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冰雪的心得體會(精選3篇)
關于冰雪的心得體會 篇1
本次開幕式的名稱與核心內容為《生命的綻放》,通過質樸的情感、簡約的編排,表達“自強不息、突破自我、殘健融合”的理念,展現殘疾人生命綻放的動人時刻。參演人員中有30%是殘疾人、70%是健全人,將以殘疾人表演者為主要角色。
與冬奧會開閉幕式一樣,冬殘奧會開閉幕式也將在國家體育場“鳥巢”進行。雖然是同一個場地,而且同樣運用了超大地面屏幕,但沈晨介紹說,冬殘奧會開幕式與冬奧會還是有所不同。
在色彩方面,沈晨說:“冬奧會開幕式講述了冰雪的故事,閉幕式是蔚藍色浪漫和紅色的激情碰撞,而在冬殘奧會開幕式中,我們將用大家能夠看到的所有顏色來融化和兼并。”
他表示,冬奧會開閉幕式更多傳達的是一種中國式浪漫的人文特色,比如折柳送別等。而冬殘奧會開幕式則從創意階段開始,就明確要講述殘疾人自己的故事。
“為什么是這樣的?因為我們想表達的是每一個殘疾人內心最美麗、最精彩、最絢爛的綻放瞬間。每一個殘疾人,都有自己內心的故事,每一個人都在改變著世界,也都在創造著世界。”他說。
與此同時,中國元素在冬殘奧會開幕式中也必不可少。其中,象征團結、友誼、共融的“同心圓”概念將貫穿始終。沈晨介紹說,開幕式倒計時、國際殘奧委會標志展示、文藝表演以及點火瞬間等等,都將有“同心圓”出現。“之所以是‘同心圓’,就是讓大家不斷聚焦、不斷感受那份團結、友誼以及打破壁壘后的共融。”
此外,沈晨還透露,冬殘奧會吉祥物“雪容融”也將在開幕式上閃亮登場,在運動員入場時帶領大家歡迎遠道而來的殘疾人運動員。
關于冰雪的心得體會 篇2
在電影中,由于開開的爺爺有肺心病,不得已開開的爸爸媽媽,丟下年僅9歲的開開進城打工去了,為了不使開開寂寞,爺爺就哄著開開念課文。爺孫倆相依為命。后來開開的爸爸要給家里點個爐子,爺爺推辭說不用了,再冷的天沒有爐子,不一樣熬過去了。
可開開爸爸非要裝,爺爺就同意了。第二天,開開撿的流浪狗小膽兒,叫著拽著開開的褲腿去爺爺屋,開開跑過去,發現煤氣閥門沒關,爺爺煤氣中毒了。開開急忙打了120,所幸搶救及時,爺爺才醒了過來。有一天,小膽兒又拽著開開的褲腿,開開連忙跑過去,發現爺爺呼吸已經停止。開開的父母回來葬了爺爺,要帶開開進城。開開不去,說他們班的吳美芳進城半年都沒找到學校。
于是開開的爸爸只得花錢找了一些人,解決了這個麻煩事。走的時候,開開的爸爸說小膽兒不帶了,進城給他買個更好的。開開不同意,于是爸爸把開開的手掰開把狗繩扔掉,硬是抱著開開上了車。車開了,開開一邊反抗著爸爸,一邊哭喊著讓小膽兒快跑,說我在前面等著你。小膽兒拼命地跑起來追趕著汽車,但越追離汽車越遠。
看了這部影片,我明白了留守兒童的孤獨。由此,我希望所有留守兒童的家長,能多顧慮孩子的感受,這些自己孤單,無依無靠,夜晚睡覺都想著父母的孩子,是多么渴望得到爸爸媽媽的愛啊!看了這部影片,我受益匪淺,我佩服開開的堅強和勇敢,和他相比我自愧不如,我知道今后該怎樣做了。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難,我都要做一個堅強的“念書的孩子”。
關于冰雪的心得體會 篇3
少年啊!你慷慨昂揚的步入了這青春的篇章,一步步踏入歷史的軌跡。
在黑白的照片下,你的'身影永遠都鐫刻在一行行鮮紅的文字上。
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流露出我輩的夢想和民族的氣節。
在青春蕩漾的校園里,記得有一群人,在那個時候,用筆墨鋪寫紅色的記憶。
夕陽隱隱透出的光芒,閃爍著同一個字眼,“少年強則中國強。”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聽一聽這首歌,讀一讀這一行字,每次都是那么慷慨激昂、那么的激動與深情,因為它把我們與祖國連接在一起,少年強則中國強不單單是一句話,是一份擔當、一份責任,更是一份榮譽與追求,“中國有我,必強!”
“梁啟超先生的“少年中國說”把家國與我們連接在一起,今天我們用熱血與汗水回報我的母親,我敬愛的祖國。”
因為你投進的那一球,五星國旗在飄揚,那每一秒都在閃爍著中國的名字。
那是我中華兒郎的身影,啊!中國少年,讓我們歡呼雀躍,讓我們奔騰流淚,看著五星紅旗迎風飄揚,我留下了興奮的淚水,母親我沒有辜負你的期望。
籃球不單單是一種運動,它代表著拼搏的精神,不光只有NBA是籃球的發源處,我們也在揚帆起航,中國加油!
少年們,你們的汗水洋溢著祖國的進步!
曾經我們腹有詩書氣自華,今天我們揮灑汗水在賽場上拼搏。
你們吶喊著,揮灑著,那一個個耀眼的動作都在彰顯我中國少年不輸于任何人!
拼搏,拼搏吧!中國少年,在青春的熱血中書寫新的奇跡,祖國為有你們這樣的赤子而自豪。
姚基金用籃球把你們與運動連接了起來,你們把自己與祖國連接了起來,“強身健體,家國擔當。”
讓我們一起拼搏,一起揮灑熱血,高聲的吶喊著“少年強則中國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