播撒在戰友的心田。”張楠帶過的兵趙傳虎說:“站在隊列里,總覺得班長并未遠離,他永遠是我們的排頭兵!”
在今年改革強軍主題教育活動中,武警山東省總隊堅持對接使命、對接崗位、對接戰場,引導官兵“對照英雄學樣子、投身使命立樣子”,把“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要求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一場場“張楠給我留下了什么”“我向張楠學習什么”的討論現場,官兵們直抒胸臆,把“忠誠于黨、報效祖國”“追求夢想、錘煉本領”這些關鍵詞,當作成就事業的基礎。在“學英雄張楠,做‘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征文活動中,數百篇學習心得道出官兵共同的決心——把個人夢融入中國夢強軍夢,讓青春在為祖國、為人民、為民族的奉獻中綻放。
學習張楠烈士事跡心得體會 篇2
7月26日,在張楠同志犧牲一周年紀念日上,一尊3米高的張楠胸像在滄州市烈士陵園落成。當日,張楠烈士父母及親屬,以及武警臨沂支隊,武警滄州支隊等社會各界人士出席了雕塑揭幕儀式。據介紹,此尊張楠胸像高3米,從頭部集中展現這位年輕英雄張楠無私忘我、熱愛祖國、忠于職守的英雄風采。
20xx年7月26日,武警臨沂支隊吳橋籍戰士張楠在執行中國駐索馬里大使館安全保障任務中不幸遇難,犧牲時年僅28歲。武警部隊黨委追授張楠同志為“中國武警忠誠衛士”,武警山東總隊政治部批準張楠同志為烈士。為深切緬懷英烈,弘揚烈士精神,滄州市政府邀請全國政協、著名藝術家袁熙坤擔任總體設計,為市烈士陵園塑立張楠烈士銅像。雕塑創作完成后,張楠父母張圣林夫婦曾親自赴京,對雕塑給予高度評價。
學習張楠烈士事跡心得體會 篇3
此次開展的英烈事跡宣講會讓我感觸頗多,俗話說“吃水不忘挖井人”,應銘記我們如今的美好生活是前輩們用自己的鮮血與生命換來的。PPT中出現的一個個陌生的面孔,他們可能是消防員,可能是醫生,也可能是戍守邊關的戰士,雖然他們的職業也許各不相同,但其中亙古不變的是他們的信仰與信念,對保衛國家與人民的執著與熱愛,以及對未來國家發展的期待與暢想。即使是那沒有色彩的黑白遺像,卻也依然無法掩蓋住他們眼中奪目的神采。他們雖然已經身入黃土,但是他們的精神卻不會隨著他們的肉體而煙消云散,他們無私奉獻、奔赴前線、不到最后一刻決不放棄的身影永遠會留在每個中國人心里。
一個國家在一個時代的和平穩定,是經歷了前人不斷努力所創造的,而生活在這和平穩定的時代中的我們,更應該珍惜、銘記前人為我們留下的許多寶貴的精神財富,將其發揚光大,不斷傳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