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學習國學經典心得體會范文(精選3篇)
教師學習國學經典心得體會范文 篇1
我們正在倡導素質教育。近年來國人對西方文化“猛補”而漠視了國學,英語被當做“金牌”。國人普遍存在著輕視國學的思想。一世界權威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人的平均閱讀量遠不及日本人、美國人……這不能不讓人感到恥辱!而國學的缺失,帶來的惡果更多:孩子越來越不好教育,國人的思想道德水準嚴重滑坡,人們離開了電腦網絡其工作就舉步維艱,許多人不知道中華傳統美德,不明晰常用漢字的音、形、意,而常常“弟息婦”“閑內住”“張冠里戴”……小學之學,在于學習識文應對之事。對一個懵懂之人的啟蒙教育,如能夠以正確的方法,則學生就基本上具備了一個完整人格的定位和認識方向的定位,于明明德、新民等有極其重要而深遠的影響,達格物致知。要讓小學教育取得預想的效果,擺脫應試教育的“效果”,啟迪學生的思維方式的開拓和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和“一生相付之”的志向。語文教師必須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修養和能力。
一、教師要對國學有極大的熱情
熱愛是最具動力的導師。只有教師從骨子里熱愛國學,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對國學的學習、研究中,才能在這方面有所學、有所建樹,才能成為國學文化的傳播者,用自己深厚的國學文化和高尚人格去感染和影響學生。教師的導師作用和意義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學生在教學活動和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才能自覺踐行。
二、課堂要有足夠的國學知識
語文課堂是充分發揮國學文化的優勢,讓語文課堂成為國學文化的集中精彩展演的舞臺。每一個知識點、每一個情節,都可最大限度地借國學之營養,幫助學生從小了解國學,踐行國學思想。用根植于骨子里的國學文化,惠及更多的人。
三、要讓國學思想作用于其他科目
現代教育的科技含量高,國學文化這一美酒,可以用現代科技載體為瓶子,大力發揮其科學性和指導性,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帶去有益的促進作用。
四、教師要鼓勵學生實踐國學文化
實用的知識更容易被轉化為學習者的素質。學以致用,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以一個演員的角色進入課堂,在語文教師的“導演”下,盡情再現國學的魅力。
教師學習國學經典心得體會范文 篇2
兒童養育模式直接制約兒童社會化的具體過程,由于這一制約作用是在潛移默化中進行的,不易被人注意,因而與教育觀念相比,養育模式對個體身心的影響更潛在,也更深遠。
家庭是兒童成長的第一個社會,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環境從基礎上決定了兒童社會化的程度與方面。在家庭環境中,父母的言傳身教、家庭的生活方式、父母的教育方式等軟環境都會對兒童的性格、思想道德、行為舉止產生深刻的影響。
根據家庭軟環境的范疇,父母之間的關系、親子關系、以及家庭的文化氛圍都會對兒童社會化產生深刻的基礎的影響,從這三個方面選取家庭暴力、兒童養育模式以及家庭生活方式作為這三方面的具體代表,來探索兒童社會化歷程的足跡。
兒童無論是心理還是生理均處于極不成熟階段,家庭是幼小心靈的唯一歸宿。家庭暴力使兒童遭受強烈的受挫感、恐懼感,產生逆反心理和對立情緒,走上非正常的社會化歷程,甚至導致暴力犯罪行為的產生。
兒童養育模式直接制約兒童社會化的具體過程,由于這一制約作用是在潛移默化中進行的,不易被人注意,因而與教育觀念相比,養育模式對個體身心的影響更潛在,也更深遠。
在兒童社會化過程中,父母或者在他們的父母指導下,或者在書本和醫生的指導下養育兒童,基本處于傳統模式之路,而且我國兒童養育模式極具傳統化特點。由于缺乏理性的思考和理性的方法,父母更習慣于用使兒童聽話的方法來化解兒童社會化中的一些問題。在外來文化與傳統文化激烈碰撞的推動下,家庭軟環境也會表現出相應的變化,同時也會影響兒童社會化歷程,產生變化的社會化結果。
隨著社會的發展,家庭結構和家庭生活方式都出現新的特點。伴隨著陌生人社會的形成,家庭的生活方式呈現出現代化的趨勢,同時家庭教育也表現出理性化的傾向,為兒童社會化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環境,也產生了一些問題,例如自由理性的核心家庭,使得兒童缺乏在多維人際關系中成長的機會,不利于兒童的身心健康成長。這些問題的出現不是由于理性自由的緣故,而是由于家庭軟環境缺乏傳統價值內核的結果。應該采取在家庭軟環境中植入理性與和諧并存的價值內核,傳統化與西化并舉的方法化解這一矛盾。
兒童社會化并非道德觀念的灌輸過程,而是在兒童自身認知水平、判斷能力提高的前提下,兒童自覺自發的過程。營造有利于兒童認知發展的軟環境,必定是理性的,也必須是和諧的。在父母的教育觀念、思想行為中加入傳統和理性的因子。家庭軟環境將會構建起理性與和諧的價值內核,形成父母親子之間的和諧關系、家庭理性文化氛圍、父母理性而又和諧的思想行為等有利于兒童社會化的軟環境,最終有利于兒童健康成長。
教師學習國學經典心得體會范文 篇3
國家的興衰,取決于教育;教育的興衰,取決于教師。教書育人,教書者必先學為人師,育人者必先行為世范。教師職業的特點決定了教師必須具備更高的素質,而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是教師的靈魂。我認為教師應注意從下面四個方面加強學習和修養,才能更好地擔負起培養“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守紀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和建設者的責任。
一、不斷加強學習,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社會在發展,知識在更新,知識容量在擴大。要想跟上時代的步伐,就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夠不斷充實自己,才能不斷吸收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徑。學校教育雖說由師生兩個主體共同完成,但關鍵還是在于教師。教師的主導、導向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用什么樣的教育思想、理念、模式、方法、途徑來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導,將直接影響到學校的教育教學效果。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不斷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二、加強師德建設,提升自身素質。
教師的責任是教育學生,然而學生的思想品德在很大程度主要不是教出來的,而是感染出來的。教學中依賴的是富有感染力的`課堂氣氛以及教師的人格力量和起表率作用的言行舉止。教師的一言一行,學生均喜歡模仿,這將給學生成長帶來一生的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時時刻刻為學生做好榜樣,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堅持嚴于律己。
推進教育教學的融合管理的根本保證,是有一支思想過硬、品德高尚的教師隊伍。這支隊伍要有團隊意識、人人有責任,人人都要成為學生心目中的道德權威。教育是心靈與心靈的交流,對學生道德紀律的實施需要借助的是教師的道德權威,而不是行政手段,更不是紀律強權。道德權威________于教師的師德,教師的人格力量。
三、關愛學生,贏得學生的尊重
關心學生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也是師德的核心,力為一個“人師”。我除了在學習上對學生嚴格要求之外,在生活上也是關懷備至,讓學生感覺到我很關心他,很重視他。在批評教育時也尊重學生的自尊心,不輕易傷害。利用一切機會鼓勵學生參與競爭,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對學生既嚴格要求又熱情幫助,讓學生通過自我選擇、自我學習、自我管理達到自我補充、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目的。
四、加強政治學習,不斷提高政治素養
自己應該系統地學習《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教師資格條例》等法律法規文件,按照《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嚴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盡職責,遵守社會公德,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為人師表。
上述幾點是每一名教師都應該具有的,也是最基本的行為品質。有人說;“如果一個教師把熱愛教育和熱愛學生結合起來,他就是一個完美的教師!狈催^來說,如果我們只知道教書而不知道育人,那么,只能稱其為“教書匠”,所謂“人類靈魂工程師”也是空有其名。由此看來,師德顯得尤為重要。那么就需要廣大教師提高自律意識,自覺改正自己生活、工作中的不良習慣,樹立起良好的師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