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機構實習總結
從1998到——我與不解之緣
1998年暑假,6歲不到的我參加了一個一共只有4個孩子的珠心算學習班,學習班的xx老師笑起來眼睛總是瞇成一條縫。xx年的暑假,從美國kent state university 放假回國的我作為一名實習生,加入到一個擁有幾千家盟校的教育機構在北京的總部實習工作。而當初的李老師變成了現在的公司總裁。可那眼睛總是瞇成一條縫的笑容,一如當年一般和藹、親切。時光荏苒如白駒過隙,我仿佛經歷了一個神奇的輪回。而輪回的原點,叫做。
其實之前就很想寫點什么,但是由于每天晚上回家后還要寫大學暑期課程的論文,常常熬夜,就一直耽擱下來了。可一轉眼竟到了快離開的時候,對不舍之情與收獲之后的沉淀讓我有種不吐不快的沖動,這也算是對,對自己的一個交代。
98年,珠心算在還遠遠沒有達到現在這種家喻戶曉的地步。當時提起珠算,人們常常說:“哦,不就是打算盤么!”是啊,不就是打算盤嗎。被智慧的先祖們沿用數千年的小小算盤在物質發展極度豐富的今天被賦予了新的魔力。很多不熟悉以及珠心算的人,看到如此快速的計算,都會以為是神童才能做的事情。其實不然,每一個孩子在經過學習過之后都可以做到如此“神奇”,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是“神童”!而這種適用于每一個孩子的教育才方顯其偉大之處。這么多年過去,當初學珠心算的記憶早已漸漸模糊,之后因為種種原因我其實并沒有很好的把珠心算堅持下來。但隨著后來對了解一點點加深,這種后悔的感覺也慢慢增強。還在美國的時候,我對要來實習進行的一些了解就讓我感到格外的震驚與不可思議——當年那個僅有四個孩子的培訓班成長為今天這種全面的素質教育行業的佼佼者,其中的緣由讓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要知道,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脫穎而出并有著快速而又穩定的發展絕不是偶然。為什么會在這么短的時間內發展的如此之快?這是我心中最大的疑問,我也把它作為暑期課程結課論文的題目,來到了。
在這一個月里面,我很幸運的經歷了第四屆杯心算小博士國際爭霸賽。這樣規模宏大的國際賽事讓我在最短的時間里爆炸式的吸收與學習到了很多很多東西。在大賽期間,來自美國神經科學研究院的美籍華裔科學家xx教授與校長的一次會談讓我感觸很深。之前我對此次談話很好奇:為什么美國的科學家會來這里呢?一個是高深的腦科學,一個是幼兒素質教育,領域似乎全然不同。可之后的談話完全顛覆了我的想法,這種顛覆令我感到無比的震撼。簡單來說,鄭為民教授從他的角度這樣解釋珠心算:在腦海中形成算盤的圖像并進行計算,表面上看只是一種神奇的計算方式,讓人腦擁有了不借助外力就能進行大量計算的功能。可光憑這一點不可能吸引這些美國的科學家把珠心算作為一項重要的研究課題。事實上,大量的腦部成像與計算活動,極大地刺激、鍛煉了腦部功能。在堅持練習珠心算一段時間后,實驗的數據表明人的記憶力、信息搜索與收集能力、問題的分析與處理能力等等都有著極大的提高。當時在場的還有幾位參加大賽表演的學員與老師。他們的親身經歷與事實讓我不得不相信珠心算的這種巨大潛力和深厚魅力!毫不夸張的說,堅持珠心算的學習,實際上就是對腦功能的全面提升。正常人只使用了自己大腦的5% 這個常識人人都知道,可腦功能的開發通過這樣一種簡單的方式就可以實現,那么對于孩子的未來將產生不可估量的好處!我在深深后悔當初為什么沒有堅持下來的同時,也在心中為珠心算與而大聲喝彩。這是一種不能用幾百元學費來衡量的、影響意義深遠的進步。而且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珠心算并不是高端的、只有少數人可以學習的教育方法。相反,每個孩子都能夠接受這樣的教育。那么這種影響范圍之廣,好處之大,潛力之強,意義之深,其成就不可估量。
腦功能的開發已經令我足夠震撼,而“正能量”又給我全新的感動。從來到開始時候陌生而又熟悉的感覺,到最后要離別的依依不舍,讓我明白了什么叫做精神。剛剛來一周就進行大賽。幾千人物資的收集整理、分裝工作全部是由總部不到五十位老師完成,而我也有幸參與其中。在巨大的、擺滿物資的倉庫中,與每位老師的合作使得勞累而又繁重的工作也成為了一種樂趣。我很高興的了解到,總部的每一位老師都是如此的優秀。他們各不相同——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年齡、出身、學歷、背景、性格,卻又如此的相同——他們熱愛,善于團結,互相幫助,不計較付出。平時坐辦公室的女老師們在布滿塵灰的倉庫細致而又快速的分裝,男老師們也充當起沉重物資的搬運工,累的腰酸背痛,熱的汗流浹背。雖然環境差、工作重,而且對很多老師來說這都是新的挑戰,而之后的幾天的大賽,其中更是每一位老師無數的心血。每一位老師不為人知的付出與辛苦讓我敬佩!可任勞任怨又依舊談笑風生的他們讓我了解到,這樣的團隊不管在什么樣的環境里面對什么樣的工作,都可以做的很好,因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一直環繞在他們身上。這種能量用流行的話說叫做“正能量”。這是結合了樂觀、勇氣、積極、團結、踏實、向上的一種精神。這種精神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它體現在辦公室里面,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風格,我姑且把它叫做“風格”。它令人奮進、充實、愉悅。我能夠很快的融入,正是因為這種令我溫暖的能量!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讓我遠遠不能熟悉每一位老師,但當我回憶起每次走路遇見的時候你們的笑容,與我交談時的“正能量”,每一句“謝謝”,每一次認真的解答我的疑問,很多很多帶給我的感動與溫暖也不能一一表達。只能在這里借這個機會對你們每個人說一聲:謝謝!有時候我心中常常會想:不如我就在一直做下去吧!我喜歡這里!每每這種念頭閃過,我便感受到一種溫暖。這是給我的溫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