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30周年講話稿:改革開放30年黨的建設回顧與思考
今年是改革開放30周年。這30年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很不尋常的30年,黨領導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就輝煌,黨的建設也取得了巨大進步,值得大書特書。在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回顧總結黨的建設的光輝歷程和寶貴經驗,對于我們全面深刻地認識這30年的歷史,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30年黨的建設成果豐碩,亮點紛呈。結合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我們國家走過的光輝歷程,我們從30年黨的建設中可以得到許多重要啟示。
(一)30年黨的建設啟示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推動全黨同志不斷增強學習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對于馬克思主義政黨來說,旗幟問題至關重要。旗幟就是方向,旗幟就是形象。在當代中國,中國共產黨人高舉的旗幟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30年來社會主義在中國開創的嶄新局面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黨的十七大對此作出了科學總結,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這條道路和這個理論體系。”應當看到,在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進道路上,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風險,也可能遇到這樣那樣的干擾。要保證黨和人民的事業健康發展,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關鍵是要做到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堅定不移地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引領偉大事業、推進偉大工程。我們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就要緊緊圍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這個根本要求,推動全黨堅持不懈地學習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保黨的各方面建設更好地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把握住這一點,就把握了新世紀新階段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根本。
(二)30年黨的建設啟示我們,必須緊密聯系黨的中心任務建設黨,尤其要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黨的建設歷來是同黨的歷史任務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在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黨的建設緊密聯系黨的中心任務來進行,必須緊密聯系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來進行,說到底要緊密聯系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來進行。馬克思主義政黨必須高度重視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我們黨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落后的發展中大國領導人民進行現代化建設,能不能解決好發展問題,直接關系人心向背、事業興衰。這30年我們黨的一條基本經驗,就是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始終把促進發展作為第一位的任務,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動搖。我們所追求的發展,是又好又快的發展,是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我們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就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站在完成黨的執政興國使命的高度來謀劃黨建工作,努力把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把黨建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源,把黨建成果轉化為發展成果,使黨的工作和黨的建設更加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為科學發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組織保障。
(三)30年黨的建設啟示我們,必須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的核心價值,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我們黨是靠宣傳群眾、組織群眾、依靠群眾起家,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繼承和發揚黨在長期實踐中積累的群眾工作經驗和優良傳統,堅持人民是歷史創造者的馬克思主義根本觀點,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不斷改進新的歷史條件下黨的群眾工作,學會在經濟體制深刻變革中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充分激發各方面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利益格局深刻調整中兼顧不同群體的利益訴求,妥善協調和處理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關切;在思想觀念深刻變化中尋找與群眾交流溝通^的共同語言,拉近與群眾的思想感情距離,努力做到親民有真感情,愛民有真措施,利民有真成效。所有這些,使我們黨從人民群眾中吸取了巨大的物質精神力量。這是30年來我們黨領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勝利的一條根本經驗。實踐再一次證明,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們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組織和動員全黨同志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始終不渝地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奮斗。堅持這個根本政治立場,把這個立場一以貫之地落實和體現到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之中,我們黨就無往而不勝。
(四)30年黨的建設啟示我們,必須在實踐中形成堅強的中央領導集體,必須堅決維護中央的權威,以確保黨的決策正確和有效實施。國際和國內、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成熟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一定要最充分地發揮人民群眾的歷史主動精神和偉大創造力,同時又要最明確地維護黨的領導集體的權威和作用。列寧指出:“造就一批有經驗、有極高威望的黨的領袖是一件長期的艱難的事情。但是做不到這一點,無產階級專政、無產階級的‘意志統一’就只能是一句空話。”特別是對我們這樣的大黨、大國來說,有一個在實踐中形成的堅強的中央領導集體,對黨和人民的事業至關重要。回顧30年的歷程我們看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是在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國、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偉大成就以及艱辛探索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取得寶貴經驗的基礎上,由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開創的,是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繼承、發展并成功推向21世紀的,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踐中堅定不移地繼續推向前進的。如果沒有堅強的中央領導集體的領導,沒有黨同人民的團結奮斗,黨和人民的事業不可能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們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就要引導和確保全黨同志堅定不移地沿著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開始探索的、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開拓的、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始終堅持的、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繼續堅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奮勇前進,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