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心得體會(精選26篇)
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心得體會 篇1
辛亥革命這場幾乎吸納了當時所有中國先進分子的民主革命,雖然最終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人民悲慘境遇,但它終結了長達兩千年的封建統治,消滅了世代相襲的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而中山先生所倡導的“三民主義”更是給苦難中的人民注入了民族、民權、民生的新思想,在必須程度上,解除了傳統封建禮教對人民的束縛,也為之后各種新思潮在中國的構成和傳播掃清了障礙。能夠說,辛亥革命為近代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
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心得體會 篇2
在本次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上,我更加了解了孫中山、黃興、秋瑾等人,吃水不忘挖井人,今天我們的生活多么幸福,我們應更加懷念無數為了國家解放、民族復興而不斷奮斗、英勇犧牲的革命先烈,牢記是他們用鮮血換來的新中國。
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心得體會 篇3
辛亥革命雖然取得了偉大的歷史功績,但它沒有真正實現民族獨立和政治民主,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人民的悲慘境遇,國家的統一的局面很快為軍閥混戰所代替,革命的成果也被袁世凱所攫取,從這個意義上說,辛亥革命又是失敗的。辛亥革命雖然失敗了,但是,辛亥革命時期的志士仁人們為改變中華民族命運,為了國家民族的未來,拋頭顱,灑熱血,譜寫了可歌可泣的歷史篇章,鑄就了彌足珍貴的辛亥革命精神。今天,我們仍然要繼承和弘揚辛亥革命時期志士仁人們的革命精神。
我們要繼承弘揚為振興中華矢志不渝、百折不撓、愈挫愈奮、再接再厲的愛國主義情懷和獻身精神。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凝聚全國人民智慧和力量,推動社會歷史前進的強大動力。辛亥革命開始,革命的志士仁人赤手空拳,要*一個雖然已經腐朽,但卻掌握著全中國國家機器并有根深蒂固的封建勢力以及帝國主義列強作后盾的清王朝,將會遇到難以想象的艱難,但是辛亥革命的志士仁人,為了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實現國家的民主與自強,他們勇敢地面對重重艱難險阻和強大的敵人,“以國家之務為己任”,置生死于不顧,置功名利祿于度外,鍥而不舍,頑強奮斗,譜寫下氣壯山河、感天動地的英雄篇章,令世人敬仰稱贊。
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心得體會 篇4
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在10月9日上午十點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在革命先驅孫中山的領導下,大批熱血青年,他們個個才華橫溢,但他們離開了富裕的家庭,離開了自己的親人,拋頭顱、灑熱血,戰死在沙場上,經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和努力。終于,辛亥革命在1911年10月10日發動了,打敗了清朝,迎來了中國的新紀元,從此翻開歷史新的一頁。
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今天,要牢記革命先行者的信念,不斷提高國家綜合實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改善民生,使社會更加美好和諧。
我們有理由為已經取得的成就感到驕傲和自豪,但更應該居安思危,看到面臨的問題,從歷史和現實兩個層面超越自我,特別是擺脫消極的歷史重負,驅除靈魂深處的“毒氣”和“鬼氣”,冷靜理性地邁向未來。祖國完全統一的歷史任務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實現。
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心得體會 篇5
辛亥革命,已成百年記憶。推開歷史的厚重大門,穿行于百年風云的畫卷長廊,一路追溯,民族復興的主題格外醒目。
鴉片戰爭以后,列強對中國的侵略步步緊逼,中華民族面臨嚴重危機。為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無數仁人志士進行了千辛萬苦的探索和不屈不饒的斗爭。1911年,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打敗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統治,“振興中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課題被歷史性地提出。
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對推動中國社會進步具有重大意義。但是,由于缺乏一個能夠提出明確科學革命綱領、能夠發動并依靠全國多數民眾、由有共同理想和嚴格紀律的先進分子組成的革命政黨的領導,辛亥革命最終未能取得完全意義上的勝利。
辛亥革命的失敗,宣告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代的結束,要解決中國發展進步的問題,就必須有一個堅強的領導力量、新的指導思想和正確的革命道路。1921年,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進程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肩負起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從此,中國革命有了正確的前進方向,中國人民有了強有力的精神力量,中國革命有了光明的發展前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先后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社會主義革命勝利,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xx屆全會以后,中國共產黨又緊緊依靠人民進行了改革開放的新的偉*,開創堅持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幾件大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不可逆轉地開啟了中華民族不斷發展壯大,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進軍。
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心得體會 篇6
從1911到20__,辛亥革命過去了110年。在人類歷史長河中,110年不過是短暫一瞬。但在歷史悠長的中國,從來沒有哪個百年如此驚心動魄、氣壯山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從蠶食鯨吞、瓜分豆剖,到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從山河破碎、倍受奴役,到民族團結、人民當家做主人;從四分五裂、積貧積弱,到國力強盛、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110年前辛亥革命先輩們為之奮斗、為之獻身的理想,已成為光輝現實。
110年的歷史充分證明,無論是自強運動,改良主義,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革命,都不能完成救亡圖存、振興中華的偉大使命,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發展中國。選擇中國共產黨,選擇馬克思主義,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選擇改革開放,這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
回望辛亥百年風云,我們胸潮澎湃;展望未來發展前景,我們信心滿懷。當今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面對風云變幻的國際形勢,面對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和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心得體會 篇7
20__年10月9日上午十點整。經中共中央批準,政協第xx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決定:舉行辛亥革命110周年紀念大會。110年對于悠長的歷史來說不過是短暫一瞬,但對于中華民族來講,110年前所發生的革命意義,將深深地印刻在中華民族的心中。
110年前,一聲跨越時代的槍響,在風雨飄搖的武昌,拉開了巨變大幕。以孫中山為代表的一眾革命志士,牢記“人類要在競爭中生存,便要奮斗”的偉大信念,用鮮血以求謀取中華民族的光明未來。統一便是全國兒女的共同希望。
封建社會,舊民族主義必將被社會所摒棄,困在封建思想中的小鳥,也一定會自由飛翔。辛亥革命無論是在政治,思想上,都帶給了海內外中國人民以無法估量的解放作用,作為新時代的我們,應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以及革命先驅的理想,堅持國家統一的理念,打開封建的枷鎖,走在正確的人生道路上,為國家,為社會做出卓越的貢獻。
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心得體會 篇8
為深入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豐富活動內容,激勵全鄉黨員干部汲取革命智慧和前進力量。10月9日上午,全鄉在家黨員干部集中觀看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要求各村(社區)認真組織,利用電視、手機客戶端、遠程教育等載體,收聽收看大會直播,認真聽取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上的重要講話。
在大會正式開幕前,央視播放了辛亥革命記錄短片,講述1911年孫中山打開中國進步閘門,推動中國社會變革,打敗清王朝統治的歷史。我們感受到了烈士黃興“誓身先士卒,努力殺賊,書此以當絕筆”的革命豪情,懂得了烈士林覺民“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的無私情懷。大會開始后,習近平總書記作了重要講話,他說,孫中山先生和革命先驅為中華民族建立的歷史功績彪炳千秋,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奮斗和壯烈犧牲的志士們名垂青史,辛亥革命永遠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巍然屹立的里程碑。他指出,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點亮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燈塔。他要求,我們要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征程上繼續擔當歷史使命,掌握歷史主動,不斷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偉業推向前進。
大會結束后,鄉機關黨員代表發表了觀后感。剛剛考入“三支一扶”的鄉干部吳說,孫中山先生是中華民族偉大的英雄、偉大的愛國者、偉大的革命先驅,他一生獻身革命,獻身救國救民道路,為中華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冊的貢獻。鄉便民服務中心宋小燕說,孫中山先生偉大之處,不單是因為領導了辛亥革命,還在于他與時俱進的革命信念和斗爭方精神,還在于他不向封建勢力拖鞋,敢于同各種舊勢力進行斗爭,堅定維護國家完整統一。
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心得體會 篇9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義的第一槍拉開了辛亥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一次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是它,讓兩百多年的清王朝走向了滅亡;是它,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是它,開啟了新中國的大門。
辛亥革命已經過去了一個世紀,今天,我們紀念辛亥革命,就是要牢記歷史所給我們的教育和啟迪,深刻認識和領會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珍惜現在,就是尊重歷史;尊重歷史,就要開啟未來。
我自豪,辛亥革命的第一槍——武昌首義爆發在我們的家鄉湖北。歷史證明,湖北是先進思想的源泉。歷曾今說過“唯楚有才”,在這片荊楚大地上誕生了無數杰出的仁人志士和革命先輩。辛亥革命是一次歷史的變革,它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推動了歷史的前進。而目前在湖北實施的“中部崛起”戰略必將推動湖北乃至全國經濟社會的大發展,我們今后的生活將會變得更加富裕,更加美好。
我驕傲,我生活在革命先輩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幸福生活之中。我的家鄉房縣通過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建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變化,“谷竹”、“十房”兩條高速公路建設正在快速推進之中,“十宜”鐵路即將動工建設,“竹房”城鎮帶建設如火如荼,新農村建設必將進一步縮小城鄉距……我堅信,房縣的明天將會更加美好!
我立志,繼承和發揚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學習革命先輩愛國、革命的不斷進取的優良品質,將這股熾熱的愛國精神轉化為刻苦學習、力爭上游的強大精神動力,從小做起,從自己做起,使自己將來成為有用之才,為建設更加繁榮美好的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心得體會 篇10
其余同學在寢室及時觀看直播視頻,緬懷孫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驅的歷史功勛,學習領悟辛亥革命對推動中國社會進步以及振興中華的重大意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貢獻力量。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此次觀看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活動大力弘揚了愛國主義精神,使同學們更深刻地認識到辛亥革命的偉大意義和長遠影響,進而學習歷史、了解歷史,更好地把握現在、開創未來。
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心得體會 篇11
1911年的10月10日這一天,古城武昌城頭的槍聲震撼了全中國全世界。它敲響了兩千多年封建制度覆滅的喪鐘,引發一場席卷中國大地的偉大變革。這槍炮聲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光榮與驕傲,也不僅僅是豐厚的物質文化財富,更是一筆珍貴的精神財富。110年后的今天時代在召喚,征途上的號角已經吹響,我們應當繼承起辛亥革命先輩的奮斗精神,將對祖國的這份責任扛在自己肩上,使我們的國家變得更繁榮,更昌盛。
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心得體會 篇12
今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同學們今天收看了紀念大會的直播。辛亥革命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豐碑,在極大程度上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孫中山先生等先輩探求救國救民的道路,致力于振興中華、富強國家,是我們應當永遠緬懷、學習的革命先驅。一百多年前,中國積貧積弱,而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中華民族正在以無可阻擋的步伐邁向民族復興。國家統一、國富民強正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我們全體中華兒女的光榮和使命,絕不允許任何人或勢力干涉祖國的統一!當今世界風云變幻,我國也正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我輩青年更應當接過革命的旗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把孫中山先生等先輩歷盡艱辛奮斗而來的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將振興中國之責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
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心得體會 篇13
這場直播讓我們廣大青年學生更加了解辛亥革命,同時也更加堅定了我們要繼承弘揚為振興中華矢志不渝、百折不撓、愈挫愈奮、再接再厲的愛國主義情懷和獻身精神的決心。正因為有這樣一群英勇奮斗和壯烈犧牲的志士們,我們才能有現在的幸福生活、衣食無憂,致敬英雄。
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心得體會 篇15
今天我們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關鍵是要清醒認識辛亥革命給我們的啟示,時刻牢記:讓“世人未為我敢為,天下為發我首發”的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永世傳承。今天我們紀念辛亥革命,是因為辛亥志士永垂不朽。還因為辛亥革命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精神財富首義精神。我們要高舉愛國主義偉大旗幟,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愛國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表現出強烈的憂國憂民主義和挽救民族危亡為己任的使命感,不僅成為辛亥革命的動力與目標,而且造就了中國近代愛國主義精神的核心。我們應不斷推進民主政治建設,弘揚不朽的辛亥革命精神,今天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中國共產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我們要積極履行民主黨派參政議政民主監督職能,充分發揮民主黨派的組織優勢和成員聯系面廣的優勢,通過提案,社情民意等形式擴大成員的政治參與,積極反映人民群眾的意愿,不斷推進我國的民主政治建設。
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心得體會 篇16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110年,血寫歷史,回眸不堪。這是一場空前絕后的革命,在中國歷史舞臺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今天,我們去回顧它、銘記它,并必將把它給我們傳遞的一種精神和歷史使命延續到以后的無止盡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去。我們要牢牢記住,學習和弘揚辛亥革命先驅為振興中華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共同為我們偉大祖國、偉大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共同奮斗。
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心得體會 篇17
辛亥革命永遠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這是一次偉大的革命,是一次驚天動地的革命!我看到了!看到了中華兒女們的自強不息和英勇奮戰的精神!辛亥革命牽動著無數中華人民的心。一個世紀的光陰猶如彈指一揮間,在戰爭硝煙已經散盡的今日,我們不應忘記是革命先烈前赴后繼頑強斗爭,才換來了我們和平、安寧的生活。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的日子里,我們更應銘記先輩開拓進取的精神,不斷磨礪自我心志,向前更遠的方向奮進!
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心得體會 篇19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是中國人民為救亡圖存、振興中華而奮起革命的一個里程碑,是20世紀中國第一次歷史性巨變,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20__年10月9日上午,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以緬懷孫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驅的歷史功勛。
現在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名副其實的大國,在國際社會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盡管中國自身仍面臨許多挑戰,但是社會發展的堅冰已經被打破,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大趨勢已經不可逆轉。而在這一時刻,回顧近代中國走過的曲折道路,回顧110年前的先人們為改變中國面貌而進行的艱苦卓絕的奮斗與犧牲,仍然是激勵我們繼續前進的寶貴資源。
中國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多災多難的血淚史,無數革命先驅用自己的生命才換來了中國的解放,而我們如今所擁有的美好生活都是他們曾經打下的,所以即使中國站起來了、強大了,我們也不能忘記那段烽火連天的艱苦歲月。在國際的大舞臺上,政治、文化、經濟,包括軍事,都代表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落后就要挨打,少年強、則中國強。所以我們要以歷史為鑒,用更多的理論知識以及時間經驗武裝自己,報效祖國,這樣,才能無愧于歷史、無愧于革命。
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心得體會 篇20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沒有現代科學,沒有先進技術,一打就垮;如果沒有優秀文化傳統,沒有民族人文精神,就不打自垮。
辛亥革命離開現在已110周年了。歲月更迭,歷史遠去。歲月可以改變滄海桑田,但是永遠無法抹去歷史在此間留下的烙印,那震耳發聵的槍聲將永遠定格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可以這樣說,隨著硝煙散去的那一刻起,人們就一直在探究這段歷史以期從中吸取有益的借鑒。
在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今天,我們應該實事求是地對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作出更加符合實際的評價。《禮記》中有一句話,叫做“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先生正是這一信仰的堅定實踐者。我覺得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主要在民主、自由、平等、博愛的人文精神在中國深入人心。
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心得體會 篇21
站在辛亥革命百年的歷史新起點上,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中國的現代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們距離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仍有不小差距,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依然任重道遠。我們一定要緊緊抓住并切實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更加奮發有為地推進現代化事業。
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心得體會 篇22
辛亥革命打敗了數千年的家天下政權,構建了民主共和的現代民主國家體制,結束了人分三六九等的傳統身份制度,建立起了人人平等的現代社會觀念。辛亥革命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而作為當代青年,我們要堅定不移高舉愛國主義偉大旗幟。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動員和凝聚全民族為振興中華而奮斗的力量源泉,是辛亥革命先輩最鮮明的精神品格。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發揚光大辛亥革命精神,凝聚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強大力量,對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心得體會 篇23
今天,我們紀念辛亥革命,因為辛亥革命功績彪炳千秋。1911年的10月10日這一天,古城武昌城頭的槍聲震撼了全中國,震驚了全世界。孫中山領導下的湖北革命黨人成功發動武昌起義,打響了打敗帝制的第一槍,結束了統治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打擊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侵略勢力,為民族的獨立的解放,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中華民族的史冊上,辛亥革命的光輝永存,功績永存。
今天,我們紀念辛亥革命,因為辛亥志士永存不朽。"世人未為我敢為,天下未發我敢發。"這就是武昌首義所體現的勇立潮頭、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110年前,孫中山先生率先喊出了"振興中華"的口號。110年后,振興中華,實現祖國統一、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仍然是我們為之奮斗的理想和目標。今天,孫中山先生的呼喊仍然在我們耳邊回響:"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當我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意氣風發的跨入新世紀的時候,回顧中國人在上個世紀走過的艱難而曲折的道路,怎能不對前人在那黑暗年代創立的不朽業績肅然起敬?
隨著時光的流逝,110年的歷史硝煙已經散盡,辛亥革命是一次劃時代的創新和改革,在中國歷第一次舉起民主共和的旗幟,辛亥革命給我們一種警示拼搏是一種精神,只有拼搏,人生才能綻放異彩;只有拼搏,才能發揮智慧的潛力;只有拼搏,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
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心得體會 篇24
今年是俄國十月革命一百周年,大部分歷史學家相信:歷史已對此有了定論。與1793年發生在巴黎的革命動亂,及查理一世公開處決反對派的那些日子類似,十月革命所代表的那段過去,今后不會再重演了。歷史當然不會自己重演,甚至作為鬧劇來講也不會如此,然而歷史總歸也會產生一些回音。
在《列寧的艱難抉擇:恐怖主義、戰爭、帝國、愛與革命》(The Dilemmas of Lenin: Terrorism, War, Empire, Love, Revolution)一書里,我希望將列寧置于特定的歷史語境之中,考察這位天才的革命家和思想家是如何以一種比其它歷史人物要深刻得多的方式來形塑上個世紀的歷史的。此目的要求我對兩股政治思潮加以詳細的考察——即無政府恐怖主義與歐洲的社會民主思想——列寧吸收了它們的菁華,并在更高的層次上將它們綜合在一起。
列寧既非圣人,亦非極權暴君,雖然人們在其過世后經常給他貼上這兩個標簽。在混亂、殘酷而恐怖的紅白軍內戰(白軍一方得到英美法及其盟友的支持)背后,其實有一系列的深層理由。
列寧從未喪失對這些理由的敏銳性,在他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即便重病纏身而只能臥床思考,他也以極為高昂的姿態對己方陣營的敗績進行批判,并堅持認為:一場革命如果不經常地自我更新,便會遭遇失敗。“不做夢的布爾什維克是一個壞的布爾什維克,”他經常重復這句話。列寧自己的夢想,是以1871年被剿滅的巴黎公社為模板建立一個政權。這個夢想構成了我的小說《對鏡子的恐懼》(Fear of Mirrors)的大背景,我大概在柏林墻倒塌后不久就開始創作它(最近又由Verso出版社重新出版了)。此后,與革命相關的各種悲劇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畢竟它以極為深刻的方式塑造了我的同代人,革命的幽靈依然在1968年的巴黎、西貢及布拉格街頭徘徊。
不帶功利目的重讀一下歷史以及列寧自己的一些著作,不僅可以喚起許多記憶,也能有許多新的發現。我認為有四部著作不可不讀,其中兩部是俄國人寫的,另兩部是北美作者寫的。以下所列的十種著作,均有助于深化及拓展大家對俄國革命的理解。
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心得體會 篇25
我們班組織學習了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我們從這次大會學習中領會了講話的重要精神。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更加深刻認識到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為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祖國統一而不懈奮斗的艱辛歷程。山河已無恙,吾輩更自強!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面對已經開啟的“十四五”征程,聚力康養濟南建設戰略目標,守正創新,務實高效的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為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斗!作為一名新時代大學生,更應該為祖國繁榮富強而不懈奮斗!
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心得體會 篇26
作為新一代的青年,我們應當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空談誤國,實干興邦”。中華民族的復興需要我們年輕一代的努力,將自己的理想與國家的命運連成一體,有了理想就有了動力,這力量支撐我們在逆境中砥礪前行,在困難中吃苦耐勞,堅持不懈。復興民族,復興偉業,我們任重而道遠,這是一條堪比紅軍長征的前進之路,我們青年一代應繼承革命先輩的意志,發揚長征精神,以實現民族復興為己任,奮發圖強,艱苦奮斗。現在的泱泱華夏,巍峨聳立,這是多少前輩用熱血,用生命換來的,他們讓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披上了紅色的旗幟,金色的閃光。如今,我們應該讓這頑強不屈的中華民族更加繁榮昌盛,我們不負先輩的囑托,不忘先輩的意志,逆流而上,勇往直前!
山河依舊,繁花似錦,故人雖長辭,但他們的事跡與精神卻激勵著后世的我們為復興偉業,光耀民族而努力。無數前輩先人們將這飽經磨難,歷經滄桑的祖國托付給我們,將這頑強抵抗,堅韌不摧的民族精神傳承給我們。我們是新時代的新青年,我們的頭頂是那面鮮紅艷麗,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我們的腳下是那負傷累累,堅不可摧的大好河山。過往的歷史給了我們經驗與教訓,它讓我們奔赴更好的未來,創造出比當年還要更加輝煌璀璨的時代。我們追逐先輩的腳步,順應時代的潮流,為復興民族和復興偉業前赴后繼。國士雖遠去,吾輩當自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