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海底總動員有感心得初中(精選3篇)
觀海底總動員有感心得初中 篇1
每個人心中都有印象最為深刻的一部電影,而我呢?也不例外喔!記得,在好幾個月前,叔叔帶我們到電影院,看了一部電影叫做“海底總動員”,“海底總動員”主要是描寫一只魚爸爸找尋一只魚兒子,全海底的魚、蝦、螃蟹都熱心幫忙尋找的故事。
這部電影是描述從前有對魚夫妻,生了一窩的卵,有一天,魚夫妻在海底玩耍時,遇到了一只大鯊魚,當時魚媽媽二話不說,馬上游回魚窩去,這只鯊魚也游了進 去,一段時間后,魚爸爸看到魚媽媽及未出生的卵都消失得無影無蹤,魚爸爸心里有數,他們已被鯊魚吃了!突然,魚爸爸看到窩里有一顆僥倖存活的卵,在傷心之余,魚爸爸下定決心要好好撫養這顆蛋。
“當!當!當!”下課鐘響了,當年劫后余生的蛋已經變成一只小魚,它的名字叫尼莫,尼莫一聽到下課聲,便馬上游回家,一回到家就跟朋友們比賽誰游得遠,這時輪到尼莫了,當它游出去時,正好被海上捕魚的人類撈了起來,一段“千里尋子”的故事就由此展開了。
尼莫失蹤后,魚爸爸便開始尋找它,游過好幾公里,問過好幾百只的魚,依然沒有它的消息。尼莫被捉走后,被放進一個水族箱里,水族箱里的魚朋友,知道尼莫是意外被捉來這里,便幫忙它想辦法回去。終于,它們想到了一個辦法,并且順利幫助尼莫回到了大海,從此以后尼莫與爸爸的感情就更加親蜜了!
看了這部電影后,讓我好感動喔!我覺得世界上的爸爸、媽媽都很疼愛自己的小孩,連動物們也不例外,既然我們知道我們有一對疼愛我們的爸、媽,所以我們要做好自己份內的事,才不會辜負爸、媽對我們的期望!
觀海底總動員有感心得初中 篇2
除了安迪,從監獄里其他角色的身上我也感觸良多。
監獄圖書館管理員老布,是一個使我印象深刻的角色。他從少年時代就進入了監獄,在監獄中度過了50年,他已經習慣了監獄的生活,為了呆在監獄,甚至想通過傷害獄友的方式。
在獲得身體上的自由之后,他發現對于這個世界,他已經無法適應了,他甚至多次想回到監獄之中,最后在掙扎中自縊了。他的經歷令人唏噓不已,但是卻給了我們很多的人生思考。監獄這個地方,不僅在生理上對人的人身自由進行限制,而且在精神上對人進行束縛。而形成這把無形枷鎖的要素就是長期的隔離和體制化束縛。馬克思說過“人是社會關系中的人”。
我們每個人都不單單是獨立的個體,而是與他人形成不同的社會關系,不同的環境,不同的社會關系造就了不同的人。而監獄這個地方,體制化的束縛使得一大眾犯人,尤其是無期徒刑的犯人與外界長期失去了聯系,失去了與外界的溝通,久而久之,監獄就變成了歸宿,因為他已經習慣了這里,更重要的是他對自由的那種渴望已經隨著時間的流逝被消磨殆盡了,正如瑞德說的“如果你也在監獄里舉辦了入獄40周年慶,也許你也會有和老布一樣的想法”。
在瑞德出獄之后,他也深深體會到老布當年的那種心情,如果不是因為還有答應安迪的事情未完成,估計也會走上老布的道路。其實在我們的現實也有類似的事情發生,有些犯人出獄后短期內重新作案,原因很簡單,他們已經不適應外面的世界,而是想要回到監獄去,其實這是一個社會問題,值得我們思考。老布在臨死前寫下遺書,說“當局已經不再在意我了”,這其實也說明了對于那些長期關在監獄服刑的犯人,他們為他們的過錯已經付出了代價,等到他們出獄之后,他們也許沒有了親人,朋友,甚至被唾棄,得不到認可,過著更加悲慘的生活,而監獄反而使得他們有歸屬感,人一旦沒有了歸屬,沒有了他人的認可,那么他就會走上另一個極端。
觀海底總動員有感心得初中 篇3
在這些我宅在家里的日子里,每天中午,爸爸都穿上制服,戴上口罩,打開房門,像做賊一樣悄悄地溜出去,生怕打擾了正坐在電腦前的我……
我的爸爸是一名公交司機,他每每穿上制服,都顯得精神百倍,在大家都在家里工作時,他卻每天都在公交車上展現自己獨有的魅力。口罩下,公交司機的嘴,仿佛永遠為上車的乘客笑著。
今天,爸爸坐在調度室里等待發車,他望著屋子里僅有的幾位司機和調度員,他們都耷拉著臉,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嚴肅的外表下有一顆想出去的心。爸爸又透過窗戶看看外面,今天下雪了,在這風雪之夜,大街上一個行人,一輛私家車也沒有,街對面疫情防控的“膠囊哨所”,卻還閃著一點微弱的、黃暈的光,窗簾上映著一位在戰場上奮斗的工作人員的背影,爸爸露出了敬佩的眼神,敬佩那位工作人員現在還在為他人奉獻奉獻,忘了自己也是他們的一員。
終于,爸爸拿到了鑰匙,開著公交車出了廠站。一路上,只有寥寥幾人上了車,他們都向爸爸點了點頭,問候說:“您辛苦了。”話語雖然簡單,但著實暖心。
下了班,爸爸坐車到了離家近的地方,走到小區門口,看到了站在燈下的門衛,今天,他的臉在黃色的燈光下變得格外帥氣,他在給爸爸測體溫時問候說:“您辛苦了。”爸爸向他點了點頭,笑了笑,走進了小區。在這寒冷的雪天里,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崗位上感受到了彼此關切的格外的溫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