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質實習報告(含日記)
階地:指由于地殼上升,河流下切形成的階梯狀地貌。河流下切,原先寬廣的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上,形成的階梯狀地形。寬廣的河谷底,大部是河漫灘,河床只占小部分。當地面因構造運動大面積上升:或氣候變化使河水水量增加,水中泥沙減少;或海平面降低,都會引起河流強烈侵蝕河床底部,造成下切現象,河床大幅度地降低,原先谷底的河漫灘就超出一般洪水期水面,成為階地。河流如果發生多次侵蝕下切,就可能產生多級階地。階地表面平坦,通常向河流下游方向傾斜,與新河床間有很明顯的陡坎。(如圖二)
巖層產狀
巖層在空間產出的狀態和方位的總稱。除水平巖層成水平狀態產出外,一切傾斜巖層的產狀均以其走向、傾向和傾角表示,稱為巖層產狀三要素。巖層面與水平面的交線或巖層面上的水平線即該巖層的走向線,其兩端所指的方向為巖層的走向,可由兩個相差180°的方位角來表示,如我們在王坑水電站哪測得的巖石的走向為ne110°與sw290°。垂直走向線沿傾斜層面向下方所引直線為巖層傾斜線,傾斜線的水平投影線所指的層面傾斜方向就是巖層的傾向。走向與傾向相差90°。巖層的傾斜線與其水平投影線之間的夾角即巖層的(真)傾角。如我們在王坑水電站哪測得的巖石的傾角為∠30°。所以,巖層的傾角就是垂直巖層走向的剖面上層面(跡線)與水平面(跡線)之間的夾角。(如圖三所示)
巖層產狀有兩種表示方法:①方位角表示法。一般記錄傾向和傾角 ,如205∠65,即傾向為南西205°,傾角65°,其走向則為nw65°或se65°。②象限角表示法。一般測記走向、傾向和傾角,如n65°w/25°sw,即走向為北偏西65°,傾角為25°,向南西傾斜。
沉積巖
地球上的巖石可以分為三種:沉積巖、火成巖和變質巖。其中,沉積巖的形成:
1. 物質堆積。在地球表面的低洼處,例如山谷、盆地、三角洲、海洋底部,會有物質堆積(這些物質包括流水和風搬運來的沙子、泥土、灰塵、生物的殘骸,以及原本就生活在這里的生物的殘骸)。這些物質年復一年地層層堆積,越來越厚,甚至厚到幾公里。
2. 沉積物深埋。與此同時,沉積物下方的地殼在不斷地升降運動。如果這地方下陷,這些沉積物就會被深埋在地殼深處,在巨大的壓力、高溫下,經歷很長時間,最后形成巖石。3. 沉積巖出露。這些已經形成的沉積巖,可能又由于地殼的上升運動,露出地表,形成我們看見的、具有層狀結構的巖石。例如,王坑河谷兩側的山,大多數是由遠古時期形成的沉積巖構成。圖四為膠結質礫巖
層面構造:
沉積巖巖層面上的特征如波痕、泥裂、雨痕等,這些特征同樣反映了沉積巖生成條件和形成環境的特殊性,同時也是我們研究古地理古地貌的標志。其中的波痕特征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沉積巖的肉眼鑒定:
在鑒定碎屑巖時,除觀察顏色、碎屑成分及含量外,尚需特別注意觀察碎屑的形狀和大小,以及膠結物的成分。在鑒定泥質巖時,則需仔細觀察他們的構造特征,即看有無頁理等;在鑒定化學巖時,除觀察其物質成分外,還需判別其結構、構造,并輔以簡單的化學試驗,如用冷稀鹽酸滴試,檢驗其是否起泡。
斷層與河:
斷層就是破裂面兩側的巖塊有明顯相對位移的一種斷裂構造。為什么說王坑-五陂下這條河流是斷層呢?因為斷層面一般不是一個單一的面,其寬度一般由數十厘米到數十米。破碎帶內常充填有經過揉搓的大小不等、成分雜亂的巖石碎塊或碎屑、巖片,一般情況下,斷層規模越大,破碎帶越寬,結構越復雜。破碎帶巖層破碎,抗風化能力小,因此,沿破碎帶分布的方向上一般地勢較低,經流水常年的沖刷后便發展成啦規模不等的河床,有的規模較大的就成為江或湖泊。象我們中國的黃河、長江都是些大的斷層。結合易老師給我們講過逢溝必斷的理論,所有說王坑-五陂下這條河流是由斷層經上流常年穩定的水源沖刷形成的。
