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川平講話學習心得(通用3篇)
陳川平講話學習心得 篇1
在剛剛結束的太原市第十次黨代會,是全市人民共同矚目的一件政治大事,通過學習陳書記在會上講話,使我們全體市民為之振奮人心,尤其是陳書記在講話中特別關注了我們教育,他講道:“要著眼于促進教育公平,加大投入,均衡資源,提高質量,繼續實施“百校興學”工程,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通過學習并且仔細品讀這段話,我感覺陳書記的講話完全是著眼于促進教育公平,這也是“”教育發展的核心理念,只有加大教育投入,提升教育水平,消除教育短板,才能真正促進教育公平。在他的報告中也體現隨著時代的變化,“百校興學”工程付予了新的內涵;而且進一步明確了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職責和目標。
如何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從我們教育部門來講,應該把老百姓最關注、最關心的教育熱點問題和難點問題,作為主攻方向,遵循規律、科學管理,做好教育均衡發展;從我們學校來講,學校作為育人的第一板塊、主陣地、主戰場,應該是精心施教、精心育人。
教育均衡發展的主要內涵就是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全面提升教師群體素質,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在義務教育階段,教育的均衡發展更體現了“急群眾所急、想群眾所想”的民心工程,深入開展這項工作不僅利在當前,而且功在千秋,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業。
要想實現教育均衡發展,我認為:
一、調整學校布局,實現整體發展均衡化
整合教育資源,科學規劃中小學布局調整,推進中小學的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是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的必要條件。學校布局分散,教育資源不能綜合利用,辦學效益差,教育整體水平低下。特別是邊緣學校由于歷史等原因,就會出現生源不滿,優秀教師跳槽等多種不利因素,以致于學校的發展走上非良性循環的軌道上,因此通過一些有效措施,達到教育資源的重組,實現所有學校均衡發展是非常必要的。校際之間的教育差別的縮小或減少,為推進區域教育的均衡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著中小學布局的日趨合理,我們杏花嶺區的所有中小學的整體辦學水平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二、加大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實現均衡化
辦學條件的改善,是實現教育均衡化的重要基礎。加大資金投入是改善辦學條件的必要保障。在資金投入上,應該更傾向邊遠薄弱地區的學校,首先扶持它們,給他們比較優厚的政策或待遇,使他們有更大更多的信心辦好自己的學校,同時這也是為中心城區學校“擠”減輕負擔,同時也逐漸實現了均衡化共同發展的目的。
我們的現狀是重點學校基礎本來不錯,可政府還再“錦上添花”,不斷增加撥款和添置設備;而有的學校校舍陳舊、師資匱乏,卻沒有“雪中送炭”給予特別關照。在強校與弱校之間存在著明顯的教育差距,強校的教師資源越來越豐富,弱校的教師資源越來越枯竭。所以在宏觀上一定要通過推進教育公平,提供相對公平的教育資源,加快公共教育資源的均衡分配,要讓教育資源“流動”起來,要“喚醒”教育資源,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從強校向弱校轉移,促進教育資源的均衡化、平民化、普及化,讓孩子們早日享受平等的教育。陳書記的講話讓我們看到了希望,也鼓舞我們努力地工作。
三、進一步發揮品牌學校的效應。
品牌學校之所以能夠成為品牌學校,不外乎師資隊伍、干部隊伍,這兩支隊伍長久沉淀下來的東西,是新學校沒法比的。發揮品牌學校優質教育資源的示范輻射作用,開展互動發展新模式,開展校際結對,建立協作機制,實行資源共享。對協作學校進行一體化捆綁式考核評估,鼓勵發展快的學校在進一步提高質量和水平的同時,帶動、幫扶辦學水平相對不高的學校;鼓勵暫時落后的學校,主動爭取支援,并通過自己的努力,逐漸縮小校際差距。通過示范課、專題講座等形式,使品牌學校的教學理念、教學經驗得以輸出,且充分發揮了名師輻射指導作用,促進了校際師資的均衡提升。
在重視均衡發展,是一項民心工程,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業的基礎。我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會站在發展的高度,解放思想、開拓進取、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我們杏花嶺區的教育事業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同時也相信,我們也一定會以十次黨代會為契機,為全力打造我區教育新的發展平臺,全面實現我們杏花嶺區教育的信息化、特色化、均衡化發展,努力提升我們杏花嶺區教育發展水平。
陳川平講話學習心得 篇2
十月一日國慶節,是中國人民心中重要節日。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至今,共和國走過了半個世紀的風雨歷程。一年一度的國慶節,伴隨著共和國的腳步,記錄著共和國的輝煌,在全國人民心中留下了永不磨滅的記憶。
《國慶記事》這部影片主要講述了中國從成立以來,每年的成長,每年的進步,展現出了一個落后的國家,被其他國家看不起的,被人嘲諷的國家,發展成了現在的大國,被人們贊美的國家。從新中國建國初期只有十二個方隊的檢閱隊伍,到1959年國慶十周年時威武昂揚的檢閱大軍;從步兵,騎兵和只有十七架飛機組成的空軍,到今天陸海空精良的武器裝備,這些都是通過中國人們堅持不懈的努力,永不言棄的毅力,勇往直前的沖力才有了今天令人矚目的成就。
影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無論時間變化,經過天安門前的人民隊伍總是昂首挺胸,喜笑顏開,我感受到出他們臉上的笑容是與胸前的鮮花一樣真摯而美好。因為他們浴血奮斗一年,為祖國做出貢獻,為中國隊的建設添磚加瓦,這使他們由衷地感受到驕傲和自豪。那笑容令我感受到了在那樣一個年代,人民團結奮進,人民的純粹愛國心,讓我肅然起敬。
與之相比,今天的人們在國慶節時是否真的理解到國慶的內涵呢?恐怕很多人都沒有,對于許多人而言,國慶節除了放個長假以外,再沒有別的意義.這使我們覺得痛惜。看了影片,看到先輩們浴血奮戰,和衷共濟,享受換來的成果,慶祝國慶的喜悅的場景,或許我們今天的人應能從中得到啟發。國慶節應當是全國人民感懷和學習先輩們前仆后繼建設祖國的精神的一天,我們慶祝的不僅是祖國的生日,也慶祝中國得以有這樣一批勤勞勇敢的兒女,正是我們的人民改寫了中國的歷史,使中國走向富強。
腦海里回蕩著白發蒼蒼、滿臉溝壑的老爺爺和童稚留著小辮子的孩子喜悅地走過天安門城樓。我真正體會到了他們內心的激動。我覺得那時的國慶才是真正的國慶,是人們表達自己愛國熱情,由衷感嘆國家美好的國慶,雖然那時的條件同現在完全不能相比,但當國慶節被定為法定假日,國慶游行逐漸被固定下來而成為一種儀式的時候,國慶的真正意義或許消減不少。人們在那天活血只是考慮應該去哪里旅游之類的事情了.不過確實應該有那么一天,讓我們停下忙碌的工作和生活,去看看國家的進步,想想先輩創國的不易,更好的珍稀現在。
陳川平講話學習心得 篇3
祖國的歷史悠久綿長,回望歷史長河,中華民族就像珠穆朗瑪峰一樣傲然挺立。
66年前,中華兒女也曾有幾多仇恨,幾多屈辱,幾多痛苦,比黃河還要曲折,比大海還要苦,嚴重摧殘著中華兒女,那圓明園中的英法聯軍,是從西方來的兩個強盜,那南京的大屠殺,奪去了30萬同胞的生命……悲苦啊!痛苦啊!憤怒啊!只要是有良知、有骨氣的中國人,誰能忍受?誰還不拍案而起?虎門銷煙揭開了中國人民反侵略斗爭的歷史的序幕。它向全世界證明:中國人民不可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國人民硬是用小米加步槍打出一個嶄新的天地——中華人民共和國。
舊中國的千瘡百孔、民不聊生已成為歷史。66年的努力奮斗,祖國變得更加強大,經濟高速發展,綜合國力明顯增強。如今的祖國是高高的樓房,寬闊的高速公路,美麗的公園,長長的商業街,還有那些勤勞善良的人們。如今祖國的變化是日新月異,改革開放的旗幟插遍大江南北,建設突飛猛進。香港澳門的回歸,更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2019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中華民族更顯得無比自豪。
我們的祖國有960萬平方公里的疆土,有五千多年的輝煌歷史,有三山五岳的壯麗河山……我們的祖國是多么的美麗,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有我們的母親河黃河,有聞名世界的萬里長城……66年的磨礪,祖國已經成為世界的蛟龍,是屹立的巨人,雙臂擁抱著我們的大好河山。
我們是祖國的母親的驕子,是新時代的接班人,是風華正茂的一代,用鋼筋鐵骨支撐起祖國大廈,邁開跨入21世紀那堅定的步伐,刻苦求學,把對祖國的愛,化為報國的力量,獻給親愛的中華民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