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交流學習活動心得(精選3篇)
教師交流學習活動心得 篇1
雖然這次教師交流學習活動的時間很短,卻讓我受益匪淺,深深的被老師的教學魅力所折服。不僅僅改變了我對教育的認知,而且還讓我了解了如何才能當一名優(yōu)秀教師,去更好的教育學生。
那么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呢?
1) 做一名親切幽默的教師
從中國臺灣的聽課經歷總結,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必須是一個親切幽默的人。沒有一個優(yōu)秀教師的課堂,不是具有輕松,活躍的教學環(huán)境的。老師是需要富有一定的幽默感和親切感,例如上測驗統(tǒng)計專題研究的課程,一般來說上數(shù)學課是比較枯燥的,平淡的,從初中到高中,數(shù)學老師總是以嚴肅的面容出現(xiàn)在課堂上,因為數(shù)學是嚴謹?shù)模枰試烂C的態(tài)度去對待,有問題必須舉手回答,老師在臺上講,學生總是安靜地抄著筆記,這是我們大陸普遍具有的現(xiàn)象,但是胡教授的課是開放的,自由的,你可以隨意打斷老師和同學的話,有問題就直接提出,胡教授系著一條米老鼠的領帶,笑容滿面的站在講臺后,一有好奇的問題就直接問我們,當我在介紹對臺中印象時,提到中國臺灣的植物很特別,他一好奇,就直接問我是否第一次出國,就像在聊天一樣,給人的一種親切感,熟悉感,他有著一顆年少的心。這不時又讓我想到了我們的邵爺爺(邵劍老師),一大把年紀了,仍然充滿朝氣,活潑可愛,總會將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相比擬,說到一條直線垂直一條平面時,他會說是“大漠孤煙直”,形象生動,便于記憶,又回想到初中的科學老師,因為他姓何,所以在記憶概念時,他總會強調到,“你們要記得,何老師說……,何老師說……”讓人發(fā)笑的同時,又深深的把概念記到了腦海里。
2) 做一名能吸引學生的教師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還必須學會如何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講鄉(xiāng)土語言課程時,按照我的讀書經歷來看,老師往往就教學生如何念拼音,如何去讀字,一遍一遍的讀你就會記住,或者再組組詞,但是這樣往往比較枯燥,無法激起學生的興趣,特別是上到課程的后半段,學生往往會分散注意力,學習的效率不高,而陳教授的做法給了我很好的啟發(fā)。她習慣在下課前與學生做互動,一起來猜謎語,這可不是普通的謎語,而是由中國臺灣當?shù)胤窖詷嫵桑闹i底也是方言而且還涉及各個方面,有關于中國臺灣歷史方面的,也有關于中國臺灣當?shù)厣钐厣模瑳]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和對中國臺灣的了解,還真答不上來。我認為這樣的互動形式很好,一般老師就連下課前的幾分鐘也不放過,為的是盡量多塞給學生一點知識。陳教授的這種方法不但抓住學生的心,激發(fā)學生去動腦,回憶學過的知識,而且還可以加深學生對自己故鄉(xiāng)中國臺灣的了解,傳承中國臺灣文化。
3) 做一名善解人意的教師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必須是一個善于把握學生的心理。譬如說,江教授的教育概論課真可謂神奇,我們都快真的相信江老師就是一個神人。他通過講故事與他人的經驗來教育啟發(fā)我們,以問做答的形式展開整個教學。首先,他列舉了許多有關教育的問題,如“你理想的學校是什么樣的?”,“學校在社會中的作用是什么?”,“在學校里有沒有發(fā)生令你難忘的事?”等等,每一個都與我們息息相關,而且值得我們思考。但是江教授神的地方不在他提的問題勾起了很多學生的回答,而神在無論學生回答什么,他總有材料來論證那位學生的觀點,仿佛他早就摸透了學生的心理,知道學生在想什么。而且每個實例都非常貼切同學的觀點。例如講到學校對社會的影響時,有學生回答使學生社會化,江老師便舉了這樣一個例子:三個成績優(yōu)異的孩子去老師家做客,卻不懂基本禮儀,嫌棄老師辛辛苦苦做的飯菜,嚷著為什么不叫肯德基,私自闖進老師的臥室翻看東西等等,反應了現(xiàn)在學生普遍存在的一個現(xiàn)象--成績雖好,但人際交往能力為零。江教授的故事個個新穎,具有誘惑力,卻又發(fā)人深省。讓人在聽故事的過程中漸漸了解社會,懂得教育的重要性。原本理論化的教育課,變得形象生動接近生活,讓人全然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要做到這點,不僅需要充分的課前準備和淵博的知識積累,更需要長久教學經驗和對學生心理的了如指掌。只有了解了學生的心理,才能更好的去傳授知識,去塑造學生的人格。
江教授曾任附小校長,他向我們傳授了一些善解人意的小秘籍,例如將愿景刻在名片夾上送給每一個老師,讓老師們時時記住學校的目標,還利用對小孩子心理的熟知,制定獎勵措施,獎勵學生一幅印有自己所繪的撲克,不過這可不是最高獎勵,最高獎勵是和校長也就是江教授一起吃肯德基,這是我萬萬沒有想到的,一頓飯居然是所有小孩爭先恐候,努力進取的動力,這就是小孩子最單純的心靈,和校長吃飯,哪怕是一杯可樂,那也是校長請的,具有無上光榮。從此可以看出,了解了學生的心理,也就等于教育成功了一半。
以上是我對這次中國臺灣交流的感受,總體說來臺中教育大學給我的感覺很不錯,同學熱情,設備先進,環(huán)境優(yōu)美,教學方法獨特,有著自己獨特的魅力,為我們大陸的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借鑒,也為我的將來的教師之路做了很好的鋪墊。
教師交流學習活動心得 篇2
首先,我很感謝能夠得到這次難得的學習的機會。讓我有幸可以學習到很多青年教師的經驗,她們的成長故事和鮮活事例,為我的教學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轉眼間,踏上工作崗位已經快三個月了,在這三個月中我對教師這一行業(yè)有了更深的認識。回想起剛走進沙河小學的時候,成為一名人民教師是我從小的夢想,為此我付出了許多的汗水,才爭取到了成為真正的人民教師的機會。我很珍惜這份工作,也在剛開始的工作中暗暗發(fā)誓,要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有所成就。
作為一名新教師,在這三個月的工作中,我收獲了很多,有經驗,有教訓,有挫折也有喜悅。大學畢業(yè)后,我在其他學校代過一年課,因此對講臺并不是很陌生,但是仍然很緊張,怕自己做不好。在學校領導和眾多老師的幫助下,我漸漸地適應了新的教學環(huán)境,學校領導也考慮到新教師的教學經驗不足,于是便在開學2周后聽了新老師的課,便于了解新老師的教學功底,制定更適合我們成長的幫扶計劃。
在這次青年教師大會上,我不僅從吳校長的重要講話中學到了很多關于青年人成長的途徑,關于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觀念。同時也從楊老師的成長經歷中看到了一個優(yōu)秀教師成功的要訣。更從許多優(yōu)秀青年教師身上對比到了不足,他們有的比自己提前一年參加工作的,也有比自己提前好幾年,都取得了自己的成功。
回首三個月的教學生涯,自己對于教學的理解就是教與學,老師教,學生學。企圖用心去改變別人,在學生身上花費了不少精力,結果忽略了自身的發(fā)展,環(huán)境仍然沒有改變,在學生的身上也收效甚微,于是怨天尤人,水平沒怎么提高,脾氣倒變得很壞。其實對照一下,要改變別人,先來改變自己。自己發(fā)展了,還愁學生得不到提高嗎?
通過這次成長故事交流,我進一步對今后的發(fā)展有了清晰的認識。
古人常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作為一名青年,我們應對自己的發(fā)展之路有個明確的規(guī)劃,亦應知道自己應如何完成這一任務而使自己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合理規(guī)劃自己長期和短期的目標,全面分析優(yōu)勢劣勢機遇挑戰(zhàn),專業(yè)成長中有哪些機遇,教師生涯中可能有需要自己面對的挑戰(zhàn)。
如果說成長還得靠自己的堅持的話,那么更要具備走出去的勇氣。一方面,能分析出自己行為習慣中的缺點并不難,但要去改變它們卻很難,這時外界的監(jiān)督就能幫助自己有效的完成這一步了。另一方面,多向別人學習,聽老教師的課,聽名師的課,開闊了眼界,提高了品位,也明白了差距;聽同齡教師的課,也不能放過,任何一節(jié)課,都有值得取法借鑒的地方。
帕斯卡爾說過,“一個人不過是自然界一只最脆弱的蘆葦,但這是一只會思考的蘆葦。人因思想而偉大。”教師是個需要未雨綢繆的職業(yè),這個工作最能夠上境界,當然也很容易自足。因此,審視真實的自己,尋求未來的發(fā)展空間,獲得真實的自我更新。不僅僅收獲到自己的成長,還能看到學生的成長,何樂而不為呢?
教師交流學習活動心得 篇3
本學年在鳳凰鎮(zhèn)中心小學交流學習一年,進一步認識到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肩負著為祖國的建設與發(fā)展培養(yǎng)人才的歷史使命。怎樣才能不辜負“人類靈魂工程師”這一光榮的稱號,怎樣才能完成黨賦予的培養(yǎng)人才的責任,這是每個教師必須認真對待并要用實踐作出回答的問題。
我認為,好教師首先必須有敬業(yè)精神,要畢生忠誠黨的教育事業(yè)。要做到這一點,就應充分認識教師工作的意義,從而深深地熱愛教育事業(yè)。現(xiàn)代的時代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國與國的競爭主要體現(xiàn)為綜合國力的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培養(yǎng)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師兢兢業(yè)業(yè)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認識這一點,才能激發(fā)對教師工作的熱愛,也才能把這種愛傾注到對學生的教育中去。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教師的具體工作在于“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就是說教師要通過自身的教學實踐,給學生傳授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懂得、各種事理。這就要求教師應具有“學而不厭,悔人不倦”來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并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教師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品質,并用它們對學生進行淺夠默化的影響和熏陶。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祖國需要的,全面發(fā)展的,能適應競爭形勢的有用之才。
其次,必須熱愛自己的教育對象——學生。教師應該是一位雕塑大師,能將一塊坯材,用自己的思想與感情,將它雕塑成一件藝術精品。從本質上看,學生并不存在好與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們潛能被種.種主客觀因素所束縛,而未得到充分的釋放而已。來自學生自身的主觀因素和來自客觀的影響。主客觀的因素,都會嚴重束縛學生內在潛能的發(fā)揮,都會成為學生健康成長與發(fā)展的障礙。正因如此,我們教師對這些所謂的“差生”,更應加備的關愛與呵護。在他們身上,我們要傾注全部的愛,去發(fā)現(xiàn)他們學習上每一點滴的進步,去尋找他們生活中,品德上每一個閃光點,然后運用激勵機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勵,恢復感到溫暖,增強自信,從而縮小師生間心靈上的距離,使他們產生“向師性”。這樣,才會在他們成長與發(fā)展的道路上有一個質的飛躍。
第三,一個好教師還必須十分重視“言傳”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為去影響學習,真正成為學生的表率使學生從教師身上懂得什么應為之,什么不可為。因此,教師的教學,待人接物,行為舉止,一言一行都必須認真、穩(wěn)重、規(guī)范、得體,切不可馬虎、輕率、任性、不負責任。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和學生進行經常性的心靈溝通,向學生暢開心靈,既可以向學生談自己從人生中取得的寶貴經驗,也可以向學生坦誠地公開自己的生活教訓,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你不僅是良師還是益友。
經過這次教師交流,我受益良多;教師交流活動對于一個學校是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只有好的教育環(huán)境學生才能健康茁壯成長;老師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